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惩 )山北之塞 ⑵甚矣,汝之不惠 2.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 第三层: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 已: ⑷ 无陇断 断: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7.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⑴江(长江_____________ ⑵洛(洛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8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 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


1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0.下列斜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石垦壤 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九十 焉置土石 C.跳往助 旁睨而揶揄 D.杂然相 陷入尺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堵:墙) D.老人鼓腹之(纵:放开)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 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阅读文言文,完成1620 。(共12分)
(一)
北山愚公者……(节选自《列子》)
(二)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①发鸠(jiū )之山:山名。②柘(zhè木:柘树。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2
④其鸣自詨(xià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⑤少女:小女儿。 ⑥堙(yīn:填塞,堵塞。 节选自《山海经》)

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含义。(4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河曲智叟亡.. 3)其妻献 4)始
17.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且焉置土石 有鸟焉 B. 君之力 为妙
C. 出入之迂也 惧其不已也 D. 甚矣,汝之不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18.用“/”给选文(二)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19.翻译选文(一)画线句子。(2分) 其如土石何?
20.请从人物形象和主题上说说这两则选文的共同点。(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北山愚公者…… (《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边境)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鄙二僧》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惩山北之塞 ________ ②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 ③西蜀之去南海 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3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从愚公和僧贫者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5分)
【甲】愚公移山 【乙】铁杵磨针

3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2 方磨铁杵 3)始一反焉( 4)媪自言姓武(
12.【甲】文中下列几组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C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D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1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1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1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1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1.指出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甚矣,汝之不惠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残年余力/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告之于帝/录毕,走送之
C.其如土石何?/门人弟子填其室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于。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
1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文中画线句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包含怎样的思想意义?(3分)

15.你从文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3分) 我的感悟:

《愚公移山》练习题答案
一答案.12分)⑴苦于;⑵同“慧”,聪明。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第2小题答聪明或同“慧”均给1分。 22分)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加入描绘语句的给2分,只翻译的给1分。 32分)聚室而谋;叩石垦壤。说明:答对一层给1分。 42分)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 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说明:每一问1分,意思相近均可给分。 52分) 1)草木 2)亡,通“无” (3)停止 4)隔绝 64分) 1)你太不聪明了。2分) 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 72分)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84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二【答案】10C11B12C【解祈】10.试题分祈: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塔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舍义。另外,还要注意词 语的特殊闲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闲等,尽m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此题 闲反排除法,A.叩:敲打磕;3.且:将近况且;C.之:代词;D.许:赞成,赞同,同意左右。故选:C。【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B.始: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C中甲文段没有运用对比。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答案:
16.(1用箕畚装(名词作状语)(2)通“无”(3)提出(4)刚换牙,指七八岁 (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 17.C2分)
18. / 溺而 / (评分标准:共2分,两处断对得分) 19. 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评分标准:共2分,没翻译 出反问语气扣1分)
20. 人物: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主题,: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评分标准:共2分,每点1分,意同得分 .答案:
7、(1)苦于;同“慧”,聪明;距离;凭借,依靠
2)①(愚公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和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②我打算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3)都运用对比。启发: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了两座大山;僧贫者凭借双脚云游南海并胜利归来。人要立志,并要付诸行动;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1.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各0.5分) 12.2分)D 1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1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6
1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16.2分)【示例】匡衡凿壁偷光 / 孙康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1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1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答案:
11.(1)通“慧”,聪明 2)借 3)得到,买到 4)等候
12 BB项两个“之”都是代词,意思是“它”。另外,A.前“以”意思是“凭借”;后“以”意思是“把”。C.前“其”,表示反问;后“其”意思是“他的”。D.前“虽”意思是“即使”;后“虽”意思是“虽然”。)
13.(1)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2)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

14.顶真, 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滴水穿石,绳锯木断。 (意思对即可)
15.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意同即可


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0f4e49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2.html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