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墙》有感

发布时间:2018-07-01 16:07: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世界荒诞 人生无价值

今夜将是晴朗而寒冷的。

阴暗潮湿的封闭的地下室,三个孤独等待死亡的囚犯,一个等待观望“活生生被死折磨殆尽的肉体”的心理医生,萨特用极为犀利的笔调勾勒出他们临刑前夜的内心活动和心理表现;他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将当时社会无序混乱的状态以及罪犯处决前恐惧不安的心理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存在主义的戏谑滋味贯穿其中,世界之荒诞、人生之痛苦、选择之无奈都在三个踉跄而狼狈的人身上凸显出来,同样,在不以为然中埋下了“荒诞”的结局。

是的,今夜注定是晴朗而寒冷的。

还记得初次接触萨特的时候,带着爱情的懵懂开始赞叹他和波伏娃的爱情,即使我排斥也厌恶他所谓的契约关系,所有都沉浸在“我们不是两个,我们是一个我们”中不能自拔。后来通过读他的传记,也渐渐理解了他们之间的契约婚姻。他向往自由,“当我活着的时候,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也就是这种自由,给了萨特继《恶心》之后又一发挥的绝大空间——《墙》中涵盖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人是自由的;因为自由,我们感到痛苦;可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他人即地域;世界是荒诞的。

墙是生死之隔

三人虽同处于一个牢房中,面临着相同的死亡命运,但彼此之间又是隔开的。伊比埃塔讨厌汤姆,反感他战栗的不停的说话方式;他不怜悯余安,并不喜欢这个小家伙;他更厌恶道貌岸然的比利时医生。他内心孤立的存活着,他和他们中间隔着一道“墙”,因为只有他在死亡面前选择了“毫不畏惧,视死如归”,即使自己和另外两个同伴一样成了“没有血的灵魂”,一样的紧张焦虑。汤姆其实一样孤独;余安蜷缩在一旁,恐惧与紧张使他的脸变形扭曲,就算这样,他仍拒绝关心安慰——他们各自心中都有一道因为死亡而形成的墙。而将死的他们与活生生的肉体、可以继续存在的肉体相比,“墙”仍然存在,坚不可摧。墙的生存这头住着不属于他们三人的群体,嬉笑怒骂,在有限的空间里自由行动着虐人的把戏,另一头,却是随着钟摆聆听即将开向自己枪声的死犯,上演着慌乱。

世界是荒诞的

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世界的荒诞性:伊比埃塔宁死不屈,他坚定的选择死亡,“我能够出卖葛里斯来保全我的性命,但我拒绝这么做”,“我要死的有骨气”,他决定牺牲自己,保护格里。为了戏弄敌人,他胡诌战友躲在墓地里,他想看“他们是怎么赶紧站起来,扣上皮带,发布命令。”他坐在那里想象着“这些穿着制服的家伙则在那些坟墓之间忙来忙去”的可笑情景。然而嘲弄的臆想竟然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荒谬存在——格里因为与堂兄争吵确确实实转移到了墓地——他被本来要“保护”他的战友出卖,并不幸被击毙。伊比埃塔苟活下来,成了自我意义上的“叛徒”,整个斗争过程一下子没了意义,变得不可理喻。偶然性的打击也使他昏倒在地,他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旋转起来”,恢复感觉时,他发现自己坐在地上,“大笑不止,笑得眼睛里充满了泪水。”这令人意外的结局依然表现了世界是如此荒诞,一切都在偶然之中——当伊比埃塔艰涩而牵强的洞穿死亡的意义后意外获得了一个生的机会但他固执的又重新选择死亡,并且用欢笑着愚弄施暴者的心理编造了一个喻意深远的谎言之后,荒诞爆发了,他被荒诞的变数愚弄,他哭泣,哭的大笑不止——即使从开始就预料到了悲剧结局,荒诞性亦是如此——我感到不可捉摸。

人生是痛苦的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存在的状态为孤独、烦恼、痛苦、畏惧、绝望以及死亡,人活在世界上必然是痛苦的。

小说将人的恐惧感渲染到了极致。余安还是个孩子,他实在接受不了死亡的现实,他尖声喊叫,面部扭曲,浑身瘫软,惊恐万状,“他的样子像一个年老的男妓,即使他被释放,他永远也不可能再变得年轻”;死亡在伊比埃塔和汤姆面前照样不会转移:汤姆话语不止,小便失禁,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噩梦:“我竟看见了自己的尸体。。。但是,看见我的尸体的,却是我自己,是我自己的眼睛。”,他的思想也被死亡钳制——思绪丢失,不知去向,“我必须做到再进行思索,思索在那之后我再看不见任何东西,也听不见任何东西,而世界仍然为活着的人们继续存在”;伊比埃塔,在冰冷的地牢里汗流浃背,自己却浑然不知,而且在肯定自己非死不可之后,“就再没有一件东西是自然的了,这堆炭屑、这条长凳、这彼德罗的那张狗嘴,没有一件是自然的,它们在往后缩。。。”他不认识自己了,“我是在用我身体的眼睛在看,用我身体的耳朵在听,但这身体却不再是我自己,这身体在自行其是地流汗、发抖,我再也不认识它了”,他感觉身体有一种重压控制着他,“有一种邪恶的现实针对着我;我觉得自己似乎与一个巨大的害人虫联结在一起”。而与他们将死的躯体想突兀的,旁边是一个正常的冻得发抖的身体。他们害怕他们紧张,即使是视死如归的伊比埃塔也摆脱不了潜意识的恐惧感紧迫感。这一晚注定是晴朗而寒冷的,透过洞口只看见一颗星,如同他们生的希望,少的可怜。他们在既定的时间里等待死亡,接受痛苦,体会痛苦。

选择是自由的

“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须自由的为自己作出一系列的选择,正是在自由须选择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全部责任。”每个人证明自己的本质就要通过自己的选择,《墙》中萨特塑造了伊比埃塔的形象作为他选择理论的具体实践者。个人是自由的自我超越的主体,所以人会有一个最初的、自由选择的理想。牢狱里的伊比埃塔依然是自由的,尽管毫无人身自由,可他可以在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之间作出选择:要么出卖葛里斯,获得生命;要么宁死不屈,慷慨赴死——生死之间仅仅有一之隔。但面对死亡,一切不再具有意义,不供出格里,不是因为友谊,起先是觉得他对西班牙更为有利,随后又认为这仅仅是由于自己的固执,因为一个人的生命并不比另一个人的生命更有价值,即使是生命本身也不值得过分留恋,生命终究是要消亡的。也就是在此刻,在伊比埃塔看破生死的本质时,他获得了自由,他决定堂堂正正的去死,去戏谑敌人——这些便是他获得自由之后的“自由选择”。然而在求生本能变得越来越稀薄时,荒诞的力量无形中驱使他走向意味深重的另一个漩涡。

是的,一个戏弄敌人的玩笑,让他求死得生。相对于伊比埃塔这非理性的偶然选择,格里的选择是理性的,他不愿牵连别人,只求自我保护;但两个人选择的结果在偶然性面前都变得如此荒谬,最终都同时归于失败。

《墙》是《恶心》的延伸,是萨特存在主义在文学上的体现,透过《墙》我们看到了萨特严重的现实世界:充满了恶心和偶然性,无用而又令人绝望。世界到处充满人们难以理解的偶然性和荒诞性,世界的荒诞在于选择的主观性和不可逃避性,只要人在选择,世界就是这样的混乱不堪。

因此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选择是无谓的——荒诞也是必然的。

由此我在萨特的另一面墙中虚幻了自己的意志,在这里没有出口因为你既然误入世界又何必自虐存在,如果出口仅仅暗喻死亡的话你又何必寻找。在这面墙内人始终是伟大的本体,而他者即是地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c77a4a2e3f5727a5e962f2.html

《萨特《墙》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