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诗

发布时间:2020-07-07 13:33: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六尺巷诗——和谐的乐章

王明政

  在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方面,我们必须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寸土必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在我们内部,在平常的社区生活中,在日常小事上,我们应当按照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展示应有的大度和宽容,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去斤斤计较。这方面,古人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清朝康熙年间的“六尺巷”诗,就是一曲和谐的乐章

安徽省桐城市是座古城,一直有着“文都”的美誉,大概是因为中国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在这里发源的缘故吧,桐城市内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存随处可见。在安徽桐城市中心的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有一条平平常常的小胡同。六尺多宽,百米来长,地面由鹅卵石铺成。 站在巷口,一棵老槐树有两人环抱之粗,高耸十几米,枝叶繁茂,遮蔽了一片阴凉。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六尺巷”。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现已成桐城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博闻强记,是个才子。他中了进士以后,步步高升,官越做越大,直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皇帝很赏识他,先后任命他做《一统志》、《渊鉴类涵》的编纂总裁。张英主持编纂的《渊鉴类涵》,长达四百五十多卷,博采明朝嘉靖以前的文章事迹,凡是古今的词藻、典故,都收罗进去,蔚为大观。

这时,张英在桐城的家人因建房子与邻居发生矛盾,互不相让。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家,主人是和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张英的母亲张老夫人修书给张英,要他利用职权干预纠纷,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一首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读了儿子的诗,猛然醒悟,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知道后既感动,又惭愧,也主动命家人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这留出的“六尺巷”既便于人们行走,又成为一则千古佳话。至今当地民谣还在传唱:“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后来,张英在家中建造了“双溪草堂”藏书,书斋门联是他自己题写的:“俭勤自是持家本,和顺端为受福基”。他强调“俭勤”、“和顺”。意思是“俭朴”、“勤劳”、“和睦”、“顺达”,这也是中国古来的美德。康熙皇帝听说后亲自给“双溪草堂”题了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这样说的:“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六尺巷”的诗歌和这些门联、对联使人们领悟到:一个真正懂得包容礼让的人,他的人生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张家后来果然如此。张英因为治家有方,他的儿子张廷玉成了历史上的三代名臣。康熙时期就状元及第,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雍正时期,朝廷设军机处,其规章制度均由张廷玉拟定。乾隆时期张廷玉仍然深得信任,加太保。张廷玉为官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共计五十年。因此在桐城几百年来就有“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说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0be70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8.html

《六尺巷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