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答案1

发布时间:2019-11-12 12:47: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积累与运用

1.qiè cī dì jié 2. 益腊 3.自信是海上的一座灯塔,指引我们穿越迷雾;自信是攀援的一架阶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4.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二、现代文阅读

(一)5.认为“成功只等于成名”的错误观念。6.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7.答:不能。因为“经历”是“感受”的前提,只有先经历,然后才能产生感受。同时这句话也有总结上文的意思,与上文先写经过失败,再写对事物的认识想照应。8.我们都是成功者。9.1)从取得进步的角度来感受成功 2)遭受挫折后提高了认识也是一种成功。10.

(二)11.别浪费失败。12.(1)从作业本上摘录的;(2)从考卷中摘取的;(3)从课外书中摘录的;(4)分门别类集合了初中3年中改错后又反复出现的题目。13.(1)本意:读书读的多了,自然能写出好文章。(2)本文意思:“我”做了许多题,建立了多本错题集,反复的做易错的难题,中考题目自然就显得简单了。1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题目”比喻成“老朋友”,形象地表达了题目的简单及做题时的轻松心情。)15.更能突出建立错题集的价值大。

16.答案示例:理论论据:失败乃成功之母。事实论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战胜吴国。

 

将兴趣进行到底

2010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7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12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二是“杀趣”。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5.“兴趣不仅是 我们学习的入场券,而且是承载我们事业远行的飞船。”句中加点的“入场券”、“飞船”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1)入场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17.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8.文中说“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请认真探究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50字左右)

 

 

附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huì kuāng jié niè cī dì

2.能正确使用词语,语言通顺,句意明确即可。

3.1)探察(2)探索(3)适应(4)适用

4.理想是一块璞玉,需要你去打磨、雕琢;理想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种植、耕耘;理想是一方土地,需要你去平整、净化。

5.2)(4)(3)(1)(5

6.(1)无奈倾诉

(2)(从问题出于自身的角度来回答)示例:

(因为)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你自身存在问题。

(3)像这样的人,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深刻地反省自己,不能一味地埋怨别人。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7.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8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

9.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或积极思考)

10.不能。句中的冒号表示后一个分句是冒号前几个分句意思的总括,所以不能用逗号、句号代替。

11.突出了怀疑精神在文化史上的作用。

12.不能。“文化”这个概念比“学术”大,它们是包含关系。

1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二)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4.将兴趣进行到到底兴趣是成功的的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成功的关键!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15.1)对学习产生兴趣,开始认真学习

2)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动力

16.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并证明中心论点。

17.道理论证,强调突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18.例:我们要不断进步,就必须有持久的学习兴趣。过去我对语文学习忽冷忽热,影响效果。要取得进步,就应当调动学习积极性,长期坚持。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9.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10.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11.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2.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13.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附标准答案

1.jí qiè jié zhí jiáo kuāng cī xiá jí

2.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4.孙天帅一气之下,丢了饭碗,太不明智。

5.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对比论证

7.差距就在于他们骨子里是否有骨气。

8.朱自清在病危之际,虽缺少粮食,但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人提供给他的大米和面粉。

9.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渴望别人的关爱(或: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10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1分)

11.3分)比喻论证。(1分)使得说理生动形象(1分)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12.3分)答题要求: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这句话举例2分,语言表达清楚流畅1分。

13.4分)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不跪才是中国人

还记得孙天帅:

去年春天的珠海瑞进电子公司,韩国女老板以几个工人没按她的方式休息为由,喝令全厂工人下跪,120名工人一个个跪了下去,惟有一个叫孙天帅的工人坚决不跪,并质问老板:“为什么要跪?”老板恶狠狠地说:“不跪就开除!”孙天帅把胸卡往地上一扔:“开除也不跪,我是中国人!”然后愤然离去。

有一种论调:孙天帅一气之下,丢了饭碗,太不明智!

我却为孙天帅叫好。想谈两点:

此气可忍吗?即使“忍”,也要看人家给的是什么气。若为鸡毛蒜皮的生活小节怄气,的确不值。可现在若为“嗟来之食”而跪倒,失去的将是做人的自重和国家的尊严。这比饭碗重要多了。一气之下不吃这口饭,至少保留了自己这个全人,我看值得!何况在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国格受到侮辱时,孙天帅表现出的更是一种何等凛然的浩荡正气。这种无畏的气概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千百年来炎黄子孙的光荣传统。当年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盛赞闻一多先生的拍案而起,称他“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还有朱自清、林则徐、邓世昌……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为了不屈膝,多少人舍身忘死,令高山仰止、江水动情。孙天帅不忍此气正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孙天帅不明智吗?自作聪明的人总要把自己利益放在第一位,看到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便以为此人有些傻了。在有些人眼里,雷锋、孔繁森、李素丽等不都是傻子吗?

如今又出了个孙天帅,他的凛然之举,对于当今某些患了“恐外”或“媚外”症的软骨虫来说,委实上了生动的一课。

早巳“站起来”的中国人,进入了一个“不跪”的时代。然而,近些年来,在拜金主义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在酒色、金钱前面腿软了:跪倒在地。不仅仅是低下了高贵的头,还出卖了灵魂,出卖了人格,出卖了尊严。在某些人眼中这是一个“有了万八千,走遍天下全不怕”的时代,神通广大的“钱斧”,击坍了那些人的精神脊梁。可人一旦跪下就很难再站起来,主人与奴才,英雄与孱头,差就差在膝盖里的那点钙。

孙天帅做了自己的主人,更是国人中的英雄。因为他懂得:不跪,才是中国人!

4.本文是针对什么观点进行批驳的?

5.你能用孟子的哪句话来证明孙天帅行为的正确性?

6.作者在谈其第二点看法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7.怎么理解“差就差在膝盖里的那点钙”在文中的含义?

8.文中提到了朱自清,可没有写他的事迹。你知道作者想用朱自清的什么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吗?请简要说说。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了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了的,我对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已。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太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5.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4分)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16.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4分)

 

17.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6分)

①“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

②“解除”责任指 (10字以内)

18.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5分)

 

19.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5分)

 

20.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6分)

15.知足;安分;达观;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16.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17.①不尽责任,丢开不管;②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18.人人必须尽责任。

19.本文是从“最苦”与“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

20.答案有三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一)精神手杖

①明朝宰相张居正,自幼聪慧,勤奋好学,被誉为神童。十三岁赴武昌乡试,湖北按察会事陈束看了他的试卷,拍案叫绝,以为录取张居正当无问题。不料,来武汉巡游的湖广巡抚顾玉麟却说“最好让张居正落第”。陈束迷惑不解,顾解释说:“居正是个将相之才,知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果让他落第,虽则退了三年,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反而更能使他清醒,促其奋发图强。”在顾看来,一个有远大前途和雄心壮志的人,应该能够经受住“落第”这种暂时的挫折,让他的发展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不顺利的境地,使他的意志得到磨炼。这样他就会知道,要真正干成一件事并不容易。张居正后来成为中兴明朝的一代杰出政治家,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匡正时弊,这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韧精神,应该说与他少年“落第”的经历不无关系。

②人生挫折难免,源于生活中的矛盾难免。由于人们认识事物总有其局限性,对客观世界的矛盾,又总是处在一种知之甚少、不知者甚多的状态中。况且,认识到了的事物也不一定就能处理好。所以,在我们的面前,总是弯道多而直路少,逆境多而顺境少。诚然,挫折总是要给我们造成损失的,因而我们要尽量减少挫折的出现。但是,挫折一旦发生,只要处理得好,它就能够为我们深化认识提供契机,通过解析疑团,使人们变得更加成熟,也给事物的发展带来转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古训,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得与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体现着人类命运遭际中的互补规律。那种在挫折面前低头泄气的人,只能是意志薄弱者。而意志坚强的人,往拄受阻更拼搏,跌倒即奋起,绝不服输,绝不畏缩不前。鲁迅认为:“不能真心领得苦痛,也便难有新生的希望。”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说:“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我们说,有挫折的人生才有力度,有挫折的人生才能称为丰富。

③对挫折缺乏耐受力的人,很容易把生活的某个断面、某个阶段甚至某件事看成是人生的全部,把人生的某个瞬间,视为生命的永恒。有的人习惯于人生价值的一次性“支付”,一次重大的桂折,一次偶然的失败,就倍感人生无望,意志消沉,痛不欲生,他们把人生拥有的无数个机会看成只有一次,认为一次失败,机会的大门就再也不会对自己敞开。比较现实的例子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十几年的拼搏到了显现最后结果的时候了,中榜者欢天喜地,而落榜者则愁容惨淡,有的慨叹命运的不公,有的感到前途无望。对这样的朋友,我们劝他看一看张居正“落第”的故事。

④一个人奋斗目标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以《人间喜剧》而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拥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决不轻言失败,决不向命运低头。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了一个障碍。”这根手杖成了巴尔扎克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使他具有直面每一个挫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磨难,铸就苦难而辉煌的人生。年轻的朋友,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道你不也应该拥有一根这样的“精神手杖”吗?

4.本文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文段①选用的事实论据。(不超过36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②层层推进,论证严密。首先肯定人生挫折难免,接着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只有意志坚强,勇于拼搏,才能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7.文段②画线句子中“岛屿和暗礁”指的是什么?“激起美丽的浪花”有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请各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精神手杖”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认为本文的论述与孟子主张的“生于忧患”有何异同?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书三益

⑴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感叹:“工作这么忙,头绪这么多,哪顾得上读书学习?”

⑵此话听起来似乎很有理,实则并不尽然。

⑶其实,人们读书的时间多是从闲暇中挤出来的。古人就有“读书三余”论,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欧阳修又归纳出“读书三上”论,即:车上、厕上、枕上。时代变了,“三余论”在今天未必可行,而“三上论”科学与否也值得讨论,但挤时间读书学习的精神总是值得提倡的。现在实行“双休日”,加上节假和年假,一年将近有100多天的休闲时间,何尝没有时间读书呢?

⑷或许有人会说,休闲休闲,顾名思义,是用来休息的,怎么可以用来读书呢?其实,这里有个如何理解“休闲”的问题。以我之见,读书也是一种休闲,而且是高雅、优质的休闲,至少有三益:

⑸读书是一种享受。各种书记,不论是政治理论、文学名著、诗词歌赋,还是自然科学,只要去读,都会是一种愉悦。陆游有诗云:“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丁玲也深有体会地说:“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有一种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味道……”休闲享受是各种各样的,有人喜欢享受睡眠,有人喜欢享受踏青,有人喜欢享受网络,而读书应该也可以是一种非常好的休闲方式。

⑹读书可以健脑健心,延年益寿。人的大脑是越用越灵的。美国心理学家发现,脑细胞的旧神经根,在新环境的刺激下能长出新的神经。如果经常坚持读书学习,脑细胞就会不断更新。同时,读书还可以集中人的意念,养心怡神,有利于身心健康。日本医学家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一书,详细阐述了这种用脑的健康理论。他认为人在读书学习中,身心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脑内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波纹。这种波纹会使大脑分泌出一种物质,使人轻松敏捷,能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⑺读书和可以疗疾。阅读书报,可以解除人的烦恼,解除精神障碍,使之气血流畅,从而达到疗病的效果。在德国,许多医院都为病人开设了专门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藏书丰富,既有养心怡神的趣味文字书籍,又有各种介绍疗养、保健等知识的医学科普书报,盒式磁带,名曲唱片盒有声读物等,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书籍疗法”服务。

A这里提倡的是,培养读书兴趣,善于抓时间学习。B既可以学到知识、磨砺思想,又可以养心怡神、保身健体,这样好的休闲活动到哪里去寻?C把休闲时间用来读书,受益的是自己。D当然,在我们的社会形成人人爱书、人人读书的良好时尚,国民素质一定可以得到提高,社会风气一定可以更加文明,国家发展也一定会更快更好。

11.文章开篇是怎样引出论题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3.第五段中“读书有一种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的味道……”的含义是什么?

 

14.写出第七段划线句子在选文中的作用。

 

 

15.“学习是思考盒创造的过程,需要很刻苦很认真,读书学习未必都是休闲。”这句话是从第八段中抽出来的,它应在原文中 句前。(请用字母代替)

 

 

16.除文中提到的读书益处外,你还能想到哪些益处?(三个即可)

 

附参考答案

一、1Qiè zī xiá cī

2.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因为清洁燃料汽车使用了低污染燃料,不排放高污染的尾气,所以环保部门积极推广这种汽车,广大市民也欢迎公交部门使用这种车。

二、(一)精神手杖

4.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磨难)

5.张居正经受住“落第”的挫折,意志提到膺炼,成为杰出的政治家。

6.如何对待挫折是事情转化的关键

7.挫折 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8.事实论证:张居正“落第”奋起终成一代名臣(或答高考落榜一撅不振,或答巴尔扎克依靠精神手杖事业成功而名扬天下);道理论证:鲁迅或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对比论证、遭遇挫折时意志坚强、勇于拼搏的行为与经受不住挫折,悲观失望、一蹶不振的表现,构成前后对比。

9.帮助人们战胜挫折和磨难的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大无畏的勇气。(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0.同:挫折、磨难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奋发有为。异:孟子“生于忧患”的见解只强调“忧患”的正面作用,本文不但写了“忧患”的正面作用也写了它的负面作用。

(二)读书三益

11.针对工作忙,头绪多,没有时间读书的现象。 这样的写法有针对性,有说服力。

12.读书有三益。

13.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休闲方式,可以忘记一切烦恼,从书中汲取知识的营养,调整自我,充实自我。(答出忘我方面的内容即可)

14.充当事实论据来论证读书可以疗疾。

15A

16.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充实生活,使人聪明;使人明理等,言之有理即可。

 

(二)驳“金钱万能” 17分)

①莎士比亚在他的《雅典的泰门》中,对金钱有一段描述:“金子?贵重的,闪光的,黄澄澄的金子?不,是神呀!我不是徒然向它祈祷,它足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邪恶变成善良,衰老变成年少;怯弱变成英勇,卑贱变成崇高。”

②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引述莎翁这段台词。的确,这段台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私有制社会中那种金钱统治一切的可悲现象,暴露了那种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③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居然还有人在喊“金钱万能”,拜倒在孔方兄的脚下。金钱真像某些人所想的那么“万能”吗?

④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里,有多少优秀儿女,他们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利诱,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正如方志敏所说的:“共产党人不是金钱所能打动的。”

⑤新中国诞生后,有多少志士仁人,他们身居海外,一心报国,( )了国外优裕的生活条件,回到满目疮痍的祖国,他们视金钱如草芥,却为自己的祖国献上了一片赤子之心。这种眷眷爱国心,拳拳报国情,哪里是金钱所能买到的?

⑥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又有多少在各自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着的人们,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较报酬,为了祖国的四化建设忘我地工作,他们这种精神难道是金钱能够买到的吗?

⑦诚然,也应当看到,确实有一些人在“金钱万能”思想的腐蚀下,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有的为苦心经营他个人的“钱袋”,损公肥私;有的为了攫取金钱,不惜丧失人格、国格;更有甚者为金钱竟违反法纪,铤而走险。列宁说过:“做事就是为了金钱——这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道德。”叫喊“金钱万能”,甘做金钱奴隶者,其头脑中利己主义在恶性膨胀,如不悬崖勒马,幡然悔悟,最终难免落得个手戴镣铐,身陷囹圄的下场。

⑧马克思说过:“从做生意和金钱中解放……也就是现代的自我解放。”让我们对那些还在高喊“金钱万能”的人猛击一掌:莫再做金钱的奴隶,珍惜比金钱更宝贵的时间和青春吧!

19.在文中括号内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2分)

A.放弃 B.抛弃 C.失去

20.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满目疮痍

身陷囹圄

21.莎士比亚的那段话主要揭示了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22.第③自然段中“居然”一词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2分)

 

2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三种论证方法?其中第⑦段举例从反面论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5分)

 

 

24.从文题来看,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其中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4分)

 

附参考答案

一、1jí qiè jié zhì jiáo kuāng cī zī

2.辩

二、3.尤:格外。 坻:水中的高地。 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约数,相当于“来”。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佁然:呆呆的样子。悄怆:忧伤的样子。清:凄清。

4.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3)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时隐时现。(4)鱼的影子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5.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⑶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6.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7.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

8.直接描写“水尤清冽”和间接描写“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清澈。

9.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小潭两岸的参差不齐的形状。

10.包含两个比喻:溪身像北斗星一样曲折,是静的。溪水,像蛇一样游动,是动的。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极为形象、生动。

11.寂寞、凄凉。寓情于景。

12.由乐到忧。乐是忧的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三、(一)13.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14.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15.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事实论据(略)16.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位置讲不通。17.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18.言之有理即可。

(二)19.B.抛弃 20.破败不堪的景象。 监狱。21.私有制社会中那种金钱统治一切的可悲现象,暴露了那种资产阶级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22.“居然”是副词,意思是出乎意料,表明作者的鲜明态度和强烈的不满。2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金钱万能”思想的危险。24.金钱是万能的;莫做金钱的奴隶,珍惜比金钱更宝贵的时间和青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a2776f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4.html

《议论文答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