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欺诈申请的现状成因及防控对策

发布时间:2020-06-15 20:32: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信用卡欺诈申请的现状成因及防控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进入了竞争白热化的爆炸式增长期,但伴随着卡量的增长,信用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特别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信用卡坏帐率大幅攀升,其中欺诈申请占比很高。分析信用卡欺诈申请的现状、成因,探讨遏制欺诈申请的防控对策,对于降低信用卡坏帐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信用卡欺诈申请现状成因防控对策

  

  自1985年国内推出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我国的信用卡产业已先后经历了市场自发模式、金卡工程实施后的政府推动模式、国际标准信用卡全面启动及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目前更是进入了竞争白热化的爆炸式增长期。发卡量从2003年的500万张发展到2009年第二季度末的16261.51万张,但伴随着卡量的增长,信用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欺诈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频度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信用卡坏帐率大幅攀升。相比于其他风险,欺诈风险的隐蔽性更强、造成的损失更易也更大。欺诈风险主要包括欺诈申请、伪卡、套现等。其中,欺诈申请造成的损失占比最高。据银联统计,2008年上半年申请欺诈申请损失占全部信用卡欺诈损失的63.57%。本文拟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信用卡欺诈申请的现状、成因,探讨遏制欺诈申请的防控对策。

  

  一、欺诈申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㈠欺诈申请办卡的流程模型

  欺诈申请是指欺诈申请者通过编造虚假个人身份信息、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银行发放信用卡,并在进行激活后提现、消费、转帐用卡。欺诈申请办卡的流程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①欺诈申请者提供虚假的、冒用的个人身份信息和虚假证明材料至银行信用卡受理部门;②受理部门在预审后提交银行信用卡专业征审部门;③征审部门审核通过后,提交银行后台;④银行后台建立客户信息库并制作邮寄卡片;⑤欺诈申请者收到卡片后到银行激活平台开通卡片;⑥欺诈申请者在银行终端提现、转帐或消费,骗取银行资金;⑦银行后台对银行终端进行日常监控。

  

  ㈡欺诈申请的现状

  目前,我国信用卡欺诈申请的形势比较严峻,不良率和不良额均呈快速上升走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个人欺诈申请范围广。欺诈申请者通过编造虚假个人身份信息、冒用他人的姓名和证件号码制作假证件,调换证件上的照片,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向银行申请信用卡。由于欺诈申请者提供虚假身份证明、工作证明等,造成损失后,银行和公安机关将难以催收追索。

  2、单位欺诈申请密度高。小企业由于融资困难,往往会充分利用银行降低办卡标准的机会,在员工不知情或知情也无所谓的情形下,给大部分员工申办信用卡,由单位集中激活使用。这样,如果在一家银行申办到100张卡,每张卡额度一万元,在四家银行就可申请到400万的额度,等于给企业增加了400万元的无息贷款。而如果经济形势不景气,企业经营困难无法还清透支款项,就可能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3、中介公司欺诈申请危害多。非法中介公司使用网页宣传、报纸“小广告”等方式招揽信用卡申请人,并向他们提供办卡、套现协助。如果办卡成功,按照授信额度的一定比例向申请人索取手续费。此类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了解各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审批流程,所以隐蔽性非常强,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批量欺诈风险。

  4、银行预制卡被盗用影响坏。由于发卡市场竞争激烈,银行会采取数据库营销方式,为既有优质客户预制高额度信用卡,并提高上门服务。但实际工作中,送卡流程往往效率偏低,导致有大量的预制卡,在银行要存放若干年。由于客户信息对内部人员不是秘密,这就给银行内部的坏分子以可乘之机,这种人会窃取卡片激活使用,给银行造成很坏的影响和损失。

  5、犯罪集团欺诈申请损失大。信用卡专业化犯罪集团以骗取银行资金为最终目的,批量伪造、冒用身份信息,提供以假乱真的各类证明,大量骗取信用卡并激活使用,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 这些信用卡专业化犯罪集团一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窜作案,频繁作案。

  6、无恶意欺诈申请隐藏深。银行人员为完成信用卡发卡任务,托亲朋好友帮忙营销,对申办人身份证件、单位证明和签名不认真审核,甚至代客户填表和签名。向效益较好的单位批量营销信用卡时,为扩大营销业绩而通融该单位工作人员,在单位员工证明清单中加入非该单位员工的其他申请人,造成欺诈风险。同一单位员工在银行营销人员不注意的情况下,互相替换签名或代替签名。一旦出现风险打官司时,银行将因客户非本人签名而输掉官司。

  

  ㈢欺诈申请的成因分析

  1、法律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在涉及信用卡问题方面,只能使用《刑法》、《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的原则性规定。信用卡的专门立法只有中国人民银行1993年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以及2009年出台的《人民银行 银监会 公安部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但其立法层级较低,甚至带有明显的行业保护性质,使持卡人不得不接受发卡行单方制定的格式合同。

  2、信用体系不完善。人行征信系统、公安身份核查系统、社保系统等虽然为银行信用卡征信审核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但仍然不足以提供充分全面的信息。同时,发卡银行之间的信息壁垒导致各行的黑名单难以共享,信誉不好的客户被列入一家发卡行的黑名单后,仍可能到另一家银行申请办卡。

  3、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实际工作中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在征信审核、资产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政策中依然缺乏有限的管理手段,多数银行尚未建立以客户或客户群为单位的风险评估和计量标准体系,风险管理的全面性、精细化程度亟待提升。

  4、信息不对称。现有国家信用机构提供的信息尚不足以对持卡人信息充分全面的掌握,而持卡人对自身的经济情况和资信水平比发卡银行更为了解,处于信息优势地位。银行难以对持卡人的财产、收入、还款意愿等资信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二、欺诈申请的防控对策

  

  ㈠欺诈申请的防控模型

  1、模型建立

  欺诈申请的防控模型为:C=W(1-G)-X(P+Z)

  式中,C为欺诈申请实际收益,W为欺诈申请期望收益,G为被发现的概率,X为能够计量的系数,P为对欺诈申请的打击手段量化,Z为信用卡全流程规范。

  2、模型分析。⑴WC为正相关。即欺诈申请的难度越小,则欺诈申请期望收益越高,欺诈申请实际收益就越高。⑵GC为逆相关。即欺诈申请被发现的概率越高,则欺诈申请实际收益就越低。⑶PC为逆相关。即对欺诈申请的打击手段量化值越高,则欺诈申请实际收益就越低。⑷ZC为逆相关。即信用卡全流程规范越完善,则欺诈申请实际收益就越低。⑸PZG是正相关。即对欺诈申请的打击手段量化值越高、信用卡全流程规范越完善,则欺诈申请被发现的概率越高,G有一个极限值,无限接近于100%,但只要信用卡业务存在,(1-G)>0。⑹X是一个可及时调节的系数值。

  

  ㈡欺诈申请的防控对策

  对照欺诈申请办卡的流程模型和欺诈申请的防控模型,应分别从欺诈申请前、欺诈申请中、欺诈申请后三个环节来加大震慑力度、规范作业流程、提高侦测效率和打击效果,从而达到将风险降至最低的目的。

  1、欺诈申请前防控。⑴建立法律体系,加大震慑力度。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同时,要加大对现有触犯信用卡法律法规行为的执行力度,增大信用卡违法犯罪的成本,震慑愈演愈烈的信用卡违法犯罪行为,起到杀一儆百、杀鸡警猴的效果。⑵完善相关制度,提高防控效率。一是强化对信用卡申请人的审批制度,严格审核申请人申请资料,对申请人做好筛选和过滤。二是完善担保制度,在对担保人的职业、社会地位、收入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灵活制定担保条件。三是建立信用卡保险机制,一方面,让持卡人参加保险, 规定保险与信用卡有效期同步,使信用卡短期风险由社会承担,另一方面发卡机构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责任范围,按规定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当发生风险损失时,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四是建立评分模型,对申请人信用进行量化,为征审提供数据支撑。⑶建立基础信用信息库。目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不够完善,还存在诸如部分数据更新不够及时、信用信息记录不够全面、个人信用报告异议处理时间过长等问题,因此银行在期待更为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的同时,应建议相关的监管机构制定并实施经营风险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⑷重视教育宣传,构建群防环境。银行机构一方面要重点培养高素质的银行征审人员,高度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和思想动态管理,加强员工的合规和职业操守教育,重视行为排查工作;另一方面要向客户多种渠道、多形式提示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作案的新手段和新动向,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欺诈申请中防控。⑴坚持“三亲见”原则。从欺诈申请办卡的流程模型可以看出,银行信用卡受理部门职责是欺诈申请中防控第一关,因此,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应坚持核查身份的“亲见本人、亲见签名、亲见证件原件”的 “三亲见”原则。但“三亲见”原则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通过邮寄等方式提交申请资料的客户。⑵身份证核查。“公安身份信息系统数据是判断身份证真伪的最有效的手段,基本可以防止假身份证办卡。但由于公安身份信息系统数据的不完善,确实存在客户身份真实但在系统中提示无此号码的情况。遇到此种情况,营销人员应采取合理可行的疑义信息核实措施核实客户身份信息,如请客户提供户口本、户籍证明原件等。⑶查询人行征信系统。一看客户单位信息,与申请表填写是否一致;二看客户公积金缴交情况,判断单位收入证明真实性;三看近24个月贷款、信用卡的信用情况,对照政策判断;四看贷款累计信息,通过笔数、额度使用,判断是否可发卡;五看信用卡累计信息,通过发卡机构、额度使用,判断客户信用;六看查询人行征信系统申办信用卡次数,2个月内查询5次以上办卡成功或2个月内查询3以上办卡不成功,都应作为不良信息。(4)电话核实。电话核实是欺诈申请办卡的流程模型中银行征审人员的主要工作,银行征审人员根据申请表上填写的电话号码联系申请人,确认申请人是否本人申请,酌情核实申请人基本信息,核对基本信息与申请人表述的是否一致,也可以拨打预留的工作单位电话,核实单位是否有此人,进一步判断申请表的真实性、有效性,或通过电话黄页或者电信公司的查号台查询到申请人单位,间接与单位取得联系,核对单位电话和申请人的真实性,得到确认后再与申请人直接联系,核对其他申请要素。⑸上门走访。如果电话核实存疑,信用卡征信人员要上门走访,实地核查基本情况,要了解客户办卡意愿、是否为本人签名以及第一联系人信息是否准确等关键事项。⑹查询相关信息系统。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第三方信息服务商提供的企业信息登记系统,查询中小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的真实性;查询代理业务程序,核实客户预留电话,使虚假电话显形,防范非法中介办卡;利用银行账务信息系统,直接查阅该客户在本行个人账户信息,凡开户时间越长、交易越频繁、日均存款余额多的客户,其信用也越好。

  3、欺诈申请后防控。⑴对异常交易金额的监控。发卡行应定期筛选出大额、整额透支的交易清单,通过监控模型排查出可疑的信用卡交易记录,并对这些交易记录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核查。⑵对异常交易地点的监控。在确定可疑交易的消费场所,再根据场所名称检索所有客户的对账单记录,排查出所有在该商户消费过的信用卡卡号。对该批信用卡的办卡真实性进行关联性分析,也可以直接联系持卡人,确定身份证件有无被他人冒用申办信用卡。⑶对异常交易营销人员发展的全部信用卡客户整体监控。欺诈申请者会向某一个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营销员主动递交一批申请表,当某张信用卡的风险暴露时,往往有一批信用卡出现问题,因此,必须根据营销人员的代码,排查出此人发展的所有信用卡,通过调阅信用卡申请表档案,查找关联卡片。⑷常态化打击欺诈申请。对监控发现的欺诈申请者,要及时追回损失、上本行黑名单和人行信用不良记录,直至采取《民法》、《刑法》等法律手段,对欺诈申请保持常态化高压氛围,增大欺诈申请的违法犯罪成本。

  

  三、结束语

  

  国内信用卡欺诈申请近几年仍将保持上升态势,各参与方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技术,采用先进的防控手段,通过保护银行和持卡人利益来促进信用卡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陈青 葛志鸿,浅析金融海啸中的 信用卡业务风险及防范预警对策 特区经济2009/09.

  [3]黄荣春,信用卡欺诈风险状况探析及对策建议 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4]刘新胜,信用卡虚假申请的特征分析与防范措施 中国信用卡2009/10.

  

  作者简介:杨德忠,,汉族,江苏盐城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分行信用卡中心经济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19e823b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b.html

《信用卡欺诈申请的现状成因及防控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