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毕业创作心得感想

发布时间:2021-01-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工笔人物画毕业创作心得感想

现代工笔人物画,由于题材内容、风格流派及创作观念多样并存,使得它们构成现代工笔人物画艺术的新气象。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工笔人物画毕业创作感想工笔人物画毕业创作感想,一起来看看吧!

工笔人物画毕业创作感想篇一:中国工笔人物画
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一门画体特征独特而又古老的绘画艺术。从古至今,工笔画不但可以作为诠释个人情怀而创作的册页,手卷,卷轴等,而且还可以作为社会公益服务的大型壁画,如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等,同时它也适合人物众多的大型主题画创作。
构图是绘画的组织方式,是表达绘画内容与审美意象的重要因素。构图的基本含义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安排和处理对象的位置和关系,通过空间组织和平面分割等方式使画面协调完整。中西方绘画由于文化背景、审美观和科学观的不同,在构图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
我们曾去过甘南,徽县写生,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感受,藏民的豪爽与热情,或是山民的纯朴与友善,云彩在天空中装饰着苍穹,星星明洁快活。华丽而虚幻。进入藏区,那一个藏民老妪,全身漆黑一片,已分不出衣服与皮肤的颜色,弓着腰,把那发亮的茶水壶,牢牢地握在手中,小心翼翼地穿过窄小的房间内拥挤的人们,当那一杯杯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摆放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好像是另一种迷离,但是他给我带来的第一个深刻的感觉便是岁月无痕,生命是多么的无偿。而,烦恼,此刻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无阻挂齿。
1 10


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过去的早已无法寻回,某个地方的细节,早已在时间里零散的改变,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记忆被陈列起来,虚无、模糊。在时间的缝隙里,有时候会在某个陌生或熟悉的地方,会感觉一阵似曾相识地熟悉,一种味道,一种声音。偶尔也会在雨过天晴的清晨吃早餐时,听见一声车鸣,想起那个无忧无虑的,有些留恋的阿万仓街道...... 记忆一直继续着,断断续续,看不到真实,只剩下回忆,就像梦一......
在陈子的画面中总有一些关于记忆的错觉夹杂在画面中,她对意象的追求,有种优美浪漫的不确定的情绪。《花季》则以大众的色彩和审美角度来抒发对生命过程中孤寂、无奈的感悲和伤怀,而《花语》则是生命和自身内部的表达,是自我守护,自我珍爱,是对孤独和无奈的一种安顿和舒缓,平静的面对稍纵即逝的美丽,从容地看花开花落的无奈,自我欣赏地品味生命的孤苦、美丽的挣扎。
开心微笑的同时,总有淡淡的犹豫感伤掠过心头,也许有时候思绪得跟着现实走,那些关于矛盾的话题,夹杂在情绪和感觉当中。于是总有忧伤和无奈淡淡的流过心头。例如《风逝》画面处理上色彩单纯,使渲染层次丰厚,有种虚实朦胧的效果,追求一种既现实又恍惚的隔世美感。"岁月如歌,曾经拥有的美好,如风一样的飘逝,留给人们依稀的记忆,宛如一层薄纱,愈感到无比的魅力。"
而当我们回到属于我们的那个小角落的时候,空气里满是拥挤的匆忙,快乐的或是不快乐的,隐约的,从陌生人的身上,散发出来的说不清楚的陌生,那种即近切远的感觉,有种蓦然的失落感,如隔了一层玻璃。一切 2 10


去的太快再也追不上会议的速度,时间已快的无从保留,快的无从掌握,所以在某一个角落不同的心事,或大或小,不经意间走进了我的画里。 她们或悠闲或惆怅。有人以同样的心情,向着心事靠近或分离,渐渐地开始了她们各自的故事。
在我的画中因为人物衣服的质感不同,所以线的粗细也是有变化,脸和手的线比较细,衣服的线比较粗。勾线条要有表现性,比如,比较饱满圆润,衣服的线比较流畅,头发的线细密而整齐,通过线的粗细,方圆,浓淡才能把客观事物的质感和量感表现出来。外轮廓的线要较实,使之整体感强,内轮廓的线要虚和松动一些。线要方圆结合,遇到形体转折的地方要方一些,类似铁线描的效果。用笔要有一定的干湿变化。湿的线较实,适合画重要的结构,干的线较虚,适合画人物的头发。
通过对于绘画理论的学习和大量的工笔人物画作品的赏析,使我对于如何看待画面中的虚实和如何处理虚实方面有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并把它们应用于自己的毕业创作中。在创作过程中,我精心在造型和色彩方面思考如何将画面中的虚实处理好,如何避免画面中呆板和缺少生气。
当今工笔人物画已不再为传统的方法、样式所拘泥和束缚,它的题材也不再是神话人物或历史故事,它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平面的装饰,又有来自西方的写实;有现代样式的形式构成,也有稚拙朴实的民间画风。虽然现代工笔人物画家们用现代语言把他们对古典的理解进行了现代改造和重新诠释后,还缺乏改造的圆满和诠释的精确性,但我们看到,画家们在经历了主题与形式、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各种对经与磨合之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切合点,是工笔人物画成为当今最有潜力、最有现代感 3 10


的画种。
工笔人物画毕业创作感想篇二:处理好工笔人物画关键问题 一、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
在中国绘画史上,工笔人物画是最古老的一门画种,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同时,也充分的反映了各种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其它画种所不可替代的独特艺术魅力。工笔人物画家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生动、进行直接的描绘。从而抒发对细节的关注与优雅情感,从中表现出的色彩和精神内涵,经个人情感充分、细腻的表达出来,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的价值。 二、创作者与画中人物的情感关系:
在工笔人物画的创作过程中,画中人物和创作者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选取不同的人物会给作画者带来不同的情绪,从而产生不同效果的作品。工笔人物画需要作画者深思熟虑以后,再开始起稿、打形、钩线、上色等。有时候,一副工笔人物画作品需要画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好的作品往往都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当然,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描绘,更加能够使作画者的内心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正如人们常说的达到"人画合一"的境界。 三、独特的构思:
参照自己之前的绘画作品,在构图上我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为了充分描绘人物的表情特征,我认为可以采取每个人头像部分的方法,使得我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加突出与鲜明。不同人物或站或坐或躺,都应有意强化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绘画效果,使得画面空间感和层次感更加鲜明突出。 作画是一个创新和探索未知的过程,考虑太过周全反而会限制自己的灵 4 10


感。在色彩的处理上,借鉴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作为绘画理论依据,在追求自然本身色彩的同时加以创新,充分利用色彩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此外,在形式处理上,应采用多种形式来安排人物关系。如连环画、设计等形式元素的加入。在这种特殊的构思下,创作出来的画才会具有自己的特点。
四、艺术方法的处理:
在多次创作的草稿和一次次修改的过程中,我头脑中会慢慢形成画面的整体框架,如人物在图中位置的安排,衣服色彩怎样搭配?人物头发和衣服怎么区分?如何处理好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虚实、对比、层次、变化?在寻求画面最佳效果的过程中,我也在一步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整体布局:
构图受"立意"的统领,要充分达到"",就必须创造出"有意味的"构图形式。在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法则的借鉴下,画面可以以横幅长卷、竖幅长卷、扇面、小品等形式展开。画中人物的大小对比需强烈,透视效果需明显,这样可增加视觉的冲击力。有时,衣纹的装饰与装饰品,在画面中还可增加全图的生机与活力。布局时,有意将第一个人物或某一个人物放大或缩小,也是为了增加人物之间的对比和空间感。不同人物的面部表情特征,又使画面在静中有动,动中又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2、笔法:
古人常说"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主要是指线条排列紧密的部位显得灰暗,而线条疏朗的部位却显现出明亮的效果,由此可使物象产生出凹凸 5 10


关系,形成立体的效果。在画人物头发时,充分利用疏和密的对比手段,使画面产生出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正如元代刘贯道的"用笔如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不滞"。在画人物面部时,在线的轻重安排方面,还要重视整体的布局,要从全局出发来安排线的疏密。好的画面合起来看,用线融于自然规律,拆开来看,笔笔都是书法。如元代刘贯道"用笔如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不滞"
工笔人物画,除了线条就是色彩。画面通过渲染、罩色、烘托、背衬、铺刷和勾填,层层递加,层次井然。着色时,先染墨色再染颜色,先渲染再罩色。罩色后感到渲染不足,仍可以继续渲染,渲染的程度要根据罩色的轻重来确定。在着色上达到了细而不腻、工而不滞的艺术效果,画面上衣纹和饰品的表现也很逼真。在渲染人物面部所要追求的立体效果时,不像西洋画那样起落明显,而是采用平光法,达到一种弱对比的立体塑造,使得面部更加柔和。在画多组人物时,人物的面部刻画也是近实远虚的。 3、色彩:
把握好墨色与色彩问题,是处理好工笔人物画关键问题。工笔人物画很重视墨色的运用。在设色时总是墨彩并施、相互辉映,大小、深浅不同的墨块和墨线可以使画面达到谐调和统一。所以,在设色时要充分利用墨色的作用。在画面人物阴影、头发墨色上足的条件下,再去罩色,可以使画面更具分量感。在一组人物画中,人物头发墨色轻重要有所不同,这样对比更加明显。加上背景的特色处理,更加别有韵味。
中国画的用色具有独特的特点。中国传统用色方法与西方绘画用色方法不同,一般是平面涂绘后的色块组合,不强调受光后的色彩变化,也不强 6 10


调环境色的反射影响,多是着重于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这也正是体现了谢"六法"中的随类赋彩的精神。然而在今天,中国工笔画的表现范围在不断地拓宽,逐渐融入了西方绘画中的环境色、光源色等因素。画面人物衣服的色彩加入了背景的颜色,与背景交相辉映,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处理上,有意区分色彩,可以使得画面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这一直是我所追求的色彩表现。
中西方绘画的融合,使得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新不断向多方位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很多艺术家从各个方面积极地,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对待传统方面,我们要深入研究传统,才能正确认识我们的优势。在对待西方艺术方面,我们应该不拘一格,博取众长,为我所用,这样才能真正把我们的传统艺术推向更高的高度。工笔人物画侧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骨法用笔之外,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几个部分融合起来,共同体现了我所倾注的思想情感。
工笔人物画毕业创作感想篇三:工笔人物画的历史
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是成熟较早的一个学科,经历了千余年的风雨沉浮。特别是上个世纪改革开放至今,工笔人物画已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枝鲜艳的花朵,并逐渐受到重视。工笔画不是因工而工,而是""传情达意、舒展怀抱、抒写心性,以精微细致的描绘传达出无限的遐想。
唐、五代时期工笔人物画发展到鼎盛时期,万法精备、绚烂辉煌,涌现出一批人物画大家,创立演化出各种线描样式,极大地丰富了工笔人物画的创作。这时期的人物画主要描绘帝王、宫中仕女、士夫、侍者等题材, 7 10


充分展现出大唐的超凡气度。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到人物造型的准确,法度森严的描法和绚丽的色彩,完备了工笔人物画的优良传统。五代人物画则在""中求"",做出了新的开拓与尝试。精备完善的方法拓展传达"象外之意"的表现空间,作者的情思、意趣的表述则少了滞碍,多了自由。阎立本在《历代帝王图》中,力图通过对每个帝王的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如《步辇图》中的李世民正襟威坐,能体会出他威严平和的神情和泱泱大国的气派及对惶恐惊战的吐蕃使者的鄙视。这正是唐代窦蒙《画拾遗录》中评阎立本所说的"直自师心,意存功外"的较好注脚;张萱笔下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与马的舒缓从容,轻盈闲适的体态,信马游缰、漫无目的的在春日阳光映照下的那种慵懒,正应游春主题,反映出宫中贵夫人的无所事事,雍容自得,踏青游春的仪态;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同样展现了宫廷嫔妃的骄奢生活,画面气息幽寂悲凉,几个嫔妃款步于偌大的后花园,几声犬吠鹤鸣更衬托出幽静寂寥和无可奈何的漫漫长日;孙位的《事逸图》为"竹林七贤"的残卷,画中不仅体现出山涛"雅量恢达,度量宏远"的气度,王戎的"不修威仪,善发谈端"的性格,刘伶双手持杯,展现出他对"杯中之物"恋恋不舍的仪度,阮籍的"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的品性,其中更是作者本人在经历了动荡的时局后逃入蜀地,不问时政,寄情山林的心理写照。作者将自己的情思融入画面,预同魏晋名士一样"性情疏野,襟艳超然"的境界。
明代陈洪绶为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融"院体画""文人画"于一身的集大成者,既沿袭了"文人画"的平淡天真、尚意传神、 8 10


抒写性情的审美思想,又继承了"院体画"森严的法度和一丝不苟的绘画精神,实现了他"以唐之韵,连宋之板;宋之理,行元之格"的绘画主张。他崇古尚古,但不拘于古,师古不拘于一代,宗古不限于一 派,集唐宋元于一身。其作品高古文雅,古而有新 意,后世多以"高古奇骇""古雅"之。陈洪绥又是"寓意于物""超然物外"而抒写性灵的高人。由于他屡试不第,心中理想破灭,纵情酒色,寄情山林,向往古代先贤田园式的生活。由此,他以画托喻内心深处的苦闷与向往,以《钟馗》来铲除人世间的不平,以陶渊明来鄙视官场的黑暗,以文人雅士来营造他的心中情境。寓意于物,由物生情,情、意、物交相辉映而形成画面意境。
"遇于目,感于心,传之手而为象"乃为画,这是绘画创作的过程。通过手使用毛笔描绘成图画,那么""的作用就不能小视,不然"感于心"也就失去了意义。苏东坡先生跋《龙眠山庄图》有云,"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而不形于手",又肯定了""的作用。""可理解为用笔手段或笔墨方式,手段与方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画面意趣。没有精湛的技艺,"形于心"也无法表达出来。谢赫在"六法论"中总结为"骨法用笔"。这是中国画千古不变的硬道理,乃中国画的命脉。所谓"",相对于肉来说是隐于内而支撑着人体结构的主干,藏于内而非显于外。故用笔要内敛含蓄.不露锋芒。"无往不收、无垂不缩"也是要内敛含蓄,""""是把""收回笔线内,不然泄了气,""也就随之而去了,力凝聚于内才会有"",才会有勃勃生机。
工笔人物画自古就恪守"骨法用笔"的法则,造就了诸多巨擘名手,演化出诸多线条形态供人欣赏品味。圆劲内敛的线条不仅具有约形束神之功 9 10


用,详备物象形质之特性,更有独立于象外的自身的审美价值和意趣。线乃心性之产物,心性决定笔性,笔性幻化出笔之意趣,用笔无意趣则线条索然无味,用笔寡味则反映着作者胸中之气味寡矣。"味寡""无意趣",美则无从产生,"故学之者必先意而后笔,意为笔之体,笔为意之用。务要笔意相倚而不疑。"(清髙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髙问用意法赋于形象化的"十八描"及具审美要求的"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是古人把只能意会的审美趋向通俗化,便于人理解体会其中的寓意与情致,体会古人寓意于"春蚕吐丝""行云流水"的美感。
当今中国社会处在高度对外开放的信息社会,世界范围内的交融、借鉴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绘画艺术也不例外。随着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发展,新的绘画理念、新的材料的使用冲击着中国画艺术。但作为国粹的工笔画,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性,一定要抓住其本真意蕴,即精神""。如果脱离了本身的目的性,再精细华丽的外表也只是无生命的空壳。


10 1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8b4de249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3.html

《工笔人物画毕业创作心得感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