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问题式阅读第2辑 - 1泾渭分明,没那么简单

发布时间:2020-08-06 20:23: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泾渭分明,没那么简单

【阅读材料】

泾渭分明描述的是一道风景泾河与渭河交汇处两水一清一浊清晰的分界线绵延数里蔚为壮观这种风景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过它们的成因并不只是水清水浊那么简单

泾渭分明这个成语,其实是源自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西安市高陵区交汇时,会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

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关于泾河和渭河的传说

泾河与渭河都是关中平原上两条非常重要的河流,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关于泾河的故事,最有趣的,莫过于泾河龙王的传说。

传说唐朝贞观年间,泾河龙王与江湖术士袁守诚打赌,故意违背玉皇大帝的旨意,减少降雨的数量,结果触犯了天条,天庭命令唐朝的大臣魏征问斩泾河龙王。在临刑前一天晚上,泾河龙王托梦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救命,唐太宗答应了。第二天,唐太宗让魏征陪他下棋,这样魏征就没有办法去杀龙王了。没想到棋下了一半,魏征便睡着了。等他醒来火,说自己做梦把泾河龙王给斩了。这就是著名的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明代的吴承恩也把这个故事写进了《西游记》里。

渭河,古称渭水。古都西安便位于渭水流域,相传轩辕黄帝的部落最早就居住在渭水流域,这里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渭水流域,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

关于渭水,最出名的故事,便是渭水访贤。传说在商朝末年,商纣王昏庸无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居住在渭水流域的周部落领袖周文王姬昌,决定带领百姓推翻纣王的统治。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熊飞到了他的怀里,这个梦预示着他能够找到一个贤人来帮助他。过了几天,周文王在渭水边看见一位老人在钓鱼,他上前询问,发现这就是他要的贤人。这位老人就是姜子牙,是历史上有名的智者。周文王带人到渭水边迎接他,任命他为宰相。后来姜子牙辅佐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终于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西周。

为什么会出现泾渭分明的奇观?

1、首先要有两条河流交汇

泾渭分明的景象出现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泾水和渭水两条河流源头不一样,流经的地区也不相同,只有两条不相同的河流相互交汇,才能碰撞出奇妙的景象。一条河流是无法形成这种奇观的,这一点自然不必再赘述。

2、水色不同

泾渭分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水色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河流水色的差异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两条河流的含沙量不同造成的。渭河上游河道泥沙沉积多,河水常年浑浊。而泾河上游虽流经黄土高原,但河道深切入岩层,大多数时候泥沙少,河水清澈。

除了含沙量的不同,只要有足够的差异,两条河流也会出现泾渭分明的现象。图为亚马孙河上泾渭分明的黑白河水交汇带。亚马孙河的干流侵蚀了河道的土壤和岩石后被染成了浅黄色;而内格罗河却因上游融入了太多腐烂的植物落叶,造成水体富含黑褐色腐殖质,将整条河水都染成了深色。当亚马孙河流经巴西城市玛瑙斯时,内格罗河汇入干流,河水变成一边黑、一边黄,形成十几公里黑黄分明的交界线。

3、其他因素

在颜色差异的基础上,两股水流的混掺带、分界线要足够长,才谈得上壮美风景。河水的密度、温度、酸碱度等因素会影响混合的快慢,而水量、流速、交汇河道的角度,也会影响分界线的长短。

通常情况下,交汇角度如果呈比较小的锐角,交汇后两道水流更易于保持各自之前的方向,几乎是平行流动——它们齐头并进,不会很快交融,于是出现较长的分界线。如果两河以接近直角的方向交汇,水流方向相互交叉很快就能融合到一起,分界线也很快就模糊不清了。此外两河如果水量差异很大,那么水多的很快会稀释掉水少的,分界线短且不太明显。总体来说,两条河越是势均力敌、交叉的角度越小,越有可能形成泾渭分明的风景。

泾河和渭河哪条是清的哪条是浑浊的?

泾渭分明作为自然奇观古已有之,然而作为成语家喻户晓,妇幼皆知大概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的诗句。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是泾河浊,渭河清。

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先来看春秋时期,《诗经》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沚。,看来春秋时期是泾水清渭水浊。

战国后期到西晋初年却成了泾浊渭清,南北朝时期再度成为泾清渭浊,南北朝末年到隋唐时期又复变成泾浊渭清,隋唐以后又成了泾清渭浊。

据记载,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有六次反复。其实泾渭两水的清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泾渭清浊的历史变化,与当地植被的保存与毁坏以及水土流失是否严重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在泾水和渭水上游地方开发程度的不同,导致了这两条河流含沙量的变化。

2400多年前,我国正处在西周鼎盛时代,人们在渭河流域上游的聚居和迅猛发展,造成了渭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水土流失的加剧,使得渭水变得浑浊起来。而这个时候的泾河流域人类活动较少,因而水质比较清澈。于是就有了《诗经》对泾渭分明之奇异景观的第一次文字记载。

秦汉时期,泾水上游地区接受了大批移民,农田面积的增大,森林的砍伐和草场的破坏,使得水土严重流失。泾水上游的马连河,当时称作泥水,可见河中有大量的泥沙。

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族南下,农耕族内迁,大片耕地转变为牧场。据《水经注》记载,泥水在当时已经改称白马水。可见泾水上游植被有所变化。

然而到了唐代以后,相应地区承受了更为沉重的人口压力,森林破坏更为严重,泾水又转而浑浊。渭水流域植被变化对河中泥沙量的影响,也有同样的规律。诗人杜甫长期居住在长安,有机会亲眼看到泾渭分明的自然奇观,因而在他的诗篇中自然就有了浊泾清渭何当分的诗句。还有诗云: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可见,在唐代渭水确实是清澈见底的,而泾水是浑浊的。

现在,则径、渭两河都成了浊泥汤。鉴于水土流失和相关水利设施的影响,现在已很难再现当年泾渭分明的盛况了。

河水颜色谁来定?

两条河汇合到一起,如果两股河水的颜色差异比较大,水流交汇处就会形成一条分界线,如果这条分界线看起来非常清晰、而且又绵延很长,那就形成了泾渭分明这种风景。

此类风景的先决条件是,相汇的两水颜色要有足够差异通常是一个黄一个绿,有时也会是一边深、一边浅。

水的颜色与水体成分、水中包含物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河水的含沙量很重要,如果江河流经黄土地区,水就容易被所含泥沙染成黄色,流经红土地区的,就会形成红河赤水。除了泥沙,人为污染、藻类暴发等也会使河水变成不同颜色。

两条河水色不同,一定会泾渭分明吗?

势均力敌才能造景!

两股颜色不同的水流交汇,总有一个相互掺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有时水流过几米、几十米就不分你我了,有时则能齐头并进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依然能看到明显的分界线。

在颜色差异的基础上,两股水流的混掺带、分界线要足够长,才谈得上壮美风景。河水的密度、温度以及酸碱度等因素会影响混合的快慢,而水量、流速以及交汇河道的角度,也会影响分界线的长短。

通常情况下,两河交汇角度如果呈比较小的锐角,交汇后两道水流更易于保持各自之前的方向,几乎是平行流动它们齐头并进,不会很快交融,于是出现绵延很长的分界线。如果两河以接近直角的方向交汇,那么水流的方向相互交叉,很快就能融合到一起,分界线也很快就模糊不清了。

两河如果水量差异很大,那么水多的很快会稀释掉水少的,分界线会很短,而且不太明显。总体来说,两条河越是势均力敌、交叉的角度越小,越有可能形成泾渭分明的风景。

改编自《博物》201412

【地理试题中的泾渭分明】

径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现,这就是成语泾渭分明的由来。对于泾渭分明的地理成因有着不同的解释.根据所学知识及图4,完成13题。

1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径清渭何当分,那么对当时的泾浊渭清的解释正确的是

A径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泥沙含量大

B渭河主要流经渭河平原,泥沙大量沉积,含沙量下降

C径河流域降水强度比渭河流域大,泥沙含量高

D渭河径流量比径河小,泥沙含量小

2当今人们观察到更多的是径浊渭也浊,下列对渭也浊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全球气侯变暖,渭河流域降水强度增加 B渭河流域过度开发,植被破坏

C渭河流域长期耕作土质疏松 D受沙尘暴影响,渭河含沙量增加

3有人认为径渭分明还因时而异每年夏季先径清渭浊径浊渭清,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与夏季风的进退相关 B植被生长的先后相关

C与季节性积雪融水先后有关 D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先后有关

【答案】1A 2B 3A

【解题思路】1题,当时的泾浊渭清,是因为径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泥沙含量大,河水混浊,A对。渭河流域植辽宁省大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解析】被破坏少,水土流失少,泥沙含量少,水较清,B错。诗句描写秋雨,秋季,径河流域降水强度比渭河流域小,C错。渭河径流量比径河大,D错。

2题,渭也浊是由于渭河流域过度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多,导致河水混浊,B对。全球气侯变暖,渭河流域降水强度不一定增加,水土流失,主要受植被覆盖率影响,A错。渭河流域长期耕作是在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主要在山区、高原区,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的特征,C错。渭河含沙量增加,与沙尘暴影响关系不大,D错。

3题,每年夏季先径清渭浊径浊渭清,主要与夏季风的进退相关,渭河流域和泾河流域先后进入雨季,所以水土流失严重的季节有差异,河水的清浊时间有差异,A对。植被生长、季节性积雪融水、农业生产活动的先后时间差异不大,BCD错。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就有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泾河水虽然混进了浑浊的渭水,但是仍然能清澈见底,因为渭水浑浊所以显得泾河清澈的诗句。清代,乾隆派陕西巡抚秦承恩,对泾渭进行考察得出了泾清渭浊的结论。然而历代至今,都有人亲自去实地考证,谁清谁浊却一直争议不休,泾渭变迁,清浊难辨。但根据科学测定:泾河年均泥沙含量高达196公斤每立方米,渭河年均泥沙含量只有27公斤每立方米,泾河的年均含沙量竟是渭河的7倍之多。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泾渭有时是不分明的,泾渭不分明是应是每年的

A1 B5 C7 D10

5.据图文材料判断秦承恩会得出泾清渭浊的依据是

A泾河落差大,流速快,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 B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茂密

C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大 D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

6.材料中关于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结论依据是

A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流域内降水增加 B泾河上游河道附近开发

C径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 D受沙尘暴影响,泾河含沙量增加

【答案】4C 5D 6B

【解题思路】4题,泾渭有时是不分明的,泾渭不分明是应是每年的夏季7月,雨季降水集中,河流径流量增大,泥沙含量都较高,不分明,C对。1月是冬季, 5月、10月是春季、秋季,流域内降水少,泾渭分明,ABD错。

5题,据图文材料判断秦承恩会得出泾清渭浊的依据是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秦承恩去时不是雨季,D对。泾河落差大,流速快,是泥沙含量大,河流混浊的原因,A错。泾河主要流经地区是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少,B错。根据材料,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小,C错。

6题,材料中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结论依据是泾河上游河道附近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增多,泾河也混浊,B对。泾河流域植被恢复,不是清浊难辨的依据,A错。径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少雨季节侵蚀力强是混浊的原因,不是难辨的原因,C错。受沙尘暴影响,不是泾河含沙量增加的主 要原因,D错。

点睛雨季降水集中,两条河流径流量增大,泥沙含量都较高,不分明。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其它时间含沙量小。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结论依据是泾河上游河道附近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增多,泾河也混浊。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渭河流经甘肃、陕西,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汉江水穿越秦岭隧洞引入渭河,以缓解该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

泾渭分明一般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该现象因时而异,据考证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曾有过六次反复,年内冬夏季也不同。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区域水系图。

1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

2渭河流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水的问题。概述该问题的具体表现。

3简析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自然条件的优劣。

4某校学生在探究陕西省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方向时,形成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分析评价。

观点1:渭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

观点2:北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应梯级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保护植被。

【参考答案】1冬季降水量少,泾河流量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河床为石质基岩,沙源物质少。

2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等。

3)优:饮水源地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河流水量较大,水质好;劣:线路穿越秦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洞开凿工程量大。

4)观点1: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河道淤积;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

观点2: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地势落差条件达不到梯级开发的要求。

【解题思路】本题通过一幅秦岭南北两侧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局部水系图以及有关泾河、渭河、泾渭分明的文字材料为载体,既注重教材水资源、河流特性等主干知识的考查,又突出命题能力立意的特点。考查内容有:河流含沙量影响因素分析、流域生态问题、区域跨流域调水条件、流域可持续发展条件评价等。符合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在能力要求方面,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本题在关注能力考查的同时,把必修I中河流水文特征内容及必修III中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资源跨调配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源自教材,高于教材,考查了地理主干知识。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参考答案】1)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2)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3)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解题思路】1)河流水文特征是要是描述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流量和汛期是由补给水源决定的,抓住渭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可以得出年降水量较少,河流流量较小的答案;流经渭河平原,可以得出流速稳定答案;含沙量是由植被覆盖率决定的,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较大。结冰期是冬季气温影响的,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有结冰期。

2)河流淤积严重的原因分析,要求从南北侧支流说明;这里要结合两侧支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进行分析。北部流经黄土高原,是主要的泥沙来源,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暴雨时节,冲刷能力强。南部是由于落差大,流速快,冲刷能力强,易带来泥沙。

3)渭河流域水资源紧张,主要是从过度用水和污染两方面分析。流域的治理对策是考试的重点,都要注意整个流域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流域统一分配与调度;结合水资源紧张问题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等。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是欧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先由东向西流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从源头至日内瓦湖,罗讷河为冰川、峡谷河段,两岸巍峨峭壁,河水奔流直下,将泥浆水倾入清澈的日内瓦湖。罗讷河是吐纳日内瓦湖水的主要河流。 在瑞士日内瓦的附近,罗讷河与阿尔沃河在此交汇。从日内瓦湖流出的罗讷河水清澈见底,而从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流出的阿尔沃河水却湍急浑浊,两河交汇形成非常明显的界线,成为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左下图)。右下图示意罗讷河部分流域。

(1)判断图中罗讷河、阿尔沃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罗讷河对日内瓦湖的影响。

3根据罗讷河流域特征,说明其在瑞士境内的主要开发方向及理由。

【参考答案】1)夏季。

原因:罗讷河上游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湖中沉积,使得该河流出湖时泥沙含量大大减少,河水清澈;阿尔沃河源自阿尔卑斯山区,夏季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由于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冲刷强烈,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

2)罗讷河是日内瓦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携带泥沙在湖中沉积抬高湖床。也是日内瓦湖水的下泻通道。

3)发电和漂流(旅游)。 瑞士境内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流量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适宜水电开发;境内山清水秀,风光秀丽,对游客吸引力大。

【解题思路】1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出现泾渭分明,说明河流含沙量大,而罗纳河、阿尔沃河均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而夏季气温高,高山冰川积雪融化量大,导致河流径流量大,由于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水流湍急,冲刷强烈,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但是罗纳河在两河交汇处的上游有个湖泊,因此从罗纳河上游携带的泥沙在湖泊沉积,导致罗纳河的河水在出湖白之后含沙量减小,河水比较清澈。而阿尔沃河从上游携带的泥沙,流向下游,河水浑浊。因此在罗纳河、阿尔天河两河交汇处,罗纳河一侧河水比较清澈,而阿尔沃河一侧河水比较浑浊,出现泾渭分明的现象。

2读图可知,罗纳河注入日内瓦湖,对日内瓦湖来说,罗纳河的注入,给日内瓦湖提供了水源的补给来源保障.不利方面主要是罗纳河注入河水的同时,也带来了泥沙的沉积,导致河床太高,湖泊的调蓄功能会下降.日内瓦湖的湖水通过下游的罗纳河下泄出去

3)罗纳河流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适宜修建大坝,开发水电,也可以开发漂流.流域内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可以发展旅游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79465f286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39.html

《地理问题式阅读第2辑 - 1泾渭分明,没那么简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