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背影”体味父爱情深--《背影》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7-09 08:40: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背影”体味父爱情深--《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作者朱自清。

《背景》一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体贴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是该篇课文的情感主旨。

本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老师带领学生了解了《背影》的写作背景,梳理了字词以及文章的线索,划分了课文的层次,并且重点分析了作者“流泪”的场景。特别是朱自清写作该文的背景,对理解写作思路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变化有重要的意义。第二课时从文章内容出发,分析文中运用细节描写和背景烘托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味文章包含的父子之爱、情感纠结和人生感悟等多重主题。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上学期的普通班学生,对该类回忆性散文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在上一节课他们已经找到了文章的线索,划分了课文的层次,并且重点分析了作者“流泪”的场景。由于对父亲攀爬月台这一场景的现实背景和人物情感分析较为抽象,老师准备首先为学生解释“现实背景”这一名词,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采用讨论法、归纳法、举例法等引导学生归纳背景。

1、重点:感受和体会文章的复杂情感,包括父亲对儿子的深爱及儿子对父亲的复杂情感,特别是经历了从不满到忏悔的变化过程。

2、难点:探究感情的变化原因,从中发掘出父子之爱、情感纠结及人生感悟等多重主题。

1、回顾文章内容与结构。 

2、反复研读父亲爬月台这一文段,分析文中细节描写和背景烘托,这两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味文章包含的父子之爱、情感纠结和人生感悟等多重主题。

教学策略设计

1、 PPT课件、导学案及学案等

2、 父亲背影插画

3、 父亲攀爬月台插画

学生先以“先学而后教”,利用导学案的形式,老师主要采用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进行教学;

一、结构流程:

首先以问题“用一个词形容父亲”展开导入,转而引导学生回答“朱自清对父亲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背影”,接着进行课前回顾,特别是作者四次流泪出现在文中的位置与父亲攀爬月台场景相结合,引导分析作者为何流泪的现实背景和情感背景,体会浓浓的父爱。进而从父亲写的信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其中让人疑惑、矛盾的地方,从中分析作者对待父亲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最后,模仿父亲攀爬月台的情节中的细节描写,当堂写一个“父亲为我做过最感动的事儿”片段。

二、过程步骤

1、情景导入(1-3min

2、新课讲解(5-8min

1)探索攀爬月台情节的现实背景和情感背景

2)体味作者情感变化

3、课堂活动(8-10min

4、课堂小结(1-2min

5、当堂检测 2-3min

6、作业布置(1-2min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用一个词形容“父亲”,你会用什么? 

【设计意图】

从“外形”、“性格”等方面进行概括父亲形象的一般特点,初步感知父亲的一般形象。 

【复习回顾】

1.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2. 《背影》在内容上是一篇怎样的散文?

3. 文章采用什么样的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

4. 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设计意图】

与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衔接自如

【环节一:一看背影,聚焦场景】

1. 课文几次提到背影?(四次)

2. 着墨最多的次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第六自然段) 

3. 请大家齐声朗读本段。

PPT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设计意图】体味作者父亲的动作行为特点。

4. “蹒跚地走”、“慢慢探”、“攀”“缩”“微倾”等动词,表现了父亲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作者父亲在动作行为上特点,为后文总结父亲的老态做铺垫。

5. 请一位同学模仿文中的父亲,表演父亲攀爬月台的情境,并请注意文中的动词。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表演的父亲笨拙、滑稽,因此可能很容易引起学生哄笑。教师应积极观察学生反应,抓住与作者反应的矛盾,及时点评。 

6. 然而,作者看这一场景的反应却是?(PPT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看到爬月台的场景时学生的反应和作者的反应不同的原因,为探究月台送别这一情景的现实背景和情感背景做铺垫。

【环节二:二读背影,探求背景】

7. 在本文中,“人物”指的是谁? (朱自清)

8. “事件”呢? (看父攀爬月台落泪) 

【现实背景】

9. 首先,看“现实”背景。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并概括当年故事发生有哪些现实背景?请先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并从中找出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家中环境状况。

1:“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结论:家庭祸不单行。 

2:“变卖典质……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结论:家中光景惨淡。 结论:家境惨淡。 

10. 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父亲,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阅读课文第4-6自然段,并从中找出相关信息。 比如大家刚刚分析的第6段,父亲在行动上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父亲年迈时在行动上、语言上、决断力上的特点。

1(承接上文)“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结论:父亲攀爬月台,表现出行动笨拙狼狈。 

2:“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结论:父亲踌躇再踌躇,表明他的决断力下降。 

3:“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结论:父亲嘱咐再嘱咐,表明他的语言很啰嗦。 

【情感背景】 

11.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一方法,一起来探究父子间的情感状况。

示例: 

首先,锁定细节: 父亲决定抽空送我上车;我“再三劝他不必去”。 

其次,比较情感: 父亲牵挂我;我嫌恶父亲。(PPT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探究,把握文章细节,引导学生比较父子之间的情感,特别是作者感情的变化发现父子心灵深处存在深深的情感隔膜。 

 

细节:父亲不放心,怕查房不妥帖,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觉得“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再三劝他不必去”。 情感:父亲关心我;我厌烦父亲。 

细节:父亲“忙着照看行李……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情感:父亲照顾我;我不屑父亲。 

细节:父亲“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情感:父亲体贴我;我嘲笑父亲。 …… 

12. 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诵读这段文字: 

PPT“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设计意图】总结作者感情的变化,并自然过渡到写信这一细节。

【环节三:三悟背影,体味情景】

13. 这份感动,在朱自清心里一存就是8年。8年间,他从未对父亲表达过这份感动,直到一个契机的出现。这个契机是什么? 父亲的信

PPT“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14.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封信的内容,说说你有何疑惑或者觉得矛盾的地方 (“身体平安”、“膀子疼痛”与“大去之期”两两相互矛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身体平安”、“膀子疼痛”与“大去之期”两两相互矛盾,感觉父亲欲言又止。 

15. 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父亲写信的意图。

PPT因祖母逝世,回扬州奔丧。父亲时任徐州榷运局长。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此事被当年从宝应带回淮阴的淮阴籍潘姓姨太得知,她赶到徐州大闹一场,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为打发徐州的姨太太,父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五百元。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变故而辞世。(姜建、吴为公《朱自清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3 页。)

16. 看完材料,同学们觉得父亲写这封信的意图何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作者父亲想和儿子达成和解。

17. 父亲是第一次想用书信的方式,达成父子的和解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到---父亲当年为我送行时曾对“我”说“到那边来信。” 

18. 父亲说“到那边来信”,朱自清到北平后给父亲写信的吗? (没有)

19. 为什么不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出学生不给父亲写信的原因---不愿

20. 8年前的朱自清,不愿接受父亲的爱。此刻,他看着手中父亲的这封求和信,思绪飘到了8年前的那个月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点滴关怀,我却对父亲冷漠嫌恶、拒之门外。此刻朱自清的情感发生变化了吗?是怎样的变化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作者的情感变化歉疚、愧疚、后悔、惭愧、愧悔、忏悔等。 

21. 于是,怀着这份忏悔与愧疚,朱自清终于提起笔来,给父亲写下迟到了8年的回信。这封“信”,正是《背影》。 

文章开篇第一句是: 

PPT“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22. 请同学们将这句话转换一个说法,用你自己的话你会怎么说?(多用“没有”替代“不”) 

23. 文章为什么用“不”,而不是“没有”?“不”字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没有”在情感上的区别:“不”的内涵是因心中有愧,而不敢见父亲。 

24. 行文到最后,作者写下: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PPT 作者开始担心,甚至恐惧。他在恐惧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感情的变化---恐惧再也不能见到父亲。 

25. 再次深情诵读这段话。 

 PPT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环节四:学生自我检测环节】

作为孩子的朱自清,写下了不朽名篇《背影》。

我想你们也同样作为儿女,有没有过你与父亲之间的 感动瞬间呢?请写一则父亲为你做过的最感动的事。

要求:

突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

【设计意图】通过短时训练,学会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

【环节五:作业】

作业:《课测》第14课《背景》

周记一篇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课程思路设计条理清晰,环节较为完整,讲解细致,语言洪亮,讲练结合。

2.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父对父亲的印象导入,符合学生认知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3.用表演还原父亲攀爬月台的情景,既生动有趣,又承上启下,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流泪的深层原因。

4.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积极投入思考。

【问题与建议】

1.用视频加插图的方式代替学生表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

2.教师的引导语不够通俗化,没有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老师的问题,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学情分析不够。

3.课堂流程的设计合理,但前后衔接和过渡不够。

4.课堂老师较为紧张,有些拘谨,要放得开,注意语言组织与表达和表情有点呆板。

5.时间把控不够,有学习就要有操练。

6.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加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bef31a03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5.html

《读“背影”体味父爱情深--《背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