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衡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赵清莲
1.能流畅而又有感情地朗读骈文。
2.能抓住关键文言词语“入”、“交”、“乱”、“竞”,读出画面。 3.能运用联想和想象,将文言文字转化为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接触文言字词,挖掘文言字词背后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品味陶弘景之心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山川之美,感受陶弘景脱俗之心境。 【教学重点】抓文言字词,品析山川之美 【教学难点】品悟陶弘景超凡脱俗的境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略)。 二、解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提示朗读节奏:答/谢中书/书) 师:谁能说说这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是回复的意思,“谢中书”是个人名,第二个“书”是书信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给谢中书的信”。(提示:完整表述题意)
师: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与文人尺牍相结合,产生了山水尺牍。吴均《与朱元思书》与丘迟《与陈伯之书》堪称南朝山水尺牍的杰出代表。而本文也是其中的名篇。 三、品读
1.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字音和节奏。 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生读(老师及时纠错) 灯片展示节奏标注。齐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细读课文,读出韵味。
师:再读这篇文章,试着读出它的韵味。 生读
师:文言文的味道是什么味道呢?我提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边读边作标记。
1)哪些地方停顿要稍长呢?(2)有哪个地方语气要舒缓呢?(3)哪些地方要整齐划一的读呢?
师:先请同学们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古来共谈”与“高峰入云”之间。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是个总起句。它概括了山川景色的特点。后面是详写了山川的景色。所以停顿要稍长。
师:好,齐读一下前六句,注意停顿的长短。 生读,必要时老师示范。

师:还有其他地方停顿要稍长吗?
生:“实是欲界之仙都”与“自康乐以来,未曾有能与其奇者”之间。 师:请你读下后六句。
师:因为这个句子是抒情,与前面写景句子构成两个层次。
(如果学生提出“实是欲界之仙都”之前,也要停顿稍长,也是合理的,可能试读和说出原因。)
齐读课文,注意停顿的长短。 师:有哪个地方语气要舒缓呢?
生:“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生读。老师纠错和示范。(提示:作者很喜欢这里的美景,也很享受这种生活状态,要读出这种愉悦的心情和自由的姿态。)
师:很好。哪些地方要整齐划一的读呢? 生:中间写景的部分。
师:是的。中间写景的句子都是四字句,两两相对,是典型的骈文体式,读的时候要整齐一致,节奏分明。请齐读这一部分。 生读 师:(课件展示)骈文,又称骈俪文,产生于中国魏晋,兴盛于南北朝。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平仄相对,韵律和谐。朗读时要注意这种文体美。 学生齐读课文。
3、品读课文,读意读境
(一)一篇散文,短短68个字,却成了永恒经典。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笔下的山水之美,到底美在哪里在呢?并用这样的句式:山川之美,美在_____________(从文中找相关句子,3-5分钟)。 师:(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1.山川之美,美在(奇异)的山水。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师:“入”什么意思? 生:插入、融入
师:“入”是“峰”与“云”的结合,云雾缭绕着山峰,浑然一体,既写出了山的巍峨,也写出了“云”的柔和。 师:“见”是什么意思? 生:看见
师:“见”有两个意思,两个读音,这里“见”通“现”,读“xiàn”,显现的意思。这里的水就像镜子一样,可以显现出水的底部。写出了水的明净,透彻。 2.山川之美,美在(丰富)的色彩。 石壁:(五色交辉)
师:“五色交辉”中“交”作何解释? 生:交融、相互
师:“五色交辉”,即色彩斑斓,像画画一样,用五色调出了自然界万物之色彩。 林竹:(青林翠竹) 拓展:这里两个表颜色的词相对,组成色彩鲜明的名词性短语。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词语? 生答
灯片展示:(蓝)天(白)云 (青)山(绿)水 (红)花(绿)叶 (黑)夜(白)昼

师:林竹四季常青,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3.山川之美,美在(自由、活泼、灵动)的生命。 (猿鸟乱鸣)
师:“乱”什么意思?写出声音什么特点?生答
师:嘈杂、杂乱的意思。写出猿鸣鸟啼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以声衬静,更显清幽。 (沉鳞竞跃)
师:哪个词体现出这种生命的欢快呢? 生答
师:“竞”或“跃”,自由的追逐、欢快地跳跃。无拘无束的生命状态,令人不由得沉醉其中,忘却尘俗。
齐读课文,身临其境,感受其美。
幻灯片:山水的巍峨与纯净;崖壁的刚韧与绚丽;
林竹的苍翠与生机;天籁的随意与张扬; 鱼儿的活泼与欢快。
(二)自然再美,也是凡尘。学生再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实是欲界之仙都”?(3钟) 生答
师:山高水长、茂林修竹,猿鸟在山中歌唱,鱼儿在水中追逐嬉戏,它们是活泼,自由,快乐的。这里远离尘嚣、生机勃勃、生命张扬、心灵自由。所以,说是“仙都”实不为过,全体现出作者忘却尘俗、沉醉于自然之中的纯净的心灵。
灯片:色彩的丰盈和斑斓;生命的灵动和欢欣;心灵的自由与脱俗。
师:“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超凡脱俗之心,观俗世之景。不由得感慨:“实是 ”(齐读“欲界之仙都”) (三)齐读最后一句。 师:请解说这句的含义。
生: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师:结合全文,请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 生答 师补充:
表达对山川之美的喜爱,寄情山水的自得,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
(提示或补充)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道教创始人。他“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
补充故事:梁武帝萧衍早年与弘景交往甚密。后来武帝欲聘弘景入朝为官,亲手写诏召之,并赐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弘景终是不应,并画双牛图与武帝,其图上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络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见图笑曰:“此人无所求,欲效曳尾龟,岂有可致之理耶!”遂不复提聘官之事。
(四)朗读全文,思考:作者给友人的书信为什么着意描写山川之美呢?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因此,山水尺牍不仅写自然景物,往往有所寄托,有所寓意。
陶弘景寄书友人,写的是山水之美,述的是隐逸之怀。寓情于景,真切地表现出了作者安享自由的淡然。
再读结尾句,感受诗人的心境。 四、自由背诵全文。 五、结尾

山水之美、超脱之心,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请同学们记住这篇短文,记住陶弘景这个人。 板书:
答谢中书书 以声衬静 山水尺牍
写山水之美 ,抒隐逸之怀 寓情于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1c37f8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8.html

《答谢中书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