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五首

发布时间:2019-01-28 17:36: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代诗歌五首 导学练案

临淄区朱台中学 初三王莉平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这五首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结合相关的名句,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四、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一、预习检查

(一) 扫清字音障碍,流畅朗读诗歌(5分)

碣( )石 澹澹( )竦( )峙 没( )马蹄 白沙堤(

(二) 了解作者(3分)

1、《观沧海》的作者是_____,_____,小名阿满,_______(时期)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的作者_______,________(时期)

3、《钱塘湖春行》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时期)著名的诗人,是____________的倡导者。

(三)了解写作背景(2分)

1、《观沧海》的写作背景

2、《次北固山下》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曹操的《观沧海》

(一)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扫清字音障碍,有感情的朗读

2、在朗读的基础上,做到理解诗歌大意

(二)品读诗歌,展示交流

小组交流讨论,明确答案

1、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

想像的?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三)活读诗歌,探究延伸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一)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扫清字音障碍,有感情的朗读

2、在朗读的基础上,做到理解诗歌大意

(二)品读课文,展示交流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2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活读诗歌,探究延伸:

想象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一)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扫清字音障碍,有感情的朗读

2、在朗读的基础上,做到理解诗歌大意

(二)品读诗歌,展示交流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三)活读诗歌,探究延伸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西江月》 《天净沙 秋思》

一、 预习检查

(一) 认识作者(7)

1、《西江月》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爱国词人。

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戏曲家和___________

(二)了解写作背景(3分)

1、《西江月》的写作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的写作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导入:请同学背诵刚刚学过的三首诗歌(可配音乐)。

我们读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品味了王湾诗中淡淡的思乡愁绪,领略到了白居易诗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去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辛弃疾,自号稼轩居士,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同情民间疾苦,因而才写出了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词的妙处。

辛弃疾《西江月》

(一)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扫清字音障碍,有感情的朗读

2、在朗读的基础上,做到理解诗歌大意

(二)品读诗歌,展示交流

1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上片:写景。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笑谈着今年的丰收。
下片:避雨。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2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三)活读诗歌,拓展延伸

1、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探究这首词的意趣。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一)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扫清字音障碍,有感情的朗读

2、在朗读的基础上,做到理解诗歌大意

(二)品读诗歌,展示交流

1、这首散曲中一共写了几处景物?

2、作者从这些景物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句可以体现?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瘦马等景物

2、“断肠人在天涯”揭示了全诗的文眼:浓重的乡愁。

(三)活读诗歌,拓展延伸

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写到周记本上。

检测卷

一、基础知识巩固(9分)

1、 找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在括号内。

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呜蝉。(

枯腾老树昏雅

路转溪头忽现

2、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第12题每个0.5分,共4分)

石(     水何澹澹  竦峙     白沙  )忽   

3.下面诗歌节奏划分有误码的一项是(  1分)

A.客路/青山/外B.孤山/寺北/贾亭西

C.断肠人/在/天涯D.旧时/茅店/社林边

4、诗词填空(4分)

1)《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春天的名句:                                        

(2)《观沧海》一诗中诗人的想像的句子:                                           

                                           

(3)《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                                           

(4)《西江月》中表达诗人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二、能力提高(11分)

1、“西江月”是名,这首诗里写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图。词中作者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4分)

2阅读《天净沙·秋思》,按文后要求作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本曲可分两层。在文中用“‖”标出,并写出层意:1分)

第一层:

第二层:

2全曲感情的基调是( 1分)

A、依恋 B、悲伤 C、惆怅 D、痛苦

3曲中能够概括全篇主旨的词语是:1分)

4本曲运用了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1分)

(5)词中点明季节的一句是:___________ ,点明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0f54a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05.html

《古诗五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