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5-24 14:50: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十五夜望月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古诗。

2.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教学用具

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月)

2.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

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板书课题)

4.交流: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

5.了解诗人王建。课件出示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2.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1)第一句中的读作“qī”,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

2湿桂花湿是翘舌音,冷露是后鼻音,是前鼻音。

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课件出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让同学们说说有哪些人不能和家人团聚。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三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课件出示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2. 指名读第一、二句,并理解意思。

3.指名读第三、四句,并理解意思。

4.理解诗句,全班齐读古诗。

提出疑问

1. 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2.“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3.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为什么?

4.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乡之情)

5.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6.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其他有关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并注明作者。

读读前两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十五夜望月

 

银白的地面 安静 孤独寂寞

(皎洁的月色) 凄清 对亲人的

熟睡的鸦雀 伤感的 深切思念

飘洒的冷露 秋色夜景

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95b99aef5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a.html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