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上市启航再造一个阿里估值超越小米

发布时间:2020-05-29 07:19: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蚂蚁金服上市启航:再造一个阿里 估值超越小米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财经》记者独家获悉,蚂蚁金服前A轮融资于去年底开始,该计划代号为“启航项目”,由中金公司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在A轮融资中,蚂蚁金服拟采取非公开增发新股的形式来增资扩股,其增发的新股占增发后总股本的10%。

  按照中金给出的估值测算,蚂蚁金服本次引资10%对应的投资对价大体在170亿元-200亿元左右。因此,蚂蚁金服整体估值在1700亿元-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还是67%的股权估值,如果算上可能预留给阿里巴巴集团的33%的股权的话,整体估值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合500亿美元。

  就在蚂蚁金服紧锣密鼓地A轮融资之时,2014年12月29日,宣布小米完成第六轮融资,总融资额11亿美元,公司估值450亿美元。这一数字激起一片欢呼,因为这意味着小米超越估值400亿美元的,成为估值最高的未互联网公司。

  在看到这条新闻时,估计马云和都笑了。

  业界推测,蚂蚁金服最有可能在内地A股或者港股上市。《证券报》援引相关资料指出,蚂蚁金服的内部目标是2017年在A股上市。通常来说,A股会给企业更高的估值,港股则有更便利的融资机制,但这种优势可能会随着A股融资机制的改革而下降。

  去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创出史上最大规模的,这对包括监管层在内的市场各方冲击较大。为此要求证监会会同证券交易所,共同研究中国互联网企业境内上市的改革方案。而深交所其实一直在力争放宽互联网企业或高科技企业上市条件,其A股的互联网板块亦绸缪多时。一位深交所内部人士透露,蚂蚁金服确实与深交所有过接触,但最终选择在哪里上市是企业自己的决定。在他看来,如果A股注册制改革推进顺利的话,蚂蚁金服这样的公司无论在国内还是上市,融资都会很便利,境内外的优劣势可能出现转变。

  无论上市地选择何地,蚂蚁金服如获成功,无疑预示着这个时代对互联网金融最高规格的拥抱。

  再造一个阿里巴巴

  一些投资界人士认为,蚂蚁金服上市后有可能接近阿里集团的估值,成为A股市场上罕见的近万亿元市值的互联网+金融的双料标杆公司

  《财经》记者获悉,按照中金给出的估值测算,蚂蚁金服本次引资10%对应的投资对价大体在170亿元-200亿元左右。因此,蚂蚁金服整体估值在1700亿元-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还是67%的股权估值,如果算上可能预留给阿里巴巴集团的33%的股权的话,整体估值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合500亿美元。

  而据《证券报》报道,在一份鼎晖基金给出的融资推介中,蚂蚁金服投前估值预计2000亿元人民币-2500亿元人民币(约350亿美元-400亿美元),融资金额200亿元-250亿元人民币,对应公司10%的股权。

  考虑到A轮融资就达到了约500亿美元(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估值水平,考虑到IPO时的估值溢价,投资者对于蚂蚁金服上市后的表现更寄予厚望。加之A股市场明显较高的估值水平,一些投资界人士认为,蚂蚁金服上市后有可能接近阿里集团的估值,成为A股市场上罕见的近万亿元市值的互联网+金融的双料标杆公司。

  目前,阿里集团的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约合1.3万亿元人民币)。一些乐观投行人士估计,若蚂蚁金服在并购整合方面有新的大动作,其盈利能力持续上升,在A股上市后其市值可能有望超过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A股市值前十名公司。根据交易所的,截至2月12日,A股市值为1.16万亿元人民币,总市值约合1.6万亿元,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值多不到万亿元,它们均有可能被蚂蚁金服赶超。

  但是,上述分析也被其他的投资界人士认为是鼓吹泡沫。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提醒,蚂蚁金服的100亿元净利润不是现在,而是预期到2017年,即使按50倍市盈率计算,蚂蚁金服两年后的估值不过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若更合理估值,上市后恐怕应当在3000亿元人民币市值(约合500亿美元,与目前A轮融资的估值相同)。

  《财经》记者获悉,截至2014财年末,蚂蚁金服的资产总额为271.7亿元,2014财年调整后的净利润为26亿元左右,调整后净利润率为26%。

  一位前阿里系资深员工说,假如蚂蚁金服只有一个的话,其500亿美元的估值仅相当于阿里巴巴集团在美上市市值(2000亿美元)的40%,可以说是一个公允价值,如果再算上其他的业务板块的话,估值并不算高。

  蚂蚁金服脱始于。支付宝集中了马云的“精兵强将”,在整个阿里帝国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相比和,其品牌美誉度更高。同时,支付宝还是目前阿里系在无线端最强的流量入口,具有阿里系中最强的技术体系和架构能力。

  咨询公司iResearch调查显示,在2014年第三季度在线支付市场中,支付宝占了49.2%的份额。在移动支付领域,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支付宝更是占据了82.6%的市场份额。更为重要的是,支付宝已经基本连接了中国所有的商业银行,成为了事实上的转接清算机构,如果一旦中国转接清算市场放开,其很有可能获得转接牌照。

  除了支付宝以外,蚂蚁金服旗下还包括了、、蚂蚁小贷、芝麻信用及筹备中的银行等。

  但也有人对蚂蚁金服的发展前景表示谨慎。一位投资人指出,从金融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来看,蚂蚁金服目前的优势主要集中于支付结算、消费信贷和对商户的贷款上,其在资产端上与传统金融机构尚存差距,还没有形成“前店后厂”的能力。此外,蚂蚁金服虽在征信方面积累多时,但以国内目前的分析能力来看,离真正的颠覆式创新尚有距离。

  但更多互联网行业分析师认为,蚂蚁金服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平台战略,这在未来极具价值,一位资深PE投资人说,蚂蚁金服最大的优势在于和方面的领先实力,这方面潜力巨大。

  “国家队”入场

  对于出身“草根”的蚂蚁金服而言,引入国家队一方面可以替其“背书、站台”,为其以后的上市“铺平道路”,另一方面,这些战略投资者自身的比较优势,也能和蚂蚁金服形成协同效应

  解析蚂蚁金服对于投资者的选择,对于把握这家新锐公司的未来价值至关重要。从战略协同等方面的因素考虑,此轮融资其主要选择了“国家队”。

  《财经》记者获悉,为了寻找潜在投资者,中金公司在融资初期就曾为蚂蚁金服选定了20家左右的具有国字号背景的金融机构或者产业基金。

  在经过初步选择后,蚂蚁金服于2014年12月26日向入围投资者发出交易程序函,随后向这些投资者开放了在线资料库,该在线资料库中包含投资蚂蚁金服的价值分析,蚂蚁金服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等资料。接着,入围投资者又与蚂蚁金服进行了双方法律文件草稿的磋商反馈、管理层访谈等步骤,并在2月初提供了最终报价函等文件。

  据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蚂蚁金服希望引入具有战略协同价值的投资者。因此,国字号的金融机构颇受青睐,在整个谈判的过程中,蚂蚁金服显得比较强势,在谈判的条款上鲜有让步。

  事实上,在此前支付宝陷入股权争议时,阿里巴巴集团就引入了中投公司、中信资本及国开金融,这些机构既抬高了阿里巴巴集团的“身价”,其所提供的资金也帮助马云完成了支付宝“私有化”的过程,而在阿里巴巴集团上市之后,这些机构收获颇丰,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在此次“启航项目”所引入的众多国字号背景的投资者中,入股比例最高、最受关注的是社保基金。

  在2014年10月30日举行的“2014光大控股投资”上,社保基金副理事长王忠民就表示,互联网企业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盈利模式,未来社保基金看好互联网领域投资。王忠民还特意提到了阿里巴巴,他说,如果社保基金之前投资了阿里巴巴,可能已有了很不错的投资成果。

  错过了阿里巴巴,社保基金不愿意再错过蚂蚁金服。《财经》记者获悉,在蚂蚁金服再融资的过程中,双方始终保持着紧密沟通。为了推介蚂蚁金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带队拜访社保基金理事长谢旭人,在随后双方达成的投资意向中,社保基金投资额约占增发后股本总额的5%,这个入股比例要高于其他投资者。

  将这种确定性比较高的钱让社保赚,蚂蚁金服有其自身的意图。对于出身“草根”的蚂蚁金服而言,引入国家队一方面可以替其“背书、站台”,为其以后的上市“铺平道路”,另一方面,这些战略投资者自身的比较优势,也能和蚂蚁金服形成协同效应。

  这种战略协同的作用在与金融机构合作时更加明显。蚂蚁金服在大数据和上的底层技术优势可以输出给这些金融机构,同时其流量和渠道优势也为传统金融机构所看重。而传统金融机构线下网点、金融产品生产的能力又可以为蚂蚁金服所用。

  此番引入邮政储蓄银行就体现了这种思路。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家在中国网点最多的银行,在城市、县域和都有着广泛的网点,特别是其对市场的下沉,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这种资源禀赋非常符合蚂蚁金服乃至整个阿里巴巴集团进军农村市场的战略,而邮储银行自身也将农村市场的发展作为其未来发展的重大机遇。

  蚂蚁金服缺网点、邮储银行缺技术,这为两者提供了合作的契机。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在2015年1月曾撰文指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如何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批量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模式,降低边际成本。

  显然,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正是蚂蚁金服的优势。

  在蚂蚁金服平台产品技术部首席技术官程立看来,蚂蚁金服和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这种互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底层平台和金融业务的互补,传统金融机构更擅长金融业务本身,而蚂蚁金服则更擅长做底层的平台。二是在市场细分上的互补,传统金融机构更适合服务高端和中端的客户,而蚂蚁金服则会更多服务低端、小微、长尾的用户。

  平台化金融

  相对于支付宝与传统支付结算系统的对抗,以及之于银行理财的竞争,微金融的基础设施平台的定位将把蚂蚁金服摆在一个更加超脱的位置

  蚂蚁金服上市所引发的瞩目,反映出市场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商业模式的接纳与追捧。熟悉蚂蚁金服的行业观察家们已经发现,这家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渐渐走上了差异化的竞争道路,如果说金融机构做的更多是生产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的话,那么蚂蚁金服打造的则是底层平台,可以说是建设虚拟的金融基础设施。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在向《财经》记者谈及未来战略时说,蚂蚁金服就是想做底层、做平台。在他看来,这也是阿里的基因。即少卖自己的产品,多帮别人去卖产品。从技术、渠道、等各方面去支持平台上的用户。

  《财经》记者获悉,蚂蚁金服的发展战略是建立以信息撮合平台、技术平台、数据平台这三个平台和信用体系为核心的金融基础设施核心能力,并在开放平台上围绕核心用户价值来服务小微企业、普通消费者和小微金融机构。

  相对于支付宝与传统支付结算系统的对抗,以及余额宝之于银行理财的竞争,微金融的基础设施平台的定位将把蚂蚁金服摆在一个更加超脱的位置。这种定位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平台化战略一直是阿里的企业基因。另一方面,蚂蚁金服本质上仍是一家技术驱动的互联网企业。所以,蚂蚁金服今后的重点将不是直接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而是通过服务其他金融合作伙伴,让它们更好服务各自的终端用户。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蚂蚁金服设定的路径是:先将金融业务基础性元素进行解构,然后进行抽象,并在技术支持下,使这些抽象后的元素能够通用。

  技术、渠道和数据就是蚂蚁金服解构出来的金融基本元素。熟稔技术演变、编写了支付宝最初几行代码的程立,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伙人,目前担任蚂蚁金服平台产品技术部首席技术官。他向《财经》记者解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渠道能够在金融消费者、金融服务提供者和监管者之间建立起网络、促进连接,使原本孤立的个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数据则承载了信息和信用,有助于解决金融核心的风险定价问题;技术位于更底层,是处理数据和建立渠道的基础。

  阿里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上的优势将为这一构想的实现提供基础。2013年8月,阿里云的“飞天计划”完成,“飞天”平台连接着超过5000台服务器,这5000台服务器可以作为一台服务器进行管理,这就使得阿里成为国内第一个独立研发拥有大规模通用计算平台的公司。除了阿里之外,仅有雅虎、谷歌和完成了同样量级的连接。

  云计算的性能已经通过了实战检验。2014年“双十一”阿里电商完成了571亿元的交易额和285万笔交易,每秒交易达7万笔,这其中95%的订单由阿里云处理,阿里方面称,这是传统的IOE架构所无法支撑的。有分析师称,这显现了阿里云的市场价值。

  目前,阿里巴巴集团30多个事业部都在同样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底层平台上运行。人们所熟知的电子商务、蚂蚁金服以及菜鸟物流等三大业务板块均建于其上。从平台叠加的角度看,有强大的底层技术平台作为支撑,蚂蚁金服上的各种金融应用平台就可以为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提供服务,让他们之间产生交互、连接,并最终形成金融生态圈。

  生态圈的理念是金融界从自然界生态系统中汲取的智慧。蚂蚁金服希望吸引众多的“物种”进驻平台,以期它们之间能产生聚合反应。在有了这些协同进化的伙伴之后,一些小而美的金融创新将有可能生根发芽。蚂蚁金服COO井贤栋希望公司能帮助更多金融创业者,使他们只要有金融专长,就可以利用蚂蚁金服数据和微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开展业务,并借助蚂蚁的平台触及到几亿用户。

  更进一步,蚂蚁金服还希望大中型金融机构内部的业务板块也能够搭载上线,借用蚂蚁已经有的技术来进行产品的研发。程立说,蚂蚁金服和金融机构的合作绝不仅仅是支付的通道连接。未来的合作更多是基于技术、数据和渠道能力,来帮助金融机构更快更好地创新。

  蚂蚁金服的愿景清晰而美好,但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由于蚂蚁金服的部分业务(如支付宝、银行)也直接服务终端用户,因此,不能排除金融机构在与其合作的时候将有所谨慎。

  如何更好地与金融机构合作,关系到蚂蚁金服生态圈建立的成败,这既是蚂蚁金服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金融机构所要考虑的。

  事实上,经过了去年的“二维码”事件,蚂蚁金服正学着更好地和金融机构以及监管机构沟通。蚂蚁金服CEO在去年提出了“稳妥创新、欢迎监管、激活金融、服务实体”的十六字方针,就体现了蚂蚁金服的反思和转变。

  在去年“双十一”大促之后,蚂蚁金服主动向帮助其的大型金融机构表达了谢意,这种规模的交易额是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一位接近IOE的专业人士表示,在“双十一”大促中,更复杂的金融支付和清算处理,仍有赖于与支付宝相关的商业银行强大的金融信息基础构架和计算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双十一”的高交易量,并非阿里云独自完成,而是包括相关金融机构IOE架构在内的整个商业及金融信息处理系统的共同表演。

  合作的关键也取决于双方对各自定位的认识,如果借用马云阿里巴巴想要打造虚拟基础设施的说法的话,蚂蚁金服想要做的就是微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这样的话,蚂蚁金服架起来的“桥”、铺起来的“路”,可以为更多的金融机构提供开展业务的便利。

  一位移动支付创业者表示,蚂蚁金服的这种底层平台类似于一种创业孵化器,创业者可以仅凭低廉的成本就用蚂蚁金服开发出来的技术,站在“巨人肩膀上”,更利于小微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

  除了小微金融企业以外,阿里金融云也希望将业务拓展到中小银行。目前,一些中小银行正在做关于云系统的测评,并考虑在满足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将核心系统迁移到云平台上,而阿里金融云针对银行的系统可以做到两地三中心的异地灾备水平。

  芝麻信用,财富开门

  阿里巴巴集团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蚂蚁金服的信条是“让信用等于财富”。如果能将中国的信用体系建立起来,蚂蚁金服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建立起来了

  在蚂蚁金服的商业元素中,数据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它承载着信息和信用。有了数据的收集和共享,金融机构将会有望解决困扰已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由此具备服务长尾客户的能力,这正是蚂蚁金服打造微金融基础平台的重要一环。

  1月28日,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开始正式对其征信业务进行评测,并在支付宝钱包客户端推出了描述用户信用水平的“芝麻分”。

  “芝麻分”最低350分最高950分,在对用户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评估的基础上,要参考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分数越高代表信用程度越好,违约可能性越低。贷款时可以更快得到批复、拿到更低的利率。

  1月5日,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在六个月时间内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仅一个月后,芝麻分就高调登场,足见其备战已久。

  “征信”是从Credit Sharing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信用分享”。借贷机构在放贷时会先了解贷款人的信用,一个经常采用的办法是到征信机构那里去了解个人的信用情况,征信机构的数据可能来自之前其他放贷机构分享的信贷记录。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稻葵教授认为,一旦发展成熟,我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未来可达千亿元规模。

  芝麻信用的出现酝酿已久。从2102年起,阿里巴巴集团就已经在消费信用上做研究和开发,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

  对于蚂蚁金服来说,个人征信业务具有战略意义。未来,芝麻信用既可以给蚂蚁金服本身的金融业务带来方便,也可以为其他金融机构所用。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信用也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芝麻信用会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局限于金融领域。

  比如,对于像网络银行这样的无网点银行来说,传统的信用甄别和担保方式皆不可行,其既没有客户经理对贷款人进行实地考察,也无法进行财产抵押担保,缺少了基于大数据的征信技术的话,可谓寸步难行。不仅如此,在消费者对用户体验要求逐渐提高的今天,金融机构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贷款放给客户,要想做到这点,也需要大数据征信技术。

  像蚂蚁金服其他业务一样,芝麻信用也是基于阿里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底层平台。征信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数据业务,其业务过程本身就是数据加工。芝麻信用要处理阿里平台上亿级的客户数据,而且这些数据维度众多,对实时性要求也很高,如果没有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很难构建出这样一个征信系统。阿里底层的技术优势是保障征信等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

  先人一步在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蚂蚁金服的高管们深知,如果芝麻信用自身能获得更多数据来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广泛数据分享的话,将有望形成回报递增的先发优势,树立其在个人征信领域的领先定位。

  目前,中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尚待完善。虽然有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征信信息,但其覆盖的人群有限,且收集的信息多集中于借贷记录方面。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央行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收录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约3.2亿,不到总人口数的1/4,而征信体系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5%。

  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征信有望搜集到更广泛的信息。放贷机构可以通过一系列逻辑算出来一个群体的违约概率。假如贷款收益率是3%,只要确保放贷群体的整体违约率在3%以下,就可以实现商业上的盈利。

  阿里对数据的利用由来已久。早在几年前,阿里小贷就开始了基于用户数据的信用放款,其可在一分钟内判断用户信用并给出相应的贷款额度。但是对蚂蚁金服来说,“芝麻分”的用处远不止于放贷,其正在被应用到更多的生活场景之中。

  在芝麻分评测期间,芝麻信用在租车、租房、婚恋、签证等多个领域开始试验性地对外提供服务。这意味着,当用户的芝麻分达到一定数值以后,租车、住酒店时可以不用再交押金,网购时可以先试后买,办理签证时不用再闪转腾挪办存款证明,贷款时可以更快得到批复、拿到比别人低的利率。

  可以预计,这些生活场景的应用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支付宝钱包的客户黏性,并积累更多的数据,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正反馈循环。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对《财经》记者表示,阿里巴巴集团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蚂蚁金服的信条则是“让信用等于财富”。如果能将中国的信用体系建立起来,将农村的人群和原来没有被覆盖到的人群纳入进来,蚂蚁金服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找到了。

  但也有业界人士指出,芝麻信用目前的数据收集范围依然有限,很多没有使用、支付宝的人确实并没有被覆盖,其数据广度和深度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等相比尚无决胜把握,而后者缺少的是技术发掘能力。另外,考虑到目前国内大数据技术发展水平,实质性的征信业务创新尚待观察。(来源:财经杂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9f02ff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05.html

《蚂蚁金服上市启航再造一个阿里估值超越小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