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素材(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15-07-22 12:23: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考作文素材   文化遗产

     在文化的长河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宝贵的遗产,如璀璨的星星,悬挂在历史的星空上,让我们感叹不已,仰慕不已。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秦砖汉瓦;无论是周礼汉制,还是传说典故……激励着后来人在这条道路上执著地拼搏着,跋涉着。面对人类遗产,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

可悲:中国城市建设十大雷同

趋同化已经是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可悲又不可逆的文化走向。千百年来风情各异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而经过再造的城市全都是似曾相识,甚至千人一面。它们之间到底在哪些方面彼此一致,才会有这般的雷同?

广场  在城区中央修一个大广场曾经是许多地方官员的政绩时尚。于是一个城市一个大广场,无一例外。有的地方连小小的县城也拆除民房,修建广场。这些广场修好后大都闲置无用。夏天酷日暴晒,冬天寒风回荡。

罗马柱  广场上必有喷泉和一排罗马柱。谁也不知这种舶来的罗马柱是干什么的,谁也不知为什么偏偏都要造这么一排怪模怪样的柱子。最多站在前边照个相,但也不新鲜,因为无论走到哪个城市都能见到这种冷冰冰的围成半弧形的一排洋柱子。

洋房  更雷同的是住宅楼,全国各地的住宅都像是一个公司设计的。无论是多层的公寓,还是单体的顶尖小房,全都一样,愈洋愈好,一片一片,排列整齐,布满大地。有的连名字也相同,比如罗马花园或帝豪广场。

水泥树  人造景观是中国城市很热衷的事。用自来水造瀑布,用膨化塑料堆假山,用水泥塑大树,喷上绿漆,到处可见。北方城市常常用水泥在街头造一棵气根长垂的大榕树或几株南国风情的椰子树。最神奇的景象倒是这种人造树可以四季常青。逢到三九,天寒地冻,水泥树依旧绿意葱茏。

明清一条街  历史街区和古建筑全拆光了。外人来旅游,没有历史怎么办?外国人来参观,没有中国特色怎么办?于是每个城市差不多都建起一条明清街。而且只一条街就够了,所以又称明清一条街。这种仿古街原本与城市的历史无关,所以既没有历史记忆,也没有人文积淀。其建筑好似港台的武侠电视剧,只要是古装就行,半今半古也凑合。灰瓦顶子红柱子,再挂几盏大灯笼。全国的明清街的模样全是一个样,甚至连里边卖的东西也差不多。

于是,我们感到自己的城市愈来愈陌生,别的城市却愈来愈熟悉。别看当今中国是商品经济的时代,我们新造出来的城市却像计划经济时代的暖瓶——全国一个样!

文化遗产——民族的魂

往日白砖青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炊烟袅袅,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

中国文化博大而宽广。她无处不在——溶于书本,徜徉于江南小道,盘旋在峭壁飞檐……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信息包围着,却道貌岸然地做着刽子手。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江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刀光剑影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消逝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当你徜徉于天坛,遥望天穹,你便被赋予了宽厚深沉;悼念你走近岳飞,一股浩然正气便向你袭来;当你登上泰山而小鲁的时候,天地也便豁然开朗。我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呼吸、成长是幸运的。我们的祖先举着火把从远古走到了现代,磨铸了宽广、不屈、向上的民族之魂。这些文化遗产便趁了我们民族奋斗的雕塑。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根。君不见,每年都有浩浩荡荡的海外游子寻回家来,在黄帝陵前捧上一回黄土;君不见,每年都有殷殷企盼的台湾同胞回来拜祭妈祖。我们的文化遗产情牵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这种民族的凝聚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

历史的见证,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当你读懂了他们,千年古树便熠熠生辉;当你走近他们,泛黄的古籍便不再晦涩;当你正视他们,一切阴晦的色彩就会消逝,建筑物不再是冰冷的怪物。难怪冯先生宁可放弃写作,也要文化遗产从人们视线的边缘拯救出来,可谓良苦用心啊!

我们早已走出了闭关自守的昨天,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切忌破坏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走向世界,展示我们光辉灿烂、震古烁今的文明,更需要我们炎黄子孙细心呵护。唯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复兴,像鲲鹏惊世,直挂云帆济沧海

                    商业化阴影下的文学——— 带来风光也失去尊严

  文学的商业化进程加剧。30个省作协主席上网打擂,被认为是传统文学找到了与网络对接的接口;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集体上网展示,被指离市场越来越近离读者却越来越远;麦家因获茅盾文学奖被杭州文联重金引进,被批为政府花纳税人的钱用来为地方涂脂抹粉;阎崇年无锡签售遭掌掴,《百家讲坛》的商业化被追溯成原罪……商业如同一件华美却单薄的外衣,在给文学还以风光的同时,也让文学在逐渐失去自身应具备的温暖。

学术明星、《百家讲坛》主讲之一阎崇年在无锡签售时遭一年轻男子掌掴。李敖曾撰写《于丹批判》:《百家讲坛》的运作模式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商业化转型运作,但栏目采用娱乐界包装影视明星的手法来打造学术明星,却是一种媚俗行径。阎崇年遭袭击,与其说持异见者因无法以草根身份与之在同一平台上对话才导致暴力事件发生,不如说过度商业化让文化学术失去了尊严。

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作家和学者也不例外,出售思想和文字获利,同样应获尊重。我们只是期望这些作家和学者,能够守住良知和作品水准的双重底线,为这个世界贡献出更多美好的精神产品。

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然式微

当敦煌的瑰宝出现在大英博物馆,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更多的是外国人——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应该为此欣喜还是悲哀?

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相信圣诞老人,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可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拿,没读过线装书,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他们可以把不知从哪个角落里找出来的珠算盘当车推着玩。这些祖先传下来的东西,浸濡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于是,今天的年轻人开始忽视甚至放弃这些国产的文化,他们更崇尚西方文化,他们西装革履,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满世界跑,却懒得抽出一天的时间去祭奠一下自己的祖先。

1900210,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但最可叹也是最可悲之处,是我们漠视的文化却被人家视若珍宝。

我们心有不甘却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把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由此我想起了敦煌窟、敦煌文化,想起了王道士、斯坦因和当时的满清政府,想起了斯坦因一车车地把那些本属于我们的敦煌的经卷、书籍、塑像运往欧洲时,我心中泛起酸楚的感觉:那些敦煌的宝贝不是人家抢走的,是王道士甘心用仅值几个碎银的东西换走的。还有《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论持久战》这些今天的年轻人鲜有问津的经典文化没有被我们国人吸收,却被日韩及欧美一些国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资源,运用于商战之中,反过来再和我们来做生意。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还是华夏子孙的悲哀?

没有任何一个节日会像春节那样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内涵。对于没有西方民族那样的圣诞节的中华民族来说,每年农历的初一甚至绵延整个正月的春节,就是我们的圣诞节。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生日——这从传统中每个人的年龄的增长不以自己的生日而以春节为标志清晰可见。

春节,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标志性符码。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一直盛行。

遗憾的是,如今的春节,正在无情地失落。

一方面,强势的西方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让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西方民族的节日在我们的年轻一代身上扩展。另一方面,彻底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意识形态化的当下中国社会,将春节的神秘性、神圣性淡化甚至绞杀。人们无不慨叹:现在过年没有意思了!丧失了神圣性的节日,无不充斥着世俗的庸俗和粗鄙,它彻底混同于忙忙碌碌的世俗生活,甚至疲于应酬而甚于平日。人们无不感到忧伤:过年太累了!本来具有超越世俗生活的贫乏的节日狂欢性质的春节,几乎同质为13亿人的新年团拜。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春节,这一标志着中华民族特有样态的事件一旦堕落为纯世俗,它就表征了我们这个民族和个体人生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状态,就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落和缺失。

有多少利益假汝之名

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涌现出众多名人,但近年来,各地仍不时发生名人归属权之争。从炎帝到老子、孙子的故里上演了一幕幕争抢的闹剧,从安徽人、江西人和婺源人、尤溪人、建阳人共抢一个朱熹等类似事件中,不难看出,故里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地隐藏背后的利益考量,名人故里的开发,会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旅游的附属产品。
  名人故里之争是对品牌的争夺,地方希望通过名人、通过文化,来营销这个城市、这个地方。如果所谓的争议失去了利益的附着,离开了对利益的追逐,那争议的价值则大打折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需要共享的,不仅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精神文化成果都是属于全人类的,每一个世人都有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义务。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则应文化优先,利益让位。
  很多地方参与到名人故里之争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可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借此提升本地知名度;三是通过对遗址和名人故里的修整,优化当地环境。”各地争夺名人故居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在提高,实质却是地方政府想创收的计策之一,都与GDP挂钩。将文化适当商业化也有其好处,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传承文化,另一方面也确实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许多地方为通过名人故居打造自己城市名片不惜巨额投资,埋头大兴土木,新建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文化搭台经济就总能唱好戏吗?河南郑州在官渡之战的遗址上做了一个人造景点,投资了几千万,现在一天的门票收入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
                    文化遗产不仅在于物质,更在于精神

前些日子,很多网友面对万里长城丢失了世界七大世界奇迹纷纷感到愤愤不平,甚至有国将不国的感觉,其实何止于此,我突然觉得,有多少人真的重视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或文化传统吗?我看不尽然。

姑且不说北京旧城墙被拆所带来的物质文化和传统精神文化的丢失,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也许为了赚取旅游收入,我们人为的恢复了一些造假的东西,即使这样,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实在不敢苟同,更多的是中国人精神上和传统上文化遗产的丢失。我们还清楚的记得,2006年韩国人把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向联合国申请了文化遗产申报并获得成功,曾经让无数的中国人感到痛心疾首,进而有更多的文化遗产被别人窃取,甚至近几天又传出什么中国的豆浆也发源于韩国,更不用说其它文化传统了,我不知道我们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除了金钱,还有什么文化遗产,有谁还在真正捍卫民族文化传统?     

有人一说到奥运会是不是要采用汉服,立即会遭到一片嘲笑和反对声,更有大学里的历史教授们为了炒作自己,居然把东方儒教始祖孔子公然称为丧家狗,更可悲的是居然还有很多的追随者,难道中国人的文化真的就如台湾的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所称的,中华文化是酱缸文化?

看着为了创造旅游收入而仓促建设起来的各地假冒建筑,也许是好事吧;看到更多的地方争先把古代名人当成自己的祖先加以祭祀,并不惜重金来炒作,让人以为真的那些地方官员们开始对文化传统加以重视了,其实不然,他们或许为了政绩,为了形象工程,已经亲手毁灭了无数的传统建筑,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摧毁了本来根杆于民间的传统文化。比如一些古代街道,比如以文明的名义禁止各种传统活动,如春节禁炮等,一些年来,我们已经明显的感觉到民族传统的丢失,民族节日的清淡,我们能怪韩国人抢走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吗?我们不稀罕了,难道还不允许别人当宝贝一样看重?

当长城不再是世界奇迹,我们除了悲哀,只有悲哀了。好在长城还没有被他人抢去说是自己的文化遗产,好在我们还能看到祖先留下的伟大长城。

真正的文化遗产,其实并不是物质上的,并不是什么长城或其它什么古老建筑,真正的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是精神的东西,当端午、豆浆成了别人的东西,当孔子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丧家狗,当汉服成了异类,当老屋成了落后的代名词,那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什么遗产,我们或许只剩了中国人的躯壳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8791f87bb68a98270fefa16.html

《高三作文素材(文化遗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