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发布时间:2019-09-22 01:10: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
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2.科学探究目标
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
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3.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体会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
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愿意跟同伴共同操作、交流研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在很多产品里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的物品是用铁做的。
认识到可以用工具来认识物体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2.教学难点
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钓鱼套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小组: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石,以及其他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硬币、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钓鱼套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1.出示钓鱼套件,提问:谁想来试一试?
邀请1-2个学生上台体验。学生钓着鱼后在教室里绕一圈展示。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出磁铁。
2.出示各种各样的有磁铁物品图片,学生随机说说这些物品的作用。
3.出示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引导概括: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
4.揭示课题:磁铁能吸引什么
二、探索:磁铁能吸引什么?(预设20分钟)
1.小组讨论:磁铁能吸引什么
组织反馈,师生一起将大家提出的物体进行分类,按磁铁能吸、不能吸分成两类,记录在黑板上(有争议的物体写在中间)。
2.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材料准备: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石]
1)说明实验步骤:1.编号;2.预测;3.实验;4.记录
2)各组领检测器材,按老师要求统一编号,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里。
3)进行预测,不能吸打“×”,能吸打“√”,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4)分发磁铁,进行实验,实验前教师要强调实验的规范操作:用条形磁铁轻轻接近被测物体,观察物体是否被磁铁所吸引。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准确,每种物体应该重复测三次。
5)记录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材料。
6)协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一列(组成材料)。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磁铁能吸引的物体都是铁做的。(或者含有铁)
可以让学生交流:哪几个物体自己预测错误了,错误原因是什么?
2.讨论: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针,有哪些方法?(用磁铁吸引,用手直接捡,用水分离……
教师提问: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为什么。(研讨后可以做下演示实验)
四、拓展:磁铁还能吸什么(预设5分钟)
1.重要提醒:不能用磁铁去吸引手机、磁卡、电脑屏幕等,以免物品被损坏。
2.教师介绍:科学家研究磁铁时,测试过很多材料。他们发现磁铁不但能吸铁,还能吸镍和钴。镍和钻在工业生产中运用比较广泛。(板书补充:磁铁还能吸引钴、镍。)
3.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1元硬币是钢芯镀镍的,也可以被吸引。我们可以用磁铁来找一找哪些硬币含有铁和镍。
[材料准备:不同材质的硬币]
【板书设计】
1.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能吸引:铁、钴、镍……

通过感官来发现

科学概念目标

1. 眼、 耳、 鼻、 舌、 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2.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 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科学探究目标

1. 在教师的指导下, 能够采用实验的方式, 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

2. 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 实验发现的事实和自己想象的内容。

科学态度目标

1. 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 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 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 技术、 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残障人士因为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生活困扰。 理解他们为了

更好的生活而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的意义。

2. 知道技术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眼、 耳、 鼻、 舌、 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难点: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 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石头、 豆包、 装有 40 ~50℃热水的杯子、 音箱、 盲道图片等。

教师准备: 学生材料(1 套), 班级记录单, 纸箱, 板栗。

【教学过程】

一、 聚焦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我们的身体, 了解了我们的身体结构, 认识了我们身体中的很多器官。 这节课, 我们继续研究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非常重要, 通过感觉器官我们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板书课题 : 通过感官来发现)

二、 探索

(一) 认识感官及其作用

活动一 我说你猜

1. 教师出示一个暗箱(箱子里装有板栗), 让学生猜一猜箱子里装了什么物体。 要求:(1) 一名同学闭上眼睛, 用其他感觉器官感受箱子中的物体, 并描述物体的特点。(2) 其他同学根据这个同学的描述, 猜测箱子中的物体。

2. 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

3. 讨论: 说一说, 你刚才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这些感觉器官的作用是什么?注意: 用手摸一摸, 感觉物体是硬的。 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感觉不是手感觉到的, 而是手上的皮肤感觉到的, 皮肤是触觉。

4. 提问: 你知道人还有哪些感觉器官吗?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总结人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使用暗箱, 帮助学生认识到感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放入板栗是为了增加辨别的难度,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辨别能力、 表述能力, 进一步认识感官及其作用。

6. 提问: 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迅速识别出箱子中的物体?

预设: 用眼睛看。追问: 眼睛能帮我们看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 体会感觉器官能做到的事和不能做到的事。

7. 小结: 每种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收集到的信息, 但也有收集不到的信息。

(二) 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 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

活动二 看一看, 说一说

1. 谈话: 看来, 眼睛能够收集比较多的信息, 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物品(出示石头、 豆包、 装热水的杯子、 音箱), 说一说, 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填写在记录单中。

要求: (1) 每人选取一个物品作为观察对象。(2) 最后两列暂时先不填写。记录单 ( ) 组

2. 学生用眼睛观察之后汇报, 说一说自己这么想的理由。

学生汇报时, 教师及时出示相关的科学词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观察到的事实和头脑中的想象做区分。

活动三 验证自己的想法

1. 用五种感官观察这四种物品, 并填写记录单(最后两列)。

2. 讨论:(1) 用五种感官观察和只用眼睛看有什么不同? (2) 我们“通过看想到的” 都正确吗? 解释一下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无法接收的信息, 而综合使用多种感觉器官会更加全面地对事物加以认识。

3. 小结: 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 每种感官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 综合物品 眼睛看到的通过看想到的用五种感官感受到的想和实是否完全一样运用多种感官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

三、 拓展

活动四 不一样的道路

1. 出示盲道图片。

2. 学生尝试说出盲道的作用。

3. 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科技产品? 它们对残障人士有哪些帮助?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活动, 学生可以认识到感觉器官的重要性, 了解科技产品对残障人士的辅助作用。

四、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认识到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 每种感官也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 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才能对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利用感觉器官来认识世界。

观察与比较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们能够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进行探究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运用看、 听、 闻、 尝、 摸等一系列的方法。

2、 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 进一步巩固对多种感官的认识。

3、 通过学习, 明白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 可以更确切、 更全面的了解事物。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 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 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 认识到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水果若干、 仿真水果若干、 玻璃杯、 滴管、 酱油、 自来水、 塑料桶、 大毛绒玩具、 小毛绒玩具、 铅笔、 橡皮、 钥匙、 图片等等。

预习要求:试着运用多种感官全面地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 发现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感官来发现》 , 知道了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利用感觉器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2、 揭示课题: 3、 观察与比较

二、 聚焦

教师引导: 感觉器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比较, 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三、 探索

(一) 探索实践一

1、 教师出示课本第 31 页的上面两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比较这两幅图, 从中找出五个不同点。

2、 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两幅图, 从中找出五个不同点, 看谁找

得又快又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b627a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b.html

《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