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三章讲义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是什么?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和。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
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1.中国古代关于人的学说性善论(孔子思想):认为人天生是善的,因此,通过教育可以使人行善。性恶论(荀子):认为人性好利多欲,追求生理欲望的满足是人的本性,社会必然会发生争夺,一切善的行为都是后天勉强训练出来的。性善恶相混论(杨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恶相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2.西方近代关于人的学说
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揭示人人都享有充分的自然权利。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归结为肉体的感受性,而这
种感受性在人身上产生“趋乐避苦”的感情,也就是‘自爱’‘自爱即自私’
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为研究人的自然属性奠定了基础,后来,有人把
这一理论引进了哲学领域,把人性也看作是自然选择,弱肉强食。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1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区别和联系
人性---指人的属性,是人的属性的总称,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的本质---指人的本质属性,能够把人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具有独特的属性。(2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指人的生理构造与自然本能社会属性---指人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属性。
问题:哪一种是人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4.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也会丧失。
1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一个人对人生观作出了某种明确的选
择,实际上就在主要的方面决定了他将如何对待生活,决定了他在实践中将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人生问题。
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
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一个人如果不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对什么事都显得无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实际上是庸碌无为的人生观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抱着浮生如梦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世态度,其背后必然是低俗、庸碌和沉沦的人生观。
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只见烦恼、痛苦和荒谬,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
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二)端正人生态度
有位智者说过:上帝关闭了所有的门,他会给你留一扇窗。还有一句话说: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而我要说,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
回首过去,不要悔!面对未来,不要怕!以自己双翼飞翔的鸟儿永远可以飞得更高!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1.对几种人生观的分析(1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形成基础: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剩余价值的本性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观点:“有钱就有一切”,“金钱是万能的”,“金钱是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2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出发点:从人的所谓自然属性出发,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满足个人的肉体与感官的享;
----实质:利己主义和纵欲主义.
2

(4权力意志主义人生观
----观点:认为权势就是一切,有了权就可以使个人位高‟,„名贵‟,„威重‟.----追求权力,渴望统治,是人们意志的最高目标,最高价值和最高体现.起源:尼采的哲学思想----超人哲学2.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2)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科学依据---理论依据: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
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提倡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3.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几种人生观为人民服务人生观本质剥削阶级的无产阶级的,私有制基础上;公有制基础上;核心思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基本内容物质享受和以人民的利益为
政治权力;宗旨;
哲学思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错误的人生观的共同的特征
一,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阶级利益,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它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
三,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全面需要。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一定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决定、以一种社会制度维
系并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理念,具有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本质属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自胡锦涛在十八大开幕式上的报告第六部分
3

1.物的价值
客体主体评价
经济学物质(有用性)
美学艺术作品(审美价值)2.人的价值
客体主体评价
社会个人自我价值个人社会社会价值
-----指在政治方向、道德观念、人生意义和思想追求上,人们认为最重要、最珍贵、最值得为之而奋斗的东西。
------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对他人及社会需要所具有的意义,即贡献;二是人从社会得到自我需要的满足。
3.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
物的价值人的价值单向双向
客体,被认识认识的主客体物与人的关系物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
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
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
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
无法存在。
(二)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物质价值——个体的生活在物质方面所具有的意义,即个体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对社会、他人和个体自身物质需要的满足所具有的意义。
精神价值——个体的生活在精神方面所具有的意义,即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活动及其成果对社会、他人和个体自身精神需要的满足所具有的意义,其具体表现形态是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1.价值标准的特征:
1)主观性——这是由个体意识差异性决定的。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形成的价值观念也就不同。
4

2)多重性
3)客观性(时代性)——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符合社会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标准,它是人民大众总体实践的结果。
问题: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最根本的价值标准是什么?4)主导性——
具有指导性、方向性、起着主导地位的是哪一个?3.人生价值评价的原则
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做到四个坚持: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科学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有些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也进行了努力奋斗,但却失败了。什么原因?成功有赖于天时——社会发展规律地利——具体的社会条件人和——良好的人生环境
人生环境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和谐的人际关系,肯定态度多于否定态度;——求知欲强;
——能有效的调节情绪,良好情绪多于不良情绪;------健全的人格,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特定的心理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青年心理上矛盾性反映:
1,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3,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
5

4,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
我国的社会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
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等错误观念的误导;学习负担和就业竞争造成的压力等。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
同样的乐趣,感受却不尽相同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解决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提供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
结果: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信心,并产生积极体验,在进取中锻炼意志品质,获得承受挫折和适应能力。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2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3积极进行心理调节自我暗示
合理的宣泄--文饰、补偿、适度压抑转移关注点视角升华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正确认识竞争。竞争无所不在:
竞争提供机会,通过竞争认识自我。竞争的消极方面:
胜骄败衰
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2.正确认识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为人学会合作
3.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者之间能合作吗?——懂得双赢、共赢。
恶性竞争:不能为了竞争而泯灭人的尊严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6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
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何为个人利益-----教材第62何为社会整体利益-----同上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一旦与社会利
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如何看待假证件现象?
(四)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个人的权利、自由是在社会中获得的。
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在道德要求上,不能把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作为承担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的先决条件。人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自我价值才
能得到充分实现。
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能动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合理开发,保护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人类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人类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在掠夺自然资源。
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

7

第三章小结
一、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的本质
人生是什么?
人生观的内涵——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社会的本质
人与社会的关系二、科学的人生观拜金主义的人生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权力意志主义的人生观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形成与发展、科学依据两类人生观的对比——哪个科学的?三、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1.自我与社会价值的关系2.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关系3.评价标准的四个特征
4.理解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的四个原则四、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62de72ad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f.html

《思修第三章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