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楼梦》中薛宝钗处理人际关系的启发

发布时间:2014-10-21 08:58: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试论《红楼梦》中薛宝钗处理人际关系的启发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伟大作品,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书中塑造了许多典型的艺术形象,而薛宝钗无疑是其中最富有个性特征的一个。 “艳冠群芳”又博学多才,温柔贤良且善解人意,但她又熟谙世故,城府极深,脸厚心黑,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由此,我们可以从她处理人际关系的方面得到一些有益的认识和启发。

关键词:薛宝钗 人际关系 停机之德 厚黑学 启示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伟大作品,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德言工貌”首屈一指,尤其在其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薛宝钗的处世哲学。

一. 薛宝钗的才貌性格家世

论才貌,《红楼梦》中刚开始介绍薛家时,就说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1]又说,“脸若银盆,眼若冰杏,唇不点而朱,眉不画而翠”,比黛玉更具有一种妩媚风流。在诗才上,无论是十八回“搦湘管姊弟裁题咏中贾元春夸赞的“与众不同,还是三十七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李纨评诗“含蓄浑厚,终让蘅稿”,都说明薛宝钗的才情之高。而她的博学多才不仅体现在诗才上,她博古通今,能诗能文,懂绘画、参禅,集女子聪明灵秀于一身。

论性格,她温柔贤良、稳重平和、宽以待人、善解人意,有停机之德,但为了保护自己,维护礼法,使自己能在明争暗斗、互相倾轧的封建大家庭中周旋自如,她又有虚伪圆滑、善于奉承、冷酷无情的一面。·她的人生哲学是:“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在待人接物上,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与人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形诸于色。王熙凤曾这样说她“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处事圆滑,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论家世,她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生于皇商家庭,“家有百万之富”,而这个家庭“本是书香继世之家”,和上层人士有种种血缘关系,致使她能在特定的环境里施展自己的轻颦巧笑,制定自己的青云蓝图。

二. 薛宝钗的人际关系-敬上礼下的处世方式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它通过认知调节、情感体验、行为交往形成,反映了个体之间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又是以具体的个体与个性为基础的互动状态。处世,指采取一定的态度对待社会上的人和事,即如何处理人我关系的问题,也就是说怎样待人、如何对己以及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自身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人际关系就不可避免的打上社会的烙印,表现为社会性;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具有复杂性;个体之间交往的频率与程序均以彼此的感情作为前提,体现为情感性。但是,它存在与否、程度如何,则取决于关系中的人们需要的相互满足程度。一般来说,需要的相互满足程度高,则人际关系好,人际环境宽松,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 “独学而无友,则弧陋而寡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不如人和”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因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生存发展的推动力。所以薛宝钗凭借其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明争暗斗、暗流汹涌的贾府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高唱“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同样客居贾府的林黛玉却只能感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而薛宝钗之所以拥有这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因为其敬上礼下的圆滑处世方式。

所谓敬上,即走上层路线。薛宝钗进京的目的是“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即准备入宫待选的,只因达步无门才退而求其次寄居贾府。经过在贾府的精心察看,她很快洞悉了贾府内部当权派之间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的脉络,同时也找到了一条打通这条道路的关键所在取悦于贾府的当权派贾母、夫人等。因此,在言谈举止方面刻意包装自己,曲意逢迎,从而讨得了她们的赏识和青睐,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红楼梦》中的贾母,处于贾府这座金字塔的塔尖。宝钗首先将其敏锐的目光集中到贾母身上,极力投其所好。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却经常到老太太房中陪伴。贾母出资给宝钗过生日,问其爱吃何物,爱听何戏,“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五十回“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大家各制灯谜玩耍,宝钗却连赶制灯谜都要考虑是否合老太太的意,足见其用心。她这样做的结果,获得了居贾母的高度赞赏:“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对贾母如此,对贾府内政的实权派人物夫人更是如此。为此,当金钏悲剧发生后,宝钗听说此事后忙向王夫人处走来。听了夫人名带自责实为推诿的话后,宝钗笑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 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大家都知道,夫人一手造成了金钏之死。尽管王夫人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但心里多少还有点内疚和不安。然而,一向通情达理的宝姑娘,却不惜混淆是非,甚至颠倒黑白的办法来安慰王夫人,仅仅以求夫人良心上的安宁。并在夫人急缺两套发送金钏的衣服时,连忙把自己的两套衣服送上,从而解了王夫人的燃眉之急。由此给夫人造成了大度、明理的良好印象。宝钗没有把眼光局限于贾府内部,和特别注意到了左右贾府命运的贾妃身上。把眼光局限于贾府内部,和特别注意到了左右贾府命运的贾妃身上。把眼光局限于贾府内部,和特别注意到了左右贾府命运的贾妃身上。二十二回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贾妃送来灯谜叫大家分猜,她明明在心里感到“并无甚新奇”,但“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早猜着了。所有这一切,终于争取到了遥控贾府,遥控宝玉婚事的贾妃的好印象,在赐端午节礼物时暗示选中了宝钗作为宝玉未来的婚姻对象。

宝钗不仅取宠于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她还要争取得到贾府上下所有人的承认,为自己以后的掌权铺平道路。为此她表现出了让贾府上下有口皆碑的贵族小姐少有的大度和忍让。对于平辈人,她很善于团结,她帮史湘云出东道,给贾宝玉送丸药,送林黛玉燕窝┅┅对于下人,她恩威并用。帮助探春理家时,“使之以权,动之以利”,收到施小惠而全大体的效果。至于顾及赵姨娘,拢袭人至嫁袭人,赶雪雁,逐紫鹃,那更是巧妙圆熟,炉火纯青。

宝钗以她独特的处世哲学,赢得了贾府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宝二奶奶。

三、 薛宝钗的道德标准

薛宝钗受过比较正规的封建教育,儒家礼教及处世之道深深积淀、内化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首先,她以孝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封建礼教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的时代,作为一个封建贵族小姐,她与社会的直接接触被局限于一个家庭或家族范围之内。其生活的小环境是她的家庭,大环境是贾府,而这些都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血亲关系。在儒家伦理中所有

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都是以“孝”为原则,具体体现在子女对父母、家长的绝对服从上。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为此,“自父亲死后,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有了正经事就和他商量,没了事幸亏他开开我的心.我见了他这样,有多少愁不散的,贾母让其点戏和食物时,她根据贾母的喜好来点,当夫人为金钏投井之事“愧疚”时,她不惜颠倒黑白来减轻其负罪感。曾子又曰:是何

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谕父母以道”即谏诤,这是一种特殊的孝行,是在父母有不恰当的行为时,劝阻他们,使他们及时改正,维护他们的形象和荣誉。所以,当薛蟠被柳湘莲狠狠教训了一顿,薛姨妈意欲告诉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时,薛宝钗便冷静、理智的劝解了母亲,保全了母亲的形象、声誉。

其次,她秉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妇女道德和贯穿一生的“停机之德”。在大观园的少女群中,薛宝钗作为一个对封建主义忠诚的信奉者,她一有机会就要宣扬封建道德。她曾对林黛玉、史湘云等说:“咱们女孩家不认字的倒好”,“只该做些针线纺织的事才是”;而且她更关心宝玉的政治前途——仕途经济的道路。她不仅一次的劝宝玉去“立身扬名”,“不可荒废仕途经济学问”。这不仅是其夫贵妻荣的封建思想作祟,更因为她拥有青云之志,而要实现这种志向,就必须依靠“好风——宝玉的成功才能实现。而这种思想却是和宝玉的实思想完全相悖的,所以宝玉骂她:“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了。”因而,她的结局只能是“金簪雪里埋”,突出的只是“可叹停机德”。

四、 薛宝钗行为中的厚黑学——钗黛爱情婚姻之争

无论贾府怎样的波涛汹涌,阴晴更迭,薛宝钗总如石佛般八风不动。厚黑教主李宗吾曽言“喜怒哀乐皆不发谓之厚”,“厚黑学有三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厚而硬,黑而亮;厚而无形,黑而无色”。《红楼梦》中厚黑者不可胜数,但达到“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这一境界者,唯有薛宝钗一人而已。

最能体现其厚黑水平的是她对林黛玉的手腕。她为了插足宝黛的恋情之中,采取了不明争但暗斗的方法。面对林黛玉的先手优势,她首先是避其锋芒,即使当面受到黛玉的奚落也故作不知,钝化矛盾,以示雅量。其次是背后下手,栽赃嫁祸。《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写道薛宝钗在滴翠亭扑蝶时,无意间听到丫鬟红玉和坠儿的有关“情爱”的“悄悄话”,为了使自己把它干系,便使了“金蝉脱壳”之计而“贻祸江东”,嫁祸给林黛玉。再次,她采用“偷天换日”“攻心为上”的战略瓦解林黛玉的防线。她取悦宝玉不成,便积极走上层路线,获得了决定宝玉婚姻的贾母等人的支持,已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她一反林黛玉的清高孤寂,处处以自宽厚温柔的形象示人,进一步孤立林黛玉。而且,她还有一手神来之笔,即以关心怀柔的方反击对手,瓦解对手,还能获得对手的感激,可谓妙到毫颠。在第四十回里,吃酒行令时,黛玉情急中说了当时被列为禁书的《西厢记》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一句,宝钗便记住了这件事,却在第二天,乘背人处先审后教导,又在第四十回里探望黛玉时,借机化解了黛玉的心结,使对手含感激之泪,由忌恨而许为知音。厚黑之术,无出其右。

最终,她赢了婚姻,却输了爱情。

结语:纵观历史,人际关系已与社会深深地交织在一起,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之中。现实中,人际关系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许多情况下,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在迅猛发展、高度协作的今天,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探究薛宝钗的关系学,并不是刻意褒扬贬抑宝钗这个形象本身,而是通过宝钗的处世方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中和其他女子一样命运不能自主的女子,宝钗承受着封建礼法的枷锁,也是一个“有命无运”的人。但她与其他女子不同的是,她以积极地人生态度,现实有效的方式,一步步营造自己的未来生活,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尽管她最终落了个“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寡居终身的结局,成为冷酷腐朽的封建社会的殉葬品,但她的悲剧是这个社会造成的。在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封建社会里,宝钗可谓善于生存的强者。在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愈发紧密,需要更高的出世水平去协调各种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宝钗的处世哲学、处事手段的剖析、批判的同时,不妨借鉴其中积极的成分,在现代社会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地做一个善于生存的强者。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长沙:岳麓书社。1987.

2.李学颖.仪礼·礼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李宗吾.厚黑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f4866af12d2af90242e66a.html

《试论《红楼梦》中薛宝钗处理人际关系的启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