最新读《道德经》的感悟大全

发布时间:2021-01-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道德经》是有老子所著,故乂成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 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 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 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 七章,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称《道经》;下篇四十 四章,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徳不失徳,是以无德".人称《德经》。
《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到处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 妙;《徳经》讲述处世的方略,到处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
“道”是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 生存。只有爱护宁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一旦我 们破坏了大自然,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一定会遭到残酷的报应和惩罚, 其至会带来灭顶之灾。“德”是人类的人生观和社会观,还是要求人类顺其自然 地与人共处,合乎社会规律地生存。只有返璞归真地复归于婴儿般的自然纯真状 态,统治者卑谦若谷,民众为而不争,然后社会才能正常发展。
《道徳经》一书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事态人悄的深彻洞察和深刻思索。 争频仍、社会动荡、生命无常,点点滴滴积淀成老子的关于人性修养、处世哲学、 治国之道、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学。
那《道徳经》究竟内涵和童义何在呢?下面是我们组对《道徳经》的一些理 解和人生感悟!我们把它概括为两点,一是“心存善念悟大道”二是“处下无为 成大徳”。什么是“心存善念悟大道呢?”首先来看看什么是大道?道徳经里面说 “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大道就不是永恒普遍的大道了, 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语言具有其局限性,有些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第二道是运 动变化的,不断展开的,而说明他的语言是固定的,不能随时运动变化的!举个 例子,有一首歌唱得好啊:你问我到底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为什么不 直接形容表明到底有多爱,而是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呢?正是因为这种爱太深沉, 太永恒。所以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不能够道明。任何华丽的词藻,在这深沉而 乂永恒的爱面前是那样的苍口无力!所以就像老子所说的越是深沉普遍的东西越 法表达、说清与道明!那既然道是无法说清与道明的,所以我们认为那只能 “悟”那怎样去悟呢?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悟呢?我们认为要“心存善念”只有 心存善念才能领倍到道的真正内涵与真谛!
善有好多种意义。《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里 德善是好人意思,这里要求我们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还我们天真纯洁之本色,显我们君子坦荡之气度!《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说“故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意思是说好人施不好人的老师,不好人是好 人的借鉴,因此光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要去影响,领导别人,同时也要从别人 身上得到借鉴。做到“日三省尔而乎己"O还要做到宽容不争。《道德经》第 八章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处在大家都不愿一去的地方,所以与大道的特性 接近。停居喜爱卑下之地,心灵喜欢深渊宇静。与人交往能够仁爱,说话能够讲 信用。正物能够安治,做事能够贤能,行动能够适时。正是因为与世不争,所以

没有怨恨!这说明上善之人与世无争和普利万物的特性!《道徳经》第十六章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 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意思是说返归到本源叫 做静,静下来叫做回到了性命,回到了性命叫做守常,知道守常叫做明。不知道 守常就会盲动,盲动就会招致凶祸,知道守常才能包容9能包容才能公道,公道 才合王道,王道才是天道,天道才是大道,大道才能永恒,终身不会出现困阻! 这教育我们要静心,要宽容!
前面讲的都是指善要对别人好,其实善也要对自己好。道德经第十三章“故 贵以身为天下,则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于天下"意思是说把自 己的生命看得比获得天下还重要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给他;对自己的生命比对 获得天下还爱惜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给他。老子的意思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解 释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要求我们学会一种养生之道!因此只有“心存善念 才能领悟到什么是大道!善是贯穿于整部《道徳经》的。里面关于善的句子还有 很多。比如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9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如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犍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恒善救人,故无弃人;恒善救物,故无弃物。” 再如地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 善。"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 者不知"等等。 我对《道德经》德第二点领悟是“处下无为成大德”。《道德经》第三十九 章说“故贵必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是其以贱为 本也?”意思是说贵要以贱为根本,高要以低为基础,因此王候自称“孤、寡、 不谷”,这不正是以贱为本吗?孤的含义是孤立无助。寡的含义是寡徳,道徳不 足,不称职。不谷是不善不好的意思。《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还说“江海所以为 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思是说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归附的汇 聚之所,是因为他们能处在百川的下位。所以能成为口川之王!这也是在要求我 们要学会处下!《道徳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意思是说已 经有了知识,还以为没有知识,只是上等的有知。没有只是,还以为有了知识, 是有知的弊病。这也是在教我们要处下,要谦虚!
但处下并不是懦弱而是要做到外化内不化。所谓外化就是要与他人友好和睦 相处,对他人谦和礼让,时时以比较低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体现在你能够为他人 为社会改变和放弃多少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外化。那什么是内不化呢?所谓的内不 化就是指在如今纷繁复杂多变而乂充满诸多诱惑的社会,你能保持多少内心的世 界不变!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价值观和人生理念,保持自己的本色永 不变,从而达到内心的宇静与闲和,使自己能够遇事不忧,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无故加之而不怒!进而使自己的内心将不会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触动和改变!这就 是内不化!只有真正做到了内不化才能做到处下!
老子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无为乂该怎样理解呢?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是“以无为 之心处有为之事”。所谓的无为之心就是指对待事物不能看得太重,要淡泊名利 不要被功名利禄所羁绊。以这样一种轻松心态去做一些有所作为的大事!古之圣 贤就是如此,他们都是以一种无为的心态去处事,但谁乂能说老子、庄子、孔子 无所作为呢?
老子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为”意思是说用自然无为的方法去处事,就 能无所不成。“无为”指的是不要去特别地提倡什么、鼓励什么,不去干任何能 勾起欲望地事不是什么也不干,还是要“实其腹”,“强其骨”满足人们地
要求,让人好好活着。做到物尽
其用,人尽其需,这些是还是要做的。古人云“能 闲世之所忙者,能忙世人之所闲!”能够把世人所忙禄的事情节省下来,才能有 时间去忙世人所清闲放弃的事情!无为是有为的根,只有无为才会有有为。老子 第十一章中说到“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杯子是空的,空才能载物,你 才可能有水,有果汁,有蜜水。我们常人是常常只能看到有为,为了各种欲望不 停地追逐,为名利不停去行有为之事。殊不知万物“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 大”,大丈夫以有为为器,行无为之大道。有为就是名,是直接看的见的,而无 为是道,好象是看不见的,但它却是确实客观存在的,而且深深的影响着、决定 着我们的生活里的一切。
读《道徳经》给我的感悟颇深,读之询我时常感慨“学业未成,事业未定; 名不远扬,家不成立;待吾处者,烦劳甚忧。君子存,必,誉响四方,功成名就, 流传千古!”这里表达的更是一种壮志未酬,追名逐利,重利轻别离的悄怀!读完 《道徳经》之后,我的感慨有所改变“求学在外,忆往事南寻,虽为堂堂君子, 难免痛苦流泪,欲拭无巾;久居在外,怎不叫人坏乡!忆亲人之语,无一不催人泪下; 怀乡之山水,无一不触动心弦;友人之助,无一不深为感动•”这里更多表现的 是回到人最本质的“情”上去了!去感受那亲悄,友情和大自然当中的情趣所带 给人的轻松与感动。体味亲悄的滋润,去欣赏久违的风景,去呼吸阔别已久的空 气!
在如今诱惑颇多烦恼也颇多的社会,我们马不停蹄地追逐着功名利禄,我们 每天都在不停地向生活索取,古书中的气定神闲,宇静致远,淡泊名利似乎与现 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格格不入,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需要读《道徳经》这样的 古书来陶冶我们的悄操,来洗涤我们庸俗焦灼的心灵,来寄托我们无所栖息的灵 魂,来指明我们前进中的道路。他们的成果如同一面面明镜照亮我们的面容,如 同一个个烙印镌刻在我的心中,如同一股股气流催动我勇往直前!
记得傅佩荣先生说:人生在世,智慧是一道门槛,无所谓高低,只看能不能 跨过去。如果懂得《道徳经》,代表已跨过了智慧的门槛,从此豁然开朗。《道 徳经》亦称《老子》、《老子五干文》。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春秋末老子著。 老子,乂名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 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徳官吏)。
《道徳经》全文约五千字9是山一些言简意精的哲理性语句组成的。主要山 “道”、“徳”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道的部分是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徳的部分
是老子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老子的言说从社会中的政治,谈到经济,有时乂 涉及到教育,从中乂写了军事,用这些实际中的事物来体现老子的哲学思想。在 优美的文字中构造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方法论 的框架。
读完《道德经》,使我对这位古代贤哲提出的以提高道德修养为核心的人生 哲学和处世方法有了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人文知识、个人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 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道徳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 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 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
《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子对规律的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 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 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 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 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总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 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 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乂玄,众妙之门。”这里 指的是这种玄而乂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老子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他说:"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宇,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 句举了很多例。证明尊重规-这句话承接上 律的好处。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 以安宇,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地尊重规律可 屮,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 粵頃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然界万事万物 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 “其致之”推而 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中,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 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 会爆裂,大地不安屮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9河流没有水就可 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故贵 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一脍炙人口的名句。老子所强调的“无为”,即是顺 应自然,其治理社会的效力,显然要比用法令、规章、制度、道徳、知识来约束 人的社会行为要合理得多,有力得多。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基础涵义。而 老子的这种社会理想,乂是同他的“道”论密切相关的。
他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 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 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 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具体体现在政治 思想中的即是“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所谓“无为之治”并不是无所为, 而是强调人的社会行为要顺应自然,适用于""的运动。具体地讲,就是要求
统治者给老百姓宽松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不强作干预,以顺应自然。
老疔姓在 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环境里,无苛政之苦,无重税之忧,自然会感到这种政策的 好处,从而达到了 “不言之教”的教化作用。
关于无为,"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杲以圣 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 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 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 了自身。这不正是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 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 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 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 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口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徳是近于道的。所谓“上善若 水”,水至善,至柔,也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儿于道; 水柔,能变化于无穷,并包容一切;水刚,故可滴水而致石穿。水集“善、柔、 刚”于一身,治人也是如此,要善..刚三者并重。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 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但是,它却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 持要津•古人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了一幅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格 言:“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现今社会,生活、工作的脚步很快,压力乂大,人们的脾气也随着变得焦躁 与不安。如果能做到善、柔,必定可以平心静气。心静自然凉,生活、工作的悄 绪就会舒畅起来,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不仅如此,善与柔还可以帮助处理好朋友 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变得融洽,心宿也会阳光不少。
另外老子对于宇宙自然的相对性.物极必反、中庸之道、道无常、柔弱刚济、 处事处.大小上下、重轻强弱等等相对、绝对的分析都给出最大参照系的分析 和包容,其至对不确定性也给出抽象的合理分析。
总而言之,《道德经》是在哪个时期,其至在当代仍然不失为一部对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直至“天人合一"的简明而客观的经典著作。
作为年轻人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重读经典《道徳经》,让人们能致 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 家庭和睦! 道家提出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就是“无极 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O这其中就涉及到了 “道”的“有无 结构” °何为有无结构?我想这是中华文化中“两分法”观念的雏形,也是老子 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当然,这里的“两分法”不仅仅是“一分为 二”,也包含了 “合二为一"的思想。

有无结构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阴阳的对立统一。在被誉为“中华第一图”的 太极图之中,“阴”山黑色部分表示,代表“坤道”;“阳”山白色部分表示, 代表“乾”道。而“阴” 乂可以代表虚无和柔弱,是一种趋于无限的能量;它的 对立面“阳”则可以代表实在和刚强,是一种相对有限的能量。为何我要说
“阴”是一种趋于无限的能量,而“阳”是一种相对有限的能量呢?我们可以看 看自己所处的宇宙:宇宙的大背景就是象征着“阴”的黑色,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在宇宙的构成中,我们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别占到26. 8%6& 3%;而其他 一切可观测到的星系、恒星、行星和各种宇宙尘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 质”,在宇宙中仅仅占4. 9%的比例。我们知道“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 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就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阴阳之气互 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从太极图“阴阳鱼”的表现形式可以看db阴中有阳且阳中有阴,阴阳二气 相互缠绕,似乎在W绕一个中心旋转。我们可把"道”理解成一种"无”的状态, 一种“有”的能力。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道的形态是无影无踪的,但这并不 妨碍道通过“阴阳交合”来生化万物,“道”具有“无中生有”的巨大创造力。
如果说“有无结构”是在描述道的存在状态及意义的话,那么“正反结构” 则侧重于表述道的存在机理和运行规律。道的“正反结构”就是从道的“有无结 构”中衍生出来的。《老子》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强 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里的“反”具有十分丰S的意义:相反,循环往复和物极必反。反从表面 上看是相反,但“反”还可以理解为“返”,即循环往复,它是道的运行方式 和轨迹:日出与日落的交替是一种循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更迭也是一种周期。 大到宇宙天地,小至人类社会乃至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在遵循着一种周期律: 一切从零开始而后乂复归于原点,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似乎永远不会停歇。 故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那么为何说物极必反呢?古语云:“水满 则溢,日中则移,月圆则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达到某个顶点后必然会 有向低谷运行的趋势,因为若非这样,就无法开始下一轮的循环。 我们中国人讲求“中庸之道”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为人处世要学会隐藏自 己,逢人话不能说尽,要留三分;不能贪得无厌,要懂得见好就收;吃饭要吃七八 分饱等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最后我来谈一下“柔性意象” C《道德经》中的柔性意象可以分为三大类: 女性崇拜、婴儿崇拜和对水的赞美。老子认为柔弱能战胜刚强。现实生活中也的 确如此:人的牙齿远比舌头坚硬,但我们只听说过“老掉牙”的说法,却从未听 说过“老掉舌头”的说法。看来,柔软的舌头远比坚碾的牙齿强大,岁月的流逝 会让牙齿脱落,但却不能阻止舌头与我们相伴终身。
老子曾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认为“曲则全”, 即只有适时地让步、妥协才能保全自己。人们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其实 就是柔弱胜刚强的表现。女性、婴儿和水这三种象征柔性的意象其实是互相关联 的:女性可以孕育婴儿,而且构成女性和婴儿的主要物质成分就是水。这不仅仅 是一个巧合,我们知道,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是组成复朵有机体的重要成
分。一个星球上要想有生命存在,阳光、水和
恰当的化学成分是必不可少三种要 素:阳光为生命提供能量源,恰当的化学元素构成有机体,而水则是化学反应和 能量转换的重要介质。可见,是水的存在促成了生命的存在。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儿于道。居善 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的柔性说明其具有女性品质;水是生命之源说明其具有母亲品质;水的清澈纯 洁,不含朵质则说明它具备婴儿品质。从我个人的生活体验来看:一个坚强的男 人在这三种人面前不必去装好汉:一是在孕育他的母亲面前,他应是孝子;二是 在为他孕育下一代的妻子面前,他应该是疼爱妻子的好丈夫;三是在作为他生命 的延续的孩子面前,他应该是一个慈父。山此可见,阳刚的男性在母亲、妻子及 幼小的孩子这三类象征着阴柔的人面前,都应该变得趋向于温柔才对,我想,这 才是真正的阴阳平衡之道,这才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人伦教化。
最后我总结一下:道的结构主要是有无结构,即阴阳的对立统一,这是中华 民族“阴阳对称、刚柔调和、整体思维”的传统思维模式的重要来源。随后,在 “道”的运行中,乂表现出阴阳一体、相互转化和循环往复的正反结构,而“道” 在发挥自身作用的时候,还表现出一种谦卑、处下、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看似柔弱 实则强大无比的柔性特质。我相信,蕴藏于黑白太极图中的“阴阳之道”还会创 造出更多伟大的奇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0edadb5b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4.html

《最新读《道德经》的感悟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