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白和杜甫

发布时间:2013-05-06 20:26: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眼中的李白和杜甫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李杜二人对于中国人而言,也是如此。李白、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双子星座。

李白是精神上的伟人,在于他以一个寂寞的超人的姿态,为我们展示了生命与生活的全部美好!李白是一个一生追求自由的人,他的家庭观念极其淡薄,甚至人情方面也很淡漠,他一生的理想就是要做神仙。他的思想中更多的是流露出道家的无为、安逸、潇洒。李白的那些诗,大体上也不过是玉楼、金殿、鸳鸯、翡翠等语,与社稷民生毫不相干。翻遍李白全集,鲜有杜甫那样爱国忧民的作品以及那种儒家“仁”的思想。如果论其诗文的豪迈飘逸,李白称得上是一代伟人。但如果说他的心术事业于国计民生,以李白与杜甫并称,则有些勉强了。

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李白才高,杜甫辞工。诗仙则浪漫飘逸,诗圣则近乎完美。都得到过批评,也都得到过赞誉。但我个人更喜欢杜甫。
首先,人品决定诗品,从这一点上分析,二人的优劣尤其明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许多人都喜欢李白的这句诗,对其敢于傲视王侯的人格魅力大加赞赏。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众多的唐代诗人中,千首诗轻万户侯的不是没有,但不是李白。从李白全部900多首诗看,他决不是一个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人。所以别说 是万户侯的荣华富贵,就是皇上的一个笑脸一点赏识,也足以令他兴高采烈地去效犬马之劳了。最典型的是他那三首应旨而作讨好杨贵妃的马屁诗《清平调词》。妃子欢喜,自然皇帝高兴,李白的红包也就拿定了。只遗憾他一不小心让高力士钻了空子,说诗中故意用历史上的祸水女人赵飞燕来影射杨贵妃。由此,李白立即被削职赶出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才乐不可支地高兴几天,就结束了。这种打击之下,他才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恨恨之语。

杜甫却没有这样,他所关注的,自始至终都是他赖以侪身的草根阶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最生动的写照;当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却也几乎要把心操碎: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写起诗来,落笔沉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别说那乱离之人,就连我这生在太平盛世的,看得也是心里凄凄惨惨戚戚,大有悲郁之气。儒家文化的一项十分了不起之处,便也体现在这里, 象杜甫,自经丧乱之后,自身难保,放在唐朝那个大环境里,实在是个微不足道的的草民而已,可他总摆出杞人忧天状,担忧着他的朝庭和人民,好像这个朝庭就是他自家的,跟他有莫大的关系。
翻开《李太白集》安史之乱当中,李白错投永王李璘旗下,十一首《永王东巡歌》一首比一首更肉麻。后来李璘拥兵图谋与新任皇帝争夺天下,兵败后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到夜郎—— 尽管这期间李白有献给已经成为太上皇的李隆基的几首《上皇西巡南京歌》,但权力在新任皇帝手里,他并没有原谅李白。看李白的献诗:“莫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如果不了解安史之乱这段历史,读者肯定会误以为当时形势一片大好,又是一派歌舞升平呢,哪里想得到杜甫诗歌中战乱之后遍地白骨,百业俱废,百姓流离失所的情景!
苏轼这样评价:“李太白,狂士也。又尝失节于永王璘;此岂济世之人哉”?苏轼的弟弟苏辙持类似的看法:“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唐诗人李杜称首,今其诗皆在,杜甫有好义之心。白所不及也。”

回到现实,对国家对社会来说,也是更加需要杜甫这样忧国忧民,将小我与国家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个人是不可能脱离集体而存在的。现今社会风气剧下,集体意识淡薄,而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就尤为重要了。杜甫的人生是坎坷的,但他却可以在坎坷中坚守,他一生都没有向现实投降,更没有回避。真正的浪漫,是永远不向现实低头,直面现实就是杜甫最大的浪漫,于是,他成为了杜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f2d8e35ef7ba0d4a733b68.html

《我眼中的李白和杜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