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诗

发布时间:2015-12-03 14:04: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以梦为马》”走近海子的梦

姓名:拂晓

海子是当代著名青年诗人,他的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海子秉承“创作中国大诗”的信念,孜孜不倦的创作。这首《以梦为马》就是海子表达理想的优秀篇章,梦为梦想,以梦为马,不仅是自己还是祖国都要拥有梦想并坚持梦想,以梦为马,飞跃向前。篇幅虽小,却语言凝练,运用了大量修辞,使文章精妙,美的意象令人神往其中。最后,作者又用理智的思维说自己会失败,但是这种追求梦,以梦为马的过程必将永恒,生生不息。

关键字 短暂 信念 以梦为马 凝练 修辞 理智 生生不息

前言

海子虽然是农村人,但天生的敏感与睿智再加上努力使他成为了著名诗人,他的独特的艺术思维在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这首《以梦为马》天马行空,却给人无限的遐想。悲壮的语言使读者深深震撼,作者那种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使我们折服,走近这首诗,去体味,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一、作者简介

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查湾村,是当代著名青年诗人。 海子虽然在农村长大,但是对于世界的敏感再加上他自身的聪明和努力,步入大学后很快他的诗歌天赋崭露头角, 1982开始诗歌创作,而19893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这短短的七年之间,他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有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他的作品中著名的有《以梦为马》、《麦地》。他的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的思想受到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相信神的力量,相信“大地”原始伟大的本质力量。他又特别认同凡高那种为艺术疯狂的气质。

二、《以梦为马》写作背景

海子的抒情诗写得很美,充满了神启式的灵悟意味,笔下的事物放射着不同凡响的灵性之光。这首抒情诗《以梦为马》,写于1987年。这时,正是海子写作大诗《太阳·七部书》的中期。因此,此时海子的写作状态是充满激情的,海子说“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歌和真理合一的大诗”,而这首诗就与他的理想构成被此印证的关系。

三、作品抒发的感情

1、对于祖国的热爱

作品中抒发了对于祖国的爱,“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我”将保护这祖国的火种不灭,尽管别人都要来灭掉这火种,我也要孤独的承受这责任,对祖国的赤诚之心跃然纸上;为了祖国“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为了祖国“我也愿将牢底坐穿”表现了海子的爱国之心的彻底性,不管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心甘情愿,为了自己的祖国,坚决坚持自己的信念。

2、对于理想的坚持

以梦为马,驾着这匹马,海子要驰骋于这个世上,去追求理想。追求精神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可能无法享受物质的东西,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追求理想的高洁之士,还有“小丑”一类的见风使舵的势力者,为了理想,无论是和高尚者还是卑鄙者在一起,我都会坚持梦想,不改初衷。孤独和痛苦抛诸脑后,执着的行走在理想的路上,和“所有以梦为马”的人一起去追求理想。

四、写作风格:作品中的“悲观”气息

“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我必将失败”这几句诗中“死亡”“埋葬”“失败”都是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词语,但是海子却能够将这些词语转化为悲壮气氛的铺垫者。由于人性固有的悲剧性本质,海子的那种以梦为马的追求是必然不能实现的,然而他并不悲哀,即使肉身死亡,被埋葬,也不绝望,因为他坚信自己追求梦的实现,坚定的保护祖国的行为,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最终,不会孤独,不会白白死去,梦想最终会被千千万万的人实现。悲观但不绝望,能够看到希望但又非常理智这就是海子的思想,这些共同构成了海子诗“悲壮但不凄凉”的风格。

五、诗歌所追求的意境

海子作为具有巨大抱负的天才诗人,从某种角度上他所追求的所谓的大诗,正是要试图实现人类在精神维度上的自由生存。实现人性、神性、与人所固有的兽性之间的调和,实现海德格尔式的天地人神的最高和谐状态。海子的这首诗以高度的艺术化方式表现复杂深刻的人生理想,悲惨失败的结局,但不绝望,诗歌本身必将胜利这里所营造的诗的意境,不知不觉进入了崇高,激烈的境界,作者阐述自己的梦的马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复杂深刻的感情。

六、诗歌语言美

1、修辞的运用

首先,名字就是比喻手法的运用,“以梦为马”把梦直接比喻为马,这是比喻修辞格中的“暗喻”没有出现比喻词,直接把梦作为马。“烈士”和“小丑”是借代,指高尚者和卑鄙的人。“万人”和“一人”是夸张手法的运用,以突出我信念的坚决,不怕千难万阻。“火”“开花落英”是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八个同样的句子反复出现,使得本首诗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其他修辞格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这些修辞现象的高度密集出现,使诗歌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使这首小诗充满了节奏感。在微妙的词语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意象的美

首先,作者将梦比喻为马,以马代替梦,马是一种善于奔跑的动物,马有优劣之分,千里马夸张的说可以日行千里,在这里的马是抽象的马,但是它是绝对速度的象征,比喻梦之翱翔。下面“以梦为土的敦煌”梦又幻化成敦煌的土,这梦(土)形成了敦煌的瑰丽的建筑和灿烂的文化。最后“名字叫的龙”,马又再次出现,龙的意象在中国有“龙的传人”之说,寓意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民族,龙的子孙,显然,作者将梦(马)和中华民族的文明联系起来,以梦为马,不止我要骑上它,中华民族也要骑上梦的马,飞跃前进。将梦写成如此多的意象,运用了比喻中博喻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梦可触可感,是如此的美,梦的力量是如此的大,从而深深受到感染。

“火”的意象在文中象征“希望”“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梦是梦想,肯能明天就会实现,也可能永远只是梦,希望是有现实基础的,可以实现的,此火(希望)被万人觊觎,我独自擎起,脑海中情不自觉浮现出一个少年举着火把行走在茫茫的黑夜中,这种想象震撼了我的每一个毛孔,我的心似乎跟着火苗跳跃。这火又是光明,照亮我的人生,还给祖国的角角落落带去文明。

可以说在海子的很多的诗里面“太阳”的意象频频出现,尤其是《太阳·七部书》。太阳的意象在海子看来是神性的代表,在《以梦为马》中,自己的名字是太阳,自己的一生是太阳,当然,如果不去理解会以为海子在发疯,尼采曾经说过“我是太阳”但是后来他疯了,海子也把自己比喻为太阳,但是他这颗太阳并不是万物的中心,而是具有万丈光芒,给别人光和热的甘于奉献的太阳。这种光芒似乎也照到了我们,我们感受诗歌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海子那颗无私奉献,孜孜不倦的心。

七、以梦为马——海子的使命

1987年,海子23岁的生命已经饱经沧桑,他用如此彻底和彻悟的眼光打量一切,打量我们所拥有的“寒冷的骨骼”一般的历史与文明:“祖国的语言”,这是他赖以依存的精神与生命的根基:“梁山城寨”是他一生注定的处境,一个命定的反抗者,独行侠与流放者“以梦为土的敦煌”,这是人类一切文化与艺术的尸骨——他们的总体与总和。这三者是“囚禁”海子的灯盏与光辉所在。为这永恒的光明所吸引,“我”要飞蛾扑火,体验生命中最壮丽的燃烧与毁灭。他说他的使命“祖国的语言”经过他之手,将获得一种新生。他将肩负使命,创造出美丽的篇章,去做一个像太阳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结语

年轻却饱经风霜的海子,将自己的理想谱成歌,诗歌语言优美,主旨深刻,不愧为佳作,海子的诗给人的启示是无限的,只有反复品读,才能品出海子的良苦用心。“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八个同样的句子反复出现,宣示了梦的重要性,也是在召唤所有以梦为马的人,在气势昂扬的文字中,作者说出自己的使命“使祖国语言获得新生“。睿智的海子知道自己这种飞蛾扑火的行为很有可能失败,但是“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诗歌这门艺术是永恒的,追求理想这个过程也是永恒的,即使自己无法完成,那些“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也必将其完成,我们最终会胜利。

注释

秦巴子.《史诗神话的破灭》.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第5

金肽频 .《海子纪念文集》(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第23

金肽频 .《海子纪念文集》(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第98

参考文献

1】金肽频 .海子纪念文集.[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程光炜 .中国当代诗歌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社,2003

3】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下卷.[M]·下卷 武汉:华中大学出版社,2005

4】秦巴子.史诗神话的破灭.[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5】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62c42852f60ddccdb38a026.html

《海子的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