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作文之竹子作文600字托物言志

发布时间:2019-02-20 13:59: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竹子作文600字托物言志

【篇一:托物言志古诗】

托物言志诗文鉴赏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 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 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 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译文: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赏析: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对施展抱负的广阔空间的渴望,但是这些都是诗人不可能得到的。

【篇二: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习作指导教案

如何写作托物言志的文章

教学目的:托物言志状物时要经过自己真正的观察和感受,写生动写细致。要注意状物的

顺序性和目的性;志不恰当或没有志的,有志尽量要再写到是躯体,

是灵魂,不能本末倒置;选物、言志要有个性,志要有时代气息。

教学重点:掌握托物言志的方法,既要托物又要言志。

教学难点:既要托物又要言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理解感知:(出示幻灯片)

托在某个具体之上。于是,这个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依者的个人之,借助于这个具体之,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豪情壮怀。

阅读理解:(出示幻灯片)

一、请阅读下面诗歌,看看诗歌描写了什么形象?有什么象征含义?

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骆宾王的境遇)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的人格)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及革命者坚强不屈的精神)

4、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不向世俗献媚高尚情操)

5、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坚定顽强的精神)

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虽遭摧残但仍坚守节操高尚情操)

7、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坚贞不出、洁身自好高尚品质)

8、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宁死不屈、忠于故国的高尚节操)

二、阅读下面文章片段,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在房屋的墙面上、房顶上;在花园的栅栏上、篱笆上,爬着一种绿色的植物,这就是爬山虎

它偎依在洁白的粉墙上,绿白相间,犹如一大块翡翠镶嵌在白玉中,格外美丽。

爬山虎不如它的名字那样威武。它没有有牢固的根基,它的干和枝差不多粗细;但是,它奋发有力,坚强不屈,无数只攀住墙壁,在你没注意的时候,又迈出了一步,努力向上攀登。它柔软而强劲的身体里,显露的坚强毅力和无限生机,使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

爬山虎没有五颜六色的鲜花那种娇艳的姿态,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但它却给人以力

量,使人们努力奋进。每当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正想偷懒时,一想到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就感到羞愧。这时,这会立刻振奋起来,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的。你看它,不管刮风下雨,墙面多滑,它总是一步一步向上长,直到墙顶,俯瞰大地。它生长速度慢,不如雨后春笋,可是,过不了几天,你会突然发现,它又长高了,纤细的身影努力向上,漫成一片。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平凡、它的朴素、它的顽强。我觉得人也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要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不求索取,只是给予、给予??

荷花扎根污泥,可它却出淤泥而不染,在墨绿的枝干上,开出一大朵素净的花。

荷花不单单以它的卓绝风姿吸引着我,启示着我,而且还以它那无私的献身精神感染着我。

它的花给大自然增添了光彩;它的叶可以做中药材;它的块状茎——藕可以供人食用;直到它的花凋谢了,它还要结出莲子奉献给人们。

荷花那清雅的色泽可以与牡丹媲美;它那美妙的身姿足以与杨柳争春;它悄悄散发的清香能胜过茉莉。可是它不与百花争艳,只是静静地开在荷塘中,为人们献出自己的一切。我想:荷花那无私的献身精神、质朴的风格,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吗?

青城到处飘起了杨花柳絮。一片片,一团团,洁白轻盈,飞过树梢,飘过水面,笼罩了大街小巷,那飞向天空的,在碧蓝的晴空之下,闪着太阳的光辉,时隐时现,忽高忽低,顽皮地扑在人们的脸上,钻进鼻子里。而落向地面的,则如棉似绒,成堆成团,随风滚动,人们走在马路上,它前后左右地围绕着你,沾衣,盘桓纠缠不已。这会使人们想起古人落絮飞丝也有情的诗句。飞絮,在一些古代诗人眼里确是多情的,然而他们从飞絮中看到的只是飘渺的梦幻,他们怅惘地问飞絮,春风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而柳絮与这些情感似乎是无缘的。它体态柔弱,没有绚丽的颜色,也发不出点声音,便却有着坚定的性格和信念。你看,它们离开母体飘扬而去,那样快乐,那样自信。它们坚信广阔的世界在等待着自己,新的生活在迎接着自己

?

曾有许多人问过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

我喜欢秋天,虽然它没有春天生机勃勃之 貌,没有夏天姹紫嫣红之景,也没有冬天银妆素裹之纯,但我仍对它情有独钟。 如果说绿是春天的使者,红是夏天的色彩,白是冬天的打扮,那么黄便属于秋天。在送走夏姑娘的同时,秋婆婆迈着她那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的到来,使万物脱下了旧衣,换上新装。树儿们都脱下了绿衣裳。换上了秋婆婆精心缝制的新衣。花儿都收敛起绽开的笑容,鸟儿也都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另一个更加温暖的世界。似乎一切都显出几分无奈,几分孤独,几分凄美。过往行人也来去匆匆,无暇观赏两旁风景。这也许是秋天不能受到大众欢迎的原因吧。

但让我们把目光从这些令人倍感哀伤的景色中移开,移向那金灿灿的田野。田里的庄稼经过几个月的培养,现在已经成熟了,这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喜悦。辛勤工作许久的农民们带着满面的笑容,走向金色的田野,收获他们劳动的果实。他们在金色的大海中干得热火朝天,一时间,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活泼热情,秋天的丰收喜悦全来到了这广阔的田间。一阵秋风吹过,大海泛起层层浪,夹杂着人们清脆欣慰的笑声。看着此情此景,还有多少人会不喜欢上秋天呢?

有时会有一场小雨,秋雨小小的柔柔的扑打在人们的脸上,凉凉的。这时,人们忘记了一切不幸,尽情接受秋雨的洗礼。 我喜欢秋天,喜欢那萧条的美,喜欢那丰收的喜悦,喜欢那绵绵的小雨??喜欢它的所有所有。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尽管它并不很出众。

一池浮萍,青青绿绿,其中也有点点水色,无风时它像一块布平铺塘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皱纹,又像一块天然的青绿铜镜浮在池中。

其中也有几支树杈直插过池面,萍面略显得有些破痕——可是却不能完全划破,这之中更显示出了它的生机。杂草和翠鸟也时不时地打扰着萍面,一漾一漾的,鱼波纹是不能不出现的,使浮萍更显得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尔后,又是皱折,浮动不定。有时也有鱼儿的拜访。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了它。

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波;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

曲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风中生存的浮萍,浮萍是为了生根于水中,而人是为了在大千世界中生存。

坎坎坷坷,漫漫人生,对着苍天长叹,叹已逝人生;对黄河咏赞,赞黄河雄姿;对着小草低泣,泣小草无人知晓;站在高山上高唱,唱高山的威武;对小河低吟,吟小河的涓涓??

若人生只有浮萍的平静,没有狂风,那人生就是一杯淡水无味可言;若只有小河的自私,那人间处处是冷若冰霜;若只有大山的高傲,那人间没有无私的爱??

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都在自己的脚下,由自己掌握。 人生!浮萍!

学生练笔:(出示幻灯片)

托物言志(植物类)作文指导

一.物的选择

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亲眼看到,长期相处,密切关注,有独特之处,这样才有故事可讲,有感情可诉。尽量避免写一大类的植物,比如松树、柏树、竹子、梅花、菊花等等,要写哪一个地方的,哪一棵树,哪一丛花。

二.的确定

抒发对此物的热爱赞美之情,表达对此物美好品格的仿效学习的决心。

三.题目的拟定

我爱 赞赋让我怦然心动

四.基本思路、结构

1.开头点题,抒发热爱赞美之情。

2.描写该植物的生长环境。

? 从土壤、水、阳光、气温等方面展开描写,直接点明从中表现美好品格。

3.描写该植物的外形。

? 写它的干、枝、叶、茎、根、花、果等,从形状、颜色、气味、光泽、味道等角度展开描写,揭示它的美好品格。

? 4.描写该植物的生长特点、功用。

? 写它生长的速度、生长的程度、生长的周期等等。

? 写它对人类,对动物,对植物,对自然的贡献。

? 5.衬托

? 简单写几种不同的植物,或种类相同生长环境不同的植物,对本文所托之物进行正面或反面衬托。

? 6.结尾突出、深化中心,抒发热爱赞美之情,表达对此物美好品格的仿效学习的决

五.注意语言的生动性,一定要用拟人手法。

比如开头可这样写:每天,我都会去看望他,轻轻的抚摸他,热烈的拥抱他,不厌其烦的向他表白我爱你,大哥

六.外在特点与内在品质关系的参考意见

? 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自爱、自尊、高贵不屈。

? 对生长环境要求松:随遇而安、安贫乐道、自强不息。

? 枝干直竖:正直刚毅。

? 枝干弯曲:忍辱负重、坚韧顽强、

? 枝繁叶茂:热情奔放、豪迈乐观。

? 枝叶稀疏:人格独立、孤高清远。

? 花艳花密:热爱生活、开朗大方。

? 花素香淡:质朴、淡泊、宁静。

? 生长快:珍爱生命、积极进取。

? 生长慢:低调、沉稳、求完美。

? 树干中空:谦虚、通达。

? 树干实心:实诚、憨厚、内秀。

【篇三:竹教学反思】

《竹子与竹制品》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

院子外墙有一排竹子,幼儿经常捡到一些竹枝、竹叶来玩,有的幼儿把竹枝当成拐杖学

老人走路,有的幼儿把一截竹子含在嘴里对着盆里的水吹气,其他幼儿七嘴八舌说竹枝还可

以做成玩具小竹人、毛笔,篮子、斗笠等等很多竹制品,但是幼儿只知道竹子可以做成竹制

品,却不知道竹子还有其他的作用。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竹子,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

这节《竹子与竹制品》的教学活动。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竹制品;

2、让幼儿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环境。

3、培养幼儿勤动脑的习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竹子是由笋长成的;了解竹子的用处;懂得竹子及竹制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教育

幼儿爱惜各种竹制品。

活动准备

各种竹制品、竹子、竹笋、竹子挂图、竹叶贴画、光滑的竹篾片。活动过程

一、儿歌朗诵组织幼儿

二、激起幼儿的好奇心:

1小朋友,今天老师让你们认识一些好看、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经常会用到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出示准备好的竹制品。

2、让幼儿通过看、摸、玩之后,然后展开讨论,说说自己知道这些竹制品是怎么做成的?

3、教师小结:竹子可以做成这些实用的生活用品、漂亮的工艺品,因为聪明的人们利用

了竹子的光滑、轻巧、韧性,来制作许多竹制用品,除了这些竹制品外,竹子还可以做成竹

房子、竹排、造纸、做笔等等。

4、竹子是生活在什么地方、一般是什么样的呢?

三、了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

1、故事讲述:《笋宝宝长大了》(有实物竹子和竹笋)

2、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复述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讲述的事情。

3、用角色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见过的竹子以及人们是怎么利用竹子的?

4、教师小结:竹子小时候叫做竹笋,长大后就变成了表面很光滑、又高又直、一节一节

的、圆柱形的竹子,节与节不相通,节上有竹枝,竹枝上还有竹叶,竹叶细长细长的,竹子

喜欢生长在江河边和温暖潮湿的地方,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竹子不但可以美化环境、

长在江河边的竹子还可以保护江河堤岸,防止水土流失呢!

四、教学活动延伸:

1、幼儿动手制作竹制品;

2、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制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竹制品、竹贴画。

五、本节课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科学活动反思:

1、活动内容生活化,本节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内容息息相关,符合幼儿学习年龄特点,

所用的材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玩具等等。

2、活动方式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我结合幼儿生活实际,首先让幼儿通过看、摸、玩,

充分激活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有了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在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

观察和思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3、活动材料丰富,本节活动我所准备的活动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或是动

员幼儿从家里拿来的,做到每位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始终围绕主题

展开讨论,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4、讨论方式自由化。在看、玩、摸的实验过程中,我放手让幼儿讨论,学习用多种方式

表现、交流、分享探索过程和结果,既培养了幼儿语言组织能力又提高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方

法和能力,

5、不足的地方:虽然本节课教材准备充分,内容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在第三环

节的故事讲述时,因为受各种教具的影响,有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还沉浸在教具中,以致在教

学活动延伸环节上有些幼儿的注意力分散,不愿动手操作,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在教

学材料的准备上尽量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和准备,让教具发挥更好的作用。篇二:《竹》教学

设计、反思

付先芝《竹影》 教学设计

1. 了解丰子恺及其作品,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基本差异。。

2. 学习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铺垫手法的运用。

3. 体验童趣,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激发少年成才欲望。 教学重点 在朗读分析中,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在生活、学习态度上得到教育,在人生价值追求上有所启发。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铺垫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式

1.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阅读的主导,学生的自主阅读是教学的最高目标,本文看

似艰深、晦涩,但教师应指导得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2. 本文蕴含的问题很多,可有选择的提出问题,着重在答题方法的引导。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关于的古诗,引入课文。由问题你能背出一首竹的古诗吗?竹

有什么品质?引入。

二、简介作者。让学生读一读作者及作品。丰子恺(1898—1975)画家、文学家、美术和

音乐教育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 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丰子恺的散文,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这些作 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 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指名朗读课文,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

(二、)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问题设计:

1、请按下列提示填写课文顺序结构。 看天- _ -画人影 _- _ -赏画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 课文写竹影,首段为什么从天空写起?

2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 阶变成短音阶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什么表达效果?

3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 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

出一 枝半寸长的铅 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 自己 的影找出句中的动词,说说其作用

4、从第6自然段父亲 谈绘画的知识中,你 知道中国画和西洋 画有什么不同?

5 文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6 本文通过写爸爸和孩子们在月光下一起 画竹影,并回答 孩子们的提问,传授了绘 画的知识,作者要表达什么中心?

六、总结:1、用一句话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板书设计:

竹影孩子玩游戏 看人影、画竹影 (童趣) 天真好奇 爸爸讲国画 像符号、重写意 (神韵) 循循善诱

七、课堂练习

1、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

b、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竹叶发出箫箫的声音来。

c、竹影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d、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是

给我坐的?

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b、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 减退。 c、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d、月亮已经升得很

高,隐在一丛竹叶中。

3、对课文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竹影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了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b、写竹影又写画马,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 表现画竹的不容易。 c、中国画中有朱竹,是因为在中国有一种特 殊的竹子,它是红色的 d要画出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这句话揭示了中

国画中竹子的画法。 《竹影》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上本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领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童真、

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

的审美观为目的。我从整体感知课文,欣赏优美句子,课堂练习等三方面做了教学预设。

在课堂教学中,从回顾竹的古诗入手,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内容。然后提出关于内容结构和

主要内容两个问题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接下来是欣赏句子、段落,又提出六个

问题,让学生们根据问题积极思考,一个是分析首段在文中的作用;二、三是体会文中描写

生动的句子的含义及作用;四是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五是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六是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最后是课堂练习,这样,即把握了本课

的主要内容,又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容量是比较大的,有朗读课文(两千多字的文章),有欣赏句子、有探讨问

题、练习等环节。整个课堂学生们紧张而又有序。老师只是引导、点评,除了适当的点拨外,

节约了很多的语言。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

有效性。因此,教学设计中所创设的环境必须要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兴趣。设计的各个环节

的流畅性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逐层诱导深入,理解巩固,深入浅出。课堂

活动的组织要克服随意性,提问、讨论及其他课堂活动,都应该事先准备充分、设计精当,

以便更好的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于这节课,我认为优点在于:

1、教学环节能自然流畅的完成,能完成教学的目标。我的设想是想充分利用文本,挖掘

文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感受到蕴涵在其中的艺术和美。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另外一

方面让学生理解到更为深层次趣味那就是艺术的美。学生在谈本节课的收获时认识到了这一

点,我很欣慰。

2、能够对学生的回答做必要的点评或引导,鉴于阅读题,学生往往对于问题感到束手无

策,在本课教学中,我试图将问题细化,引导学生紧扣问题来回答,并注重了答题思路的指

导,表述方法的引导,学生会有一些启发。篇三:竹石教学反思 word 文档 《竹石》教学反思

张朝霞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这次我校组织语文教师进行的

古诗词教学活动,我的收益颇多。我对《竹石》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自我反思。

()学诗前激趣,使学生想学古诗距今年代较远且内容较枯燥,所以学诗前我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

趣味性。课件显示古诗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告诉学生诵读古诗词对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有独特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课件中分别显示竹在阳光灿烂下,风雨过后,大雪压顶时的姿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

受,体会到竹坚忍不拔的品质,产生学习《竹石》的欲望。 学生对郑燮并不陌生,我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墨竹如人》,出示郑燮的画像,学生

积极地讲郑燮的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又为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做了铺垫。

(二)学诗时点拨,使学生会学我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智慧和情感,在唤醒学生心中感情的同时还要

有学生认真的自学,

大胆的诵读,诗意的解读、独有的感悟??智慧在课堂中轻吟浅唱。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课堂上老师要相信学生 的能力,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学。我让孩子们在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讨论。

老师对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学习积极性更高。诵读古诗,通过自由读、指

名读、挑战读、齐读等不同方式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其中有一男生在评价一女生读时讲

的节奏不太准确,语气也不是很好;我就启发你来挑战他,好吗?结果,这男生读得抑

扬顿挫、铿锵有力。我问:为什么这样读?”“因为这首诗中的竹是刚劲挺拔的!听到这学

生的回答,教室里顿时想起一阵掌声。我又启发全班学生思考从哪些词可以读出它的刚劲

挺拔?”“坚劲、任尔”??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互相讨论,通过抓重点词等方法,用心感受、很

快就体会了诗意。教师不用一字一句肢解诗意,学生多读、讨论,便能很快自悟出诗意。我

让学生回想郑燮辞官卖画为生的事,再联系诗中诗人如何赞美竹的,体会到托物言志的写作

方法。

(三)学诗后拓展,使学生爱学在学生理解诗意,明白古诗的主题后,我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想法或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从竹的特点,从诗人的人品,从写作手法来谈想法,体会到学习了这首古诗受益匪浅,学习

兴趣盎然。我再让学生欣赏郑燮的墨竹图,读郑燮写的另外几首写竹子的诗,再度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

整堂课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之中,自学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我总想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的快点多点,因而对中下生关注较少,

他们听的多,讲的少,虽然看似积极参与学习中,但是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

我思考。篇四:竹影教学反思《竹影》教学反思在设计课堂时,我希望以尽量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作者的深刻内涵。

所以在课前我做了很多准备。首先为了调动大家学习的兴趣就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题 问: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来猜个谜语: 你有我有他也有, 黑身黑腿黑黑头, 灯前月下跟 你走,

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一一《竹影》。其次

关于作者丰子恺,这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和文学家,所以对他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在网上

我下载了关于丰子恺的生平资料,以及他有代表性的几幅漫画,希望给学生一个直观的体验。

特别是课文中关于中西绘画的区别,我精心的准备了几幅中国山水画和西洋油画,通过分组

的讨论的方式,对比分析。为的是学生能够在对比过程中学会欣赏,活跃课堂气氛。 真正做

到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发散延伸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看几幅漫画,请学生来为画配

上文字。这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内容精彩纷呈,让我惊讶于学生的思维。 但是,根据听课老师的宝贵意见和我自己的体验总结,我总结了课堂中出现的一下几个

问题:一,课堂讨论环节有点无序,我反思了自己也问了学生,主要原因是我给的指令不够

清晰,问题过难,再加上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就造成了如此问题。二,是整

个文本的讲解过于表面,没有深入的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整体来说,整节课效果不是很满

意,虽然各个环节都按预设进行了,但是就是由 于太过关注或者太过在乎环节形式,而忽视了深入研读文字,使这课的语文教学走了

有其表的误区。

通过这次听课,这次上课,我得到以下启示:首先,语文教学就是文字教学。对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就是应该重视文字的深入

研究,反复重点的研究语言的意思,韵味,学习写法。而不能流于形式,只看热闹。其次,是对于上课技巧方面,要巧妙地提问题,提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比如,我第

一次问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大意,问题一出,班上基本无人回答,而我第二次换问题为

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情感?这一次同学们小手纷纷举起!从这一个小的

现象我感觉到老师提问方式十分影响学生理解能力!所以日后争取做到提问具体简单! 这一课,不仅给学生们上了一次艺术启蒙课,也是给我自己上了一次语文教学启蒙课,

通过显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通过大家直言不讳的指出问题,我更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不足,并

进一步找到自己学习进步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我将和我的学生们一

同学习,一同进步!篇五:竹影教学反思 《竹影》教学反思

莒县五中 于友迎

《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佳作。其主题是:游戏中产生的艺术美,

学生这个年龄段,都是童心未泯的年纪,对游戏自然有极大地兴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希望

以尽量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同时又能把教学内容自然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eb025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28.html

《竹作文之竹子作文600字托物言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