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二月仿真备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7-09 10:53: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重庆市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二月仿真备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脱落酸(ABA)与赤霉素(GA)对种子的休眠、萌发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环境因素会使种子内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含量发生改变,当种子内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率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种子会由休眠状态进入到萌发状态,反之,种子则处于休眠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脱落酸和赤霉素对种子休眠的调控具有拮抗作用

B.种子内脱落酸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受环境因素的诱导

C.赤霉素通过调控种子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D.萌发的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增强,对赤霉素的敏感性降低

2下列有关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血糖调节模型实验中涉及的模型种类有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浸泡法处理插条生根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及空气湿度大和遮阴环境

3下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与酵母菌的遗传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同的是(

A.磷脂 B.糖原 C.胰蛋白酶 D.丙酮酸

4中国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小麦原产西亚,后来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的基因库之间有区别

B.拓荒种麦,实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

C.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相比,不存在空间结构

D.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

5下图是水稻花粉母细胞进行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AD是减数分裂I,图EF为减数分裂II

B.有丝分裂会发生图B和图D所示的基因重组

C.有丝分裂会发生图EF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D.水稻花粉母细胞通过如图分裂方式形成配子

6如图为某森林在遭受大火烧毁前和烧毁后群落演替恢复过程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0~t1阶段,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

Bt1~t2阶段,群落中的营养结构较容易发生改变

Ct1~t4阶段,群落发生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顶极群落

Dt3~t4阶段,总初级生产量与植物呼吸消耗量相等

7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若过程 F1 自交 3 代,产生的 F4 中的纯合抗病植株占 7/16

B.过程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而成的幼苗能够稳定遗传

C.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病基因作探针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D.利用的方法培育黑农 5 大豆和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为基因突变

8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甲病为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如果Ⅱ-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图中Ⅲ-2Ⅲ-3结婚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患病的概率是5/8

CⅡ-5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乙病的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则检测的是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基因

9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获得完整的番茄植株,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

B.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C.此过程中若发生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

D.根尖细胞最终发育为无叶绿体的植株

10雄果蝇的三对基因BbVvrr分别位于IIIIIV号染色体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基因型的精子

B.减数分裂时这6个基因各自分离,独立进入6个不同的精子中

C.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这三对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方式有4

D.这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11如图是某田鼠种群t年与t+1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外界环境条件基本不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2年结束时该种群的数量最大

B.在t2~t3时间段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

C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二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大,得到的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小

12研究表明渐冻症是因为突变基因使神经元合成了毒蛋白,从而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移植给渐冻症实验鼠,能延长其寿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对渐冻症进行诊断

B.可通过替换控制合成毒蛋白基因来进行基因治疗

CiPS细胞分化过程涉及到有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全能性高,都属于多能干细胞

13有关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这两个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的基因可通过转录、翻译决定多种性状

B.转录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

C.翻译时,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配对形成氢键需要酶的催化

D.遗传信息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的传递过程中有损失

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5油菜素甾醇(BR)是一种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和细胞分裂的植物激素,下图为BR合成的调控机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油菜素甾醇和生长素协同促进植物茎秆伸长

BBR浓度升高时,会使BZR1的降解速度加快

C.胞内BR的合成速度受胞外BR的反馈调节

DBR调控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植物矮化

16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研究人员在有水蚤的人工水域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与本实验相关的分析的是

A.本实验主要研究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胁时的取食行为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

C.翠鸟在水蚤密度小的水域攻击三刺鱼的次数更多

D.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

17我国科学家合成了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合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DNA,加入了人工接头,总体长度比天然染色体缩减8%,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提供研究与治疗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B.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C.若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不一定会变短

D.酿酒酵母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18下列有关教材中应用的素材事实和结论不匹配的是

A.变形虫切割实验中无核部分不能摄取食物,说明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

B.人的细胞和小鼠的细胞融合,一段时间后红色、绿色荧光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地雀的形成,说明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以形成新物种

D.食虫鸟数量增多抑制害虫数量增多,说明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19.(6分)下图甲表示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部分情况,图乙表示兔的能量来源与去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图甲中的草指某一种草,假定该生态系统只有图示这一简单的食物链

A.图甲中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能量②/能量×100%

B.能量W1=A1+B1+C1+D1

C.兔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均以热能散失

D.由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兔的遗体和粪便

20.(6分)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为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搭配植物可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以加快物质循环

D.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低于农田

21.(6分)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向酵母菌培养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有无酒精产生

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DNA并不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在于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22.(8分)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

B.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C.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的摇床上培养

D.观察菌落时,应将培养皿盖拿掉以利于看清菌落的形态特征

23.(8分)如图表示母亲年龄与生育后代先天愚型病发病风险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45岁女性所生子女数目少的可能原因之一是体内雌激素含量低

B.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中,先天愚型病在成年阶段发病率很低

C.图中先天愚型病的诊断只能通过羊膜腔穿刺

D.图中两条曲线的结果告诉我们应提倡适龄生育

24.(10分)某些效应T细胞在癌组织环境中会合成两种细胞膜蛋白(CTLA-4PD-1),这两种膜蛋白对效应T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科学家,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以上两种膜蛋白的特殊抗体,并成功将其用于癌症的治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会成为抗原,被效应T细胞攻击

B.提高CTLA-4PD-1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增强

C.通过使用两种膜蛋白的特殊抗体可直接杀灭癌细胞

D.癌细胞一定是诱导效应T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合成了CTLA-4PD-1

25.(10分)下列各曲线图表示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酵母菌产生酒精速率(V)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6.(1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既可以在叶绿体内发生,也可以在线粒体内发生

B.氢键既可以在线粒体内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断裂

C.高能磷酸键既可以在类囊体上形成,也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

D.磷酸二酯键既可以存在于 DNA 分子中,也可以存在于 RNA 分子中

27.(12分)科研人员研究核质互作的实验过程中,发现T-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可被显性核恢复基因Rf2R基因)恢复育性,T-URF13基因(T基因)表示雄性不育基因,其作用机理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线粒体的内外均有核糖体分布

B.细胞中R基因和T基因均成对存在

CR基因通常不会通过父本传递给下一代

D.核(质)基因型为RrT)的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雄性不育的概率是1/2

28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类囊体薄膜上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用于光合作用

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C.线粒体内[H]O2结合的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

D.核糖体能够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分泌蛋白

29金鱼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观赏鱼类之一,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据研究,金鱼中紫色鱼雌雄交配,后代均为紫色个体。纯种灰色鱼与紫色鱼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均为灰色。用F1灰色鱼与紫色鱼杂交,正反交后代灰色鱼与紫色鱼的数量比都约为151。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金鱼的灰色性状对紫色性状为显性

B.灰色和紫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C.控制灰色和紫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F1自由交配,理论上F2中紫色个体可占1/256

30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35S32P标记同一个噬菌体,通过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的差异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噬菌体DNAn个碱基,转录得到的mRNA碱基数一定为n/2

C.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中存在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D.一个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繁殖多代最终获得均被15N标记的噬菌体

31瑞典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内有一种促进脂肪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可通过采集静脉血检测其含量。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RAP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B.在低温下更容易保持TRAP的活性

C.在核糖体上合成的TRAP即具有生物活性

D.理论上可通过抑制TRAP的功能来治疗肥胖症

32法囊藻(一种海水绿藻)细胞液成分与海水很不相同,二者离子浓度比较如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矿质离子

B.细胞内 K+ Cl-含量较高,而 Ca2+ Mg2+含量较低表明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Na+K+Cl-进入细胞及 Ca2+Mg2+排出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D.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是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的根本原因

33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有些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也有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的是

A.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

B.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C.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34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35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不同的细胞共同完成的,同一细胞中的不同结构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和纺锤体会周期性地出现和消失

B.叶绿体膜和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酶系统

C.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上分布着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必需的酶和ATP

D.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区室,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

36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于PKU某因突变导致患者尿液中含有大量苯丙酮酸。基因定点整合可替换特定某因用于该病治疗,即将正常PKU基因定点整合到PKU基因突变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替换突变基因。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中neoR为新霉素抗性基因,HB1HB2为小鼠胚胎干细胞染色体DNA上突变的PKU基因两侧的一段DNA序列。

1)构建重组载体时,需要根据_____________序列分别合成HB1'HB2',在二者之间除了插入正常的PKU基因和neoR基因以外,还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此过程常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neoR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可用________技术将重组载体导入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相应区域互换,完成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改造。胚胎干细胞的特点有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现用完成基因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写出鉴定思路、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为了探究两个水稻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品种叶片的表观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中,提取该物质常用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

2)水稻叶肉细胞中,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是碳反应中将CO2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碳反应中形成的第一个糖是________________

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CO2的供应,水稻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4)在25℃-40℃范围内,P1表观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________________

5)比较15℃P1总光合作用强度和P2总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相等、不相等、无法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8 t-PA 蛋白能高效溶解血纤维蛋白凝聚的血栓。用传统基因工程生产的t-PA给心梗患者大剂量注射却会诱发颅内出血,原因在于其与血纤维蛋白结合的特异性低,但若将其第84位的半胱氨酸换成丝氨酸,就能显著降低出血副作用。据此,科学家对人t-PA 基因进行序列改造,再采取传统的基因工程方法表达该突变基因,制造出了高性能的t-PA 突变蛋白。

1)人 t-PA 基因第84位半胱氨酸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CA。丝氨酸的密码子为UCU,突变基因中对应该氨基酸密码子的碱基序列应设计为______

2)上述获得突变目的基因的基本途径是 ___

3)如图所示 t-PA 突变基因、质粒,用__________限制酶切开该质粒较好。

4)将相应的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中,含 t-PA 突变基因的细胞应具有的性状是______

5)上述生物工程技术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首先通过________,再进行______,以满足医疗需求的。

39下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该湖泊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_____________,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2)该人工湿地呈现斑块状镶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

3)如图对湖水的净化过程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按照_____________进行。

4)人工湿地能进化水质,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但要控制污染湖水的流入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实验一: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下图中I所示。

实验二: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量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II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I0-10min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乙植物_____________甲植物(填大于、等于、小于或不能判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I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II,若光照强度为Xlx(A,每日光照12h,一昼夜后乙植物的干重将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脱落酸(ABA)与赤霉素(GA)对种子的休眠、萌发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当种子内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率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种子会由休眠状态进入到萌发状态,反之,种子则处于休眠状态。

【详解】

A、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赤霉素抑制种子休眠,二者在对种子休眠的调控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种子内脱落酸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受环境因素的诱导,B正确;

C、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等会引起植物激素合成和降解的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赤霉素正是通过调控种子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而促进种子的萌发,C正确;

D当种子内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率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种子会由休眠状态转变为萌发状态,反之,种子则处于休眠状态,这说明萌发的种子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增强,对脱落酸的敏感性降低,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脱落酸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和体眠的调控作用,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结合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分析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率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B

【解析】

【分析】

1、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原理: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3、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二是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

4、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处理的方法有:

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详解】

A、建立血糖调节模型实验,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在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A正确;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实验前后形成自身对照,不需要设空白对照,B错误;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

D、浸泡法处理插条生根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及空气湿度大和遮阴环境,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教材实验,需要考生识记实验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在B选项中需要分析自变量是时间,所以不需要设置对照。

3A

【解析】

【分析】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组成元素为CHONP。酶的本质为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含有P

【详解】

A、磷脂的组成元素为CHONP,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为DNA,组成元素为CHONPA正确;

B、糖原的组成元素是CHO,与酵母菌的遗传物质的元素组成不同,B错误;

C、胰蛋白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与酵母菌的遗传物质的元素组成不同,C错误;

D、丙酮酸的组成元素是CHO,与酵母菌的遗传物质的元素组成不同,D错误。

故选A

4A

【解析】

【分析】

1、群落演替是指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的现象。群落演替的类型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发生在火山灰、冰川泥和裸露的沙丘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详解】

A、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存在地理隔离,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不同自然条件的选择作用,导致它们的基因库之间存在区别,A正确;

B、在人们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错误;

C、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一样,都存在空间结构,C错误;

D、外来物种引进后若能大量繁殖,才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D错误。

故选A

5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A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时期,C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D细胞为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F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AD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图EF为减数第二分裂图像,A正确;

B、图B和图D为减数分裂,不是有丝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会导致基因重组,B错误;

C、图EF过程为着丝点分裂过程,有丝分裂后期也会发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加倍现象,C正确;

D、水稻花粉母细胞通过如图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配子,D正确。

故选B

6D

【解析】

【分析】

群落演替是指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直到达到顶极群落才会终止。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也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复杂也稳定,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达到的这个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

【详解】

At0~t1阶段为遭受大火烧毁前的状态,此时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A正确;

Bt1~t2阶段指烧毁后的初始状态,此时群落中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稳定性差,故较容易发生改变,B正确;

Ct1~t4阶段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逐渐演替形成森林顶极群落,C正确;

Dt3~t4阶段达到稳定阶段即顶级群落,此时总初级生产量与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量相等,D错误。

故选D

7B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为杂交育种,为单倍体育种,为基因工程育种,为人工诱变育种。

【详解】

A、若过程F1Rr)自交3代产生的F4中杂合子的抗病植株Rr占(1/231/8,则RR=rr=11/8/2=7/16,即纯合抗病植株RR7/16A正确;

B、过程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而成的幼苗为单倍体植株,不能稳定遗传,B错误;

C、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还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即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病基因 (目的基因) 作探针与基因组DNA杂交,C正确;

D、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培养青霉素高产菌株采用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以育种流程图为载体,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重点考查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和典例。

8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1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2),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已知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6都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不患甲病的女儿(3),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所以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5个体由于父亲患甲病(aa),本人不换甲病,所以甲病基因型是Aa,本人患乙病,但生下了不换乙病的孩子,所以其基因型是(Bb),所以本人基因型是AaBb

【详解】

A、根据分析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

B、如果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患有乙病,但孩子有不患乙病,所以基因型为AABb,又5个体基因型为AaBb,则三代3号是1/2Aabb1/2AAbb,与2号患有甲病基因型是aa,父亲不换乙病(bb),本人患乙病,所以其基因型Bb2号基因型是aaBb因此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2×1/2=1/4,患乙病概率为1/2,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2+1/4-1/2×1/4=5/8,由于同卵双胞胎基因型相同,可当一个胎儿看待,故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得病的概率是5/8B正确;

C5个体基因型为AaBb,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乙病的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

D、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因血小板中无细胞核,则检测的是血液中白细胞中的基因,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作为一个选择题,只需看D答案,明确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所以不能作为基因检测的样本,但如果要计算B选项,需要考生分析出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在分析基因型计算概率,难度极大。

9D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愈伤组织 胚状体或丛芽幼苗植株。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常见的包括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二者的配比不同,作用的效果不同,当二者比例相等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于1时,有利于生根,反之有利于芽的形成。

【详解】

A、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经过脱分化、再分化过程才形成胚状体,从而形成植株,A正确;

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组织培养过程起到了调节作用,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如果有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C正确;

D、根尖细胞含有植株的整套遗传信息,分化出根、茎、叶,基因选择性表达可以出现含有叶绿体的植株,D错误。

故选D

10A

【解析】

【分析】

该雄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精子,其中两个精子的基因型相同,另两个精子也相同,但两组精子共同组成为雄果蝇的基因型;减数分裂过程中三对基因分别分离,但彼此自由组合进入到配子中;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且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组合方式一共有23=8种;三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

【详解】

A、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基因型的精子,A正确;

B、减数分裂时这三对基因各自分离,独立进入不同的精子中,B错误;

C、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这三对染色体彼此分离和自由组合产生的组合一共有8种,C错误;

D、这三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控制性状与性别无关,D错误。

故选A

11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种群t年与t+1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等于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该比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反之,则种群数量增加。由图可知,t2年之前,种群数量一直增加,t2年后,种群数量开始减少。

【详解】

AB、因为该坐标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t年与t+1年种群数量的比值,所以当该比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该比值等于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不变,当该比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所以在t2年结束时该种群的数量最大,此后种群数量逐渐减少,A正确;B错误;

C、在t1时刻该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所以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数量时,第一次被捕捉的动物被标记释放后,第二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大,即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根据计算公式为: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的个体数量×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数量)/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可知得到的调查值要比实际数值偏大,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知识,看准纵坐标的含义是准确解题的关键。

12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杂交的基础是,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DNA分子,可以通过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等,形成稳定的双链区。在进行DNA分子杂交前,先要将两种生物的DNA分子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再通过加热或提高pH的方法,将双链DNA分子分离成为单链,这个过程称为变性。然后,将两种生物的DNA单链放在一起杂交,其中一种生物的DNA单链事先用同位素进行标记。如果两种生物DNA分子之间存在互补的部分,就能形成双链区。由于同位素被检出的灵敏度高,即使两种生物DNA分子之间形成百万分之一的双链区,也能够被检出。

【详解】

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对渐冻症进行诊断,A正确;

B、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可通过替换控制合成毒蛋白基因来进行基因治疗,B正确;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动物体细胞没有全能性,或者说由于目前的技术限制,全能性很难体现,D错误。

故选D

13C

【解析】

【分析】

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

【详解】

A、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有的基因可通过转录、翻译决定多种性状,A正确;

B、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当核糖核苷酸与DNA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氢键结合,B正确;

C、翻译时,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配对形成氢键不需要酶的催化,C错误;

D、由于基因中存在非编码区,因此遗传信息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的传递过程中有损失,D正确。

故选C

14D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A错误;

B、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表现型,间接选择基因型,B错误;

C、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

D、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故选D

15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BR促进细胞伸长、分裂和植物发育,类似于植物激素的生长素。当BR浓度高时,会诱导BR11被激活,从而抑制BIN2的活性,BZR1降解降低,使BZR1促进BR调控基因的表达,最后抑制BR合成,使BR在植物体内相对稳定,据此并结合题干问题作答。

【详解】

A、由题干可知,油菜素甾醇类似于生长素,都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A正确;

B、由图分析可知,BR浓度升高时,会诱导BR11被激活,从而抑制BIN2的活性,会使BZR1的降解速度减慢,B错误;

C、胞内BR的合成速度受胞外BR的反馈调节,使BR在植物体内相对稳定,C正确;

DBR调控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BR合成减少,从而导致植物矮化,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种群特征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关解题信息,此题难度适中。

16C

【解析】

【详解】

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据图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因变量是三刺鱼对水蚤的进攻次数,由此可推断本实验研究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胁时的取食行为,故AB项正确;翠鸟是三刺鱼的天敌,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由实验结果可知,当没有翠鸟时,饥饿的三刺鱼喜欢取食高密度的水蚤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即此时饥饿的三刺鱼对高密度区的水蚤的攻击次数更多。当有翠鸟时,饥饿的三刺鱼会转移到水蚤低密度区去捕食,即此时三刺鱼对低密度区的水蚤的攻击次数更多。由此可推知,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故C项错误,D项正确。

17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而DNA上的片段不都是基因,基因只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所以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不一定改变了基因结构,故不一定属于基因突变。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

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合成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分别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因此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A正确;

B、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如果发生的位置在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区域,即非基因片段区域,则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则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由于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中存在非编码序列以及内含子,若基因缺失的单个碱基对是在内含子或非编码区位置,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不一定会变短,C正确;

D、酿酒酵母为真核生物,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以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真核生物染色体这一生物科学热点为背景,考查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82ddc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c.html

《重庆市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二月仿真备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