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怀古咏史诗

发布时间:2020-06-09 21:29: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怀古咏史诗

【考点讲解】

一、《课标》要求

根据诗歌的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二、考查形式

多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

(一)题材特征

1.内涵: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 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2.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二)内容情感

1.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2.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三)常用手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哀情。

【规律总结】

鉴赏咏史怀古诗步骤: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或运用的典故(写什么)。

咏史怀古诗的题材决定了诗词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因此鉴赏的第一步,就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像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当然,诗词的注解,有时也能很好地帮我们完成这第一步。

2.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为什么写)即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法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时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3.推敲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诗人抒发什么感情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诗人咏史怀古,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4.这种感情或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

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也有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另外,引用典故也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b98f89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6.html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怀古咏史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