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品,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

发布时间:2013-07-24 10:53: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品,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文章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 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本文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通过那蒙蒙细雨来凸现自己的思国爱国感喟生命的情思。

对于这篇庞杂的散文,诗化的语言,密集的意象,时空的交换,多种手法的运用都可以成为鉴赏教学的内容。它第一次出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并且编排在"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中,教学重点应放在现代散文的意境美上.然而,一节课,如何裁剪?

渐渐寻找到突破口:作为当代的一位文化集大成者,文化的传承者,作品中文化的浸润和传承有非常集中的体现;而高中语文新课程对教学中由文字到文章再到文化,特别是文化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何不借此在谈一个文化现象的过程中,同时又完成教学任务?(此段细化整理中)

(简案待整理)

“云缭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那天下也许是赵家(宋朝皇帝姓赵,故称)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宋朝书画家米芾父子)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纸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选自《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没有作答。本来,文中他用来赞美中国风景的优美句子,这里被我借用成了我的开篇语:赵家的天下,为何不可以有米家的山水——兼谈文化的浸润和传承现象

仅从标题出发,我挖掘了四个问题,安排了四个环节:(1)学生回忆古诗中的意象(2)教师介绍听雨情节的来由(3)师生共议缘何是的(4听听这种叠音词的运用。围绕标题的五个字,提炼出的四个问题,都围绕着教学的基本要求,活动多样,且有梯度,最重要的是都包含有文化的浸润和传承现象

(1)学生回忆古诗中的意象(学生举例暂略。结论:意象由来已久,并非创新)作者善用意象,把情感物化,如,他的《乡愁》,轻描淡写,朴实无华,却乡愁浓郁。

关于雨的意象有: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心喜而雨润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心乐而雨酥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心冷而雨寒

(2)教师介绍听雨情节的来由:(推出课外宋词)

蒋捷(宋)《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罗帐昏。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点滴到天明。

短短的一曲词,作者概括了自己的一生,饱经风霜的作者面对萧萧秋雨,自然发出”””””””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感叹,也只能如此.
《听听那冷雨》,通篇结构借用了,甚至可以 说套用了蒋捷的《虞美人 听雨》,甚至有些句子都如出一辙。连隐瞒都不想,甚至得意于此。教师可以补充介绍余光中的生平,加深印象和理解。(结论,情节也并非独创)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

(3)师生共议缘何是的:(重点内容,可细化)

内和外 从课文中可找到:凄凉、凄清、凄楚、凄迷,故曰

人在愁苦之时,连绵的雨总能触动人的心思,让人生出无限的悲戚。淋漓尽致地将各种感官的感觉联系在一起,使形象在奇妙的联想在得到展现。冷雨无孔不入,连那情思一起在听,在看,在嗅在闻,在舔----读者也被带进了那湿润的意境之中。

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拓展)他满怀的愁绪可曾勾起你的一丝感伤呢?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恨;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心中的冷雨,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抒发的是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那么,你心中的冷雨又是什么呢?

[从头至尾都流露出他独有的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怀念,这种情感又是通过通篇的对冷雨的各种感官感受表达出来的。对故土的乡愁,我们早已熟识。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我们也可以找出例子。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

,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 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

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 

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从这些内容看,他说那雨是冷的 ,也包含了他对现代文明的发展对古代文化文明的摧残,表现出了一种遗憾。](这种对故乡,对传统文化的思念才是他独有的)

(4)听听这种叠音词的运用。

找出佳句美词(具体细化),是否听到了李清照的声音

对李清照的词风是偏爱的;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则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

;总结:对全文的总结(对故乡,更是对文化的思念);对文化现象的概括(赵家的天下,当然可以有米家的山水。文化传承,文学借鉴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7657c1a58da0116c174970.html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品,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