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7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Word版含解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17)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1953,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提高某些农产品征购和收购价格,降低私有牲畜向国家义务交售的标准,支持集体农庄社员发展私人畜牧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这表明赫鲁晓夫认识到( A.工、农业的发展极不协调 C.农业集体化存在问题









B.新经济政策出现严重弊端 D.优先发展重工业决策失误
2、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执政后,承认物质利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家对经济效益好、上缴利润多的工矿企业给予奖励,允许企业对成绩好的工人给予奖赏,拉开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对赫鲁晓夫上述举措的正确认识是( A.—定程度上发挥了商品市场的作用 C.彻底颠覆了斯大林模式







B.与新经济政策有相通之处
D.使企业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319638,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斯拉夫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 A.决心摒弃斯大林模式发展资本主义 C.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




B.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希望学习新的经验应对国内危机
4、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说: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有担心,生怕“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引起了社会动荡 C.面临巨大的阻力








B.仍旧在旧体制内徘徊 D.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
5、勃列日涅夫时期曾经建立农工综合体。农工综合体一般是由生产农产品的农庄、农场同加工农产品的企业、销售农产品的企业联合而成。它们相互间或是建立在合同基础上,或是把资金联合在一起,共同管理。下列对农工综合体理解合理的是( A.激发苏联市场经济的活力 B.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C.与美国争霸,苏联处于相对优势 D.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619797,勃列日捏夫出台改革措施,要求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计划体系,使企业经营有较大的余地;把企业的物质利益形成指标;将科技人员的物质利益和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相挂钩。这些举措( A.打破传统的斯大林模式 C.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价值







B.调动了企业的自主性 D.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719823月,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讲话,攻击中国的对外政策,同时表示中苏之间的分歧不应该妨碍两国之间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这一表态反映了( A.苏联经济实力的下降 C.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D.中苏关系得到全面改善
8有学者统计: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1986,农产品产量平均增长速度为(26%,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430万吨。这表明(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 B.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D.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
9有人如此评价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跨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论据主要是( A.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B.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改革陷入困境,苏联走向解体 D.从根本上动摇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0、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苏联解体以来,随着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者的意识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
材料一 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它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这位在青年时代曾想刺杀斯大林而差点被镇压的人近年也逐渐改变了态度。他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20世纪称为“列宁和斯大林的世纪”。
材料二 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一书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材料三 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 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1)材料一、三分别主张应主要从哪个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中任选一个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3)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
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材料中所述措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说明赫鲁晓夫意识到农业集体化存在问题,故答案为C项。 2B 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材料没有涉及发挥商品市场的作用,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存在,实行按劳分配,与材料中重视物质利益,承认个人和企业利益相似,故B项正确;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企业有了经济自主权,故D项错误。 3C 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决心摒弃斯大林模式发展资本主义与材料中“赫鲁晓夫……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符,故排除A;材料所述体现不出赫鲁晓夫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排除B;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赫鲁晓夫认可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道路模式,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赫鲁晓夫希望学习新的经验应对国内危机,故排除D项。 4B 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材料“生怕‘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反映了赫鲁晓夫在改革中左右徘徊,没有冲破斯大林体制的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束缚,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赫鲁晓夫改革引起了社会动荡,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赫鲁晓夫改革面临巨大的阻力,C项错误;材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不敢突破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 5B 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从材料“农工综合体一般是由生产农产品的农庄、农场同加工农产品的企业、销售农产品的企业联合而成”中可以看出,这种专业化联合体的劳动生产率较普通农庄高,经济效益比较好,但是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故B项正确,D项错误;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美苏争霸的状况,故C项排除。 6B 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据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打破传统的斯大林模式,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勃列日涅夫这些改革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故B项正确;“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价值”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C项所述并不全面,故C项错误:苏联在二战后初期就已成为超级大国,故D项错误。 7A 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因此材料中勃列日涅夫这一表态是从苏联自身实力出发的,故A正确。 8D 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材料中苏联粮食产量徘徊不进,粮食进口量巨大,说明苏联农业发展滞后,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故答案为D项。
9C 解析:A符合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征,排除。B是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经济的特征,排除。根据材料“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改垮了”应该指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C正确。苏联历次的经济体制改革均没有突破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也是改革成效不大,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排除D 10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D项正;A项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排除;B只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排除;C只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11、(1)角度:时代背景(环境、国情,实践效果。时代背景从国内看,苏联重工业落后;防力量薄弱:粮食供应困难。 从国际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包围之中;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日益猖撅等。 ,实践效果: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使苏联经济实力大增,为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素质;苏联成为世界强国。(任选其一回答 2积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体制。不足: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与美国争霸影响了国内经济建设。 3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在政治改革上, 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改革走进误区; 1990,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1991,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解析:(1)本题考查对苏联历史上斯大林、赫鲁晓夫等人物的评价。结合材料中“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等信息来提炼“角度”;然后选择一个角度,合斯大林的时代知识展开分析。
2)即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结合其改革内容、成效、实质等作答。 3 即回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结果。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9a62d8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f2.html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7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