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04 14:21: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 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

【注】末:粉末。愈:痊愈,愈合。旋:不久。如果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2)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知其一/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 转转不/壮心不

C. 当求于上流/定非我所见

D. 乞夫人一物/驰千里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

4)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也。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用乙文中的句子填空)回答。这两个故事共同告诉我们的道理:________

【答案】 1)夜 / / /

2C

3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4)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解析】【分析】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故答案为: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⑵A.但:只,仅仅;

B.已:停止;

C.之:代词,指石兽/助词,的;

D.愿:希望。

故选C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等字词的翻译。

首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答案,第一空注意题干的要求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分析理解原文即可。第二空从下句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可分析答案。从甲文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与乙文中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可得关键词为不臆断,凝结成语句即可。

故答案为: / / /

⑵C

⑶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答题时应注意,划分句子成分分析词性断句较好把握,(时间)夜 / (主语)有 /(状语)执 /(谓语)露 入。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联系古今异义词,分析适合多义词的哪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盖:原因是,旋:不久。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道理。答题时应注意,把题目要求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仔细字斟句酌提取关键句子填空,启示道理围绕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进行归纳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门人邱生说,一个官员去赴任,船停泊在河滩上,半夜时分有几个盗贼举着火把拿着刀闯入,大家都害怕地趴在地上。一个盗贼把官员的妻子拽起来,半跪在她面前说:我想要夫人一样东西,您不要惊恐。于是割下她的左耳,敷上药粉,对她说:几天内不要洗掉(药粉),自然会结痂痊愈。于是互相叫嚷着离开了。官员妻子吓得几乎丢了魂,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很疼,不久就痊愈了。认作仇人吗?盗贼既没杀人也没侮辱。认作劫匪吗?他们没有抢走一样东西。既没杀人也没侮辱人,却割下了耳朵。割下耳朵,却又赠送好药,难道是专门为取耳朵来的吗?拿这耳朵又有什么样的意图呢?反复思考,终究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难道天下真有情理之外的事吗?邱生说:如果抓到盗贼,他们必定有自己的原因。他们的原因也必定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定不是我们常见的道理。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难道可以根据常理来判断它是否存在吗?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

C. 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                            D. 但微颔之——颔:指人的下巴

2)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 何陋之有?     D. 康肃笑而遣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

B. 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康肃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

C. 文章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D. 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如: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

4)从《卖油翁》中知道了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D

2D

3B

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解析】【分析】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D项错误,颔:点头。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都是代词。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的。B:的。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错误,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康肃射箭。

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故答案为:(1D;(2D;(3B;(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分析判断。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要通晓文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加以概括。

【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选自《明史·列传》)

1)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克 悟。

2)下列句子中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    

A. 蒙辞军中多务            B. 公亦此自矜            C. 杓酌油沥之            D. 会试答策伉直见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4)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1)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A,C

3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于是(他)拿来《四书》,自己断句,日夜吟诵学习,其专心勤奋(的程度)不同于别的儿童。

4)吕蒙的学习方法是粗略地阅读,是略读。汪克宽的学习方法是认真研读,是精读。,示例一:我的启示是:汪克宽精读的方法对我们学习会很有效。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果一味选择粗略阅读,诚然知识面广了,但缺少了有选择的深入钻研。只会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而抓不住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只有勤奋研读,才能牢固掌握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示例二:我的启示是:如果在学习或者工作忙碌的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方式上可以选择吕蒙的粗略阅读: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示例三:我的启示是:学习中略读和精读这两种方法可以灵活地结合运用。对一般文章采用广泛阅读,就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而在研究经典作品时,则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译为: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他学习双峰饶鲁的著作,能即刻有所领悟。(2)句子中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C,都是之意。B“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往事”“句读”“等字词的翻译。

4)比较阅读,也是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一问,吕蒙的学习方法:略读。汪克宽的学习方法:精读。二问,可分别从吕蒙或汪克宽的学习方法的角度写启示。

故答案为:(1)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AC

3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于是(他)拿来《四书》,自己断句,日夜吟诵学习,其专心勤奋(的程度)不同于别的儿童。

4)吕蒙的学习方法是粗略地阅读,是略读。汪克宽的学习方法是认真研读,是精读。,示例一:我的启示是:汪克宽精读的方法对我们学习会很有效。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果一味选择粗略阅读,诚然知识面广了,但缺少了有选择的深入钻研。只会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而抓不住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只有勤奋研读,才能牢固掌握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示例二:我的启示是:如果在学习或者工作忙碌的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方式上可以选择吕蒙的粗略阅读: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示例三:我的启示是:学习中略读和精读这两种方法可以灵活地结合运用。对一般文章采用广泛阅读,就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而在研究经典作品时,则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熟记课文注释。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字字落实。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附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译文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十岁时,父亲教他学习双峰饶鲁的著作,能即刻有所领悟。读《四书》能自己断句,日夜学习,其刻苦专心的程度是别的儿童所难以比拟的。后随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教,求学之心更切。元泰定中(1326),乡试中举,而会试落第。他愤愤不平地抛弃科举而致力于经学。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王:指孙权。宗:主要的。世祚(zuò):指国运。玄:深奥。政:只,仅仅。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划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易》 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眠中________

众人皆问________

与我论世祚亡之事________

政空诵其文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两个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在;他,指吕蒙;兴盛;罢了

3)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4)博览群书;梦中诵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此题较容易,此句可译为: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看了很多的书籍,按照《易经》为主。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众人皆问之中的处在宾语的位置上,所以是代词,代吕蒙。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等字词的翻译。

4)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吕蒙好学的两个地方可从博览群书和梦中诵书两个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1)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在;他,指吕蒙;兴盛;罢了

3)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4)博览群书;梦中诵书。

【点评】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附参考译文】

    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按照《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先主公孙策宴会上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然后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趋:快步走向。捐:抛弃。亡:通,不足。懿:美好。

1)用“/”给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怀 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往事耳________

鲁肃过寻阳________

知其所亡________

七年不返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的句子意思。

蒙辞以军中多务。

何异断斯织乎?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 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 甲文段孙权指出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答案】 1)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2)了解

;到了……的时候;每天;于是

3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4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译为: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

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了解。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蒙辞以军中多务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4A而且要钻研经书说法有误。可分析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意思。

故答案为:(1)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2)了解;到了……的时候;每天;于是

3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4A

【点评】(1)断句首先要注意句子停顿的技巧,其次要理解清楚句子的含义,根据这两点做起来就比较容易。

2)理解文言文的重点词的关键是能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含义来推断词的含义。平时学生要多积累书本中文言词语。

3)文言翻译是固定题型,做题时要注意翻译的原则,其次是能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并翻译出来。

4)读懂文言文是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在阅读文言文时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去推断文章的意思,如遇读不通的内容可暂且放过。

【附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6阅读文言文,阅读问题执竿入城

    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计:计谋,策略。俄:不久,一会儿。老父():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中截:从中间截断。

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竿入城________

不可________

见事多矣________

依而截之________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初竖执之。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4)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不超过40字)

【答案】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握,持;进入;只,只是;于是,就

3开始是竖着拿长竿。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4)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可有助于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

2)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解释为只是

3)注意第句是反问句。

4)阅读文本可知,执长竿者是一个遇事不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人。这则故事给我的启示是: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或做事不能固执己见,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要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

故答案为:(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握,持进入只是于是,就

3开始是竖着拿长竿。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4)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点评】(1)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2)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并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即可

【附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拿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我是一个爱帮忙的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7阅读下面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 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

【注释】尧殛()鲧(gǔn)于羽山:传说鲧因治水不力而被尧帝处死。滹沱(hū tuó):一条大的河流,在河北省西部。该河出山西省繁峙县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流入河北平原。

1)对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B.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C.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D.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2)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山门于河     圮:倒塌                                      B. 数小舟      棹:划船

C. 其泥东流     岁:年                                         D. 此理必      然:这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尔辈不能究物理。

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4)甲乙两文虽然所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揭示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答案】 1D

2C

3你们这些人不能够探究事物的道理。

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

4)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解析】【分析】(1)语句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的句意是: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间,往往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卵的石子,像带子一样横亘在石壁上。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故答案为D

2C.“其泥岁东流的意思是: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每年。故答案为C

3)本题句中的尔(你)、究(探究)、物理(事物的道理)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谓(说)、皆(全,都)、湮(堵塞)几个词是赋分点。

4)《河中石兽》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沈括《梦溪笔谈》中,从古书上的记载和作者实地考察,了解了陆地形成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 D⑵ C

⑶ ①你们这些人不能够探究事物的道理。

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间往往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卵的石子,像带子一样横亘在石壁上。这里应是昔日的海滨,而现在东距大海已有近千里。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古史记载尧杀鲧于羽山,旧说羽山在东海中,而现在却在陆地上。凡黄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等河流,全都是混浊的水流。现在关、陕以西之地,水在低于地面的峡谷中流动,最深处不下百余尺,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都成为形成大陆的泥土,大陆由此而造成,其道理就是这样。

8课内文言文阅读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本文作者________(人名),除醉翁之外,他晚年又自号“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以此自矜________

担而立________

但微________

笑而________

3)请结合作者对卖油翁的描写,分析康肃由忿然的原因。

4)请写出两点卖油老人的过人之处。

【答案】 1)欧阳修;六一居士

2)自夸;放;点头;打发

3)对于自己的射箭技术,卖油的老头不仅不表示出赞叹、惊讶,而是睨之”“微颔之,康肃生疑而;当老者说出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之后,使康肃变得忿然

4)见多识广;技艺精湛;富有智慧;善于说理……

【解析】【分析】(1)本文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欧阳修: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意为: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这六个)。

2)本题中的名词用如动词,点头打发的意思。

3)陈康肃公尝射于家圃,而卖油翁看后表现出睨之”“微颔的神情,便使得陈康肃产生疑问;当卖油翁对陈康肃的射箭技艺用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进行回应后,使康肃变得忿然。作答时结合语境将陈康肃从忿然的过程概述出来即可。

4)结合文本内容对人物的特点进行概括即可作答。文章叙写卖油翁酌油时,用”“”“”“”“等词语,突出了他有娴熟的技能;而用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则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见多识广;从卖油翁用行动来印证自己的话语并让陈康肃笑而遣之,可见其思维敏捷、富有智慧。据此可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欧阳修 六一居士

⑵① 自夸; 点头 打发

对于自己的射箭技术,卖油的老头不仅不表示出赞叹、惊讶,而是睨之”“微颔之,康肃生疑而;当老者说出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之后,使康肃变得忿然

见多识广;技艺精湛;富有智慧;善于说理…… 

【点评】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9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禹锡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于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禹锡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暑。而禹锡作《游玄都现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骚人:诗人。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连用以指掌占卜祭祀的人。

链接材料: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羽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往来无白丁 ________

________

五言诗________

宰相复置之郎署________

2)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意在强调陋室不陋。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

4)人们常用诗豪评价刘禹锡,无论其性格还是文风皆有豪气。请结合《陋室铭》及上面的(链接材料),任选一个角度,用自己的话加以阐释。

【答案】 1)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不加装饰的;擅长、善于;想要

2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博学多才,生活情趣高雅,所以陋室不陋

4)如:甲文中,作者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被贬,身居陋室,但仍不改其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乙文提到,作者虽屡遭贬谪,但语涉讥刺,执政不悦,仍不改其刚正不阿的本性。

链接材料中的《秋词》一诗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将自古皆有的悲秋之作写出了春意,可见其豪气。

【解析】【分析】(1句意: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白丁:知识浅薄的人。句意: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句意:善于作五言诗。善:擅长,善于。句意: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欲:想要。

2重点词:斯:这;惟:只;馨:这里指品德高尚。重点词:丝竹:指代乐器声;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

3)解答此题,要抓住关注句子,理解意思,并进行概括。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了陋室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表现主人志趣高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主人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据此理解作答。

4)解答此题,要抓住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刘禹锡被贬至和州后,又被刺史穿小鞋,安排在只容一张床的斗室居住,但刘禹锡不以为意,还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矢志不渝的品质。

故答案为: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不加装饰的;擅长、善于;想要;

⑵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博学多才,生活情趣高雅,所以陋室不陋

如:甲文中,作者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被贬,身居陋室,但仍不改其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乙文提到,作者虽屡遭贬谪,但语涉讥刺,执政不悦,仍不改其刚正不阿的本性。

链接材料中的《秋词》一诗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将自古皆有的悲秋之作写出了春意,可见其豪气。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意近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刘刘禹锡的作品,表达自己对诗人作品中振衰起废、催人向上,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的肯定与赞赏之意即可。

【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

    刘禹锡,字梦得,自己说是中山人,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后来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

10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见其发矢十之八九     发矢:射箭

B. 康肃忿然           忿然:激动的样子

C. 一寺河干           :靠近

D. 十余岁             :经历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B. 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因此自豪。

C.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可能到河的上游去找。

D.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但是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的道理的人和事很多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乙两文都是以故事来揭示某种道理,甲文通过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一技之长也不要骄傲自满;乙文通过记叙寻找河中石兽的经过,告诉了人们天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很多,不可以按照常理主观臆断,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调查探究。

B. 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陈尧咨地位显赫,卖油翁身份卑微;甲文陈尧咨当世无双”,卖油翁默默无闻;陈尧咨十中八九”,卖油翁沥油而钱孔不湿。乙文教书先生嘲笑侍僧,他认为石兽并非木柿,不会被大水冲走,而是为水中的沙一点点的湮没,沉于深处;老河兵对僧人和教书先生的两种做法嘲笑,他的经验是,只要水中遗失了石头,应当到上游去找。

C. 甲乙两文都是先讲故事,最后在文末点明主旨。甲文卖油翁把他的沥油技术高超归结为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在最后通过议论的形式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D. 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卖油翁睨之”“微颔陈尧咨忿然”“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讲学家和老河兵的刻画出他们的自负和对别人的嘲笑。

【答案】 1B

2A

3B

【解析】【分析】(1B. 康肃忿然曰:康肃气愤地说。忿然: 气愤愤地。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故B错误,选B

2B. 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以,凭借。矜,夸耀。故B错误。C.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当,应当。故C错误。D.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其一,其中一点。其二,其中另一点。故D错误。故选A

3B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老河兵嘲笑的是教书先生一人,不包括寺僧。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 B⑵ A⑶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做出选择。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译文:《河中石兽》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

十余岁________

不可得________

木柿________

据理臆断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

众服为确论。

3)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 1)阅:经过,经历;竟:终了,最后;是:这;臆断:主观地判断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3)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经过,经历是古今异义词,的意思。

2句中的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几个词是赋分点;②“服(信服)、为(是)、确论(正确的言论)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中,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据此,可从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的角度来谈文章蕴含的道理。如:实践出真知;不能主观臆断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经历;终了,最后 主观地判断

⑵ 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其实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有所揭示,只要找出主旨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

【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 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

公亦以此自      矜:________

康肃笑而      遣:________

夫没者岂然哉    苟:________

见舟而        畏: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断句,请用斜线标出。(限断三处)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夸耀;打发;随意、随便;畏惧

2(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3)故北方之勇者 / 问于没人 / 而求其所以没 / 以其言试之河

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

【解析】【分析】(1)本题要注意解释为打发

2)本题要注意但(只是)”“颔(点头)”“得(学会)等的翻译。

3)这句话意思是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据此可断句为:故北方之勇者 / 问于没人 / 而求其所以没 / 以其言试之河。

4)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甲】文卖油翁因为倒油的技术娴熟而得到陈康肃的尊重;【乙】文写了南方人潜水的本领高强,北方人也来学习。因此,通过分析可知,两文都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故答案为:⑴① 夸耀 打发 随意、随便 畏惧

⑵ ①(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故北方之勇者 / 问于没人 / 而求其所以没 / 以其言试之河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从中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

【附参考译文】

    【甲】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以此自夸。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不离开。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你射箭也是凭手熟的)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肃公笑着将老翁送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那么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218284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c.html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