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徐文长传》赏析-中国古典名家散文鉴赏

发布时间:2020-06-03 13:14: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笔底明珠无处卖只把风骨换傲然

---------《徐文长传》之浅见

1、原文呈现

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得醒。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一时名公巨匠,浸知向慕云。

第一、二两端讲述了作者袁宏道对“田水月”其人文采仰慕已久,机缘巧合之下在友人家中发现了徐文长的作品,终于得窥其貌,并与石篑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在此之后,由于袁宏道为徐渭不遗余力的推广与宣传,几乎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徐渭及其作品终于又重新焕发光芒。】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知县以他后至,至期方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第三、四、五两端讲述了徐渭为胡宗宪麾下幕僚的事情,以其特立独行的言行举止表现他非凡的性格、气度与人格以及在军事谋略上的天赋。】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出于越。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第六、七描述了徐渭的才华横溢以及蕴藏于他诗书文画之中的超凡脱俗的傲气和怀才不遇的悲凉之情。作者为此大发哀叹。】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余不能书,而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第八段表现徐渭书法成就之高,尤其是他的“书神”超逸有致。】

卒以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槌其囊,或以利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第九段通过徐渭的杀妻入狱与自残自杀表现出徐渭因深入骨髓的疾世愤俗而癫狂疯绝。】

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第十、十一段分析徐渭的人生遭遇,认为他还是一定程度上遇见了“伯乐”得以彰显其人生价值,最后用一个“奇”字概括了徐渭和他的一生。】

2、文本翻译

我年轻时经过家乡的店铺,看见有北杂剧《四声猿》。意趣和气概豪放旷达,与近年来书生所编写的传奇大不相同,署名为“天池生”,怀疑它是元代人的作品。后来到越地去,看见人家单张的书幅上有署款“田水月”的,笔法刚劲有力,一种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透露于字画中,仿佛可见。心中十分惊讶,却不知道田水月是谁。

一天晚上,坐在陶编修家楼上,随意抽阅架上陈放的书,得《阙编》集一函。纸张装订都很差,刷板墨质低劣,字迹模糊不清。略凑近灯前阅读,看了没几首,不由得惊喜欢跃,连忙叫石,问他:“《阙编》是谁作的?是今人还是古人?”石说:“这是我同乡前辈徐天池先生著的书。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靖、隆庆间人,五六年前才去世。现在卷轴、题额上有署田水月的,就是他。”我方才明白前后所猜疑的都是文长一人。再加上如今正当诗歌领域荒芜浊污的时候,得到这样的奇珍秘宝,犹如在恶梦中被唤醒。我们俩跳起来,在灯影下,读了又叫,叫了又读,睡着的佣人们都被惊起。我从此以后,或者对人家口说,或者写书信,都标表文长先生。有来看望我的,就拿出文长的诗给他读。时文学界著名的人物,渐渐地知道向往仰慕他。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被录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讲定:“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话,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象旁边没有人一样。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振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而文长作为部下秀才而对他高傲自得,随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谈论和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正逢捕得一头白鹿,胡宗宪请文长代作贺表。表章上达,宗皇帝看了很高兴。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行军打仗的形势策略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行的诱降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军士绑进衙门,全部斩首,全军都害怕得大腿发抖。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徐渭在喝酒时偶尔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他击毙在杖下。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多和这相仿。

胡宗宪既然怜爱文长的才华,又哀叹他屡次考试不中,适逢乡试,凡是作考官的,都暗中嘱托说:“徐子是第一流才士,如在你的房里,希望不要遗漏。”考官都答应遵照他的话去办。有一个知县因有其它事耽搁,晚来了一些,到了考期才拜见胡宗宪。胡宗恰巧忘了嘱托他,试卷正好分发在他的房中,于是又没有被取中。

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化入了诗中。他胸中一直郁结着强烈的不平奋争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启程那样无奈。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徐文长于为文之道有真知灼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墨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文字没人推重,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另具一种妩媚的姿态跃然纸上,欧阳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可用之于形容文长的书法。文长以诗、文、书法修养的余绪,涉笔成花鸟画,也都超逸有情致。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周望声称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而今徐文长竞以合于时,不得申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徐文长先生的命途多,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但尽管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不世之豪杰,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始终不被社会承认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令人悲哀呀!

3、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公安派""公安体"。合称"公安三"

(2)创作环境

本文正值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拟古思潮。他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相与号召,以模拟因袭古人的诗文作为创作的根本原则,致使当时的诗文创作了无个性与生气,流弊日甚。袁宏道对此深为不满,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诗为文,当与时俱进,立足实际应通于人之喜怒哀乐,以见从肺腑中流溢出的真性情。因为他的文学主张,所以他看到徐渭的诗文书画充溢着作者的真情真性而深为赞赏。而他之所以为徐渭刊印文集及为其立传,也是为了宣扬“独抒性灵”的主张。

(3)徐渭简介

徐渭(15213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田丹水、田水月(作水田月[1]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

艺术成就:开中国画“泼墨大写意”之风创建“青藤画派”助胡宗宪擒徐海、汪直

4、作品赏析

(1)题解

《徐文长传》,顾名思义,是一篇“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文章以徐渭的表字为题而非其名,或许暗含作者对徐渭的亲切与敬爱。正是多亏了袁宏道不遗余力的努力,才使徐渭“生时潦倒,死时不朽”。

(2)行文特色

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色是“你中有我”,字里行间倾注了袁宏道极为深厚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身世之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文章,似乎在这里,文长即是中郎,中郎即是文长。 在行云流水的文风中,作者夹议夹叙,时流露出作者对徐渭艺术创作才能的景仰和赞赏。他评徐渭的诗是“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而介绍徐渭文章时, 则说: “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当评述徐渭书画时又说是: “超逸有致”“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等等。即使是叙述徐渭遭际或事迹,作者也每每情不自禁,平添感叹,无不显现出袁宏道对徐渭的种种相痛相惜之意。同时,亦表现了作者借徐文长抒发“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以及自身开阔的胸襟气魄。

本篇传记的又一个特色是“形散神聚”,全文虽仅近一千五百字,洋洋洒洒、浩浩荡荡,却涉猎广泛。从徐渭的言行举止、生平际遇、才华风骨、行踪嗜好、性格性情到他的诗、书、文、画的高绝独特的造诣,无所不至。作者在叙述时,运墨随心随意,于事于人,少则三言两语,多则数十字,俱不十分用功,却不会让读者产生杂乱无章之感,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凭借其不凡的才思能做到用一个“奇”字作为文章之“骨”贯穿全文,收束文章的内在思想与精神,使之文章自由奔放而又浑然一体,达到“形散神聚”的目的。

细细地分析一下文章结构,就会发现文章呈现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展现徐渭的三“奇”之处:①才能奇异;②性情奇怪;③遭遇奇特,就此三“奇”怕是所罕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他身怀经济民之术,“好奇计,谈兵多中”,助胡宗宪擒徐海、汪直立下汗马功劳;他才华横溢,诗书文画成就斐然,他的狂草气势磅礴,笔走龙蛇,直令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他的画作,开中国画“泼墨大写意”之风,创建“青藤画派”,如果说王摩之诗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可以说“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了。

他的性情孤傲痴狂,“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在胡宗宪面前“介胄之士”皆“膝语蛇行,不敢举头”唯独他“信心而行,恣臆,了无忌惮”,这是他的风骨与性情容不得他低三下四,无论何时何地。仕途失意之后,他“放浪曲糵,恣情山水”孕育于他胸中的“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直欲喷薄而出,流淌于他的妙手巧笔之下。由于命途多舛,终致他狂疾缠身,杀妻自残,遂入囹圄。

有资格恃才傲物的他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志之于有司”,最终与狗为伴,孤死一隅。他曾自嘲作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此诗可证其苦。

《徐文长传》可谓是“一奇两用,以奇立传”,一个奇人、一篇奇文。徐渭“报愤而卒”后,渐渐湮没于,幸好上天垂怜,安排了袁宏道与他命运的相遇,并为他刊布文集,著书立传,使这位尘无闻的人物终于大显于,进而扬名后代。一篇短小精悍的传记,竟然照亮了一段悲与狂交织的人生,足可见本文之奇。

(3)思想感情

当时的文坛,前后七子复古主义之风炽热,已统治明代文坛百余年,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号召已使整个文学界如一汪死水,昏昏沉沉。“公安派”的袁宏道一眼看破其中厉害,忧心忡忡的他依然扛起振兴民族文学的大旗,倡导一种“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风,坚决反对盲从古人,认为诗文应当来源于本真的心灵,他身体力行,以他的创作实践打破了复古主义对明代文坛长达百余年的统治,使“一汪死水”出现了一股股灵动的清泉,在明代文学史上立下汗马功劳。纵然如朱东润先生所言,徐渭的诗文算不上什么大家,粗率是其非常明显的缺陷,但当醉心于“性灵”之学已久的袁宏道于徐文长之文思初次相遇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气势,那种奔放于字里行间的“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 门之悲”,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可惊可之状”,强烈地感染了袁宏道,让他一下子就触摸到了一颗苦闷孤傲的心灵,对他才气性情的钦佩赞赏和对其坎坷遭遇的怜悯同情以及更重要的是两人相仿的文学风格,于是油然而生一种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感,真可谓高山伴流水,伯牙遇子期,他们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为了自由而拼搏呐喊、高歌猛进的勇者,他们用自己的灵魂构筑了一座值得后人永远观摩、学习、效法、追求的丰碑。

本文正是抒发了这样一种感情:为了心灵的自由以及自己的信念,甘愿用全部的生命与世俗抗争,哪怕终将黯然谢幕也在所不惜。我想起了裴多菲的那首诗,此情此景,甚是切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5、影视延伸

1. 江南怪杰徐文长》导演 ,编剧 ,制片人 周炳祥

2. 《徐文长外传》

原因:再现这位明代的狂生,怪杰,奇才,挖掘中华文化的历史名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狂放而悲剧的奇人,表现他的气节风骨。

3.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央视人文纪录片

该纪录片中比较了16世纪末东方中国明朝的徐渭和19世纪末西方荷兰的梵高,他们不约而同地诠释了这样一个结论:苦难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上的伟大奇迹。然而徐渭的辛酸,梵高也许并不能与之比肩,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婚姻,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牢狱,八试不中,九番自杀,十(实)堪嗟叹!造化弄人似乎苦难与伟大常常的相伴相生的孪生兄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如新中国的成立,亦是二词:苦难”“辉煌

6、后世评价

齐白石:青藤(徐渭)、雪(八大山人)、大子(石涛)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

石涛: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

吴昌硕: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黄宾虹:绍兴徐青藤,用笔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来,没有人能赶上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ed64566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f.html

《袁宏道《徐文长传》赏析-中国古典名家散文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