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全文翻译

发布时间:2019-05-01 03:44: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经蒹葭全文翻译

  蒹葭苍苍2 白露为3霜。
  所谓4伊人5 在水一方6
  溯洄7从之, 道阻8且长。
  诗经蒹葭 溯游9从之, 10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11,白露未晞12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13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14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15
  蒹葭采采16,白露未已17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8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19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20
  词句注释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葭,初生的芦苇。
  苍苍:深青色,形容茂盛的样子。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指对岸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逆流而上。
  从,就,此处是接近之意。
  阻:险阻,难走。
  溯游:顺流而涉。
  游,通流,指直流。
  (是逆流而涉的意思,溯,本意就是逆流的意思。
  )宛:仿佛。
  诗经蒹葭好像萋萋(qī qī):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
  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众多。
  已:止。
  涘(sì):水边。
  右:弯曲。
  《康熙字典》:又叶羽轨切,音以。
  ……溯徊从之,道阻且右。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白话译文版本一: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版本二: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作品赏析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
  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
  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
  (《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
  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
  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
  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
  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
  《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却得到失之愈远的相反结果。
  况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见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科林伍德《历史观念》),对文本的阐释也具有当代性。
  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先以苍苍的蒹葭起兴,再写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在茂密的蒹葭丛里,似见非见,时隐时现。
  这首诗用反复重章来表现悬念迭起。
  苍苍、萋萋、采采近义;白露未霜未晞、未已,内容也差不多。
  总之,这首诗的重章整齐、浅显,读起来节奏明快、动听。
  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
  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
  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
  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
  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
  《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罢。
  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
  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
  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探索人生深刻体验的作品总在后代得到不断的回应。
  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
  曹植《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蒹葭》所表现的主题的回应。
  诗经蒹葭全文翻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007b7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6.html

《诗经蒹葭全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