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精品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4-06 20:17: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以“物为题的散文阅读中的结构和主旨(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分析和概括以“物”为题的散文阅读中的结构和主旨的方法

2 正确审题

一、导入(好高“物”远)

1 暖身提问:有一种文体,它的特点是形散神聚,请问它是?(散文)

2 以下皆为以散文命题的高考题,请大家观察所举题目有什么共同之处?

(1)(09湖北《书房的窗子》杨振声)“窗子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2)(08 湖北《》季羡林)“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3)(08全国卷《马樱花》季羡林)“文章写马樱花有什么寓意?”

(4)(07 辽宁《炉火》臧克家)“这篇文章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么?”

明确:1以“物”为题目

2所问的问题都和文章的结构或主旨有关

3板书课题以“物”为题的散文阅读中的结构和主旨

二、方法指导,举例(“雾”里看花)

1 请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边听边板书

明确:抓首尾段,首尾句,过渡句,表示空间、时间、感情变化的词或句子……

2 教师范读《雾》,请学生边听边勾划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词或句子

雾 (季羡林) ① 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② 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 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④ 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

⑤ 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承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⑥ 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连审美观念也不例外。有很多东西,在很多时候,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⑦ 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这时窗外的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

(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从书·季羡林卷》)

3 请学生以接龙的形式依次说出

明确:应以“物”为描述对象,每一段皆贯穿(文字上出现)

4 请学生思考:第5-6自然段没有提到线索“雾”,但是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呢?它和“雾”有什么联系呢?

5请学生再读,思考:不写可以吗?注意联系关键词和上下文对主旨进行思考。

明确: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对审美的哲理性思考。

6归纳

关于主旨:物——线索 规律 不是本义,最终总是指向对人生、生活、生命的思考 具体可从首尾段中能够表达感情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注意让学生读———说,再归纳总结)

三、课堂练习(拨开云“雾”)

对结构和主旨有了一定把握,对于做题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直接涉及到层次和主旨的题目

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文章,还应该阅读题干

1 请学生比较下面两道题目的题干

“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 选取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的概括) 文章(范围:全文)的行文思路”

“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明确

请注意观察这两题在设问上的特点,其实要回答的内容是相同的,但问法有了差别,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仔细审题。同类的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的设问方法?请思考

读题:文题 问题

问题又要注意:限制性的词语 答题对应的区域

2 请学生上黑板完成:“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09年湖北高考题)

3 在该生完成后,出示参考答案,让学生对照,分析异同,学会规范答题

参考答案: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四、交流感悟(“悟”言“慧”语)

请学生记录下自己本节课堂的感悟并全班交流

五、结语

读懂——会写。对写作的思考,收获(学生说)高考写作应该行文完整,清晰,写作前有提纲式认识,主旨应该是对生命、人生、社会三者积极的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587e6c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d.html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精品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