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

发布时间:2019-11-01 22:09: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三首

《出塞》教案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想象解题,营造意境。

1、简介边塞诗,引出课题《出塞》

2、齐读课题,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边塞)

3、看到这样的诗题“塞”,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描述、

(学生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

4、引出《出塞》诗句,齐读。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纠正读音:教 应读jiāo

2、古人吟诵讲平仄规律,我们也试着把一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拉长,读的平缓;三声、四声当仄声,读的短一些。学生试读。

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前面每两个字停顿以下。

4、师范读。 师做手势,学生读。学生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三、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1、再把诗读两遍,试着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学生自学,默读,思考诗的大意。)

2、展开想象,读出情感。

四、作业:诵读

第二课时

一、赏析

1.第一句:浮现 (在荒凉的边关,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

2.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

3.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 “互文见义”。

4.引读: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只是这延续了千百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

5.第二句,

“人”指的是谁?(征人)

他们在那里?他们在干什么?

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想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征途遥远、历尽苦难。感悟诗歌的情感。)

6.引读: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这一句的?(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7.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一句,把这种情感带到字里行间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8.第三、四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 “龙城飞将”是谁?(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历史资料)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良将的渴求,和对朝廷的不满。

(2) 介绍阴山: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古以来以来是中原地区抵挡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阴山这边,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怎能任由侵略者的践踏?

(3)作者为什么对朝廷不满,为什么这么渴望能征善战的将军?

体会作者满腔的爱国之请,把对诗歌的理解推向高潮。)

二、拓展读诗,读懂诗人。

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学生齐诵全诗。

三:延展性探究

回到现实,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仍有邪恶的组织给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生活的安宁造成威胁,我们不得不警钟长鸣。

四、背默过关

凉州词

【教学目标】1、结合诗后注解,自学古诗,了解大意。2、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联想,读懂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拓展延伸,了解更多的边塞诗,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2、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忆部分同学们,你学过边塞诗吗?哪位同学能不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2.媒体展示诗句,画面。教师适当做讲解。3、简介边塞诗、作者、背景,导入新课。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入侵,边塞战争一直没有间断。盛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边塞战争频繁。许多诗人投笔从戎,奔赴沙场,用他们的笔触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名篇。这些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塞征战生活为题材的诗统称为边塞诗。王翰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为人豪放不羁,喜欢喝酒,特别是每次喝酒之后就喜欢用激情的笔触来抒发心中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凉州词》。

二、初读诗歌1、多媒体出示:配乐朗读,教师板书课题。2、同学们觉得读的好不好?你是不是也可以试一试?(点学生读完,提醒:要想把诗读的更好,还要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情感。)3、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读后两遍的时候思考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

三、品读诗歌1)分析前两句1、出示问题:从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明确: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人)展示相关画面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画面)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这些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高兴、热烈(板书:热烈)指名读、齐读。(2)分析后两句1、这样热烈的气氛,大家喝着喝着,怎样了?引出:醉(板书:醉)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后两句诗,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分析沙场什么是沙场?在你的想象中,战场是什么样的?明确:战鼓隆隆、呐喊声、战马嘶鸣,尸横遍野这样的战场是怎样的战场?明确:残酷、惨烈也许这次酒宴之后,将士们又要奔赴残酷、惨烈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死亡(正如诗的最后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说的那样)3、我们来想象一下,他们马上就要冲锋陷阵了,也许许多人就会壮烈牺牲,而他们现在仍然在高兴的喝酒,这说明了什么?体现了将士们怎样的胸怀?引出: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是啊,这一醉,他们什么都看开了;这一醉,是将士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准备冲锋陷阵的前奏;这一醉,体现了将士们豁达的心胸,豪迈的气概。(板书:感情----豪迈)4、齐读后两句,读出豪迈之情。(3)练读1、指名读全诗,学生自评互评。(如不能读出效果,跟读)2、分层次读(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全班齐读后两句)

夏日绝句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7bd8d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9f.html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