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教案

发布时间:2019-07-29 11:22: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3.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初步读懂每首诗词的内容。把握诗词主要意思,体会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激发艺术想象,增强学生对诗歌本身的艺术美的感悟。

通过诗词的鉴赏,体会作品特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追求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宽阔博大的胸襟。

学习

重点

把握诗词主要意思,体会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

难点

诵读课文,留意不同体裁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法

指导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行路难(其一)》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和李白并称“双子星座”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其一)》。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有《李太白全集》。

2.背景介绍: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

二、字词积累

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与重音。

2.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

环节二

三、整体感知

题解:“行路难”是古代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

环节三

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李白因受权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以夸张的手法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心情如何?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从“停”“投”“拔”“顾”等动词可以看出他极度苦闷、抑郁的心情,以乐景写哀,衬托出仕途艰难。

3.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的景象。用“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比喻对理想的追求,用 “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道路的艰难。

4.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5.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6.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

环节四

1.《行路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态度。

2.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通过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洒脱,自强不息

内心苦闷

前途艰难

行路难(其一) 相信希望

李白 悲愤呼号

充满信心

环节五

拓展

延伸

阅读李白的《将进酒》,比较与本诗的异同点

教学环节

环节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诗人刘禹锡借《陋室铭》一文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他仕途坎坷,被一贬再贬,辗转四川、湖南、湖北一带二十多年。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律诗,看看作者又借此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在文学史上有“诗豪”之称,和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曾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擅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2.背景介绍: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白居易相逢,在酒宴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对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二、字词积累

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与重音。

fù)烂kē)侧pàn精神(zhǎng

2.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

三、整体感知

文题理解:“酬”这里是“以诗相答”之意。“乐天”,白居易的字。“扬州”,相逢的地点。“见”有“感谢”之意。“赠”指白居易的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这首诗是对白居易在宴席上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的酬答。文题的意思就是在扬州与白居易初次相逢的酒席上酬谢他的赠诗。

环节三

一、理解诗歌,深入赏析。

1.首联直抒胸臆。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被贬到“巴山蜀水凄凉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载”,其间苦楚可以想见。“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

2.颔联用了两个典故。

一个是“闻笛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3.颈联巧用比喻。

“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意在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环节三

4.尾联化龙点睛。

“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慨。

二、归纳艺术特色,感受结构之美。

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

环节四

文章

主旨

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首联:“凄凉地” “弃置身” 愤激之情(直抒胸臆) 

颔联:“闻笛赋” “烂柯人” 感叹之情 运用典故

颈联:“沉舟” “病树” 自比之意 千古名句

尾联:“歌一曲” “长精神” 坚忍之慨 点睛之笔

环节五

拓展

延伸

结合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写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教学环节

环节一

《水调歌头》

八月中秋,月圆之夜,一轮明月高挂夜空,星星几颗,清风习习,甚是凉爽。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诗人或是词人,在这个中秋之夜,你独自一人携一壶酒,捧一卷书,静静地享受着这宁静的夜。这时,你有什么感想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主要代表之一。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合称“三苏”。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和《东坡乐府》等传世。

2.背景介绍: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词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二、字词积累

1.朗读这首词,注意节奏与重音。

què 楼玉宇(qióng 户(qǐ 娟(chán

2.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意。

三、整体感知

1.解题:“水调歌头”词牌名。

2.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作词缘由。

3.朗读这首词,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上阕:饮酒问月 下阕:对月怀人

环节三

一、探讨内容情感。

1.知内容:

上阕重点字词:把酒、何年、不胜、清影、何似

下阕重点字词:绮户、无眠、向、但愿

2.品情感:

全词词人的情感变化:向往——徘徊——热爱——惆怅——慰藉

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二、精读品味,佳句赏析。

1.你喜欢词中哪个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内容/修辞/感情等方面)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赏析:我在月下翩翩起舞,与自己的清影为伴,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世间呢?这句词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赏析:我想驾着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建成的宫殿,高高在上,让人经受不住那份清寒。这句词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赏析:人世间总有悲伤、欢乐、离别、相逢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有晴、有圆、有缺的变化,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词人受到月的启发,惆怅心情得到慰藉,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词人希望自己和弟弟,同时希望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推己及人,表现了词人博大的思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

探究写法。

步步设疑,借月抒情。

四、默读成诵。

环节四

环节四

这首词上饮酒问月,下对月怀人,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以及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之情。

上阕:饮酒问月 —— 矛盾徘徊 写景

水调歌头

苏轼 下阕:对月怀人 —— 哲理思考 抒情

环节五

清代学者胡仔对这首词赞誉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足见这首望月怀人词之经典。请再举出一些写月的诗句。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③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⑤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教学反思

1.赏析诗句是教学重点,本课侧重引导学生从炼字、写法、情感、修辞等角度赏析名句。

2.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教学中注重“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a0812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e.html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