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土边界争端简介分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领土边界争端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其陆地边界总长两万两千多公里,按逆时针顺序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十四个国家接壤。在十四个接壤国中,中国已与其中的十二个签订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百分之九十。中国解决边界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上世纪六零年代,中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签订边界条约或协定;另一个时期是上世纪九零年代至今,中国与俄罗斯、老挝和越南以及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等国解决边界问题。
清朝时期的中国曾是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国家,康熙时领土面积达到1380多万平方公里,泰国、越南、缅甸、朝鲜等国均为中国的藩属国。然而,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丢失领土最多的朝代,有近三分之一的领土在清朝末期被列强瓜分。
一、东北地区领土争端(一)中朝中韩领土争端1.中韩苏岩礁之争
中国与韩国一直有领土争端,黄海中的苏岩礁、丁岩礁、鸭礁、虎皮礁、日向礁是为中国领土。目前韩国宣称苏岩礁、丁岩礁、鸭礁、虎皮礁、日向礁是为韩国领土,中国强烈反驳,此黄海五礁岛屿为中国历代的主要渔场。
韩国济州道议会农渔畜与知识产业委员会2008625日通过条例案,将118日定为“离於岛(中国称苏岩礁)日”。韩国于1993年至2000年间在其上建立了平台形状的“离於岛综合海洋科学基地”,从事所谓“科学研究”。2005316日,韩国民众曾因
1


日本岛根县议会设定“竹岛日”(韩国称“独岛”),聚到日本使馆前抗议。两年后,当他们自己设立所谓“离於岛日”时,媒体却在讲"像独岛是我们的一样,离於岛也是我们的."
苏岩礁位于江苏南通和上海崇明岛以东约150海里处,是江苏外海大陆架延伸的一部分。苏岩礁在地质学上是长江三角洲的海底丘陵,最高峰在水下4.6米处,周边海域平均水深50米,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1400米。自古以来其附近海域一直是中国鲁、苏、浙、闽、台五省渔民活动的渔场。1880年至1890年,苏岩礁的位置被明确标注在清朝北洋水师的海路图中。
1963年,中国海军对苏岩礁进行了建国以来的首次精密测量,并向国际社会宣示了领海主权。与中国相比,韩国在1984年才首次确认了苏岩礁的存在。1987年,韩国在苏岩礁上非法设立了航海浮标,2001126日,韩国地理院(KoreaInstituteofGeology)为了拓展海洋专属经济区,将苏岩礁非法命名为离於岛(Ieodo)。)
2000年下半年开始,韩国投资约2400万美元在苏岩礁最高峰南侧65米处,打桩兴建一座高76米(水下40米,水上36米),重3600吨,相当于15层楼高的巨大钢筋建筑物,并将其称为“韩国离於岛综合海洋科学基地”“基地”20036月竣工。在此期间,中国政府曾于2000年和2002年两次就韩方在苏岩礁修建海洋观测站问题向韩方提出交涉,反对韩方在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重叠海域的单方面活动。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规定,岛屿应是在涨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礁石,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因此,尽管韩国在苏岩礁上建造了人工平台,但改变不了常年潜伏水下的苏岩礁是暗礁的实质。
目前中国方面希望采用与南海邻国多次召开的“南海会议”取得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范例对韩交涉,但韩国沿用对日本独岛(
2


本称竹岛的“先占”经验,没有回应。
2.中朝中韩黄海大陆架之争
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黄海大陆架的争议。黄海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为浅海大陆架.目前,黄海大陆架的界线尚来划定。中国与朝鲜在黄海大陆架是相邻共架国,中国主张按中间线划界,朝鲜则主张以纬度等分线划界。这样,中朝便产生了300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国与韩国为相向共架国,其间有靠近朝鲜半岛一边、两侧底土不同的中国古黄河河道相区分。所以中国主张按自然延伸原则划界,即按古黄河河道与韩国划分黄海大陆架。但韩国主张按中间线原则划界。这样,中韩双方便产生了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韩国早在1970年颁布《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法》时,即按中间线宣布了黄海石油勘探区;1972年又宣布在黄海设立“海上特区”1977年公布“领海法”规定“韩国与相邻或相向国家之间的领海边界,除非与有关国家另有协议,则为两国之间的中间线”。
3.中朝中韩长白山之争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东经100°10'100°20',北纬40°10'100°20'之间的地带。是中、朝两国界山。是图们江、鸭绿江、松花三江发源地,国家AAAAA级风景区。历史上的长白山一直是关东人民生息劳作的场所,也是满族的发祥地。
1984916日,韩国金永光等54名国会议员联名向韩国国会提出《关于确认白头山所有权之议案》称公元1712年清朝政府竖立在长白山的定界碑,是“单方面强加于人的”。1909年中国和日朝签订的《间岛协约》是一项不平等条约,并称长白山“天池的一半划让给中国”,是中国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出兵参加朝鲜战争的代价。对于该提案,韩国会外务委员会讨论后认为,该议案“以搁置起来为宜”,而未提交国会全体议员讨论。
1992827日,即中国与韩国正式建交的第三天,韩国的《东
3


亚日报》就发表李基洪的文章《斑驳的过去》。文章说:“为了韩中间真正的友好睦邻关系,必须对两国近现代史上形成的曲折的过去进行清算,两国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数不少。如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问题、被歪曲的中国教科书的纠正问题,进而还有间岛的归属权问题等”该文在谈及间岛归属时说:“另一方面,以韩中建交为契机,两国任何时侯必然遇到的问题就是间岛的归属权问题。
间岛原名“垦岛”,位于图们江北岸,间岛最初是指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霁峪前的一处滩地。而目前,间岛是指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大约29万平方公里,包括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市。
1762年始,清政府对东北实施了长达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严禁进入长白山地区,鸭绿江、图们江中朝边境地区成为封禁的重点地区。后来,由于长期的封禁政策致使东北边疆地广人稀,边备空虚,潜藏着严重的国防危机。特别是清道光之后,由于沙俄等列强的侵略扩张,这种危机日益加重。这给朝鲜边民非法越境进入中国创造了客观条件。后来,18601870年间,朝鲜北部地区多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民不聊生。许多朝鲜人出于生计,冒禁非法渡鸭绿江、图们江越境,到对岸中国奉天、吉林省垦荒。之后开垦土地越来越多,为清政府带来诸多政治、社会问题。后来,清政府于1867年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汉人迁移至此,后来在对待朝鲜移民的政策上也有所放松,准其领照纳租,加入中国国籍的情况下留在中国。并将此咨文通报朝鲜政府。18828月,朝鲜国王要求清廷允许朝鲜“刷还”在中国非法垦居的朝鲜人,清朝允许朝鲜的这一做法。但后来朝鲜政府不但未刷还越境边民,反而并以穆克登碑为据,18837月提出土门、豆满并非“一江之名,而为两江”的主张,认为中国延边地区的海兰江为土门江。这一主张,不仅原来的非法流民未被刷还,反而有更多的朝鲜越境民迁移至此。这一举动成为后来“间岛”问题的发端。
4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在《马关条约》中承认朝鲜独立,并废除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此时,亲俄派朝鲜国王高宗认为清政府积弱无力,恃沙俄之强.重提中朝边界争议。朝鲜提出的方案中除坚持以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此水划界的主张外,还否认1887年中朝第二次勘界取得疆界大局已定的成果,再次提出土门、豆满(图们)并非谐音,实为两江的说法。更是有恃无恐地认为,图们江北岸为“朝鲜垦民拓垦必为朝鲜领土”的无理主张。
东北地区鸭绿江出口的薪岛和绸缎岛以及鸭绿江岛屿中的多智岛、威化岛、黄金坪岛…等为主的岛屿以及长白山顶峰和长白山头天池原本是中国领土。朝鲜宣称他们的领导人金日成出生在此,因而称这是"圣山",事实上金日成出生在平壤郊区的万景台。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朝鲜签定界约,宣布长白山以南、一半长白山顶峰和一半长白山头天池、鸭绿江出口的薪岛和绸缎岛和鸭绿江中部分的岛屿,包含多智岛、威化岛、黄金坪岛…等为主的岛屿,都归属朝鲜。
(二)中俄领土争端
俄罗斯在近代史上是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一共抢夺中国领土约四分之一。在清朝时期占领了外满洲或外东北及远东地区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现在中国民间一直有要求收回此地的呼声。但从现实角度看,收回可能性不存在。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和俄罗斯签订新约,完全放弃收回此地的权利。
中国在外满洲或外东北及远东地区的主要城市有海参崴市、海兰泡市、伯力市、庙街市、双城子市、共青城市、结雅河市、雅克萨市、尼布楚市、野猪河市、阿穆尔市、伊曼河市、兴凯湖市、雷风河市、节亮子市、半泡子市、乌苏里市、阿房子县...等中国人在此地区建立的许多重要大城市,高达近二十座城市以上,却引起俄罗斯觊觎。所以俄罗斯借此故意划定国界一路从黑龙江经过乌苏里江沿路到兴凯湖以南领土和城市,又再延伸海参崴市为止,通通并吞掉成为俄罗斯的
5


城市。同时包含原为中国内海的海参威和库页岛之间的鞑靼海峡、乌苏里湾、结雅河、结雅水库以及外兴安岭、四分之三的兴凯湖。
俄罗斯掠夺中国土地的过程是一部恃强凌弱的侵略史,也是一部惨绝人寰的血泪史。海兰泡惨案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惨案,海兰泡市和黑河市这两座城市原本是中国黑龙江北岸和南岸的相邻重要大城市。两座城市之间自古以来互相密切往来,俄罗斯为了抢夺海兰泡市,杀光所有住在海兰泡的中国人,之后不准中国人进入海兰泡,导致海兰泡和黑河之间永远断绝来往。海兰泡原是中国人在远东地区辛苦建立的重要省会之一,如今却成为俄罗斯在远东地区阿穆尔州的省会。江东六十四屯原本也是中国管理的领土,且俄方承认此点。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俄国将此地居民驱除到黑龙江对岸,强占此地。【中外笔录】:这些中外各方对当年惨案场景的记录今天看来仍然跃然纸上,历历在目,痛彻心扉,恍如隔世。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与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签订《中苏国界东段协定》,正式承认放弃该地主权。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民国至今不承认俄国占领此地的合法性,在地图上仍认定是中国领土。俄罗斯夺走中国外东北或外满州及远东地区地区同时,俄罗斯顺手牵羊夺走图们江出口,从而切断了中国和日本海的唯一重要河道和出入口。
黑瞎子岛和乌苏里江各岛屿原本为中国领土,中东路事件中被俄国强占。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不承认这是俄国领土。根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国收回半个黑瞎子岛的主权,只收回西半部黑瞎子岛,获地174平方公里,当中第二大的岛屿银龙岛,因位处黑瞎岛之西北,故此全部归属中国。俄罗斯保留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东半部份。外,珍宝岛,七里沁岛,卡脖子岛归属中国所有。阿巴该图洲渚是位于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江心主航道中国一侧的一个小岛,是中俄间有争议的领土。面积约50平方公里,可是额尔古纳河涨潮的时候,面积
6


就会大大缩小。该岛于1929年被苏联实际占领,但是中国历届政府一直主张拥有其主权,是中国和苏联(包括俄罗斯)旷日持久的边界争端的一部分。2005年,通过中俄之间艰难的边界谈判,俄罗斯将该岛一半左右归还中国(略少于一半)。
二、蒙古地区领土争端
唐努乌梁海是清代乌梁海的一部,其地北依萨彦岭,南抵唐努山,是位于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其主体部分为今天的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乾隆年间归附清朝,被编为五旗,由乌里雅苏台将军直接管辖。唐努乌梁海原本并不在外蒙古(喀尔喀部)范围之内,是不设札萨克的内属蒙古。(札萨克是一种清朝时的主要对蒙古人和藏人授予的军事、政治官职爵位,其等级依次为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均由朝廷册封,大多可以世袭。一般称为“王爷”在札萨克的封地内,山川、河流、山林、牧地、田产均归其所有,且不向政府担负任何徭役、税赋。人民统归其管辖并交纳赋税,承担徭役,而且札萨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
清末,大批俄罗斯移民进入唐努乌梁海。1911年外蒙古独立后,唐努乌梁海被俄罗斯控制。1913年中俄声明将唐努乌梁海与科布多一并划入“外蒙古自治区域”1919年一度被中国军队收复。1921年,布尔什维克党在唐努乌梁海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不久改名为图瓦人民共和国,苏联承认其为独立国家。1944年改称“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被并入苏联俄罗斯联邦。现在唐努乌梁海仍然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共和国,隶属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中华民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19485月,中华民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为中华民国领土。中华民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图瓦共和国为俄罗斯领土,然而在现实上却也无可奈何。目前台湾发售的地图,早已将该地排除在蒙古以外作为俄国领土,教科书亦然。况且在中华民国仅能有效控制台湾地区以及未被国际普遍承认的情况
7


下,在现实上几乎不存在收回的可能性。因此目前中华民国政府实际上也早已经放弃声索、或遗忘此地。
2001716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根据条约第六条,中国法律上承认唐努乌梁海为俄罗斯领土。但仍有部分民间人士至今认为图瓦共和国乃至整个唐努乌梁海属于中国领土。而蒙古国的部分民族主义者则主张将蒙古国、唐努乌梁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及俄罗斯联邦之布里亚特共和国整并成一“大蒙古国”
三、新疆地区领土争端
外西北地区和巴尔喀什湖地区原为中国新疆省一部分,均为被俄罗斯抢夺,中国著名诗人李白就出生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东部的托克马克市,所以此地是为李白的故乡。领土范围包含整个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阿拉套山、阿拉湖、阿拉木图市、斋桑泊、额敏河、伊黎河、伊黎湖、伊黎市。巴尔喀什湖曾是中国第一大湖泊。除了伊塞克湖被俄罗斯划分为现在的吉尔吉斯领土以外,其余均为哈萨克领土。新疆地区的领土争议主要是帕米尔高原地区。在清朝时代,帕米尔高原全境属于中国所管辖,1890年间,由于俄国欲取新疆、英国对西藏有野心,因此有英俄协定,由英国取得瓦罕帕米尔,俄国取得北部帕米尔高原。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在帕米尔高原始终无法有效统治。但中华民国政府始终将帕米尔高原西边的喷赤河视为是中国的极西点。在19世纪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富汗签订边界条约,正式承认放弃瓦罕帕米尔。此地包含阿母河和喀拉湖。1990年代塔吉克斯坦独立,在签订条约时也承认放弃帕米尔北部,中国极西点向东移至今日位置。
四、西藏地区领土争端(一)中印领土争端
1.中印在东段、中断和西段边界领土的争夺
8


西藏地区的边界主要是中印边界问题。中印边界争端又分为东段、中断和西段。
在东段,中国实际控制线同麦克马洪线差不多。
在中段,印度实际控制巨哇,曲惹地区,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乌热、然冲、拉不底(即香扎、拉不底)地区,共约2000余平方公里的领土。
在西段,中国实际控制克什米尔东部的阿克塞钦地区(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阗县),印度控制巴里加斯的部分地区约450平方公里。另外,根据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二国政府达成的《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巴方承认在中方划归新疆、巴方划归北部地区部分区域(喀喇昆仑走廊)属于中国。目前印度对这两片中国控制的地区声称拥有主权,但中国政府声称对西段不存在领土争端。
2.“三条线之争”
中印领土争议实际上是三条线之争:
一是传统习惯线。中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了受到两国人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这条线,在东段大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在中西段,大体沿著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即我国地图标示的国界。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实,遵循国际法原则,中印边境的定界问题本来不难解决。
二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1913年11月,在英国的策划下,英属印度当局在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英国政府代表亨利.麦克马洪在会议期间,私自同中国西藏地方当局代表于1914年3月24日,就中印边界问题在德里炮制了一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印边境东段历来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领土划给了印
9


度。这一地区居民全都是藏族或者和藏族有密切血缘关系的民族,从人种、文化、宗教和生活习俗上看,同西藏社会密不可分,而与印度民族毫无共同之处。历届中国政府都未承认过这条线,因此,它是非法的、无效的。英帝国主义也作贼心虚,秘密换文后一直不敢公布于众,也不敢改变地图的历来划法,印度官方地图直到1937年才以“麦线”显示所谓的“边界”,但仍注明“边界未经标定”。在印度独立之前和独立之初,中印边境按传统习惯线控制的格局从来没有打破。然而,印度独立以后,其扩张野心就渐渐滋生起来了。它公然宣称:喜马拉雅山脉顶部形成的分水岭就是中印之间的天然边界;这条线已经得到1914年西姆拉条约和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换文的确认;该线以南地区历来受印度管辖,与西藏无关。在这样的霸权思想指导下,印度把它在东段的实际控制范围从传统习惯线逐步向北推进到“麦线”附近。1951年,印军越过色拉侵占达旺,强迫我西藏地方政府撤出。到1953年印度全部控制了东段地区9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1954年,印度又在这里设立了所谓“东北边境特区”为了公正解决领土争端,1987年,印度将“东北边境特区”升级为“阿努纳恰尔邦”
三是双方实际控制线。50年代,印度利用我国的暂时困难之机大举北进,于1959年在东段抵达其单方面主张的“麦线”在西段,不断越过传统习惯线建立入侵据点,并制造流血事件。为确保边境安宁,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11月7日致信印度总理尼赫鲁,建议双方武装部队沿东边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和西边的的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1962年1月15日,周总理在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中,将这条线正式称之为“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这条实际控制线在东段与非法的“麦线”基本一致,在西段与传统习惯线基本吻合。但是,印军无视这条线,他们扩张到哪里,就把哪里说成是实际控制线。1959年后,印军越过实际控制
10


线继续向前推进,并在西段建立入侵据点43处。印度的这种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我方的抵制,从而形成了实际控制线上的斗争。
旧中国历届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虽然都历来坚决拒绝“麦线”都谴责英国和印度对西藏的侵略,但都无力加以制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出于和平解决争端的良好愿望,对印度的扩张行为作了苦口婆心的劝导和最大程度的忍让。但印度却把我们的忍让视为软弱可欺,在中印边境全线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终于触发了1962年的边境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军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忍不拔,浴血奋战,以4个师14个团共43000人的兵力,在山南和察隅两个方向上以及西段,对入侵印军3个师13个旅约5万人发起快速反击。我军以伤亡仅千人和无一被俘的较小的代价,取得了全歼印军3个旅,部分歼灭5个旅,毙敌4100多人,俘敌3900余人的重大战果,打出了一场高水平的边境局部战争。印军在吃了大亏,老实了许多年之后,于1986年又开始越线向北拱,蚕食我国领土,再一次造成了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1987年4月,我军遵照军委、总部的指示,与印军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旺东、克节朗、朗久等关键地区,采取以进对进的手段,设立边防点,与印军据点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态势,有效地配合了外交斗争,遏制了印军的蚕食行动。同时,也是由于我们的克制,才避免了一场武装冲突。
1987年以来,中印之间围绕边界问题进行了10轮政府级谈判,对缓和边境的武装对峙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第10轮谈判后,双方在旺东地区各自后撤了两个点,对峙的强度有所减轻,但对于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而言,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目前,我在中印边境的控制状况,总体上讲是十分薄弱的,在许多点上,我军都处在印军的瞰制之下。在一些关键地段上,双方对峙仍然十分尖锐。
3.中印两国对待中印边界问题的态度

20101216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印度知名的外交和国际
11


问题研究智库“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较长的时间。温家宝说,只有真诚互信,锲而不舍,才能最终找出公平合理、为双方所接受的方案。他指出,近年来,双方建立了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制定了政治指导原则,进行了良好的对话与沟通,表达了共同解决边界问题的真诚意愿。面对困难,最重要的是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前进,逐步缩小分歧,积累共识,增强信心,加强边界事务磋商和协调,保持边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印度外交国务部长塔鲁尔(ShashiTharoor10日在一个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说,1962年的中印战争是一个“愚蠢的错误”,印度不会再犯1962年那样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的错误了。据印度亚洲国际新闻社11日报道,塔鲁尔在谈到中印关系时,表达了想与中国发展关系的愿望,他说:“尽管印度与中国在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问题上有争议,但是印度迫切希望与中国发展全方位的关系,尤其是在经贸领域。
不过塔鲁尔的这个所谓的“愿望”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中印东段争议地区问题“不容谈判”。他说:“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阐明了我们的观点,阿鲁纳恰尔问题涉及到印度的主权,印度主权领土完整是不容谈判的。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迫切希望以此为起点推进两国关系”
沙希·塔鲁尔,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负责联合国传播和公共咨询方面的工作,曾写过8部小说,学识渊博,印度已正式提名沙希·鲁尔为下届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曾获得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尔法律和外交学院的博士学位,还获得美国帕盖特·桑德大学国际事务的荣誉博士学位,并在那里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塔鲁尔从1978年开始在联合国供职,曾被秘书长任命为联合国多种语言的协调员。1998年,塔鲁尔在瑞士达沃斯被“世界经济论坛”誉为“明天的世界领袖”
(二)中不领土争端
12


中不边界长约6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中不迄未建交,但两国关系一直友好,边境地区总体保持和平与安宁。中不领土争议主要集中在六个地区:
1.鲁林争议区(也称绒林),位于下亚东仁青冈乡东南。总面积340平方公里,牧场40个,森林资源较为丰富。1954年,不丹皇家陆军在恰尔塘建立军事据点,1960年又在哈热建立季节性哨所。
2.洞郎争议区,位于亚东县南端,约100平方公里,北部小湖泊较多,有大小草场30个,东南部森林资源丰富。该地历来为下亚东牧民的夏季草场。
3.查玛浦争议区,位于上亚东帮噶曲登以东,主要包括郎玛浦和查玛浦的上游部分,约60余平方公里,有草场30余个,历来为下亚东牧民的夏季草场,1959年以前,不丹牧民过界放牧,须向亚东头人交纳草税。50年代初期,不丹在森穷隆建立常年军事据点,1960年又在儿淌建立季节性哨所。
4.基伍争议区,位于查玛浦争议区以北,主要包括基伍曲和巴马弄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面积约为90平方公里,有大小牧场20余个,1889年,西藏地方政府将基伍租给不丹哈宗官方和我方牧民共同使用,1962年,不丹在夏布建立季节性哨所。
5.白玉争议区,位于洛扎县南部,主要包括巴桑弄和吉格弄两河流域,总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有牧场37个,著名的拉龙康和次久拉康两座寺庙在该争议区内。在西藏民主改革前,西藏地方政府根据嘉庆皇帝的昭示,将该地区划归蒙达拉龙寺管辖,现在白玉地区的群众,均来自洛扎县。西藏和平解放后,不丹趁机进入该地区,相继建立了德马龙和塘沃哨所,直至1978年撤除,19838月,不丹又在次久拉康附近重新设立哨所。
6.墨拉萨丁争议区,位于达旺以南,扎西冈以东,打拢宗以西,面积3300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墨拉萨丁分别归达旺寺和打拢宗管
13


辖,萨丁寺属于达旺宗,基堪布由达旺寺派任。17世纪以后,不丹人大量东迁,移居达旺等地,引起草场和民事纠纷。为此,西藏地方政府和不丹在1715年曾两次订立条约,言明墨拉萨丁主权归属,草场可以租给不丹移民使用,按规定交纳草税。本世纪初,英印政府炮制非法麦克马洪线,并把势力范围扩展到达旺以北。1949年,印度与不丹签定《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将我国墨拉萨丁地区转让不丹,自此,墨拉萨丁地区一直处于不丹政府的完全控制之下。
五、西南地区领土争端
这一地区的边境纠纷主要是中缅和中越边境纠纷。(一)中缅边界领土争端
中缅边界问题,是中国近现代以来较为复杂的争端之一,它从晚清开始,就一直陷入不停的争执当中,虽历经数十年而不能解决。这条线的形成和解决,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因此我将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对其作以描述。
1.中缅边界问题的历史成因1)清朝时期的中缅边界
明朝时,朱元璋初定天下,即于南疆设缅甸、孟养、木邦、车里、八百、老挝六个军民宣慰使司,又设南甸、干崖、陇川三个宣抚司,称“六慰三宣”,此时缅甸为中国所属。此后缅甸统一,建立起了较为强大的政权,遂脱离中国而自立。随着双方实力相互消长,属地因之也不断的变化。到明朝末年,木邦、孟艮等地已是缅甸所有。
清朝建立,中国版图再次扩张,木邦等地再次入版图,乾隆年间,缅甸再次侵袭木邦,乾隆遣大军征讨,战争持续四年,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清军最终取得胜利,收复各处失地,缅王乞和。1790年(乾隆55年)乾隆80大寿,缅王入贺,并请封号。乾隆封他为“阿瓦缅甸国王”,——所谓阿瓦,即曼德勒,为当时缅甸首都。——并赐印信,同时赐予木邦、孟干(即孟艮)蛮莫宣抚司印信,——乾隆这一做法,
14


事实上把好不容易收复的木邦、孟艮、蛮莫三地又送给缅甸。
2)薛福成与英国的谈判
1885年,英国吞并缅甸,并在1886年元旦宣布缅甸为女王陛下领土之一部分。早在英国吞并缅甸之前,云南巡抚即有所察觉,并上奏朝廷,称“恐英人趁乱占据新街(即八莫,原蛮莫土司所属之地)勾结夷匪,则永昌、腾越、龙陵沿边一代,均属可虞。”驻英公使曾纪泽(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曾国藩儿子,亲自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普天乐》)主张收回八莫,“勿使英近我界”。于是,朝廷指示曾纪泽就中缅划界问题与英国谈判。
当时,英国刚占领缅甸,统治还极不稳定,因此极力避免和中国发生冲突,在谈判过程中,态度较为和缓,通过谈判,英国虽不同意将八莫归还中国,但向曾纪泽作出如下承诺:1大盈江以北让一地给中国,以使中国能够直通伊洛瓦底江,中国可于此设立商埠,征收关税;2、大金沙江(即伊洛瓦底江)两国共享;3、英国愿将潞江(即怒江、又称萨尔温江)以东之地、北起云南南界,东至澜沧江下游,南至暹罗北界,尽数划归中国。
然而,谈判未及完成,曾纪泽即奉调归国。就在同一年,即1886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庆亲王奕匡和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签署《缅甸条约》其中并无一字涉及两国边界,仅仅规定“中缅边界由两国派员会同勘定”,而接任曾纪泽出任驻英公使的刘瑞芬,任职三年,竟没有就这个问题和英国当局谈判一次,真正尸位素餐。而英国则乘此机会,着力巩固对缅甸的统治。可叹曾纪泽一番苦心,就此化为流水。
其后薛福成继任驻英公使,18922月,英国外交部向中国总理事务衙门提出照会,要求开始中缅边境谈判。同年7月,薛福成受命正式与英人展开会谈。
英国人在谈判伊始,向薛福成提交一张地图,要求以此为基础进行划界,英国人的这一提议,完全推翻了他们此前对曾纪泽的承诺,
15


开始赤裸裸的侵占中国领土。英国人所要求的边界,见下图绿线:
薛福成同英国谈判地图划界
其中,实线为近百年来滇缅习惯边境线(即红线)点划线为英国人提出的边境线(即绿线)虚线为薛福成经过谈判最终确定的边境线(即蓝线)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在北面,英国人将整个野人山划入缅甸,在南面,将南坎(即猛卯)、孟连(今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江洪(又名车里,即今西双版纳)等地从中国境内划走。
薛福成对此自然坚决反对,在谈判中,他数次更易方案,最初坚决要求英方贯彻对曾纪泽的承诺,后来发现这不可能实现,于是退而力争野人山。——薛福成对野人山的定义是:东界腾越、维西两厅边外之大雪山(即高黎贡山),西界更的宛河(即清德温江,今亲敦江)西坡之孟力坡,南界八莫、孟拱,北界西藏米纳隆南之曼诸。换言之,这一区域包括了整个缅北地区,和今天所谓“江心坡”的范围大致相当。
当时这一区域大部分既不属于中国,又不属于缅甸,乃瓯脱之地,薛福成认为,既然是两不管的瓯脱之地,那么公平合理的方案,就是一人一半。不过我天朝气量宽宏,因此,我们只要这一地区的1/4也就是伊洛瓦底江以东部分。伊江以西的3/4的土地,就让给英国了。然而,这一提议,依旧被英国人拒绝,双方争执良久,最终决定将这一地区暂时搁置,不进行商讨。
1893322日,薛福成提出了中国的最终方案:1、中国不再要求伊洛瓦底江以东的全部土地,改为在中国原有边界基础时扩展20英里,直至北纬25°40′(即尖高山。尖高山纬度为25°30分)2北纬25°40′以北的边界,暂且搁置;3、除上述所定地区之外,其他地区全部归英国,但西双版纳必须归还中国,除此之外,在孟卯城和麻栗坝(今缅甸果敢)之间做一直线,直线以北以东,全部归中国。
16


其后双方多次激烈交锋,英国人不同意中国扩界20英里,只同意扩展5英里,并要求中国不得将孟连、江洪让于第三国。最终双方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具体边界见上文薛福成汉文图之蓝线。
在谈判期间,英国人擅自通过天马关(为明代为抵御缅甸的侵袭而修建的八关之一,清末时,中国对边疆的实际控制已经仅限于八关之内)修筑了一条自南坎至八莫的道路,薛福成提出抗议,要求收回路权,为英国所拒绝。经过谈判,最终在条约上规定英国所修之路归还中国,中国指定境内一条较短的、便捷的道路供英国人使用。
薛福成在这次划界谈判中,不但保住了孟连、西双版纳两地主权,收回了被英军占领的昔马、汉董等要地,而且孟卯和麻栗坝之间划一直线,又将800平方英里的土地收入版图,同时,西部边界也有所扩展。这在晚清历史上是少有的成功案例,可与曾纪泽索回伊犁相提并论。
3《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附款》的签订
薛福成的煌煌功业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1894年条约订立,仅仅三年后,1897年,便在英国强迫之下不得不做了丧权辱国的重大修改。
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不得已割让辽东半岛。随后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法国自居有功,觊觎中国云南的车里土司的土地。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无奈之下,只好把车里(即江洪)所属的孟乌、乌得两地割让给法国。
但是,在此前所签署的《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中,英国是不允许将孟连、车里割让给第三国的,于是,中英之间再起波澜。而薛福成恰于此时去世,新任公使谈判不力,最终在英国的步步紧逼之下,时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李鸿章和英国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附款》,对薛福成所签之约进行了有利于英国的重大修改。
根据《条约附款》,当年薛福成力争夺回的昔马地区被划归缅甸,
17


北丹尼(木邦之一部分,即薛福成通过孟卯和马栗坝之间的直线划归中国的那块地区)以及科干(即麻栗坝,今缅甸果敢)划归缅甸。同时,又借口南坎至八莫的道路通过孟卯三角区,将这块地区强行“永租”。而按照《条约》,原本英国人修建的那条道路是要归还中国的。189712月,中英双方按照约定,开始会同勘定中缅边界。
中缅边界示意图
按照勘界的实际情况,中缅边界可以划分为五段:A、尖高山以北;
B、尖高山至太平江与南奔河汇合处;
C、太平江和南奔河汇合处至南帕河和南定江汇合处;D、南帕河和南定江汇合处至南马河与南卡江汇合处;E、南马河与南卡江汇合处至南雅河与湄公河汇合处。
这五段边界中,A段暂时搁置,未曾勘定,之后此段边界被习惯称之为“北段未定界”B段在条约上描述非常详细明确,勘定较为顺利,勘定后,基本没有再发生过纠纷,此段边界约1100余公里。C勘界时,英方想方设法进行侵占,致使中国损失了干崖、龙川土司所属的许多村寨。这段边界全长约1660公里。E段勘界时虽有争议,但基本上较为公平合理,勘定后,并未发生纠纷。这三段边界被习惯称为已定界。但在D段勘界时,发生了较大的问题,因为条约中关于这段边界的描述自相矛盾,譬如所述标识点的经纬度都在中国境内,并不在边界线上、所述经纬点和分水岭不符合,条约中说以“萨尔温江(怒江)和湄江(澜沧江)的分水岭为界”,但所述经纬点却全部在此分水岭之外、政区分界线和自然分界线不符合,等等。因此,这段边界在争执许久之后,依旧未能勘定,后来被称作“南段未定界”
至此,中缅边界基本形成了两段未定界、三段已定界、一处永租地的格局。在D段边界上,中英双方争论甚剧,最后一共提出了五种划界方案。
18


中缅边界未定界五色线图
英国代表司格特所提英国方案,为红线(下面所附地图中标为紫色),又称司格特线,中国代表刘万胜、陈灿所提方案为黄线,又称刘陈线。之后双方在各自基础上又分别做妥协,提出了拟让线,中方拟让线为蓝线(下图中标为红色)英方拟让线为绿线。最后中国外务部又提出一条线,是为紫线(下图标为蓝色)——这就是后来所称之“五色线图”(红黄蓝绿紫)
4)英国人对尖高山以北地区的侵占
1898年,在中英双方就尖高山以南的边界进行勘定之时,英国人突然提出有中国官员带兵进入恩买卡河流域,并就此向中方提出抗议,且要求中国不得进入恩买卡河与萨尔温江分水岭以西的地区。
愚昧无知的满清官员居然不知道“恩买卡河”就是“恩梅开江”的不同音译,也不知道“恩买卡河和萨尔温江(即怒江)之间的分水岭”就是高黎贡山,反而认为恩买卡河“查无其名”,因此对英国人的照会没有进行驳斥,只是含糊其辞的答复“已据来文咨行云贵总督”——就是说,我已经把你的照会批转给云贵总督办理了。至此,英国人遂以此为借口,声称中国政府已经默认两国以高黎贡山为界。
1900年,英国军队突袭中国所属的茨竹、派赖等村寨,中国军民伤亡百余人,此事件爆发后,在两国的交涉中,云贵总督魏光焘错误的提出:“茨竹、派赖土把总所管辖之地,向以小江为界”,而事实上,小江并未与缅甸交接,整个小江两岸都是中国领土,此时中国领土的实际国界线其实是恩梅开江。——即使是恩梅开江,也未与缅甸交界,缅甸北部最远只到密支那。恩梅开江以西,是瓯脱之地,既不属于缅甸,也不属于中国,为薛福成在谈判中为中国所力争之地,薛公争而不可得,遂退而求其次,要求暂时搁置争端,待日后再议。恐怕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当年所费尽心血所争之地,仅仅在数年之后,居然就就这样被愚昧的同僚一句话葬送。
19


自此之后,中英双方多次照会往来,中国主张以小江为界,英国主张以高黎贡山为界,相持不下。此时双方所争,主要是小江流域地区。于是1905年,中国派石鸿韶与英国人烈敦会同勘界,但石韶鸿奴颜婢膝,事事不敢拂英国人之意,处处迁就英国人的要求,丧权辱国之至,因此他所堪定的这条边界,清政府拒绝承认。
本段边境经多次谈判,亦各自有五条边界线,是为北段未定界五色线图。
北段未定界五色线图
正当中国和英国协商之时,英国人却在密谋对小江流域进行武力征服,从而制造了片马事件。
现在我们所称的片马,是指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的片马镇,共包括片马、古浪、岗房三个地区。但历史上的片马地区则要大得多,指整个小江流域。
1910年英国人以汉奸徐麟祥的陈述为借口,照会中国,将片马各村寨称之为“缅属”,将片马人民称之为“缅民”,要求中国撤出该地。并于当年12月,悍然出兵侵占片马地区,驱逐中国居民,是为片马事件。当时革命形势风起云涌,清政府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此事,仅仅饬令云南官员,要“审时度势”,不可“轻启兵端”。此后中英两国就此问题交涉多次,但英国立场强硬,要求必须以高黎贡山为两国界线,不过,英国人同时也承认片马、古浪、岗房三地确属中国,表示可以以“银钱相抵”从此片马地区为英国人所占据达数十年。此段边界亦成悬案。
2、民国时期的中缅边界1)英国对江心坡等地的侵占
民国建立,内乱纷扰,战争便如同公交车一般去了又来。在这等背景之下,政府自是没有能力——同时也没有精力——对边界问题多加关注。就在中国无力南顾之时,英国人却在积极的向北部——也就
20


是薛福成所称野人山地区——挺进。这一地区,包括木王地(葡萄)户拱、里麻、江心坡、枯门岭(即克钦山)等地,历史上里麻、木王地等土司曾经归属中国,为中国属地,但很早就和中国脱离了关系。至英国征服缅甸之时,这一区域既不属于缅甸、也不属于中国,为瓯脱之地。因为这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中英双方对其都所知有限。因此在薛福成谈判之时,将此地搁置,留待后议。满清和北洋政府既然无力顾及,那这一地区自然为英国所单方面占领。1926年,英国人占领江心坡,——所谓江心坡,即恩梅开江与迈力开江之间的地区。中国人民得知此消息,举国大哗,国民政府派出人员到达江心坡就此事进行调查,江心坡代表向国民政府官员陈述了自己遭受英国侵略的经过,并请求中国政府管理江心坡。然而国势如此,有心无力。面对这种情况,国民政府只能在地图上将边界划到巴特开山,过一把地图开疆的瘾,但于实际情势,丝毫无补。
江心坡地区
2)班洪事件
班洪,又称葫芦地,位于卡瓦山区北部。其地有三个部落,分别是班洪、班老、永邦。三个部落为同一家族,其中班洪为长房,班老为二房,永邦为三房。对内事务三房共同商议决定,对外事务则由大房班洪代表,故此概称之为班洪地区。
班洪
班洪恰好位于中缅南段未定界之上,在南段未定界的五色线图上,司格特自划线(红线)将班洪划入缅甸境内,而中国所提边界线(黄线)将其划入中国。班洪又盛产白银。英国对此觊觎已久,故此对葫芦地各处头人诱以重金,班洪三部落中的永邦头人,以及下葫芦地班弄部落头人见利忘义,投靠英国人,并向英国人献出班洪地图。1934421日,班弄、永邦头人引导英国军队,进入班洪地区的炉房银矿。班洪王胡玉山奋起反抗,终因力量悬殊而败落。自此,班洪、老、
21


永邦被英国所占领,是为班洪事件。班洪事件发生后,全国震动,班洪王亦多次向云南省政府汇报,请求国民政府驱逐入侵者,云南军官李占贤(又名李希哲)组织义勇军一千余人,开赴班洪,和英国人展开战斗,经过数天激战,夺回失地。611日,英国缅甸当局表示,他们将不会再越过黄线。7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命令义勇军撤退。此后双方转入外交谈判阶段。
31941年线
班洪事件后,中英两国加快了对南段未定界的处理,1935年,两国再次对这段边界进行勘定,参与勘定的除了中、英两国代表外,国际联盟还指派了一位第三国的中立委员,来自瑞士的陆军上校伊斯兰。
经过实地勘察,中立委员伊斯兰最终确定,在这条边界上地区存在着两条线,一条是以经纬度和分水岭为标识的“条约线”,又称“自然线”,一条是以行政区划为标识的“修改线”,或称“政区线”。但这次勘定并不产生法律效力,其结果仅做参考。193710月,英国照会中国,要以此次勘定的条约线为基础和中国进行最后解决之谈判。——条约线和当初五色线图上英国司格特自划线(红线)大致相当,对英国及其有利的一条线——中国当时正忙于抗战,没有立即答复。直到1939年,中国才回复英国,提议应以政区线作为基础进行谈判。——政区线自然是对中国有利的。1940年,中国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正在此时,英国突然宣布封锁滇缅公路,给中国的抗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中国的抗议,英国政府不为所动,直到10月份,丘吉尔才宣布重新开放滇缅公路。英国的这一行为,其实是在为中缅边界谈判施压。面对英国的压力,中国不得不选择屈服。1941年,双方确定最后界线,在这条新界线上,将班洪一分为二,班洪属中国,班老、永邦属于缅甸。此外,中国还失去了户算、班个、南大、炉房等地,公明山和卡瓦地区的中心地带也都划给了英国。当然,这其中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班洪地区的分裂。为此,班老头人一直居住在
22


班洪,誓不回英国统治下的班老。1941618日,国民政府和英国当局用外交部换文的方式,将这条线确定下来。所以这条线被称作1941年线”
1941年线
3.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
1948年,缅甸宣布脱离英国独立。一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两国几乎同时新生的政权,同时面临着边界争端的问题。
中缅边界示意图2
如图所示,此时两国之间的边界情况是:尖高山至孟卯、孟卯至1941年线、1941年线以东三段为已定界,双方都没有争议。而在尖高山以北、孟卯三角地、1941年线这三段,却都存在着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在尖高山以北的北段,还处于未定界的状态。在中部,孟卯三角地虽然在法理上无可辩驳的属于中国,但却长期处于缅甸统治之下。在南部,1941年线虽然经过了英国当局和国民政府的换文,但没有树立界标。对于当时新生的两国政权来说,缅甸希望能继承英国统治时留下的遗产,而中国则迫切希望改变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恶果。
起初,中国是不急于解决边界问题的,因为建国伊始,共产党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内生产萎靡,国际上被孤立封锁,同时还在朝鲜半岛上进行着一场恶战。因此在中印关系上,中国明确指出“不希望涉及领土问题”而在中缅关系上,中国也一再表示(中缅)边境由来已久,问题很复杂”。但是,共产党的这一考虑,随着1955年的黄果园事件而被打乱了。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其李弥兵团残部退入缅甸。集中于景栋(即孟艮)、八莫、佤邦一带。解放军追击至1941年线之后,没有继续前进。1951年,李弥率部反攻大陆,被解放军击溃,解放军随即越过1941年线。当时缅甸军队并未到达此地,故此解放军没有立即撤离。1955
23


年,缅甸军队进入该地区,和解放军在黄果园附近遭遇,并发生交火冲突。是为黄果园事件。这一事件在缅甸国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是恐慌——缅甸报纸称中国军队抢占了缅甸领土,而且随时有可能继续南进。东南亚国家也都对此高度关注,他们带着疑虑注视着新中国将会如何行事。就这样,中国不得不将边界问题的解决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中缅之间主要存在着三条争议边界,即尖高山以北部分、永租给缅甸的孟卯三角地、以及1941年线。
1)尖高山以北部分
这段边界其实又分成两部分,自中、缅、印三国(实控区)交界的底福山口,至高黎贡山的伊索拉希山口这一部分,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的东段。自伊索拉希山口至尖高山,则是中缅北段未定界。
A、麦克马洪线缅甸段
麦克马洪线缅甸段
本图为美国测绘局1955年制作1250000地图,在该图上,麦克马洪线是通过塔卢山口(TaluP,而非底福山口(DiphuP。这是因为麦克马洪线原本是通过底福山口的,1914年的西拉姆会议上,西藏代表和英国人签署的草约附图上,也是表示它通过底福山口。但后来在英国人的实地测量中,发现底福山口以北5英里的塔卢山口地理形势更好,于是就又改变为穿越塔卢山口。——但中国没有理会那一套,依旧将其标注为底福山口。对于麦克马洪线,在和印度的边界交涉中,中国政府是一直不予承认的。1957年,周恩来在向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做《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其中关于麦线问题,周恩来说:“从伊索拉希山口以北到底富山口的部分,可以按照习惯边界线划界”。在这里,他把麦线称作“习惯边界线”,用这种方法在名义上予以回避,而在事实上则予以承认。
B、尖高山至伊索拉希山口段。
这段边界前文已经非常详细的叙述过了。中英两国多次谈判、勘
24


定,最后形成了五色线图。但这五色线中,红蓝黄绿四种线,皆为中国所提出,英国则坚持紫线,——事实上,紫线也是双方的实际控制线。
对于这条边界线,周恩来表示,中国原则上“原则上可以按怒江、瑞丽江(又名龙川江)太平江为一方和恩梅开江为另一方的分水岭划定边界”,但是,片马、岗房、古浪地区必须归还中国。——所谓怒江和恩梅开江的分水岭,即高黎贡山。这一表态事实上就意味着,中国基本上是全面接受了英国的紫线。
岗房古浪片马
如图,该图为美国陆军测绘局于1955年绘制,其中尖高山以北的中缅边界基本和旧五色线图中英国人所划紫线相同,以高黎贡山为界,小江流域完全不在中国界内,片马、岗房、古浪三地也被划给缅甸。但如前所述,即使英国人也不得不承认片马、岗房、古浪三地属于中国。他们为了得到这三处,曾提议“以银钱补偿”“永租”等方案,但均为中国所拒绝。
岗房古浪片马2
划界后的尖高山至伊索拉希山口段。其中除了岗房、古浪、片马三地划入中国境内之外,其余均和五色线图中英方的紫线相同。
2)孟卯三角地
孟卯三角地(又称南碗三角地)其主权毫无疑问属于中国,这是在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附款》中明文规定的,只不过是租给英国使用而已。换言之,此地中国享有主权,而英国享有治权。
对这一地区的处理,周恩来称:“由缅甸继续对中国的一块领土保持“永租”的关系,是同中缅两国目前的平等友好关系不相称的。”因此要设法废除“永租”关系。
25


1956年,周恩来访问缅甸,在和缅甸当局的会谈中,周恩来提出:“中国考虑到缅甸在孟卯三角地修筑的公路是连接缅甸掸邦(傣族占60%)和克钦邦(克钦族占主体)的交通命脉,中国愿意把这一地区交给缅甸。”但不是没有条件的,作为交换,缅甸应把1941年线以西的班老地区划归中国。但缅甸当时没有答应。
1958年,缅甸总理吴努辞职,缅军总参谋长吴奈温组成看守内阁,此后两年,缅甸政局动荡,谈判暂时中止。1960年,吴奈温来华谈判边界问题,最终同意以班老地区换孟卯三角地。
31941年线
新中国对于1941年线的态度,“在边界问题上,根据正式条约而提出来的要求,应该按照一般国际惯例予以尊重,但是这并不排除两个友好国家的政府通过和平商谈求得对双方都是公平合理的解决”1955年全国人大上,周恩来所做《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
所谓“根据正式条约而提出的要求”意味着新中国承认国民政府和英国当局的换文是有法律效力的,中国准备承认1941年线。所谓“不排除两个友好国家的政府通过和平商谈求得对双方都是公平合理的解决”,意味着中国试图对1941年线进行一些修改。正是基于这点,所以中国提出以孟卯三角地换班洪、班老,也就不奇怪了。至此,中缅边界全部确定。1960101日,中缅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1961年两国互换批准书后生效。
4.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影响
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建立后和邻国签署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中缅边界也是新中国第一条被确定的边界,因此它对日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边界谈判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正面来说,中缅边界条约的签署,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树立起了良好的国家形象,创造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当时,新中国建国伊始,周围的邻国——特别是东南亚那些新独立的国家面对共产党中
26


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常有惊惧之心。
缅甸总理吴努曾直率地表明了作为小国总理对当时的中国的戒惧,他说:“坦率地讲,我们对于大国(指中国)是很恐惧的”“曾经有一个时候,我不知道在中国会遇到怎样的人,害怕会遇到像希特勒那样的人,讲话的时候拍桌高喊。而中缅边界谈判,则恰是改变这一形象的良机。正是因为在谈判中,中国没有恃力欺人,而是始终坚持了平等互利,互谅互让的精神,多处屈己从人,为对方考虑,消除了大多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和恐惧心理,树立起中国一个地区大国的正面形象,从而也缓和了当时中国所面临的被西方国家封锁和包围的国际形势。
从负面来说,在这场谈判中,中国除了在个别地区做出调整之外,基本上是全面接受了缅方的要求。虽然在谈判中称“互谅互让”但实际上做出实际让步的是中国。换言之,中国是以一种相对比较体面的方式,全盘接受了英国殖民者的边界主张,——而这种主张是被包括清政府在内的中国历代政府所不承认的。这种“让步政策”,为中国此后和其他国家的的边界谈判做出了极其恶劣的暗示。尤其是对麦克马洪线事实上的承认,给中国和印度的谈判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二)中越领土争端
中国和越南陆地边界线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越南自秦朝并入中国版图以后,一直由中国直接治理长达1000多年。随着五代十国末年越南王朝从中国南汉独立,以及宋朝收复越南失败后,越南正式成为被中国政府承认的独立藩属国。
清朝晚期,法国殖民者侵略越南,清朝出兵抵抗法军,在黑旗军的帮助下,占领了越南北方。但是,法国侵略军也占领台湾的澎湖地区,切断了大陆和台湾的联系,并重创了中国南洋水师。1885513日,李鸿章和法国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中法
27


新约》条约规定此约签字后6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经过中法双方勘定,在中越边界广西段,现在广西钦州的江平、黄竹和白龙尾半岛以及十万大山中的分茅岭、峒中(现广西峒中)都划归中国。此外,谈判在地图上划出向西北方向的斜线和云南边界相接,斜线比历史边界向越南一方拓展2050里,凡是线内的村庄,包括广西省的边防重地镇南关全部归中国。在广西段,中国基本没有损失土地。在云南段,中国则失去了大小赌咒河之间400方公里和云南建水县外六猛中的三猛,即猛弄、猛赖、猛蚌(位于今越南莱州、封土县),约6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一边界勘定被后来签订的《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条约》等15个划定和勘定文件所确定。云南段边界线长710公里,中法勘界后树立了70块界碑;广西段长637公里,中法勘界后树立了240块界碑。由此可见,目前的中越边界线的基本走向从19世纪末开始就已形成了,是一条具有法律依据的边界线。对于这一通过国际条约划定的边界,中越两国历届政府都是承认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在某些局部地段,双方对边界线的准确位置和具体走向有不同的认识,因而存在一些小块争议地区。
1979217日,中越战争爆发,战争一直持续了10年,1989年才告结束。这次战争的爆发具有复杂的国内外背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双方的边界纠纷。经过中越战争,中国占领了大部分的边界骑线点,如广西与越南交界的庭毫山、法卡山,云南和越南交界的扣林山、罗家坪大山、老山、者阴山,这些制高点均为我军控制。由于中越双方兵戎相见,两国根本谈不上边界谈判。直到1991年,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两国才就边界领土问题着手进行实质性的谈判。1992年,越南和中国进行了专家级的谈判。1993年,两国的最高领导人做出了重要决定,即展开关于边界、领土问题的政府级谈判,其中陆地边界是3个谈判内容之一。199310月,两国政府代表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领土问题的基本原则的协议。这些原
28


则包括:双方以1887年和1895年清、法公约及有关边界划分和立碑的文件、地图的附件和按规定竖立的界碑,来确定陆地边界线。以互谅互让、友好协商的精神,寻求公平合理的解决办法。
1994年到1999年,中越联合工作组在河内和北京共进行了16轮谈判。双方经过对照认定,1350公里的中越陆上边界中,双方重合的边界线约有900公里。在其余的约450公里边界线上,有164为双方有分歧的地点,涉及的总面积达227平方公里左右。双方谈判的重点就集中在解决上述164个分歧地区上。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双方成功地弥合了分歧,19991230日签订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全部解决了这些分歧区块,中越双方一致同意将在新确定的中越边界线上竖立1533个界碑。在解决总面积为227平方公里的中越边境164个双方有分歧的区块中,约113平方公里划归越南,约114平方公里划归中国。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越南国会在2000年分别批准了这一条约。
在中越陆地边界问题加速解决的同时,双方在北部湾海洋边界的谈判也取得了进展。北部湾是中越两国陆地和中国海南岛环抱的一个半封闭海湾,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中越两国在北部湾既相邻又相向,历史上从未划分过北部湾。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越双方只按12海里的领海宽度进行管辖,湾内资源共用共享。两国有关部门只是1957年、1961年和19683次签订了有关渔业协议,对各自近海(6-12海里的捕鱼问题做出安排。612海里之外是公海,双方渔民都可以自由进入捕捞。
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现代海洋法制度的发展,中越两国划分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问题呈现出来,按照以1982年签字、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公约》为核心的现代海洋法制度,沿海国可拥有宽度为12海里的领海、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最多不超过350海里的大陆架。但是北部湾是个比较狭窄的海湾,最宽处也
29


不超过180海里。按《公约》规定,两国在北部湾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全部重叠,所以必须通过划界给予解决。
实际上,自中越启动边界谈判以来,陆地边界谈判和北部湾划界谈判一直是同时进行。此前,中国已同十个国家谈判签订了陆地边界条约或协定,在陆地边界谈判方面,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海洋划界谈判对于中国外交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因此,中越关于北部湾划界谈判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实践。谈判中,越南方面提出要按照1887年清政府和法国签订的条约中所划定的分界线来划分两国在北部湾的经济区。这条线沿东经1080318秒线向南分割北部湾,越方可占有2/3的北部湾,中国方面明显吃亏。中国则主张按照北部湾的中心划界,在北纬20度以北中方应让一片海域给越南,在北纬30度以南越方让一片海域给中国,双方按各自1/2的比例分割北部湾。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让步。最后还是依靠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和推动,才最后达成一致。最终于20001224日,中越领导人签署了《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生效,标志着中国第一条海洋边界的诞生。
随着中越之间陆地与北部湾边界划定后,中越边界就只剩下南沙问题了。但是围绕南海问题,中越不但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气氛反而越来越紧张。目前,越南非法占领我南海29个岛屿,企图掠夺我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中越南沙之争顺利解决的前景很不乐观。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沿海国家拥有对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利,于是,南海周边国家像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纷纷提出主权要求,南海因此出现主权要求重叠现象。加之这一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又有大国博弈的因素在内,使这一地区的情况极为复杂。中国政府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目前看,推行效果并不好。如何维护中国的海上权益和海上的领土完整,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30


六、东南沿海地区领海争端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八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这个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线”分布着南海周边国家争夺的岛屿和海域。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越南抢占29个南沙岛屿,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文莱2个。
2007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
31


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BP)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2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20074月,越南政府进一步划定了南沙部分油气招标区块,并将在南沙举行所谓“国会代表”选举;越南还将和英国BP公司合作在南沙修建天然气输送管道。不但如此,越南还放出硬话,狂妄地宣称“拥有南沙全部岛屿的主权”其官方《西贡解放报》甚至声称“决不放弃一寸土地”,并“不惜与中国一战”
3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83d946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37.html

《中国领土边界争端简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