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2)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发布时间:2020-02-17 06:07: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肥力特征,然后提出合理改良利用该土壤资源的依据和措施。

2.土壤制图: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的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的过程。

3.工作底图:是绘制土壤草图的地形图或遥感资料。

4.土壤草图: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出来的图。

5.土壤剖面:从形式上讲是指我们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实际代表一个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土柱。

6.单个土体:指我们能对之进行描述和采样,从而能据以鉴定出土壤的特性和排列以及一系列 特征变异的最小土体。

7.聚合土体:指在土体构型中具有基本上相似的发生层的组合和排列的最小单位的土体。

8.主要剖面:又称基本剖面、代表剖面。为全面研究土壤性态特征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特点之间关系的剖面。

9.定界剖面:是为确定土壤边界而设定的剖面,应设置在可能出现土壤边界的地方。

10.检查剖面:又称对照剖面,次要剖面。是为检查主剖面土壤属性的稳定性和变异程度而设定的剖面。

11.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统称为土层。

12.土壤发生层: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叫土壤发生层。

13.土壤发生型:指土壤发生、发育类型,是发生学土层组合形式,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

14.土体构型:在土壤发生范围具有各种性质和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状况,且具有质和量的指标,用于确定基本分类单元。

15.障碍层:指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

16.诊断层:经过一定成土过程在土壤剖面上发育而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

17.土壤组合制图: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把这些无法单独勾成图斑的类型合并在一起作为制图单元勾绘出来。

18.土壤复区:在大比例尺制图中,与微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斑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

19.土壤复域: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与中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斑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

20.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21.土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的集合即一种土地类型。

22.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单元的集合。

23.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和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的集合。

24.土地自然属性:是自然地理因素相互作用和制约的结果,赋予土地的固有特征。

25.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赋予土地的新的特性的组合。

二、简答

1.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

比例尺种类

适用范围

制图单位

详比例尺:1:200-5000

小型的农林牧实验场或村级调查工作

变种

大比例尺:1:1万-2.5万

国营农场、乡镇级或县级调查工作

土种(复区)

中比例尺:1:5万-20万

县级、市级或中等河流流域的调查工作

土属、亚类(复域)

小比例尺:<1:20万

省级全国级和大河流流域

土类(复域)

 

 

 

影响因素:(1)服务对象、农业经营的方向和技术水平;(2)地形和景观的复杂程度;

(3)调查面积的大小

2.怎样选择工作底图

(1)在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2)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测和清绘适用;

(3)为根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测图单位、方法和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

3.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1)图件的准备;(2)遥感资料的准备;(3)调查工具的准备。

4.各成土因素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气候因素

地形因素

母质

地表水与地下水

生物因素

人为活动

调查内容

①近代气候

②古气候

高原山地丘陵

平原

①残积→残积物

②运积

①地下水

②地表水

①植物

② 农作物(作物种类、产量)

①非农业性建设对土壤的影响②农田基本建设对土壤的影响③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

研究方法

①地理景观研究法 ②小气候的观测与调查

③相关分析法

①分析资料

②实地调查

①分析资料②实地考察

①分析资料

②实地调查

③推断法

①资料分析

②实地调查

①群众调查

②区域对比法

③年度对比法

 

 

 

 

 

 

 

5.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工作路线

一、土壤剖面点设置

1常规布点法

(1)中小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路线调查应考虑大中地貌类型,主要剖面;

(2)大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应综合考虑大中小地貌,应注意微小地形的变化。

2.统计抽样法

二、工作路线的设置

工作路线:调查时所需要的路线

原则:用最短的距离穿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和水渠,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应避免少走重复路,中小比例尺调查应注意间距。

6.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描图

(1)定向:罗盘仪,指针指向N、S极;

(2)定点:①交汇法:前方交汇和后方交汇(选择两个地物点,角小于90度)通视条件好的地方使用;②极坐标法:在通视条件差,无明显地物的情况下使用;③地物追踪法。

7. 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和方法

一、地表的描述

1.地形:土壤剖面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及地貌部位,地表形态描述;

2.母质类型:母质名称(沉淀物、坡积物、母质的特征);

3.土壤的侵蚀及排水状况: 侵蚀的类型,侵蚀的程度,排水状况(易、不易);

4.植被状况:群落植被、指示植被;

5.农业利用状况:农作物的种类、产量。

二、土壤剖面形态的描述

1.土壤颜色(目力描述、目力比色、比色计)

2.土壤结构3.土壤质地4.土壤新生体5.石灰反应(滴盐酸)6.土壤PH值

8.为什么分析土壤生产特性要有地理和作物的观点

任何一种土壤利用与生产评价决不仅限于土壤本身,它与四周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例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华北和西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它土体的水分保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土体构型。但是,同样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出现在南方多雨的土壤中就成为一种不良的土体构型。

9.大比例尺土壤制图概查的任务

(1)了解和掌握测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状况;

(2)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并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图单位;

(3)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

(4)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并提出估测的内容;

(5)如果使用遥感影像,建立遥感影像的判读标志。

10.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

(1)地形与土壤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能垂直于等高线, 绘制土壤剖面不能沿等高线画土壤类型边界, 平原区应注意河流,在制图中不能有直线,直角等几何图形;

(2)母质类型与土壤边界:断层、折皱、平原区应注意土体构型(河流的摆动引起层次多变化复杂);

(3)植被类型与土壤边界关系 :指示植被,植物的长势情况;

(4)农业利用方式与土壤边界关系:耕作方式的不同,类型不同。

11.室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1)原始资料的审查与整理:①标本记载表 ②土壤草图 ③评土、比土确定分类系统 ④拼图补测(2)室内分析(3)土壤图及其它图件的绘制(4)编写报告

12. 评土比土的意义

评土比土进一步确定土壤分类系统

(1)从土壤形成上全面比较各土壤类型的异同,通过比较消除同土异名和同名异土的现象,进一步完善土壤类型;

(2)从生产的角度进行质量上的评价,评价生产能力水平,以及解决用土改土的问题。

13.土壤草图需审查哪些发面

(1)土壤界限:

1 土壤图斑及其代号有无差错和遗漏,是否留有天窗,同土有界,异土无界

2 土壤图斑与分布是否符合土壤分布规律,几何形状是否合理

3 土壤边界是否闭合

(2)上图内容:土壤界限、主剖面代号、土壤类型代号、主要作物等。

14.怎样勾绘航片的工作面积?意义何在?(常规调查中的)

15. 影像判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几何学特征(2)光学特征(3)成土因素学说理论

16.土地构成要素是什么

(1)自然要素:气候要素、地学要素、土壤要素、生物要素;

(2)社会经济要素

17.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1)准备工作 (2)野外勘察 (3)室内预判(4)外业调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

(5)内业工作(转绘、面积量算、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

18.土地利用调查中外业调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1.要选好站立点2.要确定底图的方位3.对底图进行判读(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先易后难,抓住明显的地形特征和影像特征,边走边判读)

4.对一些新增地物随时进行补测5.调绘整饰(对当日调绘的草图及时清绘、整饰并做好记录)。

19.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三种方法及技术方案

一、利用新的1:1万的影像图进行动态观测

1.按规范要求编制影像图;2.把影像图和土地详查图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的地类用铅笔勾出;3.野外检查验证;4.对新的地类界进行整饰、修编现状图,并且标出动态监测的时间;

5.量算变更土地面积

二、利用航片进行动态监测

1.放大航片为1:1万 ;2.在航片上调绘地类界;3.野外检查验证;

4.修编现状图;5.量算土地面积

三、利用3S技术

1.购买近期的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2.构建1:1万的现状图数据库;3.对图像进行处理;

4.对处理的影像与数据库当中的矢量数据进行叠加,形成矢量—栅格影像图;

5.在新的应影像图上勾绘变化的地类;6.通过外业对地类边界进行GPS定位;

7.进行内业处理的建立土地利用变更的数据库。

20.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过程

1.设计

(1)要明确地图的用途和要求,以1:1的分幅图为基本资料,比例尺根据图幅和面积的大小选择,一般控制范围1:2—10万;(2)收集整理编图的基础资料,以乡镇级现状图,面积记录表、航片、卫片、其它文字资料为辅助资料 ;(3)要对本县地理特征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进行研究 ;(4)确定地图的内容(地理要素、专题要素)。

2.地图编绘(1)确定地图的数学基础(比例尺等);(2)转绘地图的内容;(3)编绘地图内容的各要素 ;(4)接边、审核。3.地图的清绘

三、论述

1.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举例说明

(1)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

例如:黄泛平原区的碱化土、碱土和盐土系列,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所支配,在含有不同盐分组成的情况下,便形成不同性质的盐渍土。

(2)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各因素间都是相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当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它因素变化。

继续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cc10c650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6b.html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2)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