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讲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的含义及特征
科学认识的结构和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价值与科学精神
第一节科学的含义及特征一、科学的含义
--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作为一个历史性的范畴,本来就不能用定义来诠释„故而必须用一种阐明性的叙述来表达。——贝尔纳1、作为知识的科学:“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
—知识:事实、规律、反映—知识体系:系统性2、作为认识活动的科学:“科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而且是特殊的认知活动。
—知识生产—精神活动
“知识是探求的结果,而活动才是内容本身。泡利对上帝说,最终的答案——是“虚妄”的。
3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科学是一项国家事业,是社会中的专门部门,是新兴的社会产业,国家的战略产业,一项国际事业。
—组织化—社会化
“所谓科学,就是国家出钱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二、科学的特性
解释性精确性可检验性可错性或可变性系统性主体际性
1解释性:不但描述现象,而且要揭示现象的本质,制约现象出现的规律。事实—规律是什么—为什么深刻性,超越常识
2、精确性—任何定律、原理在特定的条件下、有限的范围内成立—结论的表述要系统、严格、确切、明晰
3、可检验性:科学陈述的结果必须经受严格的实验检验;区别于哲学与常识蕴含着批
判性。
我们当然只在一个理论体系能为经验所检验的条件下,才承认它是经验的或科学的。——爱丁顿
4、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就是在试错中不断发展的。
5、系统性: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表达出来的严密的逻辑体系
6主体际性—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和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在不同认识主体间交流、讨论三、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几种不同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1、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
与证实原则密切联系在一起可检验性或可验证性
如果一个命题能用经验事实加以证实,这个命题才有意义,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命题。后来用“可检验性”代替“可证实性”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逻辑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纳普.2、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

1

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
他提出了“科学发现的逻辑”,主张对理性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认为普遍有效的科学理论并不来自经验归纳,科学理论是通过的证伪、否定、批判而向前发展的。
证伪主义(falsificationism是英国哲学家K.波普尔创立的的科学哲学理论。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3、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
库恩:划界的区分就在于是否在范式的指导下从事解难题的活动费耶阿本德:科学与非科学不可区分
前范式科学(经过竞争而建立起范式――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使既有的范式发生动摇――科学革命(经过竞争与选择而建立起新范式――新常规科学。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范式即共同体,如科学家共同体、文学家共同体等等。说白了点,范式就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为大部分共同体成员所广泛承认的问题、方向、方法、手段、过程、标准等等。合理性是相对于范式而言的。从范式以外看到的明显谬误在范式中却是合理的。这有点像相对主义,但比相对主义高明。范式虽然是可比的,但是它们之间并无优劣之别。4、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不可能存在一种普适的思想和中性的原则。代表人物有夏佩尔和普特南。第二节科学认识的结构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认识的结构科学知识的构成一,科学认识的结构
科学认识主体科学认识客体科学认识中介1、科学认识主体
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规定方法和技能方面的规定价值准则方面的规定2、科学认识客体
自身规定与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密切相关3、科学认识中介
仪器和工具符号和语言操作、运算和推理规则4、科学认识的过程科学认识就是科学认识主体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认识中介与客体相互作用从而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5、科学认识的本质
“能动地反映客体”“创造性的建构过程”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静态结构: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动态过程:获取科学事实、形成科学定律、提出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
A所谓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对观察、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的正确描述。它既不是客观事实本身,也不是科学理论。而是科学理论与客观事实的结合。
‘不管鸟翼是多么的完美,但如果没有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向高空的。事实就是科
2

学家的空气,你们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不能飞腾起来。”——苏联生理学家巴普洛夫##.科学事实分为事实Ⅰ和事实Ⅱ
事实Ⅰ:客体和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如观测仪器上所记录和显示的数字、图像等。因而与客体的本性有关,也与认识条件有关。
事实Ⅱ:对观察实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因而既与客体的本性、仪器的性能有关,也与人用以描述事实的概念系统有关。
科学实验中的事实已丧失了日常事实的这种直接现实性。科学家从实验中获得的是一些由数据、照片、阴影、曲线等等表达的意义,在实验报告或者论文中这些有意义的“量”和“形状”往往又表现为抽象的命题。如果你不了解这些数据所依据的概念及概念框架,你就根本无法给它赋予任何意义。B****科学事实的特点
第一,可重复性。科学事实应该可以在不同的观察和实验中重复出现,这是科学事实具有可靠性的保证。第二,科学事实渗透理论。任何科学事实都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获得的,不存在独立于所有科学理论的科学事实。
第三,系统性。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系统的反映了客观事实,并具有一定的精确性。第四,个别性。科学事实是对个别事物的描述,所以形式上应当是单称陈述,这是科学事实与科学理论在形式上的重要区别。
第五,相对独立性。科学事实一旦被确认,就具有相对独立性。C科学事实的作用
第一,科学事实是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
第二,科学事实是对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进行评价的基本手段和依据。2.科学定律的含义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通常是全称命题。可分为经验定律和理论定律。经验定律获取的途径借助归纳法从科学事实概括出来的反映事物或现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具有描述性、直接实验性,与观察、实验直接相关。具有直接可判定或测量的经验内容。
理论定律获取的途径:借助想象、直觉、灵感等得出的对客体本质的更深刻反映,具
有更大的普遍性。它不是直接源于经验概括,其中的抽象概念也不能从经验中导出。
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开普勒在前人的大量观测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天体运动的三大动律。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位于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对每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长半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比值相等。
科学定律的特征
第一,科学定律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科学定律经过了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在其适用范围之内是绝对真理;由于人们的实践水平具有历史局限性,这种经验也就
3

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所以科学定律是相对真理。
第二,科学定律具有简明性特征:科学定律一般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语言来表达,具有简明性。
科学定律的作用第一,科学定律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科学定律是通过科学抽象得到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第二,科学定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科学概念的形成可以通过经验定律的提出或发现来完成,科学定律也是明确科学概念的一种有效手段;科学概念和科学定律是科学理论构成的基础。第三,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经验定律可以解释已知的科学事实和预见未知的科学事实;理论定律可以解释已知的经验定律和预见未知的经验定律。3科学假说1含义“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假定性的猜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2)结构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本质的猜测推演出的预见和预言3)特点:科学性、猜测性(假定性)、试探性
例证
要素名称
事实基础
背景理论(包括推理规则)对现象、本质的猜测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
大爆炸宇宙说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广义相对论和高能粒子物理学
我们的宇宙是150亿年前的一个原始火球急剧膨胀的产物
氦元素的丰度、3K微波背景辐射
方法论意义
—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先导—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法—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恩格斯4.科学理论1含义“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客观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对某种自然现象本质的系统说明,是由科学概念、原理、定律、论证组成的知识体系。
2)构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逻辑结论“演绎型逻辑体系”3)特征:客观真理性、逻辑完备性、全面系统性、科学预见性
第一,客观真理性:科学理论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因而具有客
观真理性。这是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第二,全面系统性:科学理论不是各种孤立的概念、原理的简单堆砌,而是根据自然
界的有机联系,由它的知识单元按系统性原则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第三,逻辑完备性:科学理论中的范畴和规律是一个个依次推导出来的,有前后一贯
的内在联系,具有演绎的逻辑结构、逻辑上的无矛盾性和完备性的特点。第四,科学预见性:科学理论不但能解释已知事实,而且还能预见未知事实。因为它
具有逻辑上的完备性,通过推导得出的逻辑理论能提供新的知识。
总结“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以及科学理论作为构成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地、辩证地联系在一起。

4

第三节科学价值和科学精神
一、科学价值二、科学精神一、科学价值
1、科学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2、科学的“价值中立说”与“价值负荷说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的需要的外部关系中产生的”它“表示物和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马克1、科学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科学的内在价值“由于其对真理的追求而对人认识世界的需求的满足,这是一种对
人的智力上的追求之满足。
科学的外在价值“指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或意义。
物质价值,对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精神价值,即作为人类认识活动,其方法、思想及精神对人类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文化事业的影响。
2“价值中立说”与“价值负荷说”“价值中立说”“科学知识与价值观念是互不相关的,即科学与价值无涉。“价值负荷说“科学本身以及科学的应用都无法回避价值的问题,甚至科学具有
伦理意义。因此,科学本身就有善恶之分。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及其内涵科学精神的文化意义
1、科学精神及其内涵1含义:“在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成果中通过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表现出科学独有的
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2)构成:求真精神、理性精神、有条件的怀疑精神、创新精神
1942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科学家应该遵循的四项规范或必须具备的“精神气质包括普遍性,即科学的评判标准是事先确定的,不受非科学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共有性,认为科学发现是科学家合作的产物,归科学共同体所有;无私利性,即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推动科学发展,而不是获取个人私利;最后,有理性的怀疑性,即科学家要敢于对科学发现提出质疑。当然,默顿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2、科学精神的文化意义
科学精神有利于人们养成客观公正的心智习惯。
科学的理性精神有助于人们形成诉诸理性的思考方式。
科学的批判精神以及科学评价中对普遍主义的追求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民主意识。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同样是社会进步所必需的思考
认识科学有哪几个视角?
科学有哪些特征?如何根据这些特征把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区分开?
5

科学认识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它们在科学认识中起什么作用?科学知识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谈谈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
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c5d827b4daa58da0114aeb.html

《第二讲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