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泰两国佛教交往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中泰两国佛教交往的历史文化
中泰之间文化源远流长,中泰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是自古就有的了。很久以前,中国于泰国的交流便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汉唐时期中泰两国就有友好交往。公元15年西汉时,中国航船就到过泰国。东汉至隋唐时期,泰国境内就有狼牙修国,堕罗钵底国,盘盘国等,都与中国有交往。唐代僧人义郎曾到过狼牙修国并被待为上宾。狼牙修国,盘盘国均曾派使者前往中国。唐朝的大乘灯禅师到过堕罗钵底国。隋炀帝曾派特使出使泰境内的赤土国,受到隆重礼遇,赤土国王子也回访过中国,见到了隋炀帝。宋元时期,泰国境内出现了登流眉,罗角,真里富等国,它们都与中国宋元朝王朝有着友好交往。宋末元初,泰国北部的素可泰国(即暹国)兴起后,12921303年,先后9次派遣使者访问中国。元朝也曾3次派出使者访问国。后,国泰国曾邀请中国制瓷工匠前往泰国传艺,并制造出精美瓷器畅销东南亚。
明朝时期,恰是阿瑜陀耶王朝(即暹罗王朝)统一泰国时代。这是中泰关系史往来最为频繁的时期。据记载,在整个明朝的276年中,阿瑜陀耶王国派遣使臣来华访问计有112次,有时一年达6次。明朝派遣使臣访问阿瑜陀耶王国19次。郑和曾两次出使暹罗国,受到友好款待,加深了中泰友谊。随着使节的往来,两国经贸与文化也频繁交流,华人到泰国经商,定居者逐年增多,有的华人还充当王国使臣的通事,副使,乃至正使。清朝的200

多年间,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继起的吞武里王朝和现今的曼谷王朝的前期,与清朝仍保持密切交往。这时,泰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中国。曼谷王朝拉玛二世时,约有86%的泰国商品运往中国销售,进入泰国的中国商船也超过所有外国船舶的总量。泰国境内从商的主要是华人。到拉玛三世时,移居泰国华人已近百万人。
清朝末年,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两次赴泰国,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并在曼谷成立同盟会分会“中华书报社”,受到旅泰华侨和泰国企业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二战爆发后,銮披汶政府倒向日本,泰国后被日本占领。泰国抗日力量掀起“自由泰运动”,与中国抗日力量相互配合。日本投降后,两国签署“中暹友好条约”。新中国成立后,中泰传统友谊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同时,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泰国的统一国家素可泰建立前,中国的官方使者、商人、僧人就曾到过现今泰国境内的古国。同样,泰国地区的古代国家,如堕罗钵底国、罗斛国、真里富国也曾派出使者访问中国,并开展贸易活动。在这些互访中,中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进行。但当时这种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代表某种文化的、双方之间进行交换的器物上。泰国的使者和商人把泰国出产的香料、象牙、菩提树叶、火珠等带到中国,中国的瓷器、绢、丝绸则通过泰国使者和商人进人泰国。通过这些物品,双方有了了解。双方互赠的物品成为早期中

泰文化交流的媒介,不同的文化通过这些物品得以传播。泰国的统一王国素可泰王国兴起后,与中国元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过朝贡贸易,双方交换的商品日益增多。在素可泰时期,素可泰王国曾邀请中国的制瓷工匠前往泰国传艺。泰国的工匠学习了中国的制瓷技术后,在宋加洛烧制出了类似中国浙江龙泉窑的青花瓷器仿宋瓷器。这是早期中泰文化交流结出的一个硕果。中泰文化交流的更大发展,是在中国的明王朝,也即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以后的时期。明朝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航行中,曾到过泰国。郑和的庞大船队受到阿瑜陀耶朝廷的友好接待,和带去了丰富的中国产品,通过赏赐和贸易等形式,传播了中国文化。随同郑和出访的随员马欢、费信、巩珍等人回国后写的著名游记《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真实记录了当时泰国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成为中国人了解泰国阿瑜陀耶王国的宝贵资料。从一定意义上说,郑和下西洋时出访泰国,就是一次大规模的中泰文化交流活动。阿瑜陀耶时期,中国明王朝与阿瑜陀耶王朝的贸易频繁,关系更为密切。为了适应双方政治、经济频繁交往的需要,明万历五年(公元1578明王朝在培养翻译人员的“四夷馆”中增设了“暹罗馆”,招收学员学习泰语。阿瑜陀耶王朝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前往泰国谋生的居民不断增加,阿瑜陀耶及周围地区成为华人的主要聚集地。中国的音乐、戏剧、绘画、建筑艺术也随着华人移民的到来而传人泰国。据记载,在阿瑜陀耶王朝后期,中国戏剧在阿瑜陀耶已经流

传。曼谷王朝建立后,中泰文化交流伴随着华人移民潮的形成而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建筑艺术、雕塑、绘画、戏剧、音乐等在泰国进一步传播。
说到文化,不得不提的就是泰国的佛教文化,是宗教信仰的接触交流,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泰国佛教,大约在汉朝以后,开始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汉传佛教有了往来。三国时期,地处江南的吴国,就对泰国历史上古代金邻国、扶南国、林阳国的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有了一定的了解。大约在公元244251年前后,吴国曾派遣官员朱应和康泰出使扶南、天竺等南亚、东南亚各国,回国后朱应著有《扶南异物志》康泰著有《吴时外国传》《扶南土俗》,书中分别记述出访东南亚各国的旅行见闻,记录了各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佛教文化交流最频繁、最昌盛的历史时期。中土、西域、天竺、东南亚各国的佛教徒往来频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元二世纪末到六世纪之间,泰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扶南(即今柬埔的统治之下,但是佛教却受到了扶南王朝的护持。作为东南亚海上交通枢纽的泰国,对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泰国素有“佛教王国”的美誉,南传上座部佛教是泰国的国教,泰国的政治制度、商贸经济、文化艺术、道德观念、民俗风情、城市建筑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盛行、僧侣众多、寺塔林立的佛国风光,构成了泰国社会的重要

特点之一。
佛教在泰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里,从印度传入的大乘佛教就在当时泰国境内诸多小邦国开始流行。就在大乘佛教传入的同时,印度婆罗门教也传播到了这一地区,三四世纪以后逐渐兴盛起来。十世纪前后,中部泰国信奉来自吉蔑的大乘佛教,北部泰国信奉来自缅甸蒲甘的上座部佛教。从十三世纪开始,由锡兰(今斯里兰卡传入的上座部佛教在泰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由于融合了婆罗门教、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以及明清以后泰国华人中流行的汉传佛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泰国上座部佛教。
众多的佛教寺院、学校成了青年人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合和基地,佛教的伦理思想、哲学观念被一代代的泰国人所接受,对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泰国佛教发展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在对国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国民教育的过程中,泰国的各个佛教社团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后来佛教被宣布为国教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泰国宪法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和佛教的护持者。于是,佛教的深邃智慧与和平主义的思想直接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服务,成为泰国精神文化的核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泰国国内相继成立了许多社会团体,其中不乏佛教社团,佛教思想成了泰国知识界、文化界联系民族感情、抵制西方文化影响的有力武器。佛教使得泰国的民族思想

和传统文化更具亲合力,表现出一种和平主义的精神特征。例如,当时的泰国总理拟定了“效忠民族规约”,在“规约”中阐明了每一个泰国人必须遵守的四条原则,其中的第二条原则就是:“尊重佛教胜于自己的生命”可以说佛教对铸造泰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起了巨大的作用。是宗教信仰的接触交流,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泰国佛教,大约在汉朝以后,开始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汉传佛教有了往来。三国时期,地处江南的吴国,就对泰国历史上古代金邻国、扶南国、林阳国的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有了一定的了解。大约在公元244251年前后,吴国曾派遣官员朱应和康泰出使扶南、天竺等南亚、东南亚各国,回国后朱应著有《扶南异物志》,康泰著有《吴时外国传》和《扶南土俗》,书中分别记述出访东南亚各国的旅行见闻,记录了各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佛教文化交流最频繁、最昌盛的历史时期。中土、西域、天竺、东南亚各国的佛教徒往来频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公元二世纪末到六世纪之间,泰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扶南(即今柬埔寨的统治之下,但是佛教却受到了扶南王朝的护持。作为东南亚海上交通枢纽的泰国,对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据泰国官方统计,华人已达四百多万。华侨人数的大量增加,使得汉传佛教在泰国得到迅猛发展和弘扬,标志之一就是先后成立了许多佛教社团和修建了不少寺院。可以说,泰国大乘佛教的兴盛和繁荣是与中泰两国佛教徒的共同努力

分不开的,其中泰国华裔法师们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泰两国关系步入正常发展的时期。尽管那时两国还未正式建交,两国佛教界一直有交流和往来。1956泰国佛教僧侣代表团访问中国,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佛教座谈会,并且拜会了中国佛教协会,参拜了佛牙舍利以及广济寺、雍和宫。三位泰国大宗派的法师还接受了中国新闻媒体的采访,国后在报纸上称赞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宗教信仰的自由。
197571日中泰两国正式建交,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称赞此举“在中泰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篇章”。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佛教友好交往也逐渐增多。1980年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出席在曼谷举行的“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常务理事会”,受到泰国佛教界的热烈欢迎。1981年,泰国佛教僧伽代表团访问中国,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大师的亲切会见。1984年,前来中国访问的泰国佛教代表团就达六七个,比较重要的有:曼谷僧侣赴华献佛观光团、泰国佛教观光团、泰国华裔僧侣访问团、泰国佛教访华团、泰国达摩旅行团等。来访的泰国官员、王室成员拜会中国佛教协会,参访名山古刹,斋僧布施,表达对中国佛教界的友好情谊。八十年代初期,正值我国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各大寺院恢复之际,泰国佛教界和华人华侨积极支持佛教寺院的维修建设,中国佛教界赠送了大量玉制佛像。这些带有泰国上座部佛教造像

风格的佛像,如今分别供奉在江苏、四川、广东、云南、西藏等地的著名寺院之中,堪称中泰佛教友好交流的生动见证。
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不断繁荣,不仅增进了两国间的友谊同时也促进了两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相信中泰两国的交流会不断持续下去,愿友谊与和平长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c692c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d.html

《浅谈中泰两国佛教交往的历史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