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8-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唐诗宋词心得体会
篇一:古诗文诵读心得体会 古诗文诵读心得体会 杨晓梅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从《诗经》到诸子散文,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无一不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远境界.我们诸城,被称为舜帝故里,恐龙之乡,自古就有尊老爱幼,崇德尚善的良好风气.为继续弘扬传统民族文化,诸城打造成新时代历史文化名城,诸城市教育局深入开展了“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的三好厚基行动,“继密州古韵,承东鲁遗风“中华诵读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小学生受益匪浅。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的古人就非常珍惜时间,同时告诫人们“幼不学,老何益”,“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白发不知勤学早,白手方悔读书迟”“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这些千古名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就把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而我们个别青少年整天沉溺虚拟络世界,荒废学业,一事无成。如果你们读了这些古诗文,有很多的人会受到启迪和教育,从此珍惜时间,发奋读书。
古人云:“德为立身之本”“行高者,名自高”“才高者,望自大”。充分说明了品行的重要性。在新时期,个别
人功利炽燃,社会不公,思想混乱,是缺乏道德教育所致。为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布了社会道德建设“八荣八耻”国务院又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些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公民道德水平。其次,国家规定:在学校教育方面坚持德育为先,在公务员提拔和使用上也坚持
以德育为先,德才蒹备。我们小学生应怎么办呢?应爱国爱惜公物,尊重他人,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等,现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青少年不比学问和技能,攀比吃穿的现象特别严重,由此,我们更应牢记古人教导,“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民不信不立”“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这些名言警句教育和警示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可见诚信的重要性。《弟子规》又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通过经典诵读,我们一定会受到启迪和教育,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经典诵读让我们学会自律。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还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弟子规》曰:“读书法,有三要,心眼口,信皆要”.即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古诗文就连写字的要领阐述的入木三分:“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读书的选择及信心的培养也精辟入理:“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
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如此种种,让我们叹为观止,终生受益。
是啊!通过经典诵读,你会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中体味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你会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领略古人的豪迈气概。又会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体会到清新婉约的韵味。
爱上经典诵读吧!你会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领略到塞外奇特的大漠风光。会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体味到胸
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壮志豪情,还会激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强烈的爱国之心 篇二:读诗词感悟 读诗词感悟,强国圆梦 ——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四(2 韩语凝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文字写着家国情怀,留下了大量不朽的爱国诗词作品。我今天有幸读了关抗日战争的诗词,心中感慨万千。
望着每天与朝霞一道升起的五星红旗,想起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战士们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换来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是我们不
能忘记落后挨打的局面,忘记70年前的国耻。我们青少年只有将国耻铭记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学习,充分汲取知识的养分,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生活在当下,但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牢记耻辱。这有益于我们培养我们的民族气节,激起振兴中华的志向。更能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蕴义。
少年强,中国强。少年富,中国富。少年智,中国智。忘国耻,何家为;忘国耻,妄为中国人!勿忘国耻,不是为了仇恨和报复,而是吸取惨痛的教训,不要让今天重蹈覆辙。让我们加油吧!努力吧!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国,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篇三:唐诗宋词课程心得
首先我想感谢您这一学期给我带来了这样的一门唐诗宋词,每周二的晚上成了我最快乐的时候。让我在枯燥的学业中找到我所喜欢的文字,让我可以在每周二的晚上和您一起穿梭古今与大师对话,让我可以在闲暇时手捧一本唐诗宋词静静阅读。通过您的讲解,使我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名家、名篇,原来诗词可以如此美丽。这种美是人文的美,是思想的美,她感染、陶冶并提升了我们的人文素养。我想真诚的向您说一声谢谢。
我对语文一直有着浓厚兴趣,很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散文,尤其喜欢诗,所以当我看到有这样一门课程的时候,就毫不
犹豫的选了。我总觉得读诗,不论是什么诗,都是一种享受,抑或是精神上的,抑或是感情上的。通过您的讲解,这些祖宗传下来的艺术瑰宝不再是沾满历史风尘的冰冷语句,更像是一位位先哲娓娓道来的亲切叮咛,或悲或喜,或平静或激昂,它们都成了有情绪有生命的艺术品,向后人尽情展示着个时代的魅力,述说着湮没在滚滚大浪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每节课,赫老师都能带动课堂气氛,让大家全神贯注地听讲。在一节节轻松的课上,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欣赏唐诗,站在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上俯瞰众山小,遍览唐朝诗歌的风采,倾倒于唐诗的魅力,那几千几百年前传下来的精炼的文字,陶冶了性情,更造就了一个传说。我也因此对中国唐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您向我们讲述着您对于不同作品的感受,从历史层面看,从文字层面看,从思想主题方面看,您带着我们在唐诗的漫漫长途上且吟且行,那些或者优美或者拗口的诗句在您的讲述下也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触。通过您生动的讲述,使我看到了诗词的魅力在于她的包容,她的多样,她和读者的心灵的那种踏实而温柔的触碰。 在每一讲中,我非常喜欢赫老师对历史背景、诗词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学大类的发展史的介绍,我想这可以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俯视中国文学的发展情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学
理论的修养。每一堂课,都让我进一步的更加了解唐诗
的魅力
对唐诗宋词鉴赏这门课的另一个深刻印象就是赫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件。每一张ppt都充满了古典韵味,同时又与所讲的内容相匹配,精美绝伦,极大地激发了我听课的兴趣。通过那一张张精美的PPT课件,带领我们领略了唐诗的深邃。每句诗中所描摹的美景,每句词中所蕴含的深情,每个典故中所承载的历史底蕴,一一在赫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解中呈现。 而且每次上课,赫老师都会提前到教室,播放一些充满古韵的音乐,使整个教室充满了安宁的文化氛围,也让我们的心静谧了下来。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这是我首次对唐诗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学习,同以前那种割裂式的、零散的学习完全不同。这次的学习让我对唐诗有了一个全局性的了解,这是我受益最大的地方。
唐诗宋词这门课面向大学生开放,能够向大学生传播古典文学的积极思想,能够引导大学生关注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所处的困境,号召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 篇四:《唐诗宋词人文解读》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学习体会和心得
在中国的几千年文化历史中,在我看来唐诗是其巅峰。在每一位学子的记忆里,《唐诗三百首》朗朗上口的诗歌是回忆里美妙的乐章。小小的我,与“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
波”的可爱小动物相伴,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我仍记得背这首诗的时候,我想起了身为农民的外公。稍稍长大后,便开始明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破家亡的心酸,感动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爱国之志。等我憧憬懵懂的爱情时,那些“酸酸”的诗词又再次触动了我。读到“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我惋惜陆游与唐婉的悲剧爱情结局;读到“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我感动于施酒监和乐婉相约来生;被唐诗宋词里缠绵的爱情诗感动的我,也憧憬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历史的沉淀,使得唐诗宋词成为这条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一部分,我们都活在它们的光芒之下。因为它们的魅力,我选择了《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又因《唐诗的宋词人文解读》的魅力,我再次拜倒在唐诗宋词的“石榴裙”下。 初始选择这门课程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像学习本专业课程《古代文学》那样的心理准备--知识量大然而枯燥。但开始课程后,我是惊喜又惊讶,喜于老师简单但有趣的解读,讶于内容的排列和充实。因为自己专业也有开设与这门课程相关的如《古代文学》,在学习了诸多诗人的诗歌特点、诗风、诗派的纯理论的内容后,这门课程的学习真的是“如沐春风”。由于我选择了“学习体会和心得”作为论文主题,我将此部分列为列为两大点,一是个人对该课程的评价,而
是学习心得。
对该课程的评价,我从以下两点进行叙述。首先是该课程的内容设置,课程分为“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生自是有情痴,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在世不称意,人生几回伤往事,人生有味是清欢,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到处知何似”八部分”。这八部份的内容符合“把历史的情怀与个人的际遇融汇在诗词中,讲述特定历史情景下的诗人,阐释独特诗人怀抱的历史”。每一周的学习都围绕着不同的主题,讲述该主题下的诗人的诗歌与诗歌背后的故事。作为一名学习了这门课程的学生,我觉得这样的课程形式会更容易接受,如果按照朝代或者诗派之类的学术观点划分,怕是会变成理论的学习。二是对课程内容本身的评价。虽说我们从小就接触了唐诗宋词,也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不得不说,作为一名文科生,我觉得该课程内容完善了我的知识结构。以往都是正儿八经地学习理论,我在这门课程中,感受到了诗人诗歌创作背后的情感体验,每一次的学习都给我心中的诗人注入了血与肉。
对于个人的学习心得,我也分为两点。一是总体上的感受,二是重点描述我在学习过程中印象和感触较深的诗人与诗歌。因为该课程是通识课,所以学习的压力不大,让我比较喜欢的是诗人背后的小故事。比如“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也是几经入仕后才写下的诗句,还有“衣锦还乡”背后
的文人的虚荣心。学习的过程就像是阅读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读完故事,再来看看故事后的人与理。妙哉妙哉!总体上来讲,八周的学习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文字背后的美能够用视频和轻松简单的解读方式展现出来,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再者是学习过程中印象较深的诗人和诗歌。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个人是很欣赏苏轼的,所以学习这门课时我也更为关注有关苏轼的内容。课程有一小节是“既可爱又可敬的苏轼”,里面讲述了苏轼“可爱”和“可敬”的故事。苏轼因为被人高发诽谤朝廷而被抓的时候,苏轼竟然在为穿什么衣服而苦恼。不知道说他“心大”还是“耿直”才好!还有通常文人被贬后写诗词要么是抒发“怀才不遇”,要么是诉说现状的。但苏轼被贬到岭南后却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等胸襟实在是让我佩服。在学习过后,我也懂得了一些道理。人生有很多选择,有人说是有很多选择但选择权在别人手里。纵观苏轼的人生,当王安石与司马光政见不和的时候,苏轼其实没得选择,他是司马光
一派的,不得不与王安石对立。但苏轼做出了选择,他选择了“自贬”到地方。当苏轼与沈括交好而沈括却告发苏轼的时候,他遇人不淑没得选择。但是苏轼被贬后选择怡然自得,你贬你的官,我吃我的荔枝。人生是很无奈,潮起潮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风雨后是抱怨雨太大,祈求太阳快
快出来还是自己生活取暖就是自己的选择了。
我很喜欢课程介绍中的一句话,“当人们为物欲而汲汲奔走时,诗词因其无用而成为生活的奢侈品”。我喜欢但不赞同,但不知如何阐述,我就用一个比喻吧。当我们喝白粥的时候,纯粹的白粥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但寡然无味,要想多一点美味,我们就得加辅料或者配上小菜,有时候这些辅料对于粥来说才是主菜。简单地说,
篇五:关于《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的尴尬与反思 龙源期刊 .cn 关于《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的尴尬与反思 作者:马海燕
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XX年第04
【摘 要】 《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就是通过诗歌鉴赏的途径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但每天相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倦怠、厌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与探索:在吟诵中体味音韵之美,在歌吟中唱出意境之味,在探究中感悟审美之娱。让诗词赏析课上得更有诗味,让学生能如沐春风,得到诗词的熏化。 【关 词】 唐诗宋词;教学;尴尬;反思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从历代诗歌中汲取营养和精华,苏教版编写了《唐诗宋词选读》这一选修文本。《唐诗宋词选读》全书都是诗词鉴赏,书中每一首诗词都十
分经典。当我初捧此书时,犹如拿着一本浓缩版本的诗词鉴赏词典,每每品味起来,犹口含甘饴,回味无穷。不知不觉中,半个学期的授课已经完成,在获得情感体验、心灵共鸣与精神陶冶的同时,更给我们带来审美的体验、创新与反思。 一、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与尴尬
新《课标》关于选修课程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就是通过诗歌鉴赏的途径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对美有一双“自己的”像水银一样发亮的眼睛。可是,当我心驰神往地指点着每一篇诗词,满怀激情地赏析着每一句、每一词时,却发现学生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精打采。就连我随诗人的喜怒哀乐,在他们眼神中流露出的也是自作多情。
虽然唐诗宋词的美是不言而喻的,李白的飘逸绚丽、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雄壮、李清照的婉约含蓄等等无不给人以享受,但每天重复“同样的故事”,于是学生不再有新奇感,天天呈现“精美的大餐”,学生难免消化不良。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感受到的不是“美”,而是“烦”;对我们的教学不是“渴求”,而是“厌恶”。这个结果与我们新课程设置的初衷相背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作了多方面的努
力与探索,现把我的心得体会写出来让大家评判指正。 二、教学中的探索与体验 (一)在吟诵中体味音韵之美
对于文采斐然,意象斑斓,情感起伏,韵律和谐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作反复吟诵,通过老师指导朗诵技巧、反复诵读,可以达致背诵积累的目的;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增加音画等形
篇六:诗词鉴赏课心得 诗词鉴赏
时光飞逝,暮然回首地那一瞬间,大学四年的选修课即将走向尾声。中国人喜欢圆满的结局,的确,很庆幸,在最后的选修课里选上了自己喜欢的诗词鉴赏,同时也遇见了一位好老师。
记得小时候,外婆会让我每天背首诗给她听,上了小学后,就会抱着那本厚厚的唐诗三百首跟同学们比赛背诗,等到了高中,也会在午后坐在阅览室里摘抄好诗好词。然而,似乎上了大学后,生活已被忙碌与琐碎所取代,没有了那最初的心境与多余的时间去接触诗词,直到有一天在图书馆里无意地再次翻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时,才发现自己其实一直都喜欢着诗词,尽管早已物是人非,尽管时间快消退曾经的兴趣。

喜欢诗词,喜欢人类那复杂而丰富的情感,正因如此,
才能诠释出生活的精彩所在。我们总会去观察身边的景或物,去感受着大自然所带来的美好;我们也总在经历着风风雨雨,或是希望,抑或是失望;我们也得面对着人类那原始的感情,面对着人的生老病死,面对着亲情、友情、爱情的交织与碰撞。于是乎,才有了前人用笔墨记载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于是乎,便喜欢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迷人的意境;喜欢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那乐观向上的坚强姿态;喜欢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此生不渝的真挚情感。就是这样,在诗词的世界中,体会着未曾感受过的情感,共鸣着已曾经历过的感受,从中,升华着自己的思想,感受着中华诗词的博大与精深。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人可以诗意的栖居在这大地上。诗意,也许就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手捧一杯清茶,一个人静静地阅读着自己喜爱的书籍;诗意,也许就是在闲暇的周末,与家人一起去郊外踏青,领略着大自然呈献给我们独特的风光;诗意,也许就是在热气腾腾的饭桌上,与朋友们开怀畅饮,诉说衷肠。诗意的生活,便是人生活的最高境界。
然而,在我看来,诗意的生活,除了去感受世间的真、善、美外,还应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仍然记得老师在课上说的,“要对自己好点,因为人只能活一辈子”,的确,生命
的短暂让我们无法改变其长度,但是我们却能改变它的宽度。 做自己想做的事。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多少人最终与其擦肩而过,也许是因为我们太在乎世俗的眼光,抑或是我们内心有着太多的矛盾,就这样,我们走向了另一条人生的轨道。每个人都有拥有梦想的权利,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人,是幸福的。忠于自己最初的感觉,做自己想做的事,便是生命活力的来源。当我们在成长后,不在随波逐流,真实地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相信在我们年迈时回首往事,能不因碌碌无为而愧疚,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懊悔。 做自己应该要做的事。在诗词鉴赏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的话语间总在告诉着我们,人应当有所担当。正如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此时的责任便是应该读好书,而不应该是沉浸在游戏、睡觉甚至是恋爱带给我们的乐趣中。古希腊人曾说,人是背着一个包袱走路的。人的一生,会有着太多的责任,我们无法去推卸也无法去躲避,但也正是因为责任,我们才会发现我们的存在是那么的有意义,因为我们是在为我们所爱的人在奋斗着,也是在为我们的理想奋斗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的独白,我们不会忘却。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昨日的相聚代表着今日的别离,但是我们将会带着那份最珍贵的记忆继续前行,人生因为拥有回忆而倍显美好,它会让我们带着感动,伴随着成长。我会
记得诗词鉴赏课里那些丰富、有趣且实用的内容,会记得那位经历丰富、娓娓而谈同时又有着责任心的杨老师,因为诗词鉴赏课让我收获颇多,我相信它将使我终生受益。 篇七:0唐诗宋词鉴赏作业成果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范式变革与实践研究项目 ——应用技术大学通识教育古代文学类课程高阶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 篇八:唐诗宋词 课程名称:唐诗宋词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文:
1. 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 ①:《百家讲坛》苏轼之初出茅庐 ②:《百家讲坛》苏轼之天伦之乐 ③:《百家讲坛》苏轼之手足之情 ④:《百家讲坛》苏轼之东山再起 ⑤:《百家讲坛》之陆游是否变节之谜
2. 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答:

具体内容:
《百家讲坛》 苏轼之手足之情 唐宋八大家中有苏轼父子苏洵、苏轼和苏辙,民间更有诸多传言苏轼还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妹妹苏小妹,关于苏小妹巧妙填词等的趣闻。这节课从历史事实上证明的苏小妹只是民间杜撰出来的一种美好的假想,而真正值得一提的是苏轼的亲生兄弟苏辙,苏轼的弟弟苏辙比苏轼小3岁,兄弟间的情谊非常深,千古名篇《水调歌头·中秋》就是苏轼想念弟弟不得相见而写下的。至于《醒世恒言》中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物,因为后人太喜欢苏轼了,想象他应该有个和他一样有才学的妹妹。至于他和苏轼学生秦观的爱情也就无从谈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首千古有名的表达手足情深的词。 心得体会: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两宋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都有极高成就。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境界高远笔力遒劲的特点,在当时及对后世都发生了极
其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百家讲坛》苏轼之手足情深的观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代大文豪的深深手足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最是千古名句,用来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它的序中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从熙宁四年(1071到写本篇止,外任整整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五年未见。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
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不得相见,本篇正是表现这种手足相念之情。在抒写手足情深的同时,词人不能不想到,兄弟二人都是由于与变法派相左而出为地方官,并备受冷遇的,不能不想到仕途险恶。所以“大醉”遣怀,表现出世与入世,隐退与仕进的矛盾心情,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苏门三学士”中的苏洵(字明允,号老泉27岁那年才开始发奋读书做学问,为苏轼、苏辙兄弟做表率。“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洵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被写进《三字经》,激励后世。
苏轼、苏辙就是在苏洵言传身教之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成就“苏门三学士”的不二法宝。苏轼十分疼爱弟弟,有一块糖他总是塞到弟弟嘴里,有两块
他也不肯吃,全留给弟弟。看着弟弟开心,苏东坡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学习是枯燥的,当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学习也是快乐的。多年父子成朋友,一起读书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清风明月之际,父子三人对月抒怀不亦乐乎,一边享受天伦之乐,一边巩固学习成果。 北宋嘉年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个翩翩美少年从老家四川挺进中原开封,哥俩在那年科举中一鸣惊人。北宋文坛大家欧阳修十分推崇苏轼,宰相韩琦则喜欢苏洵的老道,力荐苏洵出山,苏洵推说多病。苏轼天资绝伦,是一轮冉冉升起的明月。苏辙知道月亮只有一个,尽管自己也可以发光,但只能是一颗星星。苏辙淡泊名利,把更多的精力用来照顾多病的父亲,膝下承欢尽孝,为苏轼免除后顾之忧。 苏轼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的词开豪放先河,大手笔大写意,一泻千里。他是北宋顶尖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墨竹遒劲挺拔,呼之欲出。他为人正直,敢说敢为。为官清正廉洁,杭州西湖的苏堤是他被贬后修建的“民心工程”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挨刀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作恶多端,一种是作秀到了顶峰。无以匹敌的艺术成就,文人自身的狂狷和不肯苟同,让一些人无法遏制心中的羡慕、嫉妒化作有形无形的力量,把他像线偶一样提捏着。起落之
间,让他受尽坎坷磨难。但苏轼依然从容淡定,竹杖芒鞋,笑对风雨人生。
对于苏轼来说,最大的打击是“乌台诗案”,他被关进开封监狱。一直沉默的苏辙站了出来,上书皇帝要求自己效法缇萦,替哥哥坐牢。奔走呼号未果,他烹制鲜美的鱼到狱中送饭。耳目繁杂,不通音讯,苏轼不知道这顿饭是苏辙送的,见到鱼大惊,继而万念俱灰。因为他和妻子约定,如果事态平静就一直送些简单的蔬菜和米饭果腹,如果事态恶化,就送鱼告知。
苏轼以为自己不会有出头之日了,他写了一首诗《狱中示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绝望之际,能够托付的只有苏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天上人间,悲欢离合,我们共有一轮月亮。
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深由此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堪称后世我们所推崇的一种经典。即
使后来兄弟二人各自遇难,也互相忘不了同胞的那种骨肉深情。现在的社会,很多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恐怕已经很难体会到那种不是父母却跟你最亲近的年龄相仿的知心亲情了吧。索性我们还有那些陪着我们一起成长见证者彼此的伙伴们,也算是一种弥补了吧。
篇九:新课标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构想

新课标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构想
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无论是教学设想、教学思路、还是教学步骤等方面都有着与必修文本不同的教学个性和教学要求。文本的特点给我们教师提供了选择的自由度,给老师们提供了创造性发挥个人才能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领略唐诗宋词艺术魅力的平台。
可是面对丰富的精品佳作,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 “愿学”“乐学”呢 下面我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分四部分谈谈我们学校教授《唐诗宋词选读》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唐诗宋词选读》的课程目标,给课堂教学准确定位。
我们认为选修课应定位在必修课内容上的拓展,认识上的加深。系统性要强,探究性要强,而且通过阅读鉴赏,要让学生了解作家的思想与作品的风格,系统地掌握某一题材的作品主题与表达技巧,构建诗歌的知识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整合教材,实行模块教学
教材现行专题按作品的年代编排,整体感强,能让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有一个总体了解,但这样编排教材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唐代不同时段的同种
题材风格诗作整体感不强,比较零碎;这对于高考应试来说是种缺憾。因为,同种题材风格的作品分散在不同的专题,不利于学生日后鉴赏某类诗歌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此,我们设计导学案时就打破了原有专题的框框限制,把教材整合为三大模块。 (一)导学模块:
讲授《唐诗宋词选读》之前,我们收集了了部分同学的的反馈意见,发现他们古诗阅读存在如下问题:1)欣赏诗歌不知从何处入手(2)感到诗歌的语言难以准确理解,读不懂诗歌(3)不熟悉诗歌表达技巧。根据学情,在教学之初,我们教师先从意象和意境、诗歌特点、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整编出“意象和意境,理解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和方法,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三个专题。引导学生梳理列举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意境和常用表现手法;让学生明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为了讲究节奏和谐,音韵整齐,诗歌的语言经常颠倒词序;因为语言讲究凝练,所以古诗中句子成分省略的现象相当普遍等。最后把准确理解翻译古代诗歌语句的常见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调、补、改、联、猜等方法来疏通字句,再提取关键词句,找到全诗的骨架,弄清结构脉络。
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证明,开课之初,这样一铺垫,就使学生鉴赏诗歌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再具体到
每一首诗歌的品读,学生把握起来就游刃有余,思考探讨也容易找准方向。
注意:导学模块,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最好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诗歌,而且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做好知识卡片。 (二)名家模块:体现的是诗人个体作品的丰富与风格的多样。这是选修重点讲授和学习的内容。
我们先引导学生理清诗史的线索,然后重点讲四位诗人——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
这个模块,有的诗词大家在不同人生阶段,因其所处时代、环境的影响,风格的差异还比较大,像诗坛巨星——杜甫。为了让学生了解其一生创作历程,我们整理了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读书游历期、困守长安期、陷贼与为官期、漂泊西南期以及四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望岳》《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学生体会杜甫是怎样由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随着社会变化而逐渐变得心系天下、忧国忧民、沉郁悲壮的。这对于学生今后鉴赏杜甫不同时期的相关作品很有意义。对其诗作风格——“沉郁顿挫”的体悟,我们也是注重整理了学生先前学过的同类典型作品,如《登岳阳楼》。用其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意境开阔壮大)“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感情深沉悲凉)两句让学生体会杜甫的“沉郁”,用整首诗歌的构思来帮其认识“顿挫”。有了感性认识,再学《兵车行》
至此,杜甫漂泊西南时期“沉郁顿挫”的风格,学生就会了然于胸。此外,杜甫个别诗歌还表达了一种恬淡、闲适的心境,教师应该给学生适当的补充,以便让学生全面了解杜甫诗的特点。 注意的问题:
必修教材:名家的相关作品,是比较分散的。选修课教学,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不仅要充分了解作家的身世经历,还要熟悉其作品的题材及多种风格,形成体系。
(三)题材模块:展现的是特定时代的诗人群体的思想情感与价值取向。
我们划分出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思乡诗、咏
史怀古诗5个板块。以作品主题归类教学,同题材同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鉴赏,既可以避免“编年体”式的枯燥乏味,又可以赢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咏物诗:《房兵曹胡马》和《马诗》 山水田园诗:《次北固山下》《汉江临泛》 怀古诗:《泊秦淮》《桂枝香·金陵怀古》 边塞诗:《从军行》《燕歌行》(并序) 羁旅思乡诗:《商山早行》《除夜宿石头》
这一模块属于拓展阅读。我们立足《唐诗宋词选读》想通过上述篇目,引导学生探究、掌握各种题材诗歌的常见
意象、常用的艺术技巧以及诗人一般要抒发的感情。之后,精选题目,巧妙设题,让学生拓展巩固,并自己总结出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
注意:诗词名家是基本阅读,题材分类是拓展阅读,这种点面结合的特点,很容易使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经纬交织的络,但是如果要进一步做到系统化,让学生能力化,还需要我们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引导学生理解、总结规律性的知识。
三、课型设计:
在课堂的构建上,我们主要有六种课型:学生自主赏析课和教师系统讲解课,诵读品味型和意境再造型,归纳整理活动型与撰写专题小论文。前两种是基本课型。 注意:
1自主赏析,教师虽然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不等于完
全放手,教师还必须做些指导,定些要求。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究,往往针对某一具体诗词,并不能从宏观的角度来对某一作家加以把握,这样教师还要加以补充完善。 2)就归纳整理活动型而言,主要依托于教材单元中的“学习活动”部分,采用分组竞赛、擂台对抗等活动,穿插于模块之间,既可以调剂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归纳所学内容,甚至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知。

四、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诵读:唐诗宋词是语言艺术,鉴赏时应以品读为核心。它是文本解读的有效手段,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参读、诵读、美读、比读、议读、评读、研读。不仅要读,而且要反复诵读,每次都有明确的目标预设,通过诵读推动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比如杜甫《兵车行》,可以分层诵读,由浅入深,理解诗歌的内容,完成审美鉴赏活动。
2. 重视以读促学,读写结合。在鉴赏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诗、词的仿写,对联的扩写、诗词的改写(如改为新诗、散文),也可以结合作品进行想象文、赏析文和评论文的片段或全篇写作。每个专题结束,指导学生写好专题小论文,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个性化的比较成熟的观点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重视学生个性化的体悟:教师要作为一个参与者和研讨者,鼓励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发表个性化见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演讲能力,又活跃了学生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5cd169a0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f.html

《唐诗宋词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