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选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不逾矩________人不堪其忧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逝者如斯夫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1)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解析】【分析】(1不逾矩的意思是不会超过规矩的意思是越过这里是意动用法。
2”“”“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故答案为: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

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千载高谊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之友也。文山贵显,屡以官辟皆不就。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亦往。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凡留燕三年潜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后,火其尸,拾骨置囊。南归,付其家葬之。
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文山:文天祥自号。辟:征召。潜:偷偷地。椟:木匣。1)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至吉州城下/过中不至B.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尊君在不C.凡留燕三年/吾日三省吾身D.文山之友也/下车引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结合文章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千载高谊在何处。【答案】1A
2)凡///
3)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
【解析】【分析】(1A到。B/不,通假字,通。表疑问的语气词。C三年/数,多次。D助词,的/代词,指友人。
2)根据句意:三年来给他送饭从无间断。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山接受斩首命令之日,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故停顿划分为:凡留燕三年/潜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
3文山贵显,屡以官辟,皆不就,意思是说文天祥显贵发达的时候,多次征召张千载为官,张千载都没有接受。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文中提到张千载侍奉文天祥三年并料理后事,可见其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之高尚情操。

故答案为:A
///首;
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解答。【附参考译文】
张千载,字毅甫,文山的朋友啊。文山富贵时,多次请他出山不出.直到文山从广东衰败(被贬)回来,到吉州城下,千载暗地出来与之相见,说:丞相去燕地,我张千载也去。到了就住在文山牢房的附近,三年来给他送饭从无间断。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山接受斩首命令之日,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火化了尸首,这样之后收起白骨放入囊中,带着装头的匣子一同回到南方,交给他的家人安葬。生死之交,千年才出的一位高洁之士。

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蚤:通恸(tòng):极度的哀伤。不迁怒:不转移愤怒。迁,转移。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贰,重复。过,错误。亡:通,没有。1)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发尽白________
2)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甲文相关内容,你觉得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全部,全都
2)颜回十分好学,而且从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却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孔子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弟子了,所以哭之恸3)好学、有修养及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解析】【分析】(1)句意:头发全白了。尽:全部,全都。(2)根据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理解作答即可。(3)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

因为他有不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作答此题,围绕好学、有修养及安贫乐道的精神品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全部,全都;
颜回十分好学,而且从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却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孔子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弟子了,所以哭之恸好学、有修养及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找出人物的共同点。【附参考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亦毙之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其一犬坐于前C.狼不敢前吾日三省吾身D.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结尾一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结尾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

角度,它又告诉什么呢?【答案】1B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议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解析】【分析】(1A.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代词;B.隧: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从隧道”/犬: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狗一C.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意为上前”/日:副词,每天;D.以:用/以:表示目的,相当于。故选B
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止,通,意为仅,只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即再狡猾的狼也会败给智慧的人,因此是议论的表达方式。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作者记述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自取灭亡的故事,然后结合实际,谈除了从狼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外,还可以从屠户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一定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故答案为:B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
议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第一问考查表达方式,常见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文章的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狼的行为的看法,属于议论。第二问考查概括文章的主旨,题目提示换个角度,可以从屠夫的角度,屠夫一开始忍让,狼仍然不满足,直到最后奋起反抗,终于取得胜利。【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晚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赚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会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二处)。者。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在括号里补充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说读完这则寓言后明白的道理。【答案】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2)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3有成竹;半信半疑;
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是由构成的,处处都有,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4)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

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译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开导。
3)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填写适当的词语。如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这是晓之者之语,是有根有据信心满满地讲道理,所以第一空应填胸有成竹。而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是杞人对这种说法的怀疑之语,所以第二个空应填信半疑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要为不必要的烦恼扰乱情绪,生活在胡思乱想之中。要学会放开,豁达开朗地对待生活的一切。世上本无事,庸人白扰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故答案为: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有成竹;半信半疑;
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是由构成的,处处都有,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能力。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根据语境在进行合理的想象,即可作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和生活体验解答即可。

【参考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二)昆仑之丘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洲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节选自《山海经大荒西经》)
【注释】有:词缀,无实际意义。胜: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流沙之滨________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________投物辄然________此山万物尽有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句子: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3)《山海经》中的西王母被认为是神话人物王母娘娘的源头,但与后世文章中的形象截然不同。请据选文概括其形象。
【答案】1)水边;围绕,环绕;同,燃烧;都,全部
2)有一个神住在那里,长着人的面孔和老虎的身体,尾巴上有花纹,花纹都是白色的,住在那里。
3)原始形象是人、善、神混合的异形,性别难辨,怪异凶恶。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同,燃烧。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在现代汉语中也分别有水边环绕的意思。而为副词之意。作答时,一定要先确定句意。
2)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人面:长着人的面孔。虎身:长着老虎的身体。,花纹。:住。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可分析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一句,译为:有个神人头戴玉制首饰,嘴里长满老虎牙齿,拖着一条豹的尾巴,住在洞穴中,名字叫做西王母。即可

归纳出神话人物王母娘娘的原始形象是人、善、神混合的异形,性别难辨,怪异凶恶。故答案为:水边;围绕,环绕;同,燃烧;都,全部
有一个神住在那里,长着人的面孔和老虎的身体,尾巴上有花纹,花纹都是白色的,住在那里。
原始形象是人、善、神混合的异形,性别难辨,怪异凶恶。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参考译本】
在西海的南面,流沙的边沿,赤水的后面,黑水的前面,吃立着一座大山,它叫作昆仑山。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老虎的身子,身上有花纹,有尾巴,上面有许多白色斑点,住在昆仑山上。昆仑山的周围,被弱水汇聚的深渊环绕着。深渊的外边有座山叫炎火山,一投进东西就会燃烧。有个神人头戴玉制首饰,嘴里长满老虎牙齿,拖着一条豹的尾巴,住在洞穴中,名字叫作西王母。这座山中世间万物应有尽有。

7文言文阅读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一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尊君在不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2)请结合语境填上省略的成分。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试想,《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那天回家,也会像曾子一样反省自己的言行。你觉得友人会反思些什么呢?用现代汉语回答。【答案】1)同;舍弃;每天2)元方;家君;君;家君
3)友人想:我今天没按约定,是不守信用啊;对着孩子骂他父亲,是没有礼貌啊;下车拉元方的手,有没有诚恳呢?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于通

假字,属于古今异义词。
2)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根据句意补充省略的内容。根据语境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陈元方回答说:我的父亲等待您很久您还没有到,我的父亲已经离开了。据此答题即可。注意此题应补充文言词语。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有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友人要反省的是自己是否守信,是否有礼貌,是否真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等。答题时句式尽量要和论语中曾子的句式一致。故答案为:;舍弃;每天元方;家君;君;家君
友人想:我今天没按约定,是不守信用啊;对着孩子骂他父亲,是没有礼貌啊;下车拉元方的手,有没有诚恳呢?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补充句子省略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语境不写出合适的文言词语。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形象,然后再据此答题即可。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词的含义。俄而雪骤________俄而雪骤________差可拟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答案】1)不久,一会儿;急;相比
2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3C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俄而”“都是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欣赏: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②未若:不如比作;因:乘;起:漫天飞舞。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3ABD理解正确。C公大笑中的笑意不是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而是对谢道韫的赞赏。
故答案为:不久,一会儿;急;相比
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②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与友期行(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答案】1)约定;才;舍弃2)陈太丘;朋友(或太丘;友)

3)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4)不是失礼;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要简单说一下)【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舍弃是古今异义词,约定的意思。2)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是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主要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和省略介词的情况。语句去后乃至省略了两个主语,去后前省略了主语陈太丘乃至前省略了主语友人。据此可填写作答。3)在此题中,要注意惭(惭愧)、引(拉)、顾(回头看)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从文章叙写的,友人与元方的对话内容看: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点。而元方对这样一个失信且傲慢之人采取入门不顾的方式,不是失礼。从元方的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聪明机智、懂得诚信,有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为:约定舍弃陈太丘朋友(或太丘;友)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不是失礼;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要简单说一下)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句子的省略,注意结合句意,明确省略内容。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第一问解答时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以及自己的经历看法,谈谈理解,言之有理即可。第二问可通过阅读短文,结合文中人物的言行概括。【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温故而知新________博学而笃志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前一句是讲为人态度,后一句是讲学习的乐趣。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C.章反复赞叹贤哉,回也!,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答案】1)生气,恼怒;学过的知识,旧知识;坚定
2)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疑惑。3A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这里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惑:迷惑,疑惑。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疑惑。
3A这两句话讲的既不是学习态度,也不是学习的乐趣,而是讲的道德修养。BCD解正确。
故答案为:兔生气,恼怒;学过的知识,旧知识;坚定
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疑惑。A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思考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自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含义。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悉仰于官________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增长;轻薄浮躁;都;死亡

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没有做其他的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3清廉的智慧:高风亮节,不谋私利。教育的智慧:诸葛亮不为下一代积累物质财富,却对下一代谆谆教诲;学习的智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只有立志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广属于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增长的意思。”“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治生:营生以:来;长:增加;尺寸:这里指收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没有做其他的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3)结合两文的内容分析,【甲】从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以看出诸葛亮学习的智慧,知道如何学习,如何增长才干;这篇文章是诸葛亮给儿子的信,教育儿子要修身养性、努力学习、增长才干,由此看出诸葛亮教育的智慧,而【乙】文中诸葛亮高风亮节,不为自己和家人谋私利,可以看出其清廉的智慧。故答案为:增长;轻薄浮躁;都;死亡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没有做其他的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清廉的智慧:高风亮节,不谋私利。教育的智慧:诸葛亮不为下一代积累物质财富,却对下一代谆谆教诲;学习的智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只有立志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附参考译文】
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十五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征用收取,随身的吃穿用度全靠公家的俸禄,没有做其他的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等到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

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尊君在不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值胡贼攻郡________不忍委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乙】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同;回头看;恰好,正遇上;舍弃,丢下
2陈太丘丢下朋友先走(离开)了,他走(离开)后,友人才到。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干的吗!
3)【乙】文表现了荀巨伯道义至上,诚信第一的高贵品质,这种品格很值得赞扬。【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通假字词,如。古今异义词,委:舍弃。顾:回头看。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去:离开。舍:舍弃,抛弃。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3)第一问,《世说新语》写荀巨伯大老远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了战乱。荀巨伯不肯舍朋友而去,并且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入侵者被感动,撤兵而去,他的义举使得全郡得以保全。本文赞扬了荀巨伯重视友情、先人后己、舍身取义的高尚品质。第二问,荀巨伯主动愿意替别人承担危险,甚至不惜舍弃自我,成全他人的气度,这也是的一种体现。让我们见证到患难见真情的可贵,更让我们学习到读书人笃行真理的精神。

故答案为:回头看恰好,正遇上舍弃,丢下
陈太丘丢下朋友先走(离开)了,他走(离开)后,友人才到。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干的吗!
【乙】文表现了荀巨伯道义至上,诚信第一的高贵品质,这种品格很值得赞扬。【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及人物的评价。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附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杂事一》)
【注】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母问其故/温故而知新B.恐去母而死也/去后乃至C.恐他人又见/恐前后受其敌D.吾闻有阴德者/不若无闻也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泣。
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A
2)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
3见两头蛇,杀而埋之表现出他的勇敢;恐去母而死表现出他的孝顺;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表现出他的仁慈。
【解析】【分析】选自《新序》。作者:刘向。年代:西汉。
1A项,故:原因,缘故/旧的,原来的;B项,去:离开;C项,恐:担心;D项,闻:听说。故选A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意思是:他游玩时,看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埋了起来,回到家里就哭起来。根据意思划分朗读节奏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分析,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读了这则故事,从孙叔敖遇蛇、杀蛇、埋蛇的事情,可以看出他身上具有无私善良,能处处为他人着想优秀品质;他恐去母而死,则表现出他的孝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A
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
见两头蛇,杀而埋之表现出他的勇敢;恐去母而死表现出他的孝顺;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表现出他的仁慈。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附参考译文】
孙叔敖幼年的时候,曾经游玩时,看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他)回到家里就哭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哭泣,孙叔敖回答道:(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必定要死,刚才我看见了一只长有两头的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死去。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并埋起来了。他母亲对他说:我听说积有阴德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所以你不会死的。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慈的人了。


1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戒子书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答案】1)诫(告诫、劝勉);致(达到);险(轻薄)2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3B
【解析】【分析】(1戒子书:劝诫儿子的书信。戒,劝诫,告诫。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险躁则不能治性: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险,轻薄。
2)本题注意:无以,没有办法。广,增长。才,才干。成,达成。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复,又。何,怎么。及,来得及。
3)结合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在书信后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诫(告诫、劝勉)致(达到)险(轻薄)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5课内阅读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本文选自________,六年级第二学期所学的古文________也出自这本书。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3)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B.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韬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答案】1)《列子》;《两小儿辩日》2)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3C
【解析】【分析】(1)《杞人忧天》这则寓言,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出自《列子·天瑞》。《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哲学著作。《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等均出自《列子》。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然后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两句中重点的词有:只使:即使;中伤:伤害。
3C.有误。杞人忧天的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是不切实际的,但并没有忧虑之意。故选C故答案为:《列子》;《两小儿辩日》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常见文学常识的识记,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判断。【附参考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是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就不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只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大地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消除了疑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afeb6be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8.html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