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古诗斜的正确读音

发布时间:2020-11-16 23:54: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山行古诗斜的正确读音

yuan shàng hán shān shí jìng xié 

bái yún shēng chù yǒu rén jiā

tíng chē zuò ài fēng lín wǎn

shuāng yè hóng yú èr yuè huā

杜牧《山行》古诗中的“斜”字,古音读xia第二声,今音读xie第二声。为了押韵,可以读古音。

《现代汉语词典》中,“斜”字的注音只有(xié),而没有(xiá),所以“斜”字只能读作(xié)。

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原则上是以今音为准,所以还是读xie第二声。

【知识多一点】

国家语委邀请了专家专门负责普通话的审音,每个汉字怎么读、每个词汇怎么读,都是具有国家规范和国家标准的。

“确凿”原读音“确凿(zuò)”,后因从俗改为“确凿(záo)”;

“呆板”也由 ái bǎn变为dāi bǎn;

荨(qián)麻疹改为荨(xún)麻疹。

还有——

随着时间的变迁,语言文字自然也会发生若干变化,从大趋势上来说,现代人按现代语言演变的实际情况来说现代语言,这在理论上也是说得通的。因此,国家对字音标准每隔一段时间做些少量的微调,这也是自然的和正常的事情。

当然,一个字音的标准确立,是有一整套严谨的学术规范体系的,也是极为审慎的,是在考量了历代字典、辞书的注音后做出的综合性判断。此外,我国普通话的基本定义中有一条,就是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为字音的变更提供了依据。

早在1985年12月,国家语委会同原国家教委和原广电部发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它是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法定标准,是我们规范异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这个审音表中的有些字后面标注了“统读”,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轻声变读不受此限),例如,“阀”字注明“fá(统读)”。到了2016年,我国又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提出了修订意见。有些字在修订后的读音,与人们传统的认知差异较大。例如,“心广体胖”的“胖”,原读pán,现在既可读pán(安舒义),也可读pàng(发胖义);“血”原有xuè和xiě两个读音,现在统读为xuě(口语单用也读xiě);甚至连粳米的“粳”,也由jīng统读为gēng,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语言的形成演变大抵是要约定俗成。语言文字是交流的工具,其读音并非是在短期内就能形成为“规范”的,而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时也会出现字音的变化。比如,高中语文(2008年版)第一册柳永的《八声甘州》里的“正恁凝愁”中的“恁”字,当时的注音为“nèn”,而2007年版中的这个“恁”字是注音为“rèn”,但教材编写者没有说明字音变化的原因。

语言文字从来都是变动不居、与时俱进的,当然不能抱残守缺,全依祖宗,一字不能易。否则,我们“也许”仍在之乎者也和繁体字中呢喃沉浮呢!鲁迅当年吐槽过一位名人说错成语,把“每下愈况”错说成“每况愈下”,所表达的意思也满拧。眼下,“每况愈下”早已成为正确的成语了。这也说明,“约定俗成”确实可以成为语言规范新创的重要因素。

然而,“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代表着国家尊严和文化传承,兹事体大。如果少了诚惶诚恐的敬畏之心,在改动时随意性太强,会带来简单粗暴、杂乱混淆甚至人文历史的断裂。语言文字的改革,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注意外来语言的吸收转化,也要尊重约定俗成。但这并不是说,祖先魂魄所依的皇皇汉字,就一定要向“错误的大多数”屈服。

像“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这样的名句,几乎是每一代小朋友开蒙必读,这个读音不仅合辙押韵且浑然天成。倘若改成“xié”,便让晚唐七绝圣手杜牧陷入不会“押韵”的窘境。久而久之,我们的后人还怎么体会唐诗的铿锵优雅、宋词的婉转清丽?怎么告诉孩子某处读音的别扭该由谁来负责?

曲高和寡,不意味着只能让“曲”走“低”,相反,可以通过努力,让“曲高”而“和众”。时下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的日渐流行,证明了这种努力的有效。当小选手们已经很有腔调地诵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之际,我们却要坐视某种文化上的釜底抽薪,让孩子们忽然“衰(shuāi)”得不知所措?让兢兢业业的广大语文教师失了准绳?让语言传承没了沉着有序的步步相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009d670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7.html

《山行古诗斜的正确读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