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

发布时间:2019-02-24 13:07: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5课《诗词曲五首》(4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五首诗词曲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体会诗人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体会五首诗词曲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诗词,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第一课时

【课前自学】

1.读准字音

人( 落( 关(

户( 娟( 踌躇

2.熟悉背景

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式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曹军,而34岁的东吴军统帅周瑜,成为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过赤壁时,有感历史,写下来此作。

3.读通诗意:《赤壁》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戟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雀台中深锁的就会是二乔。

【课堂互学】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怎样理解一、二两句诗?

2.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说说三、四句的深刻含义。

3.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课堂展学】

1.你能说出几句关于战争的诗句吗?

【课堂总学】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课前自学】

1.熟悉背景

德祐元年(1275),文天祥于江西起兵勤王,转战东南,抗击元军,祥兴元年(1278年)十月兵败被俘。1279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他出示此诗以明志节。

2.读通诗意:《过零丁洋》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课堂互学】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三、四句有何联系?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展学】

1.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讲一讲他的故事。

【课堂总学】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课前自学】

1.熟悉背景

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作者被贬至密州,政治上失意潦倒,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

2.读通诗意:《水调歌头》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了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月宫里美玉做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月色的明媚皎然。

【课堂互学】

1.词的上下两阕各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2.“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3.词中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什么?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课堂展学】

1.你能根据配乐唱一唱这首词吗?

【课堂总学】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四课时

【课前自学】

1.熟悉背景

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派去赈济灾民。其间,他目睹人民遭受的灾难,遂散尽家财,尽力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这首散曲就是张养浩赴陕西的途中所写。

2.读通诗意:《山坡羊潼关怀古》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课堂互学】

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课堂展学】

1.阅读材料,说说统治者和张养浩对待百姓的态度。

资料一:元至大三年,张养浩上疏《时政书》批评朝政, “一曰赏赐太侈,……五曰土木太盛,……”。虽然非常切合时弊,却为皇帝不容,被罢官,下令不准起用。资料二: 英宗皇帝要在宫廷内制造 “鳌山”,张养浩以为不妥,英宗十分生气,后来虽表扬他直言敢谏。这让张养浩想到《时政书》的遭遇。于是:辞官退隐。十年间,朝廷七次邀请,都被拒绝。资料三:《元史张养浩传》载: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

【课堂总学】

1.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旨吗?

【课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115684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a.html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