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励志文章3篇

发布时间:2020-06-04 14:45: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工作中的励志文章3篇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10000小时定律,但常人可能很难完全通过刻意地方式去达到10000小时的积累。

别拿时间投入当质量,我认为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一个行业或者是一个学习任务而言,两周一定可以入门,有集中精力的3个月时间-6个月,反复练习,提升。未必能成为顶尖高手,但绝对也能够超过行业平均水准了。

对正常人来说,一万小时是成为顶尖高手的门槛,可遇而不可求。想要获得比较好的收入,能够做出较好的事情,基本上只需要超过平均水平即可。不必凡事都跟行业内最顶尖的几个人相比,但是能够超过一个行业的平均水平,也足够获取比较好的利润和回报。

学习与商业比起来,稍有不同。比如市场上,因为市场足够大,所以你只要超过平均水平,也就可以在很大的市场上获取到属于自己的客户了。

学习这件事情也一样,大家应该把“分数”和“名次”两件事情分开。“名次”是排他性的,而“分数”却是不排他的。也就是说,世界上只有一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但是,世界上可以有很多人托福上100分,雅思考上7分,这是非竞争的。

前言到此,只是想说一件事情——事情并没有那么难,先追求快速入门,超过60分即可。

面对新领域,如何快速入门?

我曾经鼓励一个很聪明的姑娘,此人已经申请到了北美的PhD,攒学费期间来做点人参的生意。姑娘却觉得,只有半年时间,自己什么都不懂,也没有既成的销售渠道,也不懂人参这个行业,所以不敢来卖。

这就是很典型的学生思维。要做够了习题,看够了书,才敢参加考试。可是商场上的练习题就是考试,考试就是练习题。去跑去闯,才可能长见识。

(1)用“足够大的量”的观摩和学习,快速地找到章法,让自己心中有谱。——不建议这个阶段找牛人聊

无论是销售也好,还是产品经理也好。不可能不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试错都是有成本的。

要降低试错成本,就要短时间内让自己曝光在大量的内容中,快速学习。比如销售,花1-2周,把销售领域比较有名的书都看完,业内的培训师的课都听一听(这里自己也要学会选择学习材料,有些东西不必浪费时间)。两周之内修炼内功,基本上能够快速地了解销售这个岗位和通常的销售流程,自己也会有谱。

那就学啊,学微博大号,微信大号别人是怎么运营的,揣摩学习几十上百个大号,粉丝构成,内容运营,人家哪些地方做得好,你照抄过来用就是了。有什么困难的呢?

(2)入门之后开始练手,先求数量,再求打造“样板房”

看了几本书,听了点东西,就到了该实战的时候。菜鸟实战,仍然要数量取胜。也就是,各种客户,各种项目,都尽量去上,尽量去做。

在这个阶段,是深化认识的时候。前一个阶段相当于你背了平面地图,而这个阶段你要到城里真正去行走,从A到B,具体的每一个岔路口,经过的每一个建筑物,都必须自己走了才知道。

根据行业和项目周期的长短,基本上3个月-1年内,这个阶段可以完成。当你积累了一定经验,并且发现自己接下来做的客户或者项目,有可复制性,也和原有经验有一定重叠的时候,就可以进入打造“样板房”阶段了。

这个时候适当地收缩精力,专注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客户,把全部的精力和才华都用在这上面,打造出一个真正具有品牌效应,可以当做你的样板房的项目。

很简单,挑选最普遍的,具有最大的复制性,或者业内很有名头的一些公司,打造成精品的样板项目。做完一个之后,无论是你个人,还是你的公司,就有了真正的品牌和可复制的模板,在后面做到类似项目的时候,就会感觉很平顺。

我们想想,谈生意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说:世界500强是我们的客户,或者,我们跟大公司有活动,有这种巨大的namedropping能够很大的提升你个人的行业地位,也会提升公司地位。所以,公司签下来的这种项目,也是人人都想染指去做的。更需要你努力争取,或者你牛逼,自己签这种客户去。

(3)完成上两个阶段之后,才到了资源和人脉积累,快速扩张的阶段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认识很多人很会混圈子,但是人都是势力的,你如果不能成为别人的人脉,也不要想让别人成为你的人脉。年轻人走出去,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的情况下,也很难接触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人脉资源。

我素来不喜欢人讲两个词“人脉”和“资源”,一个人拥有的人脉和资源只能小于等于你现在的牛逼水平。先花点时间,把自己修炼出来,脑子里有东西,谈吐的过程中有真知灼见,就算年龄很小,也能够留下好名声,甚至幸运者也会得到行业内的大佬点拨,获得人生导师。

以上三条,其实都不难。能看得通透,任何行业,任何职位,任何公司,都是适用的。Youareyourjob.你看全中国,那么多产品经理,那么多码农,那么多设计师,你大学不是学XX专业的又怎样呢?大家大学四年怎么过的不是很心照不宣地“呵呵”吗?

从现在开始,你只要选定一个方向,努力学习,投入时间,总结方法,很快就能够达到至少行业的平均水平以上——1年之内。多少也能算个小牛人了。我不少朋友,工作2年内,就成为公司某些核心部门的关键人物,甚至是元老级,也就是这么个逻辑,不难理解。

谈谈更顶级的牛逼!

但并不比普通人聪明太多。我接触顶尖投行和咨询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会是很强势很自信,从而让人觉得他们智商相当高——其实是假象,对某一个领域的钻研和精深产生的自信跟智商无关,更多的是一种工作习惯。

如何进入顶尖机构,成为顶尖牛逼的人物?请参见刚才的三条牛逼原理,在每一条上再多付出更多的努力,且投入更多坚持即可。当然,投行咨询最终录人基本看长相,所以再加上点先天不可预测的运气成分吧。(我对天发誓这句话是真话,当然那是在诸多学霸里挑个长得好的而已,你首先得是学霸,再追求长得好吧。)

顶尖名校=GRE+TOEFL+GPA+研究成果

分析开来:

大量曝光是什么意思?绝对不是让你拿着随便一本单词书就开始背了。我可以有这个自信说,我首先做的事情是世面上各种英语书,我基本上翻了一遍,对学习的套路和模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

所谓顶级牛逼,就是阅读量/曝光量在普通人的基础上×2-3,坚持的时间长度在普通人的基础上×2-3即可。比如考GRE,绝大多数人新GRE320分够用了,顶级牛逼者330分以上。绝大多数人红宝书零零散散背3遍,顶级牛逼者基本上可以做到红宝书严格按照遗忘曲线背5遍。

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和一个现在在MorganStanley的学长聊起来,发现我们不约而同的采取了一个绝大多数人没听说过的备考方法——MerriamWebsterVocabularyBuilder。绿色的小书,全英文拆解词根词缀的,而且词源探究到希腊文源头上,很难读很生涩。

2、大量实践+打造样板

你不知道那帮人每次选人的时候,都会先问:“Doyouhaveanyofferinhand?IsthereanyspecialDeadLinethatyouwouldremindusof?”你总不想:“No,youaremyonlyhope”,还是可以昂着头说:“I'vehadGoldmanSachsIBDofferandthedeadlineisnextTuesday,soIwouldappreciateifyoucannoticemeyourresultsASAP”让那帮贱人哭去吧。

这就叫样板。

3、纵向人脉和资源

申请学校的时候,我们管这玩意儿叫套磁。你先做出点东西来,发了点狗屁不通的文章了,就去找心仪学校可能的导师,开始跟人家进行深度套磁运动了。或者去参加参加学术论坛,投几篇会议文章,增加下曝光度,说不定就被大牛看上了。

找工作也一样啊,什么金融论坛啊,商业峰会啊,各种的自己明确目标,积累完毕之后,就多去混混么。这种情况你认识的人基本上不是HR,而是更高层的老板,有些老板很喜欢你,甚至就钦点你直接给OFFER,也不是不可能的情况。

以上任何行为深度x2-3,广度x2-3,就是从小牛变成大牛的不二法门。

除了基础的日常工作,老板为什么会让你反复去做同一件事呢?你在第一次执行时是不是哪里没有做好呢?老板是不是因为对之前的执行结果不满意,所以要你再做一次呢?

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出在哪里。有的时候总是以为自己做了很多,却没有想一想自己做得怎么样。

那么,每天看似忙碌不跌的你,在工作中执行任务时,是否也只是满足于“做”,却忽略了做的“结果”?

虽然,“做完”和“做好”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

前者执行了,但却不到位,只是走过场或者是纯粹地应付了事;而后者不但执行了,而且到位了,它代表着对自我目标负责、对上级组织负责,对公司利益负责。

而一名员工是否有较高的执行力,关键就在于他重视“做好”这一结果,所以,如果想要提高执行力,千万不可自我满足,更不可自欺欺人,明明是自己一开始就没有执行到位,最后却把责任怪在别人头上。

既然执行了,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去做事,一步到位交出满意结果,否则拖延到最后不合格,老板就可能反反复复地要求你重新执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但这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资源,更浪费了你自己的时间。

有人会质疑:99.9%和100%差别就那么大吗?明明就是没有差别啊?

不,你错了!相信很多人都一样抱有这样的错误观点,虽然99.9%只要再努力一点点就变成100%了,其实不然。这就像比赛一样,最终总要分出个胜负,如果大家实力相当,或者在99.9%时的成绩都是一样的,那怎么来评判呢?

这就要看最后那0.1%了,谁坚持下来了,把最后这0.1%的事做好了,谁就赢了。所以,我们看到,在一场比赛中,平局的现象毕竟是少数的,大多数的比赛还是分出了胜负,因为大部分人还是输给了那0.1%……

一件没有结果的事,做是做了,但是它有什么意义呢?但不幸的是,在企业中,有类似想法的员工大有人在,在他们看来:我只是企业雇佣的一名员工,我在这里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薪水,至于执行得如何,企业有没有赚到钱,那是老板和企业自己的事,与我无关。

所以,大部分人都只是做到99.9%,虽然可能已经尽力了,但却将最终结果好坏抛在脑后,企业不给这样的员工任何奖励也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一步到位地执行,第一次就把任务“做好”而不是“做完”呢?

执行落地法则

1、纠正“差不多”心态,执行任何一项任务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纵观市场上的名牌企业,为什么它们的牌子百年屹立不倒,经久不衰?因为他们不但在产品品质上精益求精,对于人的管理也更加精益求精,他们从不允许自己的员工做事时总是一副“差不多”的心态。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做得出色,受到认可和欢迎,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把事情做好的保证,如果总是觉得“差一不二”就行了,那你将永远停留在“做完”那一步。

2、在执行中树立自己的品牌,既然做就要做好

在如今这个年代,人们对于一份工作的渴望,早已不再是谋生的工具那么简单,每个人都渴望在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业绩出色,有所作为。所以,很多人对于职业的情感都是神圣的,工作更多地成了一种精神支柱。

既然如此,一次高效的执行不仅可以带给你一个圆满的成果,还能使你渐渐树立其自己的品牌,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所以,既然做就做好,这样一来,你的整个工作流程就会变成一种良性循环,任务就会轻松一步到位地搞定。

3、对自己和结果负责,提高核心竞争力。

执行得不好,说到底其实是一个人对自己和结果不负责任的表现,而这样的人在职场中是很难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的。

因为竞争力的基础是执行力,执行不到位,甚至谬以千里,你之前描绘再好的蓝图也只是一张废纸,你交出来的最终结果对企业没有任何价值,不过是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罢了。

所以,身为企业员工,不要一味地背诵执行的重要性,更要在实际行动中把任务执行到位,对自己和结果负责,这样才能在“做完”的基础上“做好”,逐渐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时间管理有三道墙

1、时间管理是什么?

这么多理论,这么多方法,究竟谁说的才是正确的,都被弄糊涂了。

2、高手是怎样做到时间管理的&我为何会失败?

3、照做却无法坚持?如何坚持&会有何收获?

为什么别人看起来这么轻松,我却无法坚持呢?我怎样才能体会到“那种感觉”呢?

Kyle今天的分享,就是为了帮助大家把这三道墙破坏掉。

二、Kyle做时间管理最欣赏的3个人

1、DavidAllen《GettingThingsDone》作者

“时间管理”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作者认为时间可被管理,将时间管理好能同时做什么事情,此书内容太复杂、提到的工具比较旧了,可操作性不高、不够人性化。很多同学第一本书选择了这本,照着上面方法做,发现完全行不通。

2、《奇特的一生》里的柳比歇夫

他将记录时间流水这件事情进行到极致。一天从早上起床后的任何事情都记录在本子上,连续记录几十年,偶然一翻查看时间流水就能回到当年那天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Kyle的启发:如果时间都被数字化记录下来,以此督促自己,一辈子能做非常多了不起的事情。

3、自己。

管理好时间每个人都会有奇特的一生——选择自己的群小伙伴“慕禾”

三、时间管理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

注重效率,单位时间能做更多事情,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单位效能,例如你一小时只能写1000个字,现在老大教会你一些方法,然后要求你一小时写2000个字!这就是效率。

2、第二代

注重效能,不片面求速度,要求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事情,当所做的事情不是正确的事情时效率越高效能越低。

因此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我做这件事目的是什么,我有着怎样的目标,投入的时间是否能达到目标。

典型:todolist,早上将要做的东西列表,按事情的优先次序、轻重缓急完成。根据smart原则制定目标,注重方向,不片面求效率,要求做正确事情。

3、第三代

潜能导向性,思考什么目标对长期有益,任务计划不单着眼于一天,而是放眼未来,做的计划短到一周,长至一生,要做一生的规划。

4、第四代

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比前几代人性化。工作生活都游刃有余。但是这是一个很大的陷阱,很多很优秀的同学会滋生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陷入安逸,明明是高手,却选择一直在新手房打怪。

5、第五代

分享生活的平衡,和他人share自己的时间,让别人参与进自己的时间管理中。

时间管理的趋势

1、对象:从事到人,从关心怎么做事到关心怎么做人。

2、关注点:由着眼每秒每分每小时放大到一年十年一辈子,抓大放小,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四、时间管理的几个概念

1、时间钟

扔掉手表上的时间概念,不以24小时看时间,衡量事情要不要做不是看当下的价值,而是看长远价值,长期有大益处的事情值得更多的投资。

2、心流

读书、写作这些喜欢的事情都会发生心流,在这种状态下的平时发挥会比平时更好。

当你在不喜欢的学校不喜欢的公司,你做事情会被动消极、没动力、效率低。

相反,做喜欢的事情,进入心流状态,做起事情会事半功倍。

选择跳起来能达到的最高点而不是伸手可触的任务,我们获得的成就感最高也最幸福,当我们达到目标后,又会起促进效果然后更努力达到更高目标,形成良性循环。

当我们无论工作学习都处于充满挑战的状态,我们就能在挑战中产生心流,从而能更高效率完成事情。

3、逃出舒适区

有人因为所在的环境好,过得挺舒坦的,因此停止前进,选择了“舒适”、“安逸”。

但是这个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快速的进行改变,在我们还充满可能性的年龄,如果用来享受安逸与稳定,10年后,当你想改变的时候就会发现力不从心。

如果你有处于这种状态的趋势,要给自己敲警钟哦!

4、习惯

时间管理是好种习惯,为什么大家很难养成?

很多人培养习惯,就像在做火箭式创业,跟全世界宣布,老子要创业!画火箭图纸,准备大量物料,最后发现火箭点火发射,还没升空就失败了,这时候已经花费了昂贵的代价。

不要把事情弄太复杂,要维持的事情都无法长久。

不要做那种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力资源在不关键的地方。请用mvp式的方法来创业,替换成最小可执行方案。

将习惯缩小成最小可执行单位,习惯养成的几率就会比较高。

毅力的用处在于推动我们从0开始去做最小可执行的单位,一种比较多人认同的说法是21天养成一个习惯。在21天后,毅力的作用就很小了,取而代之的是潜意识的力量,此时习惯的坚持不再需要消耗你的意志力与毅力,你又可以尝试培养新的习惯了!

五、时间管理的工具

传统使用手帐,或者纸笔记录,下面重点介绍时间管理的几类软件。

1、待办清单

把要做的事情列入,做一样勾一样,适合做每天计划的人,按四象限法则处理事情。不断复查,好让自己安心做别的事情。

职场上,把上司交代的杂事列下来,按轻重缓急处理。

2、日程安排型

朝夕日历、苹果、google日历,与人会面之类用。

3、时间记录软件

安卓:爱今天;

苹果:ihour(免费),nowthen(付费)。

4、习惯养成

打卡类,比如“早起的第几天”,“写作第几天”,“吃了多少个西红柿”,app【种子习惯】将打卡跟社交联系起来,上面会有小伙伴的分享、可互动,有坚持几百天的大神。

5、番茄工作法

简单版的定时器,是以分钟来记时、要求你专注做事情的定时器。番茄工作法是专注工作25分钟+完全放松5分钟=一个番茄钟

看了“工作中的励志文章”的人还看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984506d5a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c.html

《工作中的励志文章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