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越人歌》作品特色与情感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4 20:09: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越人歌》作品特色与情感研究

作者:张雷格
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11
【摘要】钢琴起源于欧洲,在我国得到传播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的经济条件提升,钢琴演奏、钢琴教育以及钢琴赛事在国内也越来越普及。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并融合了中西的结构模式与演奏技巧,使钢琴音乐领域涌现丰富多元的原创作品和技艺非凡的演奏家。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组织结构;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0069-02 【本文著录格式】王寅.浅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与演奏[J].北方音乐,20200611):69-70. 一、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钢琴作为一种键盘敲击类乐器,起源于欧洲,最初是为宗教和宫廷服务的,后来逐渐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
清末经过戊戌变法,社会对于求新变革的渴望很急切,许多西方的思想、文化涌入国内,新的音乐形式也被大量引进和吸收,钢琴音乐也得以被更多人认识,同时钢琴教育在国内萌芽,早期的音乐家李叔同、萧友梅等人在此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初,国内开始有音乐家尝试自主创作钢琴曲目。1927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音乐学院,着手培养自己的钢琴演奏家和创作者。《小夜曲》《摇篮曲》都是中国原创的有指导意义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姓们对于美好生活有着热切的向往,音乐教育受到国家的重视。我国先后成立了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几所著名的音乐院校,为国家培养和输出音乐人才,使音乐领域的教育和交流更加专业化、国际化。
文革期间不少音乐学院被迫停课,作为西洋乐器的钢琴在发展中也遭受阻力。这时的音乐作品多带有红色色彩,即便如此,仍有不少鼓舞人心的作品。由冼星海作品改编的《黄河协奏曲》、根据样板戏改编的《红色娘子军》编排大气,非常具有民族风格。
改革开放后,整个经济环境和社会状态发生了重大变革,钢琴艺术和钢琴教育在中国掀起一股热潮,地方培训机构数量激增,降低了钢琴音乐对普通民众的门槛。本土创作的乐曲也越
来越多,作品丰富多元,钢琴音乐进入了自主探索的创新化时期。朗朗、李云迪等年轻钢琴家在世界乐坛上大放异彩,对新一代年轻人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信,中国钢琴从最开始接受式的欣赏与学习转变成本土化的展现与输出。 二、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
钢琴在与中国民族乐器融合的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我国的民乐注重音色音调,且贴近自然,有种写意流畅的浪漫。各类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繁多,装饰效果明显。以唢呐为例,其震动频率高,音色浑厚高亢,响度大,运用循环换气法,可以通过滑音、吐音、齿音、氣拱音、气顶青、三弦音、等技巧表现热闹、壮阔的场面,也可以模仿鸟鸣莺语,烘托欢快、自然的氛围,需要高超的表现技巧,极具感染力。中国钢琴音乐常根据演奏技巧选择合适的触键力度,通过一些变奏来效仿传统音乐的特点。 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西方的钢琴音乐起初是为教堂服务的,相对纯净和严肃,其乐曲结构渗透着理性的思维。在编排上带着克制和格式化的特点,结构相对平衡和整齐,有规律可循。西方乐曲常借助二部曲式、三段体对称结构以及回旋重复来呼应的方式,实现统一。
中国的钢琴音乐非常注重情感的表达,会根据情绪的起伏变化融入传统的循环结构以及多段曲式层叠递进的方式,来体现我们具有感性思维的审美意识。曲式整体有多处变奏,以增强对比。传统的套曲体多采用慢、中、快的结构,或者按散、慢、中、快、散作为基本的编曲原则,完成乐章整体的架构。中国钢琴音乐也借助循环、重复以及节奏的变化来体现民族韵味。
在抗战时期,由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情绪激昂,鼓励了无数的江河儿女保卫家园,为和平与美好奋斗。文革期间,以殷承宗牵头组成的六人小组,共同改编了《黄河钢琴协奏曲》,曲式结构既运用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创作方式,又融入了中国元素。第一乐章为D大调,采用回旋曲式和琶音技巧来奠定黄河澎湃的气势;第二乐章以降B大调为主题,通过相对平缓的抒情,来描绘黄河的美好和包容,通过三连音与生八度的变奏,来体现其暗含的汹涌;第三乐章以E大调为主,节奏加快,力度变大,在对比中刻画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重复的和弦演奏强化了敌人入侵的愤怒和哀吼;最后一部分是全曲力量集中爆发的地方,有多处变奏,当中穿插《东方红》的旋律,意味着希望与信仰。弹奏短促有力,将整个故事推向奋起反抗取得胜利的最高潮。 四、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
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其基础理论与中国的传统乐理有较大差别。中国的钢琴艺术最开始是弹奏模仿外国的作品为主,演奏的技巧和手法以及钢琴的教育素材均是引进国外的方法。
引进融合的过程中,国外的作品渐渐不能满足国内多元化的需求,大量的作曲人开始尝试自己创作,甚至很多原创作品是以我国古代传统的宫、商、角、徵、羽五调式为基础构建的,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
演奏者对于钢琴曲目的演绎,又是对作品的一种二次创作,这使中国钢琴音乐,一方面,能够很好地与国际舞台对接,延续现有的演奏习惯和逻辑;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拥抱国内市场,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有助于更多人产生共鸣,去理解钢琴音乐、欣赏钢琴音乐。 在演奏的技巧上,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常改编自传统民族音乐,或者新作品中结合了民族元素。因此,对演奏者手指灵活度的要求较高,需要多维度进行变化,用一种讲故事的逻辑去表达情绪。在许多复调作品中,还需模仿某种民乐的音色来营造氛围。
在乐句的呼吸上,欧洲古典钢琴曲目不少是断奏,突出的是手指的技巧。现代钢琴音乐作品,在巴赫的推动下,将复调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演奏复调作品的过程中,各声部之间存在重叠衔接,理性思维推崇严谨精准的结构,需要非常注意当中细小的呼吸。中国的艺术作品总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写意情绪,讲究流畅和美感,追求意境。这也体现在钢琴演奏时,会强调一些呼吸、起伏、停顿等,以传递整体的抑扬顿挫、前后对比,使演奏具有画面感和空间感。 在踏板的使用上,东西方作品的演奏习惯也有些不同。西方的钢琴作品踏板规律明显,每小节之间的分界线相对清晰。中国音乐作品整体利用五调式编曲,需要大量使用踏板,长时间踏板可以保持旋律的连续性,使音乐大乐句有整体一致性。许多音乐描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故事一般展开各地风情的差异,使踏板的使用时而极端时而飘渺,成为重要的辅助工具,去讲述音乐中的故事。
在装饰音的演绎上,文艺复兴之后、古典钢琴时期之前,欧洲的宗教环境与政治制度在各种矛盾中寻求着突破。因为,键盘乐器制作工艺的提升以及人们由神的意志人的意志觉醒,古典钢琴取得突破式发展,演奏的技巧也更繁复和华丽,装饰音在这一时期被频繁使用,音乐作品显得更有层次感。
常见的装饰音是波音,它是一小段波浪符号,用在两个主音的中间,是一种辅助音,添加其本音之上的音或本音之下的音节奏很短。
倚音,演奏比较轻柔,在主音前用较小的音符表示,演奏越短促越好,不能占主音过多的时间。
颤音,演奏的时候要速度很快的交换出现主音和主音邻近的音。在巴赫推崇的复调音乐作品中,颤音必须弹得均匀,演绎者需要在快速的演奏中控制力度的平稳。现代乐曲的颤音装饰音,主要辅助保持基调,营造氛围。

五、结语
音乐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传递给人们是对于美好、信仰、梦想以及平凡生活的共鸣。钢琴虽然是一种西方乐器,曾为皇家宫廷和宗教圣歌服务,在历史的变迁中,慢慢由走向,由西方走向全世界、走向中国,在国内音乐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和推广。国内的音乐教育日趋成熟,各项国际盛会及国际比赛中也不乏中國选手,新时代的钢琴演奏家里,也有郎朗这种卓越非凡、水平顶尖的青年才俊。
钢琴在国内普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往的西方钢琴音乐作品已经难以应对国内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中国音乐艺术领域有着诸多瑰宝,许多有创新能力的作曲家,敢于尝试,大胆结合,将中国式编曲用钢琴演绎出来,或者在原本的钢琴作品种添加中国元素,由此诞生出许多经典的曲目。有着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特点的《黄河协奏曲》《梅花三弄》《太极》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作品。钢琴音乐在中国的本土化中,迸发了许多创意灵感和巧妙的组合。这一方面拓宽了钢琴音乐的边界,使钢琴音乐创作、钢琴演奏技巧以及编排技术手段有了更多值得尝试和挖掘的方向;另一方面,传统音乐与现代演绎的结合,可以让我们更多地反思如何让民族风格焕发新的活力,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中国特色走出去,通过钢琴音乐的交流打破文化壁垒,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风格中的美感。 参考文献
[1]代百生.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2):3-13. [2]陈雨欣.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风格分析[J].明日风尚,20193):65-65. [3]余琨.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音乐元素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95):181-183. [4]扈婷玉.浅谈1976-2000年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下)[J].戏剧之家,201916):58. [5]李昕.试论钢琴教学视角下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内涵和外延[J].明日风尚,20197):72. [6]陈雅丹.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音乐特征[J]. 当代音乐,20197. 作者简介:王寅(1983),男,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钢琴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08b4bc45a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8.html

《浅析《越人歌》作品特色与情感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