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0-01-30 23:30: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内容提要:唐代文学中名家辈出,名作多如过江之鲫,它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高峰。唐代特有社会环境、开明的政治举措、发达的文化氛围以及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等共同促进了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关键词: 唐代文学 繁荣 原因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那绵连不断的文学画卷中。唐代文学是最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繁荣之程度,对后世文学影响之深远,是令人感慨的。本文对唐代文学的繁荣及其原因作了一些浅显的探讨,以期作引玉之谈。

〈一〉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学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了唐代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前所未有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新局面。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代文学毫无疑义是唐代文学中最亮丽的奇葩。据《全唐诗》载,在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诗歌近五万多首,诗人二千三百多位,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而李白、杜甫的成就更达诗歌创作的高峰;在散文方面,由于韩愈、柳宗元为首发起的“变骈为散”的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出许多传记、游记、杂说等新型短篇散文;在小说方面其传奇小说也发出了诱人的芬芳。像《李娃传》、《莺莺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等都是广为人们传诵的作品。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深远;唐代还出现了一些为前代所没有的新兴的文学样式。如变文是唐代出现的一种通俗讲唱文学样式,是后代说唱文学的源头;词虽萌芽于隋,但到唐代时才得以广泛传播,并出现了众多的民间曲子词和文人词。整个唐代文学,文学题材广泛、文学样式推陈出新、作品风格争奇斗艳。唐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盛世, 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盛世。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我们经常说:唐朝是诗的王国,其实更确切的说它是一个文学的王国。在这王国里,群星灿烂,天才辈出;千古名篇,多之如过江之鲫。我们很容易的认为,这累累硕果,不是哪一方面就能促成的,而是许多力量聚合的结果。犹如树枝上鲜美的桃子,是需要肥沃的土壤、温暖的阳光、充足的水份和适宜的温度的。唐代文学的繁荣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一、 社会原因

〈1〉 国家的统一,国力的强盛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唐王朝建国之初,虽然满目苍痍,但唐太宗李世民历经图治、开疆拓土。于贞观四年打败了突厥,原属东突厥的各属国,归属唐朝。推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唐朝遂取代势力强大的突厥而成为东亚盟主。唐朝势力之强大,延续一百馀年。至唐宗开元天宝年间而达到高峰。天可汗的实际存在达百二十馀年之久。在萧条乱世时期,文学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体式可能会得以突出的发展,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想、山水田园诗等等,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全面繁荣:文学创作的高潮、文学体式的推陈出新、文学理论的深入探索,需要稳定的、强盛的社会环境为文人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 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唐朝自建国之后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后来的宣宗中兴。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秩序较为安定。这为文学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创作环境。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涣等得以等闲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的物质条件。在乱世萧条之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文人们岂能有如此洒脱?

〈3〉 激情、上进的民族性格的形成是文学繁荣的强大动力。

由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统治者较为宽松的政治,激情、自信在每一个唐人的血液中流淌。这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唐人风范——热情、爽朗、乐观、天真、富于幻想和进取精神。我们可以从下面两首诗有对比中窥看到唐人独有的性格特点:〈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两首诗都是山水田园诗,两位诗人都有归隐思想。但前者宁静中有压抑,后者淡雅中有轻松。这就是唐人的特点。就整个时代而言,唐朝是一个情感超过思理的时代。他们的心态是轻松的,步履是放达的,目光是高远的,胸怀是豪迈的。此种性格见之于文学,则天才辈出,豪迈之作蹁跹而来。

〈4〉 文学的社会应用价值的提高刺激了文学的繁荣。

唐代文人中盛行以文会友,入幕求仕的风气。因而文学在唐代的社会应用价值得到空前的提高。文学〈主要是诗歌〉在唐代作为特殊的交际工具,产生了诸多的形式:如应制诗〈应制奉和之作〉、联句诗|唱酬诗等。文人可以利用诗词歌赋博取帝王贵族的常识,也可以作为傲视上层社会的资本。“千首诗轻万户侯”。同时还可以作为向达官贵名流干谒求进,送人出使或还乡,慰人贬官或下第的交际工具。其影响遍布于许多社会阶层。许多文人也凭借其创作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荣誉。李白曾刚出蜀中时因张九龄读其《蜀道难》而名振长安,为唐玄宗所赏识。唐代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这种特殊关系,与文人们的生活、地位如此休戚相关,既是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反映,也是其繁荣发展的一种原因。

二、 政治原因

〈1〉 政治清明,思想自由是文学繁荣的先决条件。

一般说来,只有在乱世斗争中,思想禁锢相对放松,思想相对自由开放。然而唐王朝的统治者大都实行开明的政治和宽松的驭民政策。广开言路、倾听民声。所以整个唐代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文学创作在题材方面基本上没有忌讳,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渔夫野老,从朝廷大事到儿女情长,都可以在文学中得到体现。既可以讽刺抨击,也可以肯定颂扬。另外,唐王朝的高层统治者对下层官吏思想和行为也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和宽容的态度。那个“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风流才子杜牧,也曾官至中书舍人,他也有流传至今的〈〈阿房宫赋〉〉。后世的柳永、关汉卿等就没他那么洒脱了。由于开明、宽松的政治,从唐王朝建国到其国柞终止之世。整个民风还是比较自由、开放的,这就开成了文学繁荣的天然土壤。

〈2〉 重大的历史事实为文学繁荣提供了创作素材。

唐代大部分时间虽为太平盛世,但历史大事接连不断:初唐时的北疆战争、贞观之治;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中唐时期的永贞革新;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甘露之变等等。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为文学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素材。几乎每一重大历史事实都有造就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诗人和风格独特的作品:初唐时期的边塞诗;开元盛世时的李白及浪漫主义诗作;安史之乱时期的杜甫及现实主义诗歌;中唐时期的柳宗元、刘禹锡等文人及酬唱告别、慰免贬官之作;牛李党争时期的李商隐、杜牧等等。历史事件造就了文人和文学,文学和文人也影响了历史进程。

3〉统治者的提倡与重视刺激了文学的繁荣。

唐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文学外,对文人的创作也加发奖励、提倡。唐太宗在作秦王时,于武德四年打败王世充后,就开设了文学馆,置文学学士。后又开设弘文馆,招延文人,编篡文书,唱和吟咏。高宗武后时期,文坛的文艺活动更加繁荣,在武后的倡导下,经上官司婉儿为中心,在宫廷形成了一个“文艺沙龙”。唐玄宗是一个风流天子,不但对诗歌爱好,而且对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音乐也非常在行,曾设立“皇家梨园”称歌伎为“皇家梨园弟子”。代宗也非常重视文学,王维死后他曾关心诗集编篡工作。宣宗曾写诗悼念白居易等等。统治者的爱好与提倡,给文人们的创作注入了很大的激情,从而大大的刺激了文学的繁荣。另外,唐代流行“文儒”从政的现象,即统治者选拔“儒学博通及文词秀逸者”充任京中大员或地方官吏,例如盛唐时诗歌成就颇高的张说、张九龄曾担任过宰相。在那个商品经济不发达,文学的商业价值未开发的时代,文人从政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传播。

三、 文化原因

文化孕育了文学,文学也提升了文化,两者互相促进,相互发展。唐代文化上的全面繁荣,促进了文学的全面繁荣。

〈1〉 科举制度的兴盛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科举取士肇始于隋文帝时期,唐代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唐太宗李世民目睹参加科举的盛况,得意之余,发出了“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叹语。隋唐的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世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各阶层的才智之士都可以通过考试攀登高位,施展抱负。特别是下层的人士通过“十年寒窗”之后,纷纷参加科举,以期争取跻身于统治者的行列。这就是使文化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得到普及,文化层次得到大大的提高。作家队伍由以前的贵族扩大到了下层知识分子,这为文学的创作输入了新鲜的的血液。另外,唐代实行诗赋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为了适应时势,应试者不得不把注意力投向诗赋文章,因而造成了士人们普遍学诗作赋的风气。在应考试卷中也不乏名篇佳句。唐代天宝年间的钱起在〈〈湘灵鼓瑟诗〉〉的试题中写出了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何能如此妙手偶得?特别是当士子们金榜题名时或名落孙山下第时的感慨之作,多是文学中的精华。“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遍长安花”的酬唱之作;“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深沉苦吟都因科举而孽生。唐代的这种以诗赋取士对唐代文学的繁荣也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 艺术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唐代的史学、书法、绘画、雕塑、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也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发展的环境和创作的素材。唐代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张旭、怀素等等,他们的书法风格昂扬向上,自由纵恣。这种精神风貌在盛唐诗中,特别是李白诗歌中有着很好的体现。唐代绘画,在我国绘画史上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中的山水画对山水田园的完善有着深远的影响。苏轼曾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味摩洁之画,画中有诗。”唐人咏画、题画诗,《全唐诗》中著录了189首。唐代诗画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绘画不仅成为诗的题材,也影响着诗歌的艺术表现技巧。唐代的舞蹈、音乐艺术极为繁荣。音乐、舞蹈向来是文学创作的催产素。没有音乐艺术的发展就不会有白居易的〈〈琵琶行〉〉,就不会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等。我们从白居易的〈〈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拨拨弦弦总不同,胡啼蕃语两玲珑。谁能截得曹刚手,插向重莲两面三刀袖中”中足见音乐对当时诗歌创作的影响。

〈3〉 宗教文化的发展对文学繁荣的影响。

唐王朝的统治者对儒、道、释各家的思想都很重视。儒道经典都列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佛教也得到武后宪宗等的提倡,其他宗教和学说也未受到排斥。这样,儒道等各种思想并行发展,使作家有信仰自由,思想束缚较低少。这对文人思想的活跃也是很有利的条件,这种思想活跃的状况,促进了文学上的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立。儒家的仁政思想对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诗人的创作有明显的影响;佛教对于唐文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文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来。有的直接讲佛理,如“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有的表一种禅趣、一点禅机,“行到水穷处,坐年云起时”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就是从这里来的。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他们返归自然、亲和自然以及信仰神仙的思想上。唐诗里有许多的神仙世界的描写:李白笔下的泰山、天姥山、莲花山的神仙幻境,李贺笔下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李商隐笔下的圣女、嫦娥、龙宫贝阙的形象,都是道家的影响所至。

四、 历史原因

〈1〉 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要向前发展,都必须将前代人所达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继承的起点,唐代文学的繁荣无疑也受这一规律的制约。从先秦到汉魏六朝,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诗歌、散文、小说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遗产。在唐以前,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题材、风格等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有浪漫主义传统,汉魏乐府的叙事手法,六朝经后山水田园题材的开拓经及对声律、对偶等艺术技巧的运用,都给唐代作家以丰富营养,都为唐代文学界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财富。这些都是唐代文学繁荣的心要条件。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中对杜甫诗歌艺术的概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说明唐人正是在充分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根据实际作了新的创作与革新,才把诗歌推陈出新向高潮。同样,没有六朝骈文和古代散文写作经验的丰富与长期探索,也就不可能有唐代古文的巨大发展,文论家刘熙称“韩文起八代之衰”。唐代作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既为文学的继承与革新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又造成就了一大批能担负革新任务的杰出人才,从而把唐代文学界的发展推陈出新向了高潮。

〈2〉 南北文化、中外文化交融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长期对峙。在不同的政治环境、地域环境、文化环境中,南方与北方的文学形成了不同的风貌与特征。“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但自隋代统一,双方就开始了互相吸收,唐初文人曾明确地提出了南北文学应“各去所短,合其所长”的要求。盛唐的诗歌,中唐的古文,正体现出南北文化汇流的汪洋浩瀚的局面。自从隋代开始,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包的政策,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从文学艺术到生活趣味,风俗习惯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由于大量外族移民入住,商族往来,宗教的传播,西域各族、各国的生活习俗文化也广泛影响着长安、洛阳、扬州等到大都会城市,南北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以及像广州这样的海上交通重要城市。这些地区从饮食、衣着、乐舞到生活趣味均杂取中西。南北文化、中外文化交融所造成的这种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我样化,都有具有重要的意义。

涓涓细流,汇成大河。流经高山峡谷,复若秋水时至,则波涛汹涌。唐代文学就是中华文学长河中的波涛汹涌之处,它孕育于文学长河的自身发展,降生于唐代国力强盛、政治开明的社会环境之中。这个文学到来之时,则气象万端;高潮之后,则余音无穷。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永远值得我们去深入探析的。

注释与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史》。

:陶渊明《饮酒》。

:王维《山居秋秋暝》。

:《唐大诏邻令集》卷四《改元天宝教》:“有儒为博通及文词秀逸者,。。。。。是以名荐。”

:选自孟郊诗。

:张继《风桥夜泊》。

:孟浩然《陪姚使君惠上人房》。

:王维《终南别业》。

姓名:

编号:

OO八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834d1d9f61fb7360a4c651a.html

《浅谈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