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 田园生活
一、单元导语
那里有艳丽的花朵,清新的小草,温暖的阳光,潺潺的溪水;那里碧蓝的天空上飘浮着朵朵白云,小鸟立在枝头唱着婉转的歌;那里可看见傍晚山间升起的袅袅炊烟,可听到树梢花儿开放的声音,可嗅到桃花随风飘散的芬芳……那里就是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
来吧,收拾简单的行囊,同诗人、作家们一起走进乡村,去追忆旧时乡野的乐趣,去感受乡下人家的热情,去畅想天窗之外的奇幻,去聆听三月桃花水的声响。与自然为邻,让心灵呼吸,这样的生活怎能不叫人欢喜,怎能不叫人憧憬?
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每篇课文虽然从不同角度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和向往的真情。让我们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体会这种热爱和向往吧。 二、教材分析: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绘了同的田风光蕴含的画面美;想象古诗词三首
和乡村美景,极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光,激发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喜爱、赞美和向往之情。

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乡下人家
也赞了乡下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手装点己的家园、改善生活的美好品质。
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课时
活的热爱。
3课时

小小天窗是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抓住“小小的天窗使子们的象丰窗是唯一的慰藉”理天窗
富起来,成了他们心灵解课文内容;学习文飞翔的窗户。课文表达了孩们对大然奥方法,体会作者对天秘的向往与追求,展现窗的特殊感情。 了其富的想力和创造力。
2课时
桃花水让人沉醉的美。三月桃花水
揭示了春水的可贵,暗中重要词句的意思,示春已悄悄向我们走来,抒发了作者对的重要,培养热爱大大自然的热爱。

转述
习转述。
我的乐园
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自然的美好情感。
1课时
确简要地转述。
纲;运用有序的语言使的地方。
2课时 1课时
的情境或自设情境,练求和主要内容,能正交流平台 读中到的能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内容和学习方法,体
和城市生活的词语;读的词语和句子;运用2课时
词句段运用 一读写不同物的 句子,仿照图画写话。
言,感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语日积月累
《卜算子·咏梅》。 言的表达能力。


三、内容详解:
1.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作,此诗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诗中写篱落、儿童、黄蝶、菜花等景物,运用细节描写,表明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描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的诗作。诗的前两句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
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形有色。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最后一句以动衬静,更显其静。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全词分上、下两片,作者通过对村居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农家生活画面。全词语言浅显朴素、清新淡雅、朗朗上口。
学习古诗词重在诵读感悟。教学中,将感性悟与理性学相结合,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词中的画面,联系已学诗句,明析必要文言知识,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定能使古诗词学习理趣并存,从而感受到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词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品读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古诗词,领悟优美3课时
背诵课文;理解古诗词的的乡村田园风光,激发学生大意,读出古诗词中蕴含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和对美 的画面美。
好生活的热爱。





2.乡下人家
本文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乡下人家朴素的景致、祥和的气氛、勤劳的生活,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城里的孩子生长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对乡下生活缺乏了解;即使是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也不一定留意到家乡的美。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
境,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乡村之美。学生也要学会在读中感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装饰、独特、和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的描写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2课时
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好。


3.
《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
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他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强烈愿望。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本文时,要注意通过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同时借助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慰藉、锐利、闪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结合课文理解为什么天窗是雨天和晚上睡觉时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习文中多种语2课时
言表达方法的运用,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 感情。

4
* 三月桃花水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竖琴、明镜,揭示
了春水的可贵,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词如玑、语如诗、景如画,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美”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情。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1.会认“绮、谈”2个生字和多音字“和”,正确读写“绮丽、应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与优美的句子。 3.明白春水滋润万物的重要,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重要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与优美的句子。

了解大自然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1课时
等词语。

口语交际:转述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转述”。“转述”是利用生活中的平常事,让学生转述别人的一件事、一段话,通过听与说双向互动训练,达到教学目标。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需先明确转述的几点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把
转述的内容说清楚。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宜采用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线,在正确、及时、有效地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兴趣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玩、想、听、说、演、评等多种交际形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敢说、乐说、想说、抢着说,由胆小到主动,最后到大方热情,由三言两语到畅所欲言。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说的快乐,说的享受。教师应将生生、师生、群体互动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促进学生的表达水平步步提升,达到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实现本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转述的要求和主2.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奖品。
学生:笔、小书签。

1课时
1.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2.在交际过程中有自信心,说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
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述,态度大方,有礼貌。

习作:我的乐园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我的乐园”,是本学期的第一次习作练习。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图文的形式,找一找、说一说自己的乐园在哪里;第二部分是以提问的形式,提示同学们在介绍自己的乐园时可以讲一讲哪些内容;第三部分是以表格的形式,教会学生怎样在写作时拟
好提纲。本次习作实际上是紧承单元课文教学而来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像文学大家们一样,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写出自己的乐园。

1.掌握写作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2.运用有序的语言介绍能使自己快乐的地方。

语文园地一

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2.运用一些写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一读描写不同景物的句子,仿照图画写话。 4.朗读背诵并积累《卜算子·咏梅》。
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引导体会课内外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感知语文与2
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第二单元 科学与发现

一、 要点解读
本单元以“科普” 为主题, 编选了《琥珀》 《飞向蓝天的恐龙》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千年梦圆在今朝》 四篇与自然、 科技有关的课文。 《琥珀》 这篇课文是根据德国著名科普作家柏吉尔所著的《乌拉波拉故事集》 中的故事改写的, 作者根据琥珀的样子, 展开合理的想象, 重点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 《飞向蓝天的恐龙》 是一篇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 假说的文章, 主要介绍了恐龙的一支向鸟类演化的过程。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含义极其应用, 让学生了解前沿科技的发展, 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千年圆梦在今朝》 是一篇略读课文, 展现了中华民族追寻“飞离地球、 游太空” 飞天梦想的历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并试着解决” 本单元语文要素主要是基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出自己的问题。 在阅读策略上的进一步发展, 旨在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 养成阅读时积极思考, 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逐渐形成基本阅读技能。 在提问的基础上, 本单元还提出了“试着解决” 的进一步要求。 围绕单元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的课后都有“提问题并解决的要求” 《琥珀》 的课后给出了“提出不懂的问题” 的示范举例“默读课文, 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如, 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 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这是紧承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 的语文要素,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后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 继续引导学生记录、 梳理问题;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课后要求“和同学交流” 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 “语文园地” 中的交流平台, 总结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二是, 通过查资料理解不懂的问题; 三是通过请教别人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说新闻” 本次口语交际有两个表达要求: 一是“准确传达信息”,这是从新闻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要尊重新闻事实, 不能更改新闻内容。 二是“清楚、 连贯地讲述” 是从口语表达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也就是要把新闻事件讲明白, 口头表达要流畅。
本单元的习作是“展开奇思妙想” 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本单元的习作旨在引导学生用文字描述心中所想, 既符合儿童富于想像的心理特点, 又能激发他们发明创造的兴趣。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很明确: 一是发挥想象, 写出想要发明的事物; 二是清楚地介绍自己要发明的东西。 三是能够根据别人的建议修改习作。
本单元还有“快乐读书吧” 主题是“十万个为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作品, 这是对本册“科普” 单元的拓展和延伸。 学生通过阅读, 可以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从而产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 本次快乐读书吧有两个阅读要素: 一是在阅读科普作品时, 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 可以试着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二是阅读后, 要查一查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 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这是本册教材“科普” 单元语文要素的延伸和巩固。 二、 教学建议
(一) 阅读教学建议 1.以问题教学为主线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视为“问题解决型” 的阅读教学, 旨在阅读教学中以问题为切入点,
并以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恰当而巧妙地把提出不懂问题、 试着解决问题、 入理解文本有机融合, 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萌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进而逐步形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会阅读, 学会思考, 学会学习。 2.有层次地落实要素
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教学要围绕单元语文要素, 继续强化学生提问的意识能力,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问, 提出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并能记录、 理问题。 这四篇课文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方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琥珀》 一课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本课要回顾四年级上, 提问策略单元的提问角度, 不可随意提问。 《飞向蓝天的恐龙》 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写出的问题, 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凝练的、 聚焦的, 这是对单元要素的进一步深化; 《纳米技术就在身边》 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和同学交流, 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 要把前两课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之有机融合, 不是单纯地运用交流解决问题; 《千年梦圆在今朝》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同时把“交流平台” 中总结的解决问题方式在本课中强化运用。 教学时要关注到不同要求, 并有所侧重。 还需要注意几点,一是真提问、 真解决, 不是形式化、 表面化的学习。 二是, 也不是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教学时, 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是,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学习, 也不是只在本单元强调, 而是可以贯穿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 可以出现在任何的地方。 3.深化理解体悟语言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 一方面, 要让学生理解课文中介绍的科技内容,

可以借助课后习题, 如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当讲解员简明扼要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结合课文和资料说说对相关句子的理解, 在完成这些练习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 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尝试解决问题与深化理解文本要融合统一, 提出不懂问题, 尝试解决问题, 是为了更好地深化理解文本。 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特色。
有的课文语句生动、 形象, 如《琥珀》 一课中描写小苍蝇、 蜘蛛活动的句段。 有的课文语句准确、 严谨, 如《飞向蓝天的恐龙》 中“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等句子。 (二) 表达教学建议
1.口语交际教学, 要注意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说明新闻来源” 要充分预学做好准备, 说话有根有据; 二是“把新闻讲清楚, 不要随意更改内容” 要做到尊重事实, 如实客观, 不可添枝加叶、 主观臆断; 三是“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引导学生对问题要有深入的认识, 进一步培养思辨能力。 单元的口语交际教学要与语文要素恰当联系, 在个别说、同桌说、 小组说的层次设计中, 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思考、 提出不懂问题、 与同学交流尝试解问题。
2.单元习作教学的两点建议。 首先是阅读教学要做好铺垫,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离不开大胆的想象, 教师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打开学生思路, 本次习作做铺垫。 其次, 基于学情要有预判, 学生的习作可能出现两个问题: 一是样子描述, 不够清楚, 要引导学生从大小、形状、 材质、 颜色等方面展开想象。 二是主要功能, 不够清楚, 不是一笔带过, 而是重点介绍几个。 此要把“是否写清楚” 作为本次习作的重要评价标准。

第三单元 诗歌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4首诗歌组成。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的意境,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了解诗歌的特点,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4篇诗歌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比如,《短诗三首》中的提到的“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写出了对母亲的依恋;《绿》中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写出了对绿的感受和热爱;《白桦》中通过对白桦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具有白桦精神的守林人的赞美。《在天晴了的时候》描写了作者看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表达作者对雨后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本单元课后题安排了收集诗歌资料,制作摘抄本的作业。如《短诗三首》课后“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准备一个摘抄本,抄写下来,写明作者及出处。《白桦》一文中,收集诗歌,交流自己的摘抄本。
3)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本单元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要求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3.本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本单元诗歌,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9短诗三首
教学要点 冰心《繁星》诗集中的小诗,重点是和表达的情感。
10绿
各样的绿,重点是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11白桦 本文主要写白桦,的美和品质。
2 2 歌,背诵诗歌。2.理解诗人的感觉,意境。
1.诗歌。
2.抓住关键词语,特点。

12 在天晴了的时
景象,重点是有感1 背诵课文,解决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时
2 教学建议 1.朗读,背诵诗歌。2.合作交流感受。

者的情感。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集,举办朗诵会,歌的表达的情感。
语文园地
点,认识了几个古代文人,学习了生字。了解描写颜色的短语,学会仿写新诗,积累理解几句名言。重点是练习写诗歌片段,理解并积累名言
2 1.好句。
2.法完成练习。
1 1.合作编小诗集。 2.会。

第四单元 动物朋友

一、要点解读
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猫》《母鸡》《白鹅》。老舍先生在《猫》一文中,描写了不同时期猫的形象:猫长大时性格古怪,满月时十分可爱。围绕“古怪”和“可爱”,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了猫多组性格相对的特点。《母鸡》是老舍先生的又一作品,作者以对母鸡情感态度变化为线索,描写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白鹅》语言质朴、幽默,丰子恺先生运用对比和反语的表现方法,紧紧围绕白鹅的“高傲”进行描写,好像一幅生动有趣的漫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环环相扣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环,因此要重视要素之间的
关联,理清目标序列。
1 年级 四年级(下册)
单元 一单元
语文要素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单元 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一单元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 (上册)
四单元
六单元 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五年级 (下册)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课程目标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的表述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从表1中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第三学段的要求可以看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主要放在第二学段的四年级和第三学段进行学习与训练,重点放在第三学段。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基于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可见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并不是“零起点”。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这种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方法的实践与运用。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将教学的重点指向体会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侧重点是学习“如何表达”,要重点揣摩写作方法。
统编教材的使用要以“语文要素”为统领,树立整体教学观。这种整体教学一单元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观不仅体现在要清晰地了解语文要素纵向的发展脉络,还要了解单元内部之间的关联,要统整每一课的训练侧重点。“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本单元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在第四单元的“交流平台”中,指出了要学习作家运用“明贬实褒”的方法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还要鼓励学生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语言表达中能运用这种方法抒发情感。
单元中的三篇课文,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猫》这篇课文,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如把“小脚印”亲切地称为“小梅花”。通过丰富的事例表面上说猫的缺点“贪玩、胆小、冷漠”,实际上暗含着喜爱之情。在这课的教学中,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正话反说”的作用。《母鸡》一课,作者着重写了自己对母鸡由“厌”到“敬”的情感态度变化,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上,前后形成对比的语句,体会到前面的“抑”目的是为了突出后面的“扬”,前面的“讨厌”,更显得“敬佩”的可贵。《白鹅》这篇课文,作者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细致地描摹了白鹅“高傲”的特点。描写步态和叫声时,和狗、鸭进行对比;写吃相时,称之为“鹅老爷”着重描写了人“侍候”鹅的场面,妙趣横生的描述,幽默的表达,体现了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教学时,教师要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构建,分析确定这一课的教学训练点在整个单元训练系统所处的位置及发挥的作用。
本单元的习作是“我的动物朋友”。语文要素“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指向表达。教材通过三个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从本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的学习中走向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教材中展示的三个情境,提示学生可以从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进行介绍。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过如何写小动物的外形。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应是试着说出小动物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指导学生将阅读课习得的方法,在习作中进行实践应用。
二、教学建议 1.老课文新思路
本单元编排的课文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老课文,也是经典课文。过对比课后习题,不难发现统编语文教材把教学的重点指向课文是“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所以教学时,要把课后习题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活动,要注意习题设计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以课后习题为脚手架,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2.增强文体意识
增强文体意识是使用好统编教材的着力点。学习不同的文体,教学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这一单元都是名家散文,散文内容易懂,因此教学的重点要落在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学习写作方法。教学的策略可以选择有感情朗读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如创设情境读,前后语句对比读,想象画面朗读等,在有感情朗读中体会作家用词的准确生动,感受文字背后蕴藏的美好情感,发现作家表情达意的独特写法。
3.对比阅读促思维
本单元还编排了两个“阅读链接”提供了与课文内容相似或语言形式相似的《猫》《白公鹅》。教材选编了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不同作家的同一主题作品,语言材料非常丰富。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策略,在比较中感受语言的生动性,发现作家表达的独特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4.读写结合重实践
统编语文教科书以“能力”为核心,构建了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培养体系。“实践”为路径,强调学语文与用语文相结合,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本单元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和表达方面的语文要素是紧密相关的,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教学时,要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练习,进行读写结合,为单元习作进行铺垫。在《猫》这课的课后习题安排了小练笔“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其他课的教学设计也可以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课文中学习表达,“小练笔”初步尝试运用表达。例如《白鹅》的教学,学习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后,请学生挑选一个喜爱的小动物根据它的特点用明贬实褒的方法写一两句话。仿照《母鸡》先抑后扬的写法,写一写刚看到仙人掌丑陋的样子,和了解了它耐旱特点后态度的变化。


第五单元 自然风光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是怎样按照一定顺序来写的,学会抓住重点景物去写。
2.本单元重点:
1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海上日出》是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写的: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按照:外洞-洞口-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写的。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作者围绕“游览的顺序”选取了外洞、孔隙、内洞等景物来写的,并在这篇课文学会绘制游览路线图。在习作例文中,又一次强调制定游览路线图,习作中再次强调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再抓住重点景物,把自己游览的过程写下来。
内容

16.海上日出
教学要点
作者围绕“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出了日出时太阳变化的过程。重点是看看课文是怎样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具体写到了哪些景物。
2 课时


教学建议 1.默读课文,说说日出时的景象。 2. 分析课文,知象的。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本课围绕“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孔隙、内洞的景物。



1. 知,画出课文游览2 路线图。
2.分析内容,景物有哪些,哪些又是重点写的。
了解“写景物的顺序”有哪1 学生讨论“写景物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两种;学会将重要的景物写详细、写具体。
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试着按照一定顺序写出观察到的附近景物。
按照一定顺序”有哪些方法,还要抓住重点景物写。
习作例文
教学《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说说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图展开对景物的描写的。
1 习《颐和园》,用《七月的天山》。


习作:游 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图,住重点景物,写游览过的景物,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习作。
1 线物。选出材料后交流,互相提建议后修改。

第六单元 成长故事
这一单元是典型的长文短教。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长文章的数量较多,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树立整体意识,聚焦语文要素,凸显文本特点,立足学情起点,开发出隐藏在课文内容中的阅读教学内容资源,使之生成显性、可操作的阅读教学内容。
我们翻开教材75页就会发现:一幅彩色插图便会吸引人的眼球---光下,五个孩子在郊外奔跑着,姿势各异,有的张开双臂,有的挥着小手,有的背着书包,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幅儿童成长画卷啊!所以,在孩子们奋力奔跑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在这些脚印中,写满了关于“成长”的故事。因此,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编排了3篇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为掩护交通员被日本鬼子抓住后机智脱险的故
事;散文《我们家的男子汉》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小男孩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为小“男子汉”的形象;《芦花鞋》讲述了一个乡村男孩的故事,在充满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他乐观地生活着,从容应对苦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作出解释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概括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从“把握”到“概括”有一个过程。在本单元里,概括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有凭借的。这个凭借就是“小标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小标题,大致了解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而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统编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有计划地安排“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教给学生简单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提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第七単元提出“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六年级继续提出要求。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了解了文章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可以用完整的句子表述,也可以用准确的短语表示,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结果,而要让学生亲历过程,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取代“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三篇课文用不同的方式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三篇课文的课后题和学习提示中,都提出了用列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提示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交流平台”紧扣语文要素,以学生相互交流的形式梳理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四年级上册提出“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等要求。本次习作是对这三个要求的综合运用,既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又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还要写出学做这件事情的体会。本次习作话题是“我学会了 ”,也契合了“成长”这个单元主题,“学会做事”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表现。

本单元选编了三篇长课文,分别是著名作家管桦、王安忆、曹文轩的作品。这个单元要求我们把握叙事性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选编的三篇文章贴近儿童心理,由于篇幅较长都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学生只需要在理解每个部分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就可以了。
本单元课文很长,都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的。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课后思考练习题:“照样子给其他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后做了示范“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引导学生模仿短语概括其余四部分的主要意思再把文章各部分的主要意思通顺连贯地连接起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略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用了三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故事都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三个标题连起来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略读课文《芦花鞋》每部分的内容用空行的方式分开,迁移前面两篇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方法,概括出各部分的主要意思,从而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朋友相处的秘快》,要求:说自己的看法:分小组讨论意见,整合大家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交流。从教材的具体要求来看也是“学习怎样把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口语交际中如何落实的一个体现。习作《我学会了 》,要求按一定顺序把事物的过程写清楚,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进一步的落实与提升,写之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一件事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如何写清事情的经历、困难或有趣的体会。写完后自己修改,同学互改。《语文园地》有梳理总结单元语文要素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古诗词的“日积月累”。
《小英雄雨来》(节选是一篇早在50多年前就入选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老课文”。这篇“老课文”以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感染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课文以紧凑而跌宕的故事情节,传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鲜活而形象的人物刻画,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一个名叫雨来的儿童和日本鬼子机智周旋、英勇斗争成功掩护交通员李大叔的故事,将雨来这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可爱机智的少年英雄生动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课文长达3000余字,是全册教材中不多见的“长文章”。如何快速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更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围绕着雨来这个中心人物,课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写了雨来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写了雨来上夜校学;第三部分写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第四部分写雨来与日本鬼子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第五部分写雨来“牺牲了”,第六部分写雨来没有死,在敌人枪口下巧妙逃生。这六个部分相互勾连,又各有侧重,特别是第一部分突出描写的“游泳本领高”为第六部分的“机智逃脱”埋好了伏笔。由于课文篇幅长信息量大,应引导小学生在速读的过程中,以课文中的序号作为节点,借助文中提示、课后习题,利用小标题括课文主要内容。同时,应先让学生了解一下这样的标识方式,再分部分来认识主人公雨来。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为略读课文。文章很长,1500多字,全文分三个部分,写了姐姐的孩子在我家成长的故事。文章围绕人物几个方面的特点来写:第一部分抓住孩子对食物感兴趣的特点,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第二部分写孩子尝试“独立”买山楂片没有成功而感到沮丧,后来他会自个儿换橘子水,描述了孩子对独立的渴望;第三部分写孩子两周岁被送进托儿所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和四岁那年去安徽、在火车站从窗口爬进车厢的故事。孩子天真可爱、追求独立、沉着面对生活挑战等“小男子汉”的特点跃然纸上。文章语言风趣、幽默,描绘了一个小男子汉成长的经历,令人印象深刻。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采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我们家的男子汉》则提供了全文三部分的小标题,这为进步熟练掌握上述方法创造了条件。采用换小标题的方法,迅速准确把握全课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
《芦花鞋》选自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作品《青铜葵花》,讲述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五七干校已逝干部的女儿葵花被青铜家领养后的故事。因家境贫困,葵花瞒着家人放弃了一次拍照的机会,青铜一家人知道后更加辛勤劳作,决定用冬天空闲的时间编织一百双芦花鞋,让青铜背到油麻地镇上去卖,用卖得的钱供葵花上学,并为葵花补上一张上色的照片。这是一个字句隐藏痛苦却饱含温情的故事。

本文共30个自然段,以段间空行的方式,围绕主人公青铜依次写了采芦花编织芦花鞋、坚持天天卖芦花鞋、大雪中卖芦花鞋、雪地赤脚舍芦花鞋四个部分。故事生动刻画了青铜吃苦耐劳、善良聪明、坚韧不拔的鲜明形象,向读者揭示“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的成长道理。文本用空行的方式来标识每个部分,教学时可培养学生利用空行为每个部分列小标题的能力。
由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比较长,教学中得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本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感受不同时代儿童成长的故事,体会人物的特点与品质。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
二是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与策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富有变化,可以采用预测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故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会有怎样的结果等。三篇课文篇幅都比较长,可以选择默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围绕学习任务或探究话题,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的理解。
三是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内容、直奔教学目标,提取主要信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尽可能少讲,只是在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与提升。
同时,本单元教学要加强单元整合,从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方面整体思考,了解内容之间的关联,整体系统把握,确保语文要素有效落实。


第七单元 伟大品格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人物品质”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
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及《黄继光》4篇课文组成。本单元写的都是人物,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是本单元的重点。
2.本单元重点: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4篇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很多,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比如,《文言文二则》中通过动作描写,写出车胤勤奋学习的精神,《铁杵成针》通过对老婆婆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描写,明白了坚持不懈的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对哈尔威船长动作、语言的描写,感受其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黄继光》通过对黄继光语言、动作的描写,写出黄继光的视死如归,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着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特点。本单元中,《文言文二则》运用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特点爱学习、勤奋努力的特点;《“诺曼底号”遇难记》通过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人物舍己为人的特点;《黄继光》通过语言描写、动作的描写体现了黄继光为革命甘愿牺牲自我的英雄气概。习作中是《我的自画像》抓住人物的外貌、爱好、特长等方面的特点,来展现自我形象。
3.本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学习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特点。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21古诗三首
教学要点 古诗,重点是体会人物的高尚、高洁的品质。
课时
2 教学建议 1. 课文,背诵课文。 2.思,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22文言文二则
本文介绍了“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两则文言文,2 1. 每句话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方法,感受人物热爱学习的品格。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迹,重点是学习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24黄继光
故事,重点是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高尚品质。
口语交际
目《自我介绍》,对象和目的,自我同。
习作
本次习作是写《我的自画像》,重点点写。
语文园地
住人物的行为、外的品质、特点,学习表示人物品质、心情,认识9个生字,积累并理解词 2 1 1.交流自己特点:长相、爱好、性格特点。 2.写作并修改。 1.好句。
2.法完成练习。

1 1.选择一个情境,目的。
2.自我介绍后,和同学修改一下。
1 2 1.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描写、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自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黄继光的印象。

语,学习有关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仿句。理解积累名人名言。重点是学习并仿写连动句,理解并积累古诗。

第八单元 童话之旅
语文要素:
·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要素分析: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是根据儿童的特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运用夸张手法编写的故事。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采取拟人化的描写,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一二年级多以童话为主,且未明确提出阅读要素。 三上第三单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四下第八单元: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童话大致分类:
1.拟人化童话。2.人物童话。3.超人化童话。4.知识童话。

童话的基本特征:
奇特的幻想性和强烈的夸张性,幻想是想象的一种,其中幻想性是童话的根本特征。但是这种幻想从根本上讲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它是将生活的本质方面通过幻想的形式加以集中、概括、提炼、升华,给以折光的反映。这种幻想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情节虽然离奇可笑,但必须使人感到合乎情理。重要特征是夸张,这种夸张是将事物引向极端,给人强烈深刻的印象。

童话的语言特点:
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上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的体裁,又有其独具的特点,从语言风格上来讲,童话的语言要求简洁、准确、朴素。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来讲,童话多用拟人、对照、反复等表现方法。 如何指导感悟童话中的道理? 1.人物形象分析。
2.角色语言分析。 3.关键句子分析。

4.特点规律分析。
重视童话中思维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只在个性的充分发挥,多角度的对比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在自己安排好的直线思维中前行,显然不利于学生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尽量减少自己的判断推理,扩展学生的思维天地。
在小学童话和寓言教学中,有的教师担心学生年龄小,害怕学生难读懂,很少给学生独立判断推理的机会,更怕学生想远了收不回来,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思维刚一出格,就立即制止,结果学生的思维成直线的、单一的模式。

《宝葫芦的秘密》

第八单元的主题为奇妙的童话,通过学习《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三篇课文感受童话的奇妙,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五彩的梦。本单元目标意在让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并且按自己的想法编故事。《宝葫芦的秘密》选自张天翼老先生的作品《宝葫芦的秘密》第一章,讲述了王葆从小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奶奶的故事伴随王葆长大,埋下了幻想的种子。
四年级的学生自小听童话,看童话,童话的种子早已深深埋在他们的心中。通过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了解王葆想要宝葫芦的原因,并且引导他们结合课文、电影、原著拓展思路,尝试编写故事。
前四个自然段是超级叙述层,即讲故事的人所在的相对真实的层面,“我“是上帝视角,清楚整个事情发展,用第一人称来表现故事的真实性,并通过身份一致性来获取对故事真实性的认可。此处要告诉学生,前四段的“我”和后面的“我”是不一样的。
首先追述了宝葫芦的来历,属于插叙内容,是故事中的故事,通过具体的叙述来表现幼年的“我”是如何知晓宝葫芦的,其中作者采用“洗脚”的情境,很符合默认读者的生活经验,能够引起同情共理。
本文基本上是以口语的形式进行表述,言语朴素简短。文中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几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一旦得到宝葫芦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用了一个句式“不管……可就……”,表示必然性,这是一种观点的呈现。这里面的“我”在小时候获得的概念是“物质就是幸福”,当然童话有夸大成分。
课文倒数第三段有几个问句,聚焦到价值观上来: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就体现了“我”的行为背后就是一种观点。这里的宝葫芦象征着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

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了解王葆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感受王葆的纯真可爱的性格的同时,体会奇妙的童话对王葆的影响,体会奶奶对王葆的爱。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和原著选段,体会如何展开想象,设计巧妙的情节,在故事中体现人物的特点。

课后第二题: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童话和寓言故事通过语言文字,塑造虚拟的人物形象。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再引导学生配上自己的动作,边演边说,手舞足蹈,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用学生的语言描述,结合行为动作表现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能力,又熟悉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巨人的花园》

本文是第八单元精读课文,起着以篇带篇、引领的作用,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
这篇课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思想教育价值方面,要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快乐要与别人分享;在语言价值方面:这篇课文描写花园景色的词语用得非常生动,便于学生积累语言文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想像情境,从人物超常与情节离奇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想象画面,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点。
教师在朗读童话和寓言的时候,自己必须进入故事决赛,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独处各个人物的语言和心声,全身心地投入朗读,进入人物的角色状态。只有老师读好了,才能调动起学生朗读和学习的口味,才能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读得有滋有味,学得津津有味,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海的女儿》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选取著名童话《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应遵循长文短教的原则,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掌握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问题和语句,自读自悟,通过集体交流反馈,进一步探究文本,从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内涵。
重点:用浏览的方式阅读,了解课文大意,能简要概述故事主要内容。

难点:学会通过细节感悟人物真善美,并能将打动自己的地方与同学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ac92a27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c4.html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