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赏析[精品]

发布时间:2018-12-15 16:33: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关键词评价评价面对面的或公开的评价,如对面交谈,工作互评,网络评论等;也有私下里的不公评价,人背后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自古然。评价有好有坏,有中肯的有违心的,评价内容涉及广泛,可以说应有尽有,有的有用,有的没用,有的让人如沐春风,有的让人痛不欲生。有时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时候说过即烟消云散。

参考立意:①评价无处不在,评价优劣都有,要正确看待,说的对的我们照着做,说的不对的我们引以为戒,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②他人的中肯评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掌握社会规则,赢得社会的认可。我们虽然很累,但依然会把公交车上的位置让给老人,因为我们期望在别人眼里是有礼貌的,有教养的;到一个新班级上学,我们会注意身边同学的一言一行,模仿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以免懵然无知中触犯众怒。

③过度在意他人评价总是会让人患得患失,是不自信的表现。特别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会让一个人无所适从,情绪低落。人,不管何时都要做到自信而不自负。

④可以几种观点兼而有之,稍有侧重即可。也可以从如何评价他人等方面来考虑。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则材料就可以抓住“评价”来做文章。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做冷静的接收人,成理智的评价者

一抹赏心的风景,一份简单的心情,一件怡情的乐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构成了千千万万人的社交主页。在屏幕面前,信息的发出者们在浏览他人生活琐事的同时,也带着些许不安的心情:自己的动态会得到多少人的点赞?又会有多少人来评论?(列举现象,引出两个问,直击现实)

在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对公众人物的生活进行评论。然而,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收到的评论中,总会有正面或负面的言论;我们在发表评论的同时,也总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位冷静的接收人,理智的评价者。(运用一分为二的方式,从自由与责任的角度分析,引出理智评价这一中心)

我们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后,围观者往往是我们的亲朋好友。通过一条条评论、一个个点赞,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分担我们的痛苦。得意时,他们毫无顾虑地给予忠告;失意时,他们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这不失为联络感情的一大方式。然而,总有人过分地在意他人的评价,为求得他人艳羡的目光而迷失了自己。他们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橱窗人”,晒出价值不菲的物品,换上运动服出门拍张照发布后回家接着睡觉,都只是为了能得到他人一句赞美的评价。正像席慕蓉在《独白》中说:“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和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由此,我们要做一个面对外界评价冷静的接收人,“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对评论与点赞进行客观辩证的思考,并以席慕蓉的名言,引出对评价境界的认识)

公众人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生活日常,总有人带着引起关注等特殊目的对其进行歪曲、大肆宣扬,企图引起舆论关注。最近,赵雅芝在微博上发表“每次路过天安门,都会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却遭到了质疑她的国籍的网友的辱骂,引起轩然大波。难道爱国也有错吗?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是无可非议的,网友行为的实质是一种道德绑架。不禁想起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一句话:“一旦堕入笑骂由人的尘世,威猛有力的羽翼也寸步难行。”谁也不想成为被言论攻击的受害者,在言论自由的时代,唯有每个人都坚守住道德的底线,做一名理智的评价者,我们才能展开威猛有力的羽翼,更加自由的翱翔。从反面入手进行分析,并以赵雅芝事件为素材,结合波德莱尔的名言,于对立统一中得出自己的观点

正如荣格所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价,是走近他人、联络感情的不错方式,但我们也不要忘记审视自己,不为他人的评价所左右。在评论时坚守道德底线,做冷静的接收人,理智的评价者。巧借名言,升华主旨,表达对评论的客观理解

文章最可贵的是运用辩证思维,展示独特风格。文中议论的笔触、运用的句式、反问的语气、选用的材料、斟酌的字句,可谓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典范。作者的笔触思路自然,行文所到之处皆为思想的自然流淌,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理智评价的审慎思考,生活现象信手拈来,思绪火花从容展现,令人叹服。评价是自由的,但是,每一个人都不是孤岛,而每一种评价也应该理性客观。无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应该有一种时代的责任感。作者以辩证的思维,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表达出鲜明的观点态度。

在引用名言方面,这篇文章更胜一筹。考生的引用不但多,而且精。比如席慕蓉的《独白》、波德莱尔《恶之花》,怎么读都感觉再准确不过了。另外,赵雅芝遭辱骂事件,也以超强的现实感,深化了写作主题。

让“评价”成为“绑架”

人本来就是社会动物我们需要他人的评价来更好地看清、改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几乎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暴露在他人的评价之中。我们更容易也更频繁地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殊不知这样的评价会演变成无形的绑架 开头就掷地有声地发表意见:这样的评价会演变成无形的绑架’”

看见开豪车的年轻女子有人评价傍大款的;看见朋友圈里有人晒出度假美景照片有人评价炫富;看见公交车上不让座的上班族有人评价没有公德心”……多少人在还没有弄清事实真相前便妄加评价多少人打着评价他人生活旗号窥探乃至侵犯他人的隐私,又有多少人因为这种评价而受到伤害,无辜遭受“道德绑架”?人们心中早已有之的成见是这种评价的根本来由,而互联网的匿名本质则成了助推器,让心怀不满者、嫌贫爱富者、爱管闲事者、唯恐天下不乱者得以肆无忌惮且不负责任地评价他人的生活,乃至对其妄加揣测,甚而给被评价者带来困扰痛苦。当被评价者为了消弭此种困扰痛苦而不得不迎合评价者,这样的评价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绑架吗?(本文探讨的“评价”行为是“更频繁地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目的是“窥探乃至侵犯他人的隐私”,这一切入从小处着笔,言之有物,避免了泛泛而谈。本段紧扣“评价”和“他人的生活”这两个关键词,作者的视角与自身的人生体验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充分衔接,从而有话可说,且言之有物、言之成理,作文也就有了思想、有了深度。这是从反面分析)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面对这种社会困境,“思齐”与“自省”也许是比评价更智慧的处理方式。(既然“评价”会演变成“绑架”,那我们就不能妄加评价。应该怎么做?作者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思齐”与“自省”)

杨绛先生在《丙午丁未年纪事》中回忆了十年浩劫里自己生活的改变。出人意料的是,她非但没有指责批判那些曾迫害她的红卫兵们,而是称他们为“披着狼皮的羊”,她在反思,如果是自己,是否也会做出此等疯狂的行径?在《老王》中,她没有去猜测老王为何瞎了一只眼,也不去评价他的生活,而是捕捉到了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更为自己的“多吃多占”感到愧怍。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在冷眼观察他人的生活之后,将判断与评价留在心底,给他人的生活留出空间——这空间就是尊重。(本段举例的形式新颖。列举杨绛先生在《丙午丁未年纪事》中的自述和散文《老王》中的故事共同论证了“思齐与自省”的观点。这是从正面分析)

没有尊重的评价,无异于绑架,与其如此,不如回归沉默。这沉默不代表漠不关心,也不是袖手旁观的同义词,而是把解释、定义、演绎生活的权利交还到每个人自己手中,只保留思考与体悟,而后方能思齐与自省。(指出了问题的要害所在)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一份自由的空间和对个体存在价值的尊重;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重新品咂老子所说的“无为”境界;在这个时代,我们更渴望他人久违的、会心的、智慧的沉默;在这个时代,我们奔走,我们呼号:莫让“评价”成为“绑架”。(深化主题,认为“没有尊重的评价”,不如“智慧的沉默”:一份自由的空间和对个体存在价值的尊重)

本文采取对比式论证的结构先破后立。先针对肆无忌惮且不负责任地评价他人的生活乃至对其妄加揣测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指出更频繁地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这样的评价会演变成无形的绑架。接着通过典型的例子引用《论语》里的话提出合理的处理方式。形成对比论证。这样破立结合强化论证以理服人

理性地评价他人的生活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不少社交软件和评论网站纷纷出现,个人生活几乎都被暴露在聚光灯下,我们的生活被评价,同时也评价着他人的生活。

  亿万不同的人,便有亿万不同的生活,当我们对他人生活理解不同、看法不同时,往往少不了评价几句。“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没错,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都有评价他人的权利。(尊重人们评价的权利)

  问题是,评价他人的生活,应当有最基本的尊重。范冰冰拒绝加入扶贫活动,马云拒绝捐款赈灾,年轻人在车上不让座,相关评价便在网络上风起云涌。这些评价中更多的是指责,是谩骂,没有丝毫对当事人的尊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道德绑架。这世界怎么了?难道人们都只会光顾着发泄自己的愤慨情绪,忘了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了吗?这样的评价,既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久而久之,那些评价者也终将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理性评价的前提是尊重)

  陈伟,上海市“十佳残疾青年”获得者,曾经因车祸面目全非。躺在病床上的他一度担心从此不能受到他人带有尊重的评价而被别人称作“怪人”“怪物”,为此,他噩梦不断。可最终当家人、医务人员和朋友融入他的生活,尊重他、鼓励他,帮他完成艰难的康复,评价他是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时,那充满尊重的评价让他重拾对生活的希望。(正面举例,强调尊重)

  评价他人的生活,应当客观、理性。以前看过几期《可凡倾听》,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曹可凡抛开他们已经背负的诸多评价,不带有色眼镜,从工作、生活、为人等各方面与被采访人沟通,以聊天、对话的形式对被采访者的生活和事业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价,我非常欣赏这样的方式。(正面举例,强调理性)

  而有些人往往未见其人,未闻其事,就据媒体或想当然地对他人的生活进行一面之词的评价;或是人云亦云,不论是非,复制他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观点。冯唐的书在发行初期颇受非议,不少人甚至没有看过他的书,就说一个医学博士搞什么文学创作,评价他思绪混乱,没有特定的目标。而当他用冷静、深刻的文字不断触动更多人,展现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时,他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理解。回想当年那些流言蜚语或不理智的评价,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盲目的评价一旦成了一种习惯,一种风气,那将会是多么的可怕!(反面举例,强调理性)

  因此我们应用尊重、理性的目光评价他人的生活。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这些生活的方式和模样不尽相同,生活的好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我们对他人生活的评价仅是个人观点,应怀着尊重的心,带着客观理性的眼光。“这个世界已经不缺批判辱骂,不缺弱肉强食,缺的是独立思考和理解宽容。”我们每个人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同时构成、引导了社会舆论,应让它带着正能量发展,在社会中传递公正、友善的良好风气,更加客观、理性地评价他人的生活(切合社会现实,总结文章观点,充满人文的光辉)



  贴近生活,立意准确,论证有力。题目“理性地评价他人的生活”十分准确。文章用陈伟的具体事例和生活中的概括示例,典型而有说服力。而引用西方哲人的话,又增强了权威性。

  多种句式的成功运用。陈述句式有概括性,设问句式让人思索,而适当的反问句式,有气势。

  思维灵动,旁征博引。文章大量借用引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1da0d6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f.html

《2016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赏析[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