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 短文三篇

发布时间:2018-12-02 18:45: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短文三篇》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随笔的特点

2弄清文章结构层次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课文进行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深入地理性地去思考人生问题。让他们能从生活体验出发,对生命、思想、信条作一个自我反思、深入思考。

二、教学重点

1、领悟文章的哲理美,感悟生命、热爱生命

三、教学难点

1、重点语句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

《热爱生命》

(一)导入

(二)整体把握

1、相关知识介绍:

蒙田

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随笔

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散文与随笔的区别:随笔主,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2、课文解读

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这篇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文章标题是《热爱生命》,但是文章开头写的是对“度日”的理解,是否离题了

(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生命是由无数个日子组成的,“度日”就是生命的流逝,以“度日”的理解引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诠释,这样入题是高明之策)

1 在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提到了两种“度日”的情形。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生活的?

(坏日子总是过得特别慢,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觉得度日如年,难以忍受,比如说李清照,重阳佳节一个人过,难免“薄雾浓云愁永昼”,一整天都很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就像蒙田在这篇课文里说的一样,是在一点一点地消磨时光。但是心情好的时候,比如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是不是总觉得假期过得很快啊?作业还来不及做完就要上学了。)

2 那蒙田是怎样看待生活、生命的呢?

(蒙田觉得生命是富有乐趣的,抱有这样的观点,我想蒙田遇到好日子的时候,一定会是慢慢赏玩,遇到坏日子,他也不会觉得是在消磨时光。)

好日子总是很容易过的,那遇到坏日子,大家打算怎么办?

(调整心态,乐观对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等)

3 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热爱生命》第一段阐释了什么?是怎样阐释的? 

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

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

4 第二段就一句话,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话,大家怎么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

5 第三段是在写什么?(“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生死观。后面的内容都是在说明为什么作者能毫不惋惜地随时准备告别人生。)

6 前面是在谈生,后面是在说死。《热爱生命》第3段与第1段有什么内在联系

两段文字都紧紧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中心来谈。第1,作者从对度日的理解谈起,深入到对生命的热爱。作者在前面说到了对待生活的态度,认为生活富有乐趣,那该如何去过好每一天呢?3,作者用不过一转,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第二部分谈得更具体、更深入。告诉我们要去享受生活,发现生活的乐趣,有效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对我们更有启发教育意义。

⑦蒙田说要热爱生命,那应该怎样热爱生命呢?

(从对待生命的态度上;从实际对待每一天的作法上,要热爱每一天的生活。)

(三)探究讨论

品味下列语句,说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总结:《热爱生命》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度日一词的理解,对生命、生活、生死等问题的自我阐释,道出生命的本质,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关键词,并分析关键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围绕“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人文话题,通过品读、讨论、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认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关键词的分析、重要语句的理解、重要文段的品读,来领会文章的旨意

三、教学方法 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蒙田的《热爱生命》,聆听了蒙田给我们的教诲,要去热爱生命,珍惜时间,让生命过得饱满。这样人在时间流逝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人不仅生活在时间中,也生活在空间中,人只不过不过是宇宙万物中极其渺小的一类,但是人自有其非凡之处。今天我们就要来看一看,人类因何而不平凡。

(二)整体感知

1阅读这篇文章,大家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下你对文章标题《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理解。

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像一根苇草一样,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死命。但人因有思想而强大,)

2、品读第三段:(先分析人脆弱的特点,然后分析人能思想的特点)

①刚才我们初步分析了题目,请问,题目是从哪一段哪一句中摘选出来的?——第三段第一句——请学生读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脆弱的东西;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只不过”“最”这些修饰语突出了人的脆弱。

追问A:本段中还有哪一句写人的脆弱?请读一读:“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②那么, “但”字表明了什么?

“但”字是表转折的关联词,表示重心在后面,突出“能思想”才是重点。

③本段中哪句话体现了人“能思想的特点”?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这段的思路很清晰,第一句是主干句,点出人的两个特点,脆弱和能思想。然后,后面就围绕这两个特点展开,阐释这两个特点,典型的总分结构。

刚才,我们认识了人能思想的特点,那么“能思想”对人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在文中有一句高度凝练、高度概括的话,是一个独句段。它就是第二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3、品读第二段:

(分析了人能思想的特点后,进一步分析思想对人的重要意义)

①如何理解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能不能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分组探讨,互相交流)

人为什么因思想而伟大,一方面人在自然界面前是弱小的,另一方面人又因为思想超越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超越自然,超越宇宙。因而能驾驭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显示出人的伟大,人的伟大来源于人思想的力量。

孔子: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有一位先人我们是绝对不能遗忘,他就是孔子。孔子虽然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人,但是他的思想,却引领着我们从公元前,走到公元后,它的思想光芒照彻了整个世界,为后人景仰。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儒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霍金:特别提出的是霍金,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是“宇宙之王”。但是,他在21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肌肉萎缩症,在轮椅上坐了将近50年,后来病情发展到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只有一根手指头可以动弹,但仍然创作出了伟大的著作——《时间简史》。可以说,霍金就是轮椅上巨人,他可以通过他的《时间简史》引领着我们去穿越时空,探索世界的奥秘。虽然他只有一根手指头可以触碰到尽在咫尺的、冰冷的控制器按钮,但是他广博思想却早已延伸到遥远的宇宙天际。

4、分析第四段

①人具有能思想的特点,并且思想对于人来说非常重要,那人应该怎样做呢?

(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

②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道德”是每个人、每个生命个体必修遵循的准则和规范。人区别于宇宙万物的根本特点就是能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是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如果不努力地好好思想,就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的条件,丧失了做人的尊严,也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四)探究

1、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人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2、怎样理解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分组探讨,互相交流)

 第一层,指出了人在宇宙空间的渺小,人作为肉体的存在的脆弱,与题目《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比喻相照应。“质点”,形象地突出了人的渺小。

第二层,指出思想在空间上的无限性,这些是思想的价值所在,而人类的尊严与伟大也在于此。

总结:

本文内容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生理层面来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突出脆弱的特点。

第二层,因为有了思想,人变得高贵、伟大。

第三层,基于这两点认识的基础上,人应该努力好好思想,用思想来追求尊严,这才是最高境界。

三层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信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主要观点,筛选文章主要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课文进行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遵循一定的信条,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及怎样做事

二、教学重

从简单的语言中挖掘出复杂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前面两篇课文告诉我们怎样让自己的一生有意思,甚至超越时空,获得永恒价值。那具体到每天的生活,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整体感知

1、诵读·初步感知

请同学自由朗读,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

(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

2、那么这些在幼儿园就学过的的规则是哪些?

(一共有16条)

3、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你所需要的任何东西都在上面。”

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复杂的道理。这些信条告诉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可以适用于家庭、工作和社会。)

4、齐读16条信条,讨论:你对哪些信条感受最深?说说你的理解。

⑴有东西大家分享。

仁爱。分享就是给予,分享能给人带来快乐。能够与人分享或说共享,要有相当高的境界,中国早有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工。敝之而无憾”的志向和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

⑵公平游戏。

平等守信,“游戏”才能公平进行。否则,就会惹起事端,造成矛盾,引发战争。

⑶不打人。 文明。不粗鲁、不野蛮,不残忍。人要摆脱兽性,趋仁向善。

⑷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拾金不昧。“不当得利”。“侵占罪”

⑸收拾好你的一摊子。

尽责。(忠于职守)对己、对人、对家、对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⑹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本分,不贪婪。不偷、不摸、不占、不抢。

⑺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发自内心而态度诚恳,才能够获得人们的原谅、尊重与信任

⑻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健康自己,也健康别人。

⑼便后冲洗。养成良好的个人修养,注意公德。

⑽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都有好处。均衡。均衡营养,身体健康。

⑾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学会学习,学会思想,精神乐观,情趣高雅,养活自己,奉养亲人、贡献社会。和谐生存。

⑿每天睡个午觉 休息。劳逸结合。“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列宁

⒀“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奇异风光,看万千人生,开阔视野,豁达心胸。但要注意安全,时时处处保护好同伴。”仁者爱人。

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合作意识。

⒁“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儿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作者要阐明的是什么道理?

承认奇迹 承认事实 尊重生命 尊重规律

生命本身很神秘。有很多东西我们没有办法说清楚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可是,承认事实就是这样。那么对于这个规律,我们就要遵守,要承认它,尊重它。

⒂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我们也会。

死亡。凡是生命都是自然的奇迹。要承认、要尊重、要热爱所有的生命,更要热爱珍惜自己。

⒃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常识最重要。“看”就是观察,也是学习。多看、多学,进而深思,认清事理。

)探究

1、文中所说的“金规矩”到底指什么?

出自《圣经》。要求人们像希望别人对待自己那样去对待他人。

2、想想这样一个世界,它将许愿给我们大家——整个世界——每天下午三点钟都有小甜饼和牛奶,然后盖上我们的毯子睡一觉;或者,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这么个基本政策,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和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摊子。

想想” “” “要是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作者希望会有这样的一个世界,而事实上,理想的世界仍未出现。

3、那么,作者希望的这个世界中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仁爱人性诚信责任尊重生命

总结:这篇短文从自己年幼时学到的朴素的信条谈起,深入探讨人生哲理,阐述了生活、生命的信条,其实都在真实的生活中,它们对每一个人的人生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了这些幼儿园的规矩(“十六条”),我们就懂得了“怎样做事”、“怎样为人”、“怎样生活”的基本道理。

最后,对于这三篇文章有一个最后的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f3305cbf90f76c660371a1b.html

《高中语文必修四 短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