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现状与分析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3-08-28 11:06: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经济预测与决策分析小组调查报告

——中国人口现状与分析

小组成员简介:

组长:

组员:

玉溪师院理学院

09数学 班

调查活动基本情况

一. 小组成员简介:

组长:

组员: 2009011235

二. 调查研究课题——《中国人口现状与分析》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了解中国人口现状,加强周边同学的危机感,从小处改善中国人口现状。

四. 调查时间:1110~125

五. 调查方式:资料收集,访谈

六. 小组进度及分工

中国人口现状与分析

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1997年到2004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我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可以说抑制人口增长的问题,已经成了我们国家问题的重中之重。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很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人口性别比,人口老龄化等。我们小组在收集到大量资料后首先讨论了几个重要因素: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主要负责人:

(一)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随着科学文学水平的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下降,现代社会里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其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人们接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平均婚龄也会相应推延;二是科学文化水平愈发达,人们的生理知识、育儿知识、保健知识就愈丰富,促成婴儿死亡率降低;三是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愈高,就愈加注意自身及其后代各项素质的提高,少生优育,把有限的收入用于将子女培养成具有更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现代人。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一般情况下,当人口数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会刺激;当人口数量超越了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消费总数后,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受到遏制。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往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经济因素对人口机械增长也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三)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首先,它使得因各种疾病致死的死亡率下降,从而降低人口死亡率,延长人口平均寿命;其次,它对控制生育和实行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一般情况下,当人口数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会刺激;当人口数量超越了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消费总数后,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受到遏制。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往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经济因素对人口机械增长也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五)出生率与死亡率

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自然死亡率直接反应了这个国家的人口增减状况。

(六)人口老龄化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在不断影响死亡率,更是要求我们控制出生率。到本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将形成老年人口高峰,那时候,老年人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生活无法自理的空巢老人将会成倍增加,他们在生活中的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将更加突出,社会总体负担加重,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口安度晚年是一个大问题。

在讨论了上述的因素后,小组成员又针对文化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人口年龄组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一) 人口年龄组成因素

主要负责人:

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我国进行了几次人口普查,过这些调查的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组成在不断地变化,经统计得出以下人口年龄组成的数据见下表: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人口在不不断的增加,人口年龄组成也在不断的改变,下面是每一次普查的人口年龄组成直方图: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1949年到60年代中期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基本上是年轻化,即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6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渐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70年代初以来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这种转变。到199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完全成为成年型。随着出生率的下降,社会经济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已逐步向老年型转变。

现今中国人口已增长到了15亿。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也悄然走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文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水平不断增强,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由新中国成立时的40岁,现已超过70岁。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统计,中国在2005年时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且60岁以上人口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增加。到21世纪中期,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不少于8000万人。显然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阶段。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升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2、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增加了社会层面的生活照料难度。3、人们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存在误区,老龄事业发展滞后于人 口老龄化速度。

4人口老龄化导致老龄人口医疗费用大幅上升。

5、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压力与日俱增。

人口老龄化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性潮流。它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提出了挑战。对此应当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引发的诸方面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这一挑战。

社区老龄事业应从满足或基本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推行积极老龄化战略,以减轻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激发人口老龄化的正面效应,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提高全民素质,关爱老年健康生活,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1、各界重视、组织健全,共同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2、动员社会的力量,建立一支热心社区工作的志愿者队伍。

3、积极扶持一批中介组织,为老年人搭建和谐的平台。

4、社区居委会应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二)文化因素

主要负责人:

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我国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经过这次调查的分析中国人口文化素质在不断地提高,经统计得出以下人口文化程度的数据见下表:

人口文化数据统计表

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下表是中国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直方图:

人口文化程度统计直方图

一个社会的发展,根本上有赖于人口素质提高。过去出国,看到国外车多人少,国内人多车少;现在出国,感到最深的是,国内城市硬件建设不比国外差,但人的素质、文明程度、法律观念、生存环境等软件差距很大。当前,我国多的是人口,少的是人才,如何把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一大战略问题。

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受教育程度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从2000年到2010的十年间,大学生的受教育人数由45710000人上升到119636790人,上升了5.2个百分点;高中生的受教育程度上升了2.83个百分点;初中的受教育程度上升了4.73个百分点。文盲和半文盲率由6.57%下降到3.99%,下降了2.58个百分点。  

从今后来看,主要是不断提高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贡献率,这就要求在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速发展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本科、专科教育,使未来时期新生的教育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程度至少在9年以上,相当多数人口在12年以上,相当部分人口在15年以上,随着较低文化程度人口不断退出劳动年龄,可以使占70%左右总人口的1564岁人口平均文化程度有明显提高。如果再考虑到1564岁人口在完成各类正规教育后,有条件、有意愿、有能力接受各类非正规教育,各种培训等方面人力资本投资,实际平均受文化教育年限和质量还会更高,从而极大提高中国劳动力的素质,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本条件(注:教育发展和交通运输设施发展,这本身就成为人口流动过程的强有力的推进因素,它们会扩大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数量(A.P.瑟尔沃,200160)。)。这表明中国有可能造就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胡鞍钢,2002)。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好以下长期性政策。

第一,打破长期以来非义务教育阶段国有单位的行政垄断(供给管制、价格管制)积极促进竞争机制,激励家庭、受教育者、企业、各类社会组织投资人力资本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私人与社会的教育培训投资来源与比例。中国的基本国情是,用世界上比例极低的公共教育支出,承办世界人口规模最大、门类齐全的教育,除了义务教育阶段之外,对非义务教育阶段政府不必包打天下包治天下,需要引进新思路、采取新机制,大幅度提高私人与社会投资比例。

目前,教育消费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反映了在日益灵活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也是居民家庭、个人未来获取较高私人回报率的重要人力资本投资。因此,只要打破非教育义务阶段的各类垄断格局,鼓励各类教育机构竞争,就会吸引大量私人投资和社会投资。便能使得各类民办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了发展的空间。

第二,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前提下,调整投入结构,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国家需进一步减少对高等教育占总经费补贴比例和调整补贴结构,补贴对象应区别对待,对那些具有竞争性、私人收益率高的方面少补贴,尽可能利用市场机制;对那些具有非竞争性、社会收益高、外部性强的方面予以补贴。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在遵循导向性、激励性、公平性的原则基础上,设置集体奖和个人奖。通过奖励机制,积极引进和吸纳高层次、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从而建设一支数量充裕、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人才队伍。

第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面向就业市场、依托企业,社会化、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大力开展农民学历教育和培训,改善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结构和专业技术结构,加快农村中、高层次实用型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技能+基础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并且与房山农广校、房山电专开展合作,开设了物流、会计、养殖等农民中专学历教育专业,坚持每周上课。中专班的开展强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农民学历水平。

第五,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人们对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动一大批人更好的学习。

(三)出生率与死亡率

主要负责人: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出生与死亡的变化很大,这就需要对我们国家人口出生与死亡进行统计,根据人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好的做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因此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的真实与否,是历届普查的重点与难点,更是衡量普查取得成功的关键性指标。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的出生,死亡,迁入,迁出,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得不真实,准确,可靠的人口出生,死亡,迁入与迁出。必将影响整个普查的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普查工作的成败。

根据最近4次普查得到的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制作频率分布直方图: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80年代初,中国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使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走上富裕。90年代,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控制人口增长的双重任务。

(一)规划目标

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总的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要求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9%。中国政府控制人口增长的目标是,1991年到2000年平均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以内,到2000年全国大陆总人口力争控制在13亿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以下。总和生育率要从1990年的2.3降到2.0以下。基本上完成人口再生产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化类型的转变。

(二)规划措施

为实现中国2000年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在继续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继续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完善与推行有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各级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继续执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健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增加计划生育事业的经费投入

总之在计划生育与经济发展之间要寻求平衡,不可以一味搞计划生育而忽略经济的发展,也不可以一味搞发展而 任由人口增长,导致人口,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我们小组在最初确立课题时,有过好几个方案,但是最终认为中国人口问题是很普遍并且具有很大意义的课题。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刚开始,我们小组希望能够从政府部门得到最准确的人口数据及人口现状因素,但是很可惜由于政府部门的资料需要保密没能得到,最终我们只能从网上寻找资料。在找到资料后大概分析后,小组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由杨秋月来分析我们组所选因素的原因,唐志强带领我们分析出生率死亡率因素,段甜带领我们分析文化因素,施光龙带领我们分析人口组成因素,张中中总结我们组的报告及最后汇编成报告形式。

人口数据比较容易的就能够找到,难点在于人口的现状问题,全国的人民的生活质量,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长情况,老龄化对人口带来的巨大影响等,这些因素对中国的人口数量,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来说明中国的人口现状。网络上的资料看似都可用但是又都不太贴合我们的课题需要,小组每位成员都觉得十分懊恼。但是通过不断的讨论查阅,最终我们完成了任务。每个不同的模块虽然负责人不同,但是都是小组共同努力的结果。

其实自从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经过30年的奋斗,已经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1970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5.890年代以来,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比30年前一对夫妇平均少生了4个孩子。30多年来,我国共少出生4亿多人,使世界人口达到60亿推迟了4年。现阶段,我国人口已成功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这不能不说中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做出了成绩。 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即使是低出生率,人口的增长也是很大的。就目前而言,人口不可能负增长,但是资源的短缺问题刻不容缓,这也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加强资源环境的合理应用。例如:一些地方圈地搞开发,从局部看,减少一片耕地,似乎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但从全局看,如果每个地方都如此蚕食耕地,13亿人吃饭就成了天大问题。又如,我国许多餐馆流行一次性木筷,从一个人来说,多用几双筷子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但从13亿人每顿饭都使用一次性筷子,加起来就要毁掉一大片森林。这说明,在一个人口大国,再小的浪费,乘以13亿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再雄厚的家底,除以13亿都显得微不足道,而从积极的角度看,再小的节约和善举,乘以13亿都是我们国家一个惊人的财富。

通过研究这个课题,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较深刻的意识到了我国人口现状及其带来的极大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人口问题,经济问题等,特别是资源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大家都在表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仅凭我们的力量能做的很少,效果也不能立竿见影,但是环境方面我们能做的却很多。全组成员都非常希望看到我们课题的同学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尽量的保护我们的环境,真正的做到时时环保,为国家的资源环境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edf326e87101f69e3195cc.html

《中国人口现状与分析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