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 尔 滨 市 概 述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哈尔滨市区,位于金朝上京(阿城市白城乡)京畿地区。皇统六1146年)和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前后,按拱卫上京《猛安、谋克城寨体系规划》于道里区新发镇四方台村、太平镇松山村、道外区万宝镇后城于村、香坊区幸福乡莫力村、平房区东方红乡平乐村等地规划修建了一批古城。
清朝初年,旗人举家迁徙入关后,哈尔滨市区土地荒芜。雍正、乾隆年间,按《封禁屯垦实边规划》,在江南先将库叉河(俗称运粮河)至阿什河沿江宽5公里地带划为牧场,设莫力街(马厂)后建小嘎哈、大嘎哈(香坊成高子镇)、西嘎哈(动力旭升街),并向东扩展了牧场。在江北设水师营(前进乡双口面)。
嘉庆二十年(1815年),为安置"京旗闲散",编制以双城堡为中心的《京旗移垦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道光五年(1825年)至二十七年(1847年)伐木盖房,建成3城、24旗营(120旗屯)。其中,哈尔滨市区13座旗屯属东官所右翼3个旗营。道里区有厢红旗二屯,南岗区有厢红旗头屯、正红旗头、二、三、四、五屯,动力区有正黄旗头、二、五屯,平房区有正黄旗三、四屯。
咸丰十年1860年)始,吉林、黑龙江将军辖区弛禁招垦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哈尔滨地区江南陆续建起田家烧锅、元聚烧锅

和草料厂、傅家店,油坊屯等非农业人口聚居点,逐渐成为松花江上的重要渡口,并设税关。
中日甲午战争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6月,俄国迫使中国清朝廷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9月,签订《合办中国东省铁路公司合同》,攫取了筑路和租借铁路附属地的特权。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7月,中东铁路工程动工,大宗铁路器材由松花江水运,哈尔滨被选作中东铁路与南部支线建设器材集散、加工中心与工程指挥中心,在道里修建码头、木材厂、临时总工厂,形成码头区,在哈尔滨站(香坊站)前修建护路队营区,形成哈尔滨街。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铁路工程局编制《松花江新城规划》(南岗西大桥至奋斗路间),形成以铁路管理局、铁路总站(时松花江站)为主中东铁路管理中心城镇。同时,编制码头区整顿规划,将元聚烧锅的草料厂(兆麟公园址)以西划为中国街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东铁路附属地已扩占3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吉林铁路交涉总局与中东铁路公司联合勘界、调减后,铁路工程局编制了《哈尔滨及郊区规划图》(1903发布),将码头、新城、哈尔滨街相连,并向东西方向伸展,平面“4”字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吉林铁路交涉总局出放了收回的傅家店以北(道外头道街)、四家子(道外靖宇街以北十二道街一带)部分地段。

日俄战争后,光绪三十一年(190512月,日本与中国清廷签订《会议东三省条约》、《附约》。光绪三十三年(19071月,哈尔滨开埠通商,各方着手筹划商埠规划,依托东北北部资源和水陆交通,逐渐由吉林、黑龙江交界的小城发展成为重要的东北物资集散、加工出口中心和国际商埠。同年419日,吉林将军奏请备案哈尔滨等处自开商埠,分设公司,由于东三省废将军、设巡抚而搁浅。光绪三十四年(1908傅家店改称傅家甸。宜统三年(19119月,双城县6l村划归滨江厅,至1913年撤滨江厅,改设滨江县后,始着手编制《滨江商埠规划》,整顿傅家甸街基(景阳街、承德街至十四道街,开发东四家子为新市场”(新城区、十四道街至镇江街填筑江滩地(大新街、江堤街以北扩大城区,修建深水码头。1916年,成立土地清丈局,开始测量街基
光绪三十二年(1906铁路管理局修订《哈尔滨及郊区规划图》将城区总平面调整为“2”字形。将码头区与新城区共7.82平方公里划为商埠,翌年11月成立自治市。1913年,编制《哈尔滨码头区规划图》,将今友谊路以南大部地区划分地段,作为商埠区。1917年,编制《哈尔滨新城区规划图》,用地向东扩展,将民益街以南、海关街至辽阳街地区划分地段,作为商埠区。
宣统三年(1911,黑龙江呼兰府自开商埠,修建码头,兴办工厂。19134月,动工兴建东三省呼兰糖厂,19142月竣工,3月投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9139095f5335a8103d2202a.html

《哈 尔 滨 市 概 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