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资料全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
第一章
奴隶社会——有了学校教育有阶级性封建社会——《四书》《五经》主要教材等级性
1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㈠原始社会教的育㈡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㈣资本主义教育㈤社会主义教育
2、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从狭义而言,专指学校教育。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3.教育有什么样的功能?1)教育的社会功能
主要指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育能促进社会生产,固经济关系;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法制建设;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制人口的作用。
2)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
主要指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的。4、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1)贯彻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实施科教兴国: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推进素质教育
5、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生产性、性、科学性、革新性。
6、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7、小学教育基本特征:
........

....
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8、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决定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决定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9、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10、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1)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2)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3)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第二章
1、学校:是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4、现代学制的产生:首先产生于欧洲。类型有:
1)双轨制;2)单轨制;3)分支学制;
5、我国学制的产生:我国学制是从西方引进。第一个学制是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第一个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是1922年的壬戌学制1951《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使我国学制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纪元。
6、我国现行学制纵向分为四个等级即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横向有若干不同类型的学校。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
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

....
2)教育必须与实行分离。
8、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过程。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物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沟通主观方面的障碍:学识,个性知觉选择性9、我国小学管理基本容:
①思想品德教育管理②教育工作管理③教务行政管理④总务工作管理
10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11、学校文化:也叫学校文化特质。它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12、学校文化的形式可分为:1)精神文化;2)物质文化;
(3制度文化(学校传统、学校仪式、学校规章)
13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习社会化,社会化学习正逐步成为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1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方法主要有:1)互访(2)家长会(3)家长委员会
15、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是影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和决定性的因素,家庭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发展最初也是重要的因素;社会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对一个小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会道德、大众。
16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第三章
1.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三种儿童发展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辐合论。
........

....
2、儿童发展的涵:(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4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地几个问题:
a、发展不等于变化,b发展是儿童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c、发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总之,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3、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上的举措:1)顺序性,教育上要注意循序渐进;2)不平衡性,教育上要注意抓关键期;3)阶段性,教育上要注意针对性;4)个别差异性,教育上要注意因材施教;
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教育上要注意长善救失。
4、教育与儿童的发展:教育是手段,发展是目标;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为:1)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6.教育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原则有:1)尊重儿童的感受;2)尊重儿童的选择;3)鼓励学生的创造;第四章
1、教师的社会作用:
........

....
①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②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③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2、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性、长期性。
3教师素质:
一、文化素质(①必须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学科和其他一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②必须具有艺、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育素质(①教育理论知识。②教育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③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④教育科研能力)
三、职业道德素质(①爱岗敬业。②热爱学生。③严谨治学。④团结协作。⑤为人师表。教师风度的基本要求:①语言文明;
②举止端庄;礼貌待人;③仪容整洁大方4、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基本要求: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5、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①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
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③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的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第五章
1、教学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设定,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活动所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2、教学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调空功能、评价功能。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又以客观性为前提。恰当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又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确定教育目的的基
........

....
本依据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1)主观依据:受哲学观念的影响;受人性假设的影响;受理想人格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2)客观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4、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涵: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涵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他们是在以下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㈠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㈡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发展。5、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③、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6、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①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②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③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第六章
1、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广义的德育指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2、德育的功能:①德育的社会功能②德育的个体功能③德育的教育功能
3、德育的主要容:
①基本道德和行为规的教育②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③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4、小学德育的任务:《小学德育纲要》规定我国小学德育的任务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
........

....
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5、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①思想品德课②其他各科教学③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6、小学德育的事实施方法:①说服教育②情感冶③榜样示
④实际锻炼⑤奖励与惩罚
7、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容是传播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8小学智育的实施:通过各科文化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去实现。9、体育的定义:体育是指以增强体质、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
10、体育的任务:
①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②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③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11、小学生卫生保健的主要容:
教学卫生保健、个人卫生保健、环境卫生、合理的作息制度。
12、美育的定义: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13、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14、美育的类型:1)艺术美育;2)自然美育;3)社会美育(生活美)4)教育美育;第七章课程
........

....
第一节课程概述识记:
1、几种不同的课程观:
1)课程是知识:是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目前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强调学习者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2)课程是经验:认为课程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及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
3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注意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2、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地。从目前而言,课程是经验的观念更加符合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3、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领会与应用:
1、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认为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主要容,组成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发展能力。两种主都有积极和消极因素。既不能把学科课程当作唯一的课程类型,也不能把活动课程作为课程主体,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学生的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程究竟是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史上曾分为两派,一派是形式教育派,强调课程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一派是实质教育派,强调课程以传授知识为主。两种主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

....
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这是当代课程研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合为特征的,近代课程是分科的。分科课程发展和相对成熟后表现出来的弊端是:分科过细,过繁所导致的学科之间相互隔膜,互封闭的状况,以及由此而来的学科之间的重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分科绝对化比国外更加严重。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综合化作为一个主要任务有着深远意义,加强综合化是小学课程今后长期的努力目标。
4)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关系: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重视人,崇尚个性,者则强调科学本身的价值和力量。我国既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又提倡尊重学生和重视个性发展,在课程中同时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第二节课程的基本畴识记:
1、课程的目标:
1)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教育目的或教育宗旨——阶段课程目标——学年学科目标;
2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2、课程的容: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实施。3课程的基本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
4、课程的类型: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类型主要有:1)学科课程;2)活动课程;3)综合课程。
5、课程结构的改革: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最基础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不同课程的具体结构赖以建立的依据。活动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自主性探索实践为主,人们所熟悉的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课程微观结构就无法满足需要了,那么,以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为基础的课程,采用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其结构至少包括主题、任务、评价标准三个部分。第八章
1、教学的定义: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同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
........

....
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2、在小学教育中,教学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2、教学的任务:
①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②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③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3、如何理解教学活动的本质:
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也就是哲学认识所揭示的各种认识特征,但是,教学又不是简单服从一般认识规律,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①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②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
③教学的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④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
4、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5、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的定义及应用⑴直观性教学原则: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运用:①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②直观是手段不是目的
③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⑵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①确立学生的积极思维②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③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⑶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该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运用:①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
②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

....
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⑷巩固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运用: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③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④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⑸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运用:①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③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⑹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①坚持正确的方向②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③实事④讲究教学艺术。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运用:①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②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③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④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⑻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运用:①充分了解学生②尊重学生的差异③面向每一个学生
7、班级授课的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班、课、时。
8、班级授课制的评价:㈠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①班级授课制使教学获得了较高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③由于学生市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彼此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㈡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的是接近接受教师所传授
........

....
的现成知识。
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形式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④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⑤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间缺乏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9、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定义、形式、评价、运用。
⑴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想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基本形式: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评价: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缺点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较大。运用:①保证讲授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②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③讲究语言艺术
④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⑵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
评价: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智力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缺点在于与讲授法相比,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它需要较多的时间。此外,当学生认输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运用:①做好充分的准备
②谈话法要面向全体学生
③在谈话法结束时进行总结。⑶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形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
评价: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的意见,
........

....
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此外,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的能力发展;缺点在于: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脱离主题的情况,对小学生更是如此,这需要老师加以注意。运用:①选好讨论容
②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③善于引导⑷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形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学习。评价: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学生是通过亲身活动从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知识,认识过程比较完整。运用:①准备工作充分
②及时、具体的指导③帮助学生总结⑸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在课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实习作业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各种能力。运用:①提出明确的要求②选择恰当的方式③作好事后的检查⑹练习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形式:都是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性学习。评价: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过练习形成、巩固和提高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及时、集中的练习,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比较迅速的效果。运用:①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②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③合理安排练习步骤。④科学掌握练习量。⑤及时机遇学生反馈。⑥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⑺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
........

....
会现象,从而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形式:准备性参观、并行参观、总结性参观评价:参观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丛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运用:①做好参观的准备②指导参观的进行③总结参观的收获
8、教学手段的含义: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
①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使得学生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②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③教师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
9、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
①备课②上课③作业布置和批改④课外辅导10、如何备课:①钻研教材②了解学生③设计教学过程
11、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①教学目的明确②教学容正确③教学方法适当
④教学过程紧凑⑤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12、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布置作业的要:
a、作业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目的明确,每项作业都有明确的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服务。b、作业的分量要适当;坚决杜绝题海战术和用作业惩罚学生的做法,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c、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规定,规定完成时间。d、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
13、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4、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教鞭、模型、标本等。15、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幻灯机、电影、唱片、录音机、闭路电视和语言教室。
........

....
第九章
1、课外活动的定义:
课外活动是指学生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其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以其使得学生得到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2、课外活动的特点:①自愿参与②自主活动③形式多样④容开放
3、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
①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③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①个人活动②小组活动③群众活动
5、课外活动设计的主要原则:
①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
②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意识、动手能力、个性特点和合作能力为主要目标
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兼顾,使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6、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
①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
②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养成。③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第十章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第一节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是受学校委托、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和班级教育目标,全面负责和主持一个教学班各项具体工作的教师。
2、班级:是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一般指将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程度基本相同、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同一年级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学生群体。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行政性、同一性、独立性。3、班集体:指由全班学生组成的集体。具有目标性、组织性、纪律性、性等特点。
4、班主任的职责:其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负责。
........

....
5、班主任的任务:思想品德教育、文化学习知道。
6、班集体的功能:是学生形成集体意识、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基地;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领会与应用:
怎样做班主任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班集体,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调查法、测量法等。1)观察法: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指班主任再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应用要求: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有科学可行的观察计划;要及时作好观察计划;理分析材料;写出结论。
2)谈话法: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卷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方法。应用要求:确定好谈话目的、容;对谈话过程有周密思考;谈话态度亲切、和蔼诚恳;根据不同学生个性,采用灵活多样的谈话技巧;耐心听取学生意见;谈话后写出谈话纪录。
2、组织与培养班集体:
1)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组建班集体阶段;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班集体的形成发展阶段;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和方法:确定目标;建立班委会;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组织开展班集活动;3、作好个别教育工作:
包括优秀生和后进生两个方面;
4、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
包括布置教室、办好班报、建设生态角几个方面。
5、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作好班级少先队工作;作好家长工作;6、作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第二节少先队工作识记:
1、少先队的历史:少先队诞生于1924年,最早的名字是劳动
........

....
童子团,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19491013党委托青年团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6月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2、少先队的性质:1)群众性和先进性的统一;2)服务性和社会性的统一;3)服务性与自主性的统一。
3、少先队的基本任务:队章规定的任务(略),新时期党赋予少先队新的职能和使命:一是团结教育,二是代表参与,三是服务保护。团中央将竭诚为少年儿童服务作为新时期少先队工作得出发点和落脚点。
4、少先队的组织:共青团受党的委托直接领导少先队。全国和地方各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在全国和地方少先队经常性工作的领导机构。少先队基层组织一般建立在初中和小学,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大队、中队、小队。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是少先队组织工作的方针。
领会和运用:
1、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容1)基础的共产主义教育;2)劳动教育;3)科学教育。4)体育和美育活动。2、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
1)队会,分为大队会、中队会、小队会。2)礼仪活动,指少先队的礼节和仪式;
3)阵地活动,是少先队大队或中队运用自己建设的专门阵地开展的经常性活动。
4)参观、访问、旅行及各种社会实践;5)夏(冬)令营活动。
3、辅导少先队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1)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

....
2)自主性与指导性结合的原则。如果说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那么自主性则是少先队活动的生命线。3)实践性与创造性结合的原则。第十一章
1、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学校咨询与辅导一般可分为缺陷矫正、早期干预、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三种。2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①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②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③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④严格为来访学生。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d235cc1c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df.html

《小学教育学资料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