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9-03-14 14:30: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是晋宋之际文学家 陶渊明创作的附于《 桃花源记》之后的一首 五言诗,诗与记珠联璧合,又相互独立,并无重复之感。此诗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诗人以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突破了个人狭小的生活天地,从现实社会的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苦难出发,结合传说中的情形,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

桃花源诗

yíng氏乱天纪 ,贤者避其世。

秦王暴政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

黄绮 [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

往迹浸复湮yān ,来径遂芜废。

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

相命肆农耕 ,日入从所憩[qì] 

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

桑竹垂馀荫,菽shū随时艺

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

荒路ài交通 ,鸡犬互鸣吠。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

豆犹古法 ,衣裳cháng无新制

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没有新款式。

童孺纵行歌 ,班白欢游诣

儿童欢跳纵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荣识节和 ,木衰知风厉。

草木花开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虽无纪历志 ,四时自成岁

虽无年历记时日,四季推移自成岁。

 然有余乐 ,于何劳智慧

欢快安逸乐无穷,哪还需要动知慧?

奇踪隐五百 ,一朝敞神界

奇踪隐蔽五百岁,一朝开放神奇界

[chún]薄既异源 ,旋复还幽蔽

浮薄淳朴不同源,转眼深藏无处觅。

借问游方士 ,焉测尘嚣 [xiāo]

请问世间凡夫子,可知尘外此奇迹?

愿言蹑niè清风 ,高举寻吾契

我愿踏乘轻云去,高飞寻找我知己。 [2

3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陶渊明晚年,约为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的作品。元熙二年(420年)六月, 刘裕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事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2]

4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

诗分三段。开头六句为第一段,叙述、说明桃花源中人的来历,跟《桃花源记》中所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意思大体相同。但诗中具体列出黄(夏黄公)、绮(绮里季)避秦时乱到高山的实例,来暗示桃花源中人与这些古代贤者志趣一致,或者说,正是那些贤者带他们到桃花源的。

中间十八句为第二段,介绍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先写桃花源里人参加劳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相命肆农耕,是说相互招呼,努力耕作。秋熟靡王税是说到了秋收时,劳动果实归劳动者所有,用不着向官府缴纳赋税,说明没有封建剥削和压迫。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和《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照应,两句意思大体一致。接着写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仍然保持着古代的礼仪,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样。孩子们纵情地歌唱,老人们自由自在地游乐。最后写那里的一切都是顺应自然,怡然自得。随着季节的自然变化调节生活和劳作,所以连历法也用不着,更不用竭尽思劳神了。

最后八句为第三段,诗人发表议论和感慨。奇踪隐五百,是说从秦到晋,桃花源中人隐居了五百年(概数,实际是约六百年)。一朝敞神界是说桃花源被渔人发现,泄露了这个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旋复还幽蔽,是说桃花源刚敞开又立即与外界隔绝,也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遂迷,不复得路。既然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已处处志之,那么怎么会再也找不着呢?其实这个问题在《桃花源诗》里已经作了回答,那就是淳薄既异源,意思是说,世俗生活的浅薄与桃花源中民风的淳朴,是格格不入,绝然不同的。如果真在那么一个桃花源,而它又果真给 刘子骥他们找到了,那么,它就不能独立存在。东晋末期,战乱频繁,徭役繁重,人民逃亡。诗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写得那么安宁、和谐,这正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否定。千余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对桃花源的有无进行过探讨。有人说,避乱逃难时,确实有许多人跑到深山野林,穷乡僻壤去过理想的生活。但显然不能据此而把这个理想与桃花源等同起来,因为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游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尘嚣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这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意思是希望能驾起轻风,腾飞而起,去追求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们(其中包括诗的开头所说的古代贤者和桃花源中人)。

 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无弦琴是弹奏不出声音的,拨弄它是为了寄其意,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虽然超尘脱俗,无法实现,却也正是为了寄其意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来看,《桃花源诗》在有些方面确比《桃花源记》写得更为具体、详细。《桃花源记》局限于写渔人的所见所闻,渔人在桃花源逗留时间不长,见闻有限。而《桃花源诗》显得更为灵活自由,也便于诗人直接抒写自己的情怀,因此读《桃花源记》不可不读《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都是描写同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但并不让人觉得重复。《记》是散文,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描写具体,富于小说色彩;《诗》的语言比较质朴,记述桃源社会的情形更加详细。《记》是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处处写渔人所见,作者的心情、态度隐藏在文本之后,而《诗》则由诗人直接叙述桃源的历史状态,并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愿望,二者相互映照,充分地显示桃花源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义。

有人认为《桃花源诗》赞美古法,不要智慧是一种消极、倒退的表现。这其实是没有真正领会诗人写作的本意。所谓古法,虽是一种寄托,表示向往古代社会的淳朴,而并非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所谓于何劳智慧实际是对世俗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示憎恶与否定。正如前人所指出的,陶渊明是一个有志天下”“欲为为而不能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报负而无法实现,这才是他的思想本质。 [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58c6c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6.html

《桃花源诗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