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建省省本级及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发布时间:2020-01-10 13:11: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年福建省省本级及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经济实力: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中间区域,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亦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福建省经济总量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18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万亿元,仍位列全国第十位,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09万元,位列全国第六位,排名相对靠前。2018年,福建省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速均有所放缓,同比分别增长12.1%、10.8%和6.6%,增速分别较上年收窄1.4个、0.7个和5.4个百分点。福建省工业基础较完善,2018年全省工业增长提速,工业企业效益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1%;其中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显著,新兴产业也呈现较快发展。同时,福建省以物流业、旅游业和金融业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二三产业并举发展态势。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经济增长平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0%。从下辖地级市的经济情况看,2018年福建省多数地市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但各地市经济发展较不均衡,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超过内陆地区。其中,泉州市依托活跃的民营经济,2018年经济总量、增速均位居全省首位,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67.98亿元,同比增长8.9%;福州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总量排名次之,为7856.81亿元;泉州市和福州市经济总量合计占到全省的45.6%。计划单列市厦门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领先,经济总量位居第三位;漳州市制造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其余地市经济体量相对有限,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主导产业有待继续发展壮大。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多数地市经济仍实现较快增长,经济总量排序大致稳定。
财政实力:福建省综合财力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2018年综合财力继续增长。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随税收规模扩大而有所提高,税收比率有所提升,收入质量尚可。2018年,福建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7.41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位居全国31个省市第12位,较上年下降1位;税收比率为74.40%,较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给率为62.23%,较上年提高2.26个百分点。同时,2018年福建省土地市场成交活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当年实现2587.10亿元,同比增长29.8%。2019年前三季度,受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以及房地产税收减收等因素影响,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承压,同比增速仅1.9%;土地市场显著降温,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5.8%。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2018年福建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存在分化,其中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优势显著,2018年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4.54亿元、680.38亿元和474.16亿元,其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较小;2018年各市收入规模均实现一定增长。随着税收收入逐步夯实,除厦门市和福州市外,其余各市税收比率均有所提高,其中泉州市税收比率以81.01%位居首位,较上年提高1.40个百分点,其余各市税收比率位于66%-80%区间。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方面,2018年,除厦门外,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有所提高,但各市自给率水平仍存在显著分化;其中厦门市自给能力表现突出,自给率为84.54%;泉州市和福州市自给率也较高,在70%以上;宁德市、三明市和南平市收支平衡则主要依赖上级补助,自给率在45%以下。2019年前三季度,受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等因素影响,福建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显著放缓。2018年,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加码等因素影响,厦门市和莆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他各市均实现一定增长。其中,福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大幅领先于其他地级市,2018年为1045.46亿元,同比增长55.10%,占到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40.4%;厦门市收入规模有所下降,但仍居第二位,实现399.13亿元;泉州市土地市场颇具热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5.60%,收入规模超过漳州市位列第三位,达到360.26亿元。2018年,福州市和漳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财力贡献度较高,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超过1.4倍。由于专项债券安排的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支出显著提高,各市基金预算自给率普遍较上年下降。
债务状况:2018年,福建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继续增长,整体债务规模位于全国中等水平。2018年末,福建省(不含厦门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5419.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5%,仍低于全省当年债务限额6056.30亿元,总体债务规模位于全国各省市降序排名第17位,较上年下降1位。2018年末福建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含厦门市)是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含厦门市)的2.41倍,该指标位列全国各省第16位。考虑到福建省经济基础良好,财政实力尚可,同时债务期限结构合理,全省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从下辖各地级市分布情况看,2018年,福建省各市政府债务规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但控制在限额以内,泉州市和福州市未使用额度较大。各市债务偿付压力继续分化,福州市和厦门市政府债务规模较大,但地方政府财力较雄厚,偿债压力相对可控;三明市、龙岩市、莆田市和南平市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政府债务压力相对较大,2018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已高于300%。福建省城投债规模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截至2019年9月末,福建省城投债存续余额为2520.64亿元,位列全国各省市第14位,较2018年末下降1位。存续城投债主要集中在省本级、漳州市和厦门市。其中,省本级和漳州市城投债偿付压力相对较大,其余各市城投债存续余额均能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覆盖。但福建省部分地市城投带息债务规模较大,其中漳州市带息债务达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倍以上,南平市和三明市城投带息债务负担也较重。

一、福建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福建省经济实力分析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中间区域,经济总量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靠前。2018年以来,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速均有所放缓。福建省工业基础完善,2018年全省工业增长提速,工业企业效益提升,其中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显著,新兴产业也呈现较快发展;同时,以物流业、旅游业和金融业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二三产业并举发展态势。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也是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福建省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山丘地带,森林覆盖率达66.8%,居全国第一;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0千米,居全国第二位。福建省下辖9个地级市和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2018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04.04亿元,仍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各省市”)中位列第10位;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经济增长平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95.01亿元,同比增长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福建省作为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健全,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海运和航空等相结合的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陆运方面,截至2018年末,福建省铁路运营里程达3509.5公里,同比增长10.1%;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0.89万公里,同比增长0.8%,公路路网密度全国排名较为靠前,基本形成了“三纵八横”长约48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形成了省会城市到各设区市“4小时交通圈”。海运方面,福建省拥有厦门、泉州和福州3个亿吨大港,2018年全省沿海港口分别完成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5.58亿吨和1647.03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7.3%和5.3%。2018年3月,中国首条跨东南亚六国“一带一路”航线在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启航;2018年12月,“丝路海运”在厦门港海天码头正式启动,首批纳入16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航空运输方面,福建省拥有福州长乐、厦门高崎和泉州晋江三大干线机场,以及武夷山、三明沙县和龙岩冠豸山三个军民合用机场,机场密度较高。2018年福建省民航货运量完成26.98万吨,增长9.5%,客运量3329.82万人,增长12.4%。

政策环境方面,福建省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国家层面对于福建省的政策定位以发展海洋经济和对外经济为主基调。目前省内已经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实验区(福州、平潭和厦门三大片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等经济功能区,同时还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重要成员。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支持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将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打造以泉州市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发挥海外华侨华人、民营经济和伊斯兰文化积淀等优势,提升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水平;以福州市、厦门市和平潭等港口城市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发挥产业基础、港口资源和开放政策综合优势,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平台;以三明市、南平市和龙岩市等地为腹地拓展重要支撑,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朱子文化、客家文化等纽带作用,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绿色发展和文化交流基地。各项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福建省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层次。

福建省人口规模处于全国各省市中游水平,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941万人,较上年末增加3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户籍人口为3861.3万人,同比增加53.7万人。2018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2018年,福建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09万元,仍位列全国各省市第6位,与经济总量相比,排名相对靠前。

从产业结构看,福建省是国内著名的制造业大省,近年来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升级,目前已形成二、三产业并举发展态势,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和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及以物流业、旅游业和金融业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协同发展。随着福建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促进新旧动能相结合,产业结构逐步向中高端迈进。2018年,福建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379.82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7232.36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6191.86亿元,同比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7年的7.6:47.8:43.6调整至2018年的6.7:48.1:45.2,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542.91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2546.93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505.17亿元,同比增长8.2%。

工业方面,福建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全省工业增长提速,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但低门槛的传统产业以及高耗能产业占比仍较高,经济发展面临持续的转型升级压力。2018年,福建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4183.20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增速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和石油化工等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分轻重工业来看,福建省以电子信息、食品制造、纺织服装和制鞋等为支柱的轻工业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轻工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包括京东方、华佳彩在内的大批产业龙头项目先后落地福建,2018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食品制造、纺织服装和制鞋业方面,当地聚集了银鹭集团、匹克集团、柒牌集团和安踏集团等知名企业,2018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和8.7%。轻工业周期性相对较弱,发达的轻工业有助于增强福建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重工业方面,机械装备工业加快智能化、高端化发展,2018年增加值同比增长7.7%;石油化工业初步建成湄洲湾、古雷、江阴“两基地一专区”,形成5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8年增加值同比增长5.6%;此外,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9.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2%,占比仍较高。2018年,福建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51297.99亿元和3537.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6.1%,受益于过剩产能化解,新增利润主要来源于非金属矿、有色金属和化学材料等行业。近年来福建省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经济和软件等新兴产业实现较快发展,2018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6.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1%;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3.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3%。其中新能源汽车方面,福建省拥有较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培育了宁德时代、金龙汽车等行业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2018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8.1%。

服务业方面,福建省以物流业、旅游业和金融业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全省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6191.86亿元,同比增长8.8%。物流业方面,福建省日益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带动物流业持续发展,2018年全省实现网上零售额835.69亿元,同比增长56.5%;快递业务量21.16亿件,同比增长27.4%;货物运输量实现13.70亿吨,同比增长3.6%;货物运输周转量7652.8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8%。旅游业方面,福建省的休闲旅游、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快速发展,2018年共接待入境游客901.24万人次,同比增长16.2%,实现旅游总收入6634.58亿元,同比增长30.5%。金融业方面,2018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金额分别为45812.94亿元和4650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和11.0%;年末境内A股上市公司有131家,比上年增加25家,总市值16538.96亿元,增长13.3%。此外,房地产市场方面,在房产调控政策加码的背景下,2018年福建省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当年全省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940.34亿元,同比增长3.0%,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房屋销售面积6213.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较上年下降13.0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32825.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与上年持平;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879.13万平方米,较上年末下降11.9%。

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看,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系列战略支持,全省经济外向程度较高。2018年以来,福建省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速有不同程度放缓。

投资方面,2018年以来,受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滑拖累,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收窄。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增速较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仍处于较高水平。分投资领域看,2018年福建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8%,受PPP项目库清理、融资渠道收紧等因素影响,增速较上年下降6.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4%,增速较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其中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增速为22.3%,上汽宁德生产基地、厦门士兰微晶圆制造等230个省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中铝铜冶炼、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总部等160个省重点项目建成或投入运行;受房企融资环境趋紧影响,房地产业投资增速较低,2018年为2.7%。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7.0%,较上年同期回落6.2个百分点,主要受到基建投资下滑拖累,同期基建投资下降8.7%。

消费方面,2018年福建省消费实现平稳增长,增速略有下滑,消费升级趋势延续。当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317.43亿元,同比增长10.8%,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速最高,为27.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金银珠宝和化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7%、19.2%和13.7%。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411.65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方面,福建省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重地,且大量闽籍海外华侨为福建带来了海外经济发展经验及资金,使福建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也造成了福建省经济发展易受到国际环境及外部经济体影响,2018年以来福建省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2018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12354.3亿元,同比增长6.6%,较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7615.6亿元,同比增长7.1%;进口额4738.7亿元,同比增长5.8%,进出口顺差2876.9亿元。在吸引外资方面,2018年福建省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419家,较上年增长18.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5.3亿元(折44.5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出口额继续增加,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持续发力,但进口额受大豆、纸浆等品种影响处于下降通道。当期福建省实现进出口总额9728.17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6145.15亿元,同比增长8.8%,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进口额3583.02亿元,同比下降1.4%。福建省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和东盟等,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短期内将对福建省对外经济造成一定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对美国进出口额同比下降13.8%。

(二)福建省财政实力分析

福建省政府综合财力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2018年综合财力继续增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随税收规模扩大而有所提高,税收比率和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有所提升;同时土地市场成交活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受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以及土地市场降温影响,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承压,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出现下滑。

福建省综合财力主要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构成,同时上级补助收入是综合财力的重要补充。2018年,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提高,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在土地市场带动下快速增长,地方综合财力进一步增强。2018年,福建省综合财力为6898.65亿元,同比增长13.3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当年综合财力的比重为43.59%,较上年下降2.56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占比为37.50%,较上年提高4.7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稳定性一般,易受到房地产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

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上游水平,并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收入质量有所提高。2018年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007.41亿元,较上年增长7.1%,规模位居全国31个省市中第12位,较上年下降1位。从构成看,税收收入仍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2018年税收收入为2237.42亿元,同比增长9.0%,税收比率为74.40%,较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降序排列中位列第15位。从税收构成来看,增值税为福建省税收收入的最主要税种,2018年为840.08亿元,同比增长11.4%,占税收收入比重为37.55%;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位列其后,2018年分别完成411.75亿元、262.37亿元、190.28亿元和178.04亿元,合计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6.59%。其中,国有土地出让交易量上升带动契税增长13.6%;但房地产交易价格显露疲软迹象,土地增值税同比下降4.3%;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同比增长7.8%和18.3%。福建省非税收入主要由专项收入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构成,2018年为769.99亿元,同比增长1.8%。从支出来看,2018年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4832.69亿元,同比增长3.2%;当年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62.23%,较上年提高2.26个百分点。从支出结构看,2018年福建省刚性支出[2]为2603.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3.87%,较上年提高3.31个百分点。

福建省产业集中于中低端制造业,同时中小民营企业占比较高,税收贡献能力相对较弱,导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形成财政收入的能力相对较差。2018年,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0%,较上年末下降0.30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中位列第26位,排名靠后。

2019年前三季度,受减税降费政策以及房地产税收减收等因素影响,福建省财政收入低速增长,当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90.90亿元,同比增长1.9%[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900.78亿元,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61.29%,略低于2018年全年水平。

福建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构成,受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市场行情影响较大。2018年,福建省土地市场成交活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当年实现2587.10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2422.62亿元,同比增长31.7%,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比重为93.64%,较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从支出来看,2018年福建省政府性基金支出2917.00亿元,同比增长46.6%,主要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对支出的覆盖率为88.69%。2019年前三季度,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以及房企融资环境趋紧的背景下,福建省土地市场迅速降温,土地出让低迷,当期全省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1636.81亿元,同比下降15.8%[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541.36亿元,下降15.9%,减收主要集中在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等地;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2423.84亿元,增长17.8%。

福建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以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沿,国家对于福建省的财政补助力度稳定且保持一定增长,构成福建省综合财力的重要补充。2018年,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为1304.15亿元,同比略增1.6%,占综合财力的比重为18.90%,其中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分别为309.14亿元、605.79亿元和389.21亿元。

二、下辖各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福建省下辖厦门市1个计划单列市,以及福州市、莆田市、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和宁德市8个地级市。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积极推进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加强省级层面统筹协调,进一步优化发展格局,福州市、厦漳泉两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加强,区域间协作协同效应显著。在巩固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三大中心城市地位的同时,加快漳州市、三明市、莆田市、南平市、龙岩市和宁德市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根据福建省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发展水平,可大致将全省划分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山区两部分。沿海地区包括直接临海的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莆田市和宁德市6市,该区域产业基础相对良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山区则包括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3市,产业基础相对较弱。福建省区域经济基本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经济格局。

从经济总量看,2018年沿海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为29249.04亿元,以全省44.56%的面积聚集了79.93%的人口并贡献了81.73%的地区生产总值;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为6539.53亿元,仅占18.27%。从财政收入看,2018年沿海和山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389.22亿元和353.43亿元,二者相差2035.78亿元,差距较上年进一步扩大。此外,沿海地区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大幅领先于山区,2018年沿海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12102.90亿元,是山区的5.57倍;同年沿海地区进出口总额是山区的20.60倍。对此,福建省多年来积极推动山海协作,确立由厦门市与龙岩市、厦门市与三明市、泉州市与南平市等进行对口协作,从经济、交通、人才等多方位进行合作,以求实现联动发展。

(一)下辖各市经济实力分析

2018年,福建省多数地市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但各地市经济发展较不均衡,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超过内陆地区。其中,泉州市依托活跃的民营经济,2018年经济总量、增速均位居全省首位;福州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总量排名次之;计划单列市厦门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领先,经济总量位居第三位;漳州市制造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其余地市经济体量相对有限,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主导产业有待继续发展壮大。

2018年,福建省下辖各地级市经济总量均保持增长,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仍不平衡,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泉州市凭借活跃的民营经济,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领先地位,并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67.98亿元,同比增长8.9%,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位居全省首位;三次产业比例为2.4 :57.7:39.9。泉州市轻工业聚集,工业基础较完善,主导产业包括纺织鞋服、建材家居、石油化工和机械装备,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2%;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合计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9.61%,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显著。泉州市拥有活跃的民营经济,2018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9.5%,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2.1%。省会福州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位,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56.81亿元,同比增长8.6%,较上年略降0.1个百分点,增速仍位于全省前列。福州市工业基础良好,主导产业包括装备制造、纺织和电子设备制造等;同时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以文化产业为优势门类,以会展、旅游及现代物流等为重点发展产业。泉州市和福州市经济总量大幅领先于其他各市,二者经济总量合计占到全省的45.6%。

厦门市旅游及科教资源丰富,机械和电子等产业基础良好,同时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791.41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7.7%。漳州市受“厦漳泉大都市区”战略带动,经济实力相对较强。漳州市以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和食品工业为主导产业,并注重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同时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47.63亿元,位居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8.7%,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省第二位。

其余5市经济体量相对有限,均未超过2500亿元。其中,龙岩市工业基础尚好,重点产业包括机械、有色金属、烟草和能源精化等,拥有中国龙工、紫金矿业和七匹狼香烟等知名企业;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3.30亿元,位列全省第五位,同比增长7.6%,增速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三明市林业和矿产资源丰富,注重发展林下经济及农业特色产业,以冶金、林业、机械和纺织为四大传统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较弱;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3.72亿元,同比增长7.5%,较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莆田市产业结构较为分散,随着工业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形成了以制鞋、林产加工、食品、电子信息和医药等为代表的十大产业;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242.41亿元,同比增长8.3%。宁德市依托宁德时代等企业抓住科创红利,2018年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和铜冶炼等三大主导产业运行良好,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2.80亿元,同比增长8.1%,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南平市是福建省的重点粮区,同时林业资源丰富,以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竹加工、轻型纺织等为重点产业;受限于第一产业占比较高,2018年经济总量、增速均位于全省末位,当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2.51亿元,同比增长6.6%,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持平。

从人均经济指标看,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3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领先,2018年分别为11.80万元、10.20万元和9.76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09万元)。此外,山区的三明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虽然偏低,但人口基数较小,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14万元,略微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5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宁德市和南平市第一产业占比较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继上年仍居末两位,分别为6.69万元和6.68万元,但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6万元)。

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看,2018年,投资在拉动福建省经济增长方面仍占有主导地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次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弱。2018年多数地级市投资和消费增速呈不同程度放缓,但除宁德市外各地级市投资均实现了两位数的较高速增长;受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各市进出口总额及增速差异较大。

具体来看,投资方面,2018年福建省各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一定增长,但受过剩产能去化、新增投资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多数地级市增速均有所收窄。2018年,泉州市、龙岩市和莆田市分别以14.2%、12.7%和12.6%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前三位;福州市、三明市、漳州市、厦门市和南平市位于10.1%-11.7%区间,增速相近;宁德市以9.6%增速仍居各市末位。其中泉州市和宁德市受到基建投资企稳回升拉动,2018年投资增速分别较上年提升4.2个和4.5个百分点,其余地市投资增速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收窄。

房地产投资方面,2018年福建省各地级市表现有所分化。其中福州市和厦门市两大核心城市在多重调控政策影响下,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2018年分别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1439.68亿元和884.58亿元,仍位居全省前两位,同比增速分别为-15.0%和0.5%,分别较上年回落15.9个和14.4个百分点。沿海强三四线城市漳州市和泉州市承接了福厦市场的外溢效应,同期分别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700.66亿元和504.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和41.3%。莆田市楼市库存相对较高,受房企资金趋紧、开发意愿不强等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至358.22亿元。其余4市房地产开发规模较小,位于121-253亿元区间,受益于城市扩容、产业逐步升级等带来的红利,房地产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均较上年有所扩大。

消费方面,2018年福建省各地级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保持增长,但受车市降温等因素影响,多数地区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从消费规模看,2018年福州市、泉州市、厦门市和漳州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全省前四位,分别为4666.46亿元、3407.89亿元、1542.42亿元和1111.60亿元;其余5市消费规模均未超过千亿,其中三明市消费规模以588.50亿元居全省末位。从消费增速看,2018年,漳州市、泉州市和龙岩市位居前三,同比分别增长13.1%、12.3%和11.6%,也是增速较上年提高的三座地市;其余各市消费增速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收窄,其中南平市、宁德市和厦门市分别以9.7 %、8.1%和6.6%的增速居末三位,且是增速降幅最大的3个地级市,分别较上年下降7.8个、2.2个和6.1个百分点;福州市、三明市和莆田市消费增速处于9.8%-11.3%区间。

进出口方面,2018年,福建省各地级市进出口总额均实现增长,但由于贸易品种、主要贸易伙伴等差异,各市增速表现有所分化。从规模上看,厦门市对外贸易起步较早,进出口总额稳居全省第一,2018年为6005.31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8.6%,规模远超第二名的福州市(2425.70亿元)和第三名的泉州市(1853.70亿元);其他各区进出口总额仍不足700亿元,其中南平市以112.82亿元仍居末位。从进出口增速看,泉州市以18.2%的增速位居首位,增幅较上年扩大16.2个百分点,是增速提高幅度最大的地市;宁德市、南平市和三明市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增幅较上年有所收窄;龙岩市、漳州市、福州市和厦门市增速较低,在3.3%-9.5%区间;莆田市以0.9%的增速居末位,增幅较上年收窄22.0个百分点,是增速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市。

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多数地市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经济总量排序大致稳定。泉州市、福州市、厦门市和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仍位居前四,分别为6226.13亿元、5354.70亿元、3592.71亿元和2667.47亿元;莆田市地区生产总值以1744.85亿元超越三明市和龙岩市,规模排名较2018年上升2位至全省第五;其余各市均小于1700亿元,其中南平市以1260.22亿元位居末位。增速方面,宁德市以10.0%的经济增速跃居全省首位,不锈钢和锂电池制造等主导产业拉动作用显著;福州市、厦门市、三明市和泉州市增速也较高,在8.0%-8.6%区间;南平市经济增速最小,为6.8%,但仍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其余地市增速位于7.2%-7.6%区间。

(二)下辖各市财政实力分析

1.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分析

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2018年福建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存在分化,其中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优势显著,其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较小;2018年各市收入规模均实现一定增长。随着税收收入逐步夯实,除厦门市和福州市外,其余各市税收比率均有所提高。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方面,2018年,除厦门外,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有所提高,但各市自给率水平仍存在显著分化;其中厦门市自给能力表现突出,泉州市和福州市自给率也较高,宁德市、三明市和南平市收支平衡则主要依赖上级补助。2019年前三季度,受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等因素影响,福建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显著放缓。

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福建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差异较显著,增速也有所分化。2018年,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继上年仍居全省前三位,分别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4.54亿元、680.38亿元和474.16亿元,并显著优于其他各市;漳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18.75亿元,位居第四;其余5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小,龙岩市、莆田市、宁德市和三明市位于107-152亿元区间,南平市以94.52亿元居于全省末位,收入规模排序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看,2018年福建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泉州市、龙岩市、三明市和南平市增速高于上年,其余地级市均低于上年。具体来看,2018年宁德市以9.1%的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增幅较上年小幅收窄0.2个百分点;龙岩市和南平市增速次之,分别为9.0%和8.5%,增速分别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莆田市以3.4%的增速居末位,增幅较上年收窄14.4个百分点,增速波动较大;其余各地级市增速均处于6.8%-8.3%区间。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看,2018年福建省各市财政收入进一步夯实,多数地市税收比率有所提高。其中泉州市收入质量较好,税收比率为81.01%,较上年提高1.40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各市首位;厦门市、宁德市、漳州市和福州市收入质量尚可,税收比率位于74%-80%区间;龙岩市、莆田市、三明市和南平市税收比率低于73%,收入质量欠佳,其中南平市税收比率以66.66%居全省末位。从变动趋势看,除厦门市和福州市外,其他地市税收比率均较上年有所提高,其中宁德市、龙岩市和莆田市提高幅度较大,在5个百分点以上。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覆盖程度看,2018年,除厦门外,福建省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有所提高,但各市自给率水平仍存在显著分化。厦门市财政自给能力较好,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达84.54%,仍居各市首位,但较上年下降了2.89个百分点;泉州市和福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次之,分别为74.98%和73.57%,分别较上年提升了5.63个和6.03个百分点,是自给率提升幅度最大的两个地市;莆田市、漳州市和龙岩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处于50.0%-65.0%区间;宁德市、三明市和南平市自给率处于30.0%-45.0%区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其支出的覆盖能力较弱,主要依靠上级补助收入等实现收支平衡。

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排序与2018年相同[5],但受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等因素影响,各市收入增速显著放缓。其中,厦门市、福州市、泉州市和漳州市仍居全省前四,2019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0.60亿元、517.87亿元、347.76亿元和173.41亿元;其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小于120亿元。从增速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较上年有所下滑。其中,宁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以7.4%居于首位,泉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下滑,增速以-3.2%居于未位;其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实现低速增长,增速处于0.1%-2.9%区间。

2.下辖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

2018年,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加码等因素影响,厦门市和莆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他各市均实现一定增长。其中,福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大幅领先于其他地级市,并实现较快增长;厦门市收入规模有所下降,但仍居第二;泉州市土地市场颇具热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速超过100%,收入规模超过漳州市位列第三位。2018年,福州市和漳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财力贡献度较高。由于专项债券安排的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支出显著提高,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普遍较上年下降。

房地产市场热度的调整是造成福建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波动的主要因素。2018年,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加码等因素影响,厦门市和莆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他各市均实现一定增长,但随着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多数地市增幅较上年明显收窄。具体来看,福州市供地规模较大,2018年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1045.46 亿元,位列全省第一,收入规模大幅领先其他地级市,占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40.4%;厦门市次之,2018年实现399.13亿元;泉州市、漳州市和龙岩市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列三至五名,分别为360.26亿元、306.75亿元和109.61亿元;南平市、宁德市、三明市和莆田市收入规模在77-90亿元区间。从增速看,2018年,厦门市和莆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出现下滑,分别同比下降11.98%和33.30%,其他各级市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泉州市、南平市和福州市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位列前三,分别为125.60%、64.02%和55.10%,是增幅较上年扩大的三座地市;其余各市增幅均较上年明显收窄,其中漳州市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较上年下降148.00个百分点至8.50%,为增幅最小的地级市。

从相对规模看,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为参考指标,2018年,除莆田市和厦门市外,其他各市该比率随着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而有所提高。其中福州市和漳州市该比率超过100%,分别为153.66%和140.2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财力贡献度较高,其中福州市该比率较上年提高47.37个百分点,增幅最大;其余各市该比率处于52%-95%区间,厦门市该比率最低,仅为52.90%,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财力贡献度较低。

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情况看,2018年福建省专项债券安排的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支出显著提高,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幅较大,导致当年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其相应支出的覆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18年,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均低于100%,其中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自给率位居前三,分别为95.90%、89.75%和88.49%,分别较上年下降1.43个、2.56个和13.33个百分点;三明市自给率为58.47%,居于末位,较上年下降66.24个百分点,降幅最大;其余各市自给率位于68%-78%区间,降幅在23个百分点以上。

三、福建省及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

(一)福建省政府债务状况分析

2018年,福建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继续增长,整体债务规模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仍低于核定的债务限额。考虑到福建省经济基础良好,财政实力尚可,同时债务期限结构合理,全省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由于市政建设、土地储备、保障性住房、交通运输和农林水务等领域的公益性项目投入,福建省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政府性债务。自《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实施以来,福建省不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控债务规模。2018年福建省政府债务限额(不含厦门市)[6]为6056.3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854.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202.30亿元。2019年,中央财政核定福建省新增债务限额857亿元(不含厦门市152亿元)[7]至6913.3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增至3035.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增至3878.30亿元。

政府债务余额方面,截至2018年末,福建省(不含厦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5419.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5%,总体债务规模位于全国各省市降序排名第17位,较上年下降1位。2018年末,一般债务余额为2603.38亿元,同比增长3.08%;专项债务余额为2815.97亿元,同比增长18.48%。分层级来看,福建省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各地级市、县级政府,2018年末市县级政府债务余额为5314.52亿元,占全省地方债务余额的98.07%;省本级政府债务余额为104.8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94.83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0.00亿元。此外,2018年末厦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637.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3%。

从债务期限结构看,福建省政府债务期限分布较为均匀,2019-2022年到期债务规模分别为142.33亿元、612.09亿元、753.77亿元和707.41亿元,占全省政府债务的比重分别为2.6%、11.3%、13.9%和13.1%,2023年及以后年度到期债务合计为3203.75亿元,占比 59.10%,债务集中偿付压力较小。

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2018年末福建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含厦门市)是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含厦门市)的2.41倍,该指标位列全国各省第16位(计划单列市不参与排序)。2018年,福建省(不含厦门市)一般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含厦门市)的比率为115.56%,专项债务(不含厦门市)余额与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不含厦门市)的比率为128.70%,相关财政收入对预算内债务不能完全覆盖。

2018年,福建省(不含厦门市)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94.01亿元,发行规模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列降序第22位。其中,新增债券628.27亿元、置换债券199.03亿元,再融资债券66.70亿元。按债券类别分,一般债券发行规模为282.62亿元,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为611.39亿元。截至2018年末,福建省(不含厦门市)地方政府债务中政府债券(含财政部代发、自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5400.10亿元。2018年厦门市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00.00亿元,全部为新增债券。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不含厦门市)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963.80亿元,其中新增债券850.87亿元、再融资债券112.94亿元。同期,厦门市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65.00亿元,全部为新增债券。2019年9月末,福建省(不含厦门市)政府债券余额为6236.10亿元,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列降序第16位。

总体来看,在当前“一带一路”等战略背景下,福建省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较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但考虑到福建省经济基础良好,财政实力尚可,同时债务期限结构合理,全省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二)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

2018年,福建省各市政府债务规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但控制在限额以内,泉州市和福州市未使用额度较大。各市债务偿付压力继续分化,其中福州市和厦门市政府债务规模较大,但地方政府财力较雄厚,偿债压力相对可控;三明市、龙岩市、莆田市和南平市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财政收入对政府债务的覆盖程度较低,债务压力相对较大。

根据福建省各地级市相关债务数据公开资料整理,债务限额方面,2018年泉州市债务限额达1465.86亿元,位居全省首位;福州市和厦门市分别以999.63亿元和735.00亿元的债务限额位居第二、三位;南平市和宁德市2018年政府债务限额位居最后两位,分别为366.57亿元和328.58亿元;其余各市政府债券限额处于500-700亿元区间。

债务余额方面,从全市债务规模看,2018年末各地级市债务余额均有所增长。其中,泉州市2018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为1320.09亿元,位居各市首位;福州市规模次之,2018年末为858.95亿元;其余各地级市均未超过650亿元,其中宁德市和南平市2018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348.58亿元和307.64亿元,位居最后两位。分类看,三明市政府债务余额以一般债务为主,2018年末一般债务余额占债务余额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1.90%;莆田市则以专项债务为主,当年专项债务占比为65.20%;其余各地级市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规模大致相当。从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情况来看,2018年末各市政府债务余额均低于限额,其中泉州市和福州市举债空间较大,两市债务余额分别低于限额145.77亿元和140.68亿元,其余各市该差额在100亿元以内。

随着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各市债务负担有所加重,2018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普遍有所提高。其中三明市和龙岩市该比率分别为439.14%和360.32%,位居第一、二位;莆田市和南平市债务偿付压力也较大,该比率分别为340.88%和325.49%,宁德市、漳州市和泉州市该比率处于278%-290%区间;福州市和厦门市财政实力较雄厚,该比率分别为126.25%和 84.46%,处于较好水平。

从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看,2018年末厦门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为504.73亿元,位居首位;福州市和泉州市次之,年末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429.19亿元和356.83亿元;漳州市和龙岩市的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265.04亿元和244.34亿元;其余各市的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未超过150亿元,其中宁德市规模最小,2018年末为103.91亿元。以2018年末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为参考,各市的市本级债务负担普遍有所加重,其中宁德市该比率最高,为979.00%;莆田市次之,为642.36%;福州市和厦门市财权主要集中在市本级,2018年末该比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88.86%和94.37%;其余各市该比率较为相近,处于460%-580%区间。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一般债务的覆盖情况来看,厦门市和福州市凭借较好的政府财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能完全覆盖一般债务,2018年末一般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37.07%和 58.13%,一般债务偿付压力可控;其余各市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不能对一般债务形成完全覆盖,其中三明市该比率达到271.83%,其余各市该比率在118%-183%区间。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专项债务的覆盖情况来看,2018年仅福州市、厦门市和漳州市可以形成完全覆盖,年末专项债务余额与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44.33%、89.59%和88.55%;莆田市该比率最高,为401.76%,其余各地级市处在150%-287%区间,覆盖程度一般。

福建省城投债规模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存续城投债主要集中在省本级、漳州市和厦门市;其中,省本级和漳州市城投债偿付压力相对较大,其余各市城投债存续余额均能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覆盖。但福建省部分地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规模较大,其中漳州市带息债务达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倍以上,南平市和三明市城投带息债务负担也较重。

从城投债发行规模看,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分别为805.00亿元和841.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4%和62.06%,在全国各省市发行规模降序排列中分别位列第14位和13位。从城投债存续规模看,截至2019年9月末,福建省城投债存续数量325支,存续余额为2520.64亿元,位列全国各省市第14位,较2018年末下降1位。从债券品种看,福建省城投企业发行的券种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公司债、定向工具和短期融资券等,其中中期票据、公司债和企业债余额占比较大,2019年9月末三者合计为2021.04 亿元,占福建省城投债存续余额的80.18%。以城投债存续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2019年9月末福建省城投债存续余额占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3.81%,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

从存续城投债区域分布看,福建省存续城投债主要集中于省本级、漳州市和厦门市。具体来看,2019年9月末,省本级全口径存续城投债余额为729.45亿元,位居首位,占同期末福建省存续城投债余额的比重为28.94%;漳州市次之,为600.64亿元;厦门市和泉州市位列第三、四位,分别为415.30亿元和283.70亿元;福州市以173.00亿元位居第五;其余各地级市城投债余额相对较小,均不足百亿元,其中莆田市2019年9月末城投债余额仅为21.05亿元。

以城投债存续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福建省内大部分地区城投债偿付压力可控,仅省本级和漳州市城投债偿付压力较大。具体来看,省本级和漳州市2019年9月末城投债余额对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2.76和2.75;其余各市该比率均未超过1.00,其中福州市和莆田市该比率最低,分别为0.25和0.15。

从福建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情况来看,截至2018年末,福建省全口径城投平台带息债务合计7926.52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降序排名中居第18位。2018年末福建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是当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64倍,该指标处于全国各省市降序排名中第18位。从各地级市看[11],福建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主要分布在厦门市、漳州市、福州市和泉州市,2018年末以上四市的城投平台带息债务分别为1295.74亿元、945.50亿元、733.76亿元和657.56亿元,分别占全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的16.35%、11.93%、9.26%和8.30%;其余各地级市占比相对较小,其中莆田市发债城投的数量有限,2018年末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余额为71.63亿元,居全省末位。

以福建省各地级市2018年末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仅莆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能够覆盖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该比率为50.81%;漳州市的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负担最重,2018年末城投平台带息债务是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32倍,居全省首位;南平市次之,该比率为2.34倍;三明市和厦门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也相对较重,该比率分别为2.21倍和1.72倍,位列全省第三和第四位;其余各地级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负担相对可控,该比率在1.08-1.39区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fa62c06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3.html

《2019年福建省省本级及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