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儒林外史每回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2-03 10:39: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儒林外史每回读后感

儒林外史读后感(一)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极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读书人灵魂的玷污,人格的堕落.在这部蔑视一意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著作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情节,但科举制度的腐败这一中心思想却将各个人物与自成段落的故事串接起来,构成了一幅有内在关联的民间士林百态图.

《儒林外史》开篇描写了诸暨县一个乡村少年王冕,因家境贫寒,自小替秦老放牛,但他却勤奋好学,用每日攒下的点心钱买书看.由于王冕聪明勤勉,又博览群书,还画得一手好荷花,不到二十岁,便成了县内的名人.他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之职,他也不接受.王冕怕再有人聘他做官,就逃到会稽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像这样淡泊名利的读书人,在作者生活的年代真是少之又少,因此作者对王冕大加赞赏.讽刺鞭笞科举制度的乌烟瘴气和只为名利的读书人才是本书的主旋律.

老童生范进科举考试屡次不中,在家中倍受冷眼,丈人胡屠户更是对他百般呵斥.范进去乡试,因没有盘费,与丈人商议,怎料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是 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 ,还说他 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老婆是正经 ,把范进骂得 摸门不着 .到出榜那天,家中正值无米,母亲让范进抱母鸡上集市卖了换米.这时传来范进中举的喜报,范进从集市上被找了回来,得知消息后,竟然高兴得疯了.还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了他,治好了疯病.转眼的工夫,范进时来运转,财源广进,连胡屠户也一反常态,称他为 文曲星 ,称赞他 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

这个故事极力讽刺了范进对功名的极度渴望和胡屠户那趋炎附势, 变色龙 的性格特征.在《儒林外史》中,还塑造了很多同范进一样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打着官府旗号让大家把钱财交公的王惠,再如为功名不择手段,恩将仇报,抛妻弃子的匡超人 其实他们都是腐朽的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呀! 学而优则仕 这句话泯没了多少读书人的良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现实生活中,虽没有人因中了举人而疯疯癫癫,但却有人为了考取博士,硕士而不择手段;虽没有人仗着学识换来的权势蛮横乡里,但却有人卖弄自己的知识换取财富.

周恩来曾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学习不该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祖国将来的繁荣富强.名师点评:《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从作者所写的文章来看,说明作者已经对这部小说有了深刻的理解,从中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就像作者在结尾写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学习不该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祖国将来的繁荣富强 .

儒林外史读后感(二)

《儒林外史》所写主要是作者所处清初至清中叶 儒林 的生活,其所传人物,大都实有其人,换言之,《儒林外史》首先是一部为 儒林 立品的正面文章,其次才是为 世人 矫俗的 讽刺之书 .

作为为 儒林 立品的正面文章,《儒林外史》首重 名流 ,中标 明贤 ,末述 四客 ,塑造了众多古代优秀读书人的形象.内文借写杜少卿,庄绍光,虞博士是辞征辟的,虽为征君而辞爵自乐和因贫而任的贤着典型,加以迟衡山,武书,虞华轩等一班正人,构成了《外史》所写 儒林的 中坚.这些人物形象都被寄托了作者的人格思想,那就是在 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 的恶浊风俗之下,为天下所难为,保持一种如王冕那样不为物役,不为俗累的 嵚崎磊落 的人格.

然而作者又深知 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特别是当世风如江河日下之际, 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消磨尽 .落得只有 市井中间,又出了几个奇人 而这四奇人 既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 这大概也是作者晚年 闭门种菜,偕佣保杂作 时心境的写照,也是全书于世风日下无可奈何之际 礼失而求野 的象征,其中便有了悲慨的意味.

《儒林外史》以 文行出处 论人,却不以 文 和 出处 的形迹为重,而是以做人的根本 行 ,也既是 德行 为首要标准.由此可见,《儒林外史》品评人物的标准并不是在是否科举,也不在要不要 功名富贵 ,而是无论如何,总要讲求 文行出处 .尤其 德行是要紧的 .换而言之, 文行出处 尤其 德行 是全书正真关注的中心.前人所谓 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和 批评明朝举用八股文的制度 是全书宗旨 等看法,皆就其否定的方面立论,殊不知作者立意正大,恰是由一位 匡 太公道出,既 道行是要紧的 .

而这就容易使人误会其主旨在否定 功名富贵 ,其实不然.《儒林外史》反对的,只是 世人一见了功名富贵,便舍着性命去求他 .所以《儒林外史》并无教人一定不科举,不征辟,不做官,不要 功名富贵 的意思.它只是把 功名富贵 与 性命 相对比,把科举做官等 荣身之路 于 文行出处 相对比.强调 性命 即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主张把讲求 文行出处 ,尤其是 德行 ,作为 人生立命 的根本,时行时止,而决不为 功名富贵 和科举,征辟等所奴化,异化,成为 没品行 的人.作者也深知这是社会心理养成即人的教育问题,责任首在朝廷;又以为求治之道,首在复兴 礼乐 .而无奈自己力薄无法改变,只好借写书聊表慰藉.

儒林外史读后感(三)

文/毛雨阳

今天,我看了《儒林外史》这本书,我的感触非常深.

《儒林外史》被鲁迅先生评为 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它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这本书主要写几百年前的事.一批认为 学而优则仕 的学子.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就是为了要考取功名;还有一些贪官污吏,为了搜刮民脂,不惜牺牲百姓,还高谈什么 三年清知府,十万百花银 不过这本书里也介绍了在功利面前心如止水的一些人.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 品学兼优 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几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难怪后人有 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28b72a5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c3.html

《[最新]儒林外史每回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